1、积累运用。
1.敏而好学,(_________) 。《论语》
2.不知则问,(_________)。《荀子》
3.读书百遍,(_________)。(董遇)
4.默写一句有关劳动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一句描写月光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跟下列词语相关的诗句:
a珍惜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b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
c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
7.跟天气相关的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或词语。
①这话是谁说的________
②新娘是从哪儿来的________
③那么漳河发过打水没有呢________
这些话都是________说的。
3、组词。
暖(______) 消(______) 籽(______)
缓(______) 销(______) 仔(______)
刻(______) 洒(______) 铃(______)
核(______) 酒(______) 岭(______)
4、趣味姓氏
(1)读下面这个谜语,先猜出四种姓,然后按音序将其重新排列。
天下第一家,出门先用它,人人说它小,三月开白花。
这四种姓是: 。
若按音序重新排列的顺序是:( )( )( )( )
(2)写出下列姓氏的正确读音。
解( ) 仇( )
洗( ) 纪( )
5、看谁猜得快!他们分别是哪种学习用品?
大哥说话先脱帽,大哥是 ,二哥说话先喝水,二哥是 。
三哥说话先出刀,三哥是 ,四哥说话雪花飘,四哥是 。
6、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文中补充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金沙水/拍/云/崖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C.更喜/岷山/千里/雪
D.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例子加以概括:
①攀(五岭)②越( )③渡( )④夺( )⑤翻( )
【4】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
7、阅读。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
【1】冰心明知道纸船不可能漂洋过海,为什么还不灰心地叠着?( )
A.因为纸船代表着冰心对母亲的爱与思念。
B.因为冰心是个不服输的人。
【2】作者赋予纸船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诗人的母亲在梦中看到这只船,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________的竹子。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①她本来就是一个寡言的孩子,不爱和别人交往,春季开学以来,同学们发现她越发沉默了,像是一个闷葫芦。她原本还不算差的成绩也一落千丈,老师在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她,因为,同一道题,她经常能做错三遍;许多同学开始对她敬而远之,甚至排挤她。
②她也察觉了伙伴们对她的疏远,于是,她向老师要求把座位挪到了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从那天开始,她觉得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对于她来说是不相干的,她的心在窗外的世界里:A静静的泡桐花开了,穿过窗子透出丝丝香甜;南来的燕子们在树间做了窠,每天啁啾地唱和着,嬉戏着;树下几株细弱的小草在春风中微微摆动……她多想让自己变成一只鸟儿呀!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和群鸟在葱茏的树木间追逐,在广袤的天际里振翅。
③B春走后,夏天把秋天引了过来。窗外那棵泡桐开始落叶,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喑哑了嗓音。不久,燕子开始南迁,只剩下树下枯黄的小草在秋风中瑟瑟地抖着。望着眼前这个黯淡的世界,她哭了。
④秋天开学的时候,班级里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做班主任。老师姓徐,长得很漂亮,同学们非常喜欢她,都愿意在课间时跟她谈天说地。她也喜欢徐老师,但是她不敢上前。徐老师的目光几次落在她脸上,她都躲闪着避开了。有一天,徐老师在语文活动课上带领大家玩成语接龙游戏,用板擦作为接力棒,传到谁那里,如果接不上来,就要罚唱一支歌,同学们都跃跃欲试。随着一声清脆的巴掌,接力依次进行,很快就传到了她那里。当时,她还在望着窗外发呆,板擦落在她的桌上时,她先是一惊,接着就愣在那里。同学们欢呼着要她唱歌,她不肯唱,也唱不出来。同学们不依不饶,使劲鼓掌催促她,徐老师也走过来鼓励她。她涨红了脸,望着徐老师,眼里竟噙满泪水。徐老师就说,既然不想唱歌,就罚写一篇作文吧,明天交上来。课后,徐老师还特意对她说,只要用心写,写多少都行。
⑤这一次,她没有令大家失望,她把自己的心情写给了自己的老师听。她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三岁那年,母亲就离开了人世,她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忙于生计,很少能够照顾到她,只有每天晚上父女间的几句简单交流能让她感到安慰。然而就在春天,父亲得了一种怪病,从此丧失了说话能力,她失去了最后一位可以沟通的对象。于是,她只有在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沉默。她在作文的最后一段里说,我是一棵孤单的小草,我的生命里仿佛只有秋天……
⑥第二天,徐老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她,说她是个守信的好同学,按时交上了作文,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作文的内容,徐老师却只字来提。那天,徐老师把她的座位由最后一排调到了第一排,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她一个甜甜的香吻!
⑦从那天起,她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不但逐渐开朗起来,而且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成绩上去了,同学们也都愿意与她交往了。学期结束时,她还做了班长呢。
⑧几年后,她考上了省内一所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她做了一名教师。她给自己的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叫做“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她在课上说,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要在春天来临时,摇曳它细弱的身躯,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为春天增加一抹生机!
⑨谁也不知道,“草是风的一面旗帜”,那是徐老师在她的那篇作文里给她的批语……
【1】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②③段A、B两处景物描写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语文活动课上,当同学们和老师让“她”唱歌时,“她”为什么“涨红了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⑥段中加点的“郑重其事”一词用得恰如其分,请分析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选文中的徐老师是一位理解并尊重学生的好老师,你同意吗?请结合选文中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徐老师给“她”作文写的批语“草是风的一面旗帜”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选段,回答问题。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1)和“司空见惯”意思相同的词语是( )
A.经久不衰
B.持之以恒
C.屡见不鲜
(2)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相近的名言是( )
A.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
B.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3)本课的课题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请结合一个你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具体事例谈一谈。________
11、课外阅读。
蹲下的不只是身子
今天是五一节,天气十分晴朗,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杭州野生动物园游玩。
下了车,我们迎着阳光,踏着青草,闻着花香,来到了动物园门口。这里张灯结彩,两边挂着灯笼,一根根彩带从上面垂了下来。动物园披着节日的盛装,迎接着前来游玩的游客。
突然,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映入我的眼帘,他牵着父母的手跳着、嚷着,很多人都被这小孩的情绪所感染,长途的劳累也在这欢笑声中消失。
大家兴致勃勃地在野生动物园门前排队购票入内,看见售票窗口的玻璃上用红色的纸条贴着“成人120元,小孩半票,1.1米以下免票。”小孩睁大了眼睛对爸爸说:“爸爸,我有1.2米了,只得买半票了。”那爸爸不吭声,领着小孩慢慢向售票口移动。突然,那个爸爸对着孩子说:“到了售票口时,蹲下一点,就可以免费了。”孩子眨了眨眼睛说: “爸爸,放心吧,和公交车上一样是不是?”那爸爸微笑地抚摸着孩子的头。
进门检票,那孩子一刹那把身子往下一沉,做出一副滑稽的样子,像一只唐老鸭移进大门。或是人太多了,售票员没有发现这个学鸭子的小男孩,孩子进了动物园,马上恢复了原样,又蹦又跳。
我们也进了动物园,望着那父子,我迟疑了一会儿,觉得十分难过。为什么呢?孩子蹲下的不只是身子,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
1.“顾”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再查____画。“顾”字的意思有:A看;B照管;C顾念;D拜访。文中“毫无顾忌”的“顾”应选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队伍慢慢移近窗口”,从这个“移”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你放心,像乘公交车一样是不是?”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孩子的父亲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有趣的天空
小妹妹站在窗前,抬头看着天空。 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一朵像金鱼,一朵像山羊,另外一朵像白马,最大的一朵像白熊。小妹妹向它们招招手:“朋友们,快来和我一起跳舞,好吗?”
1、这篇短文有( )句话。
2、读一读,圈一圈:天上的白云像什么?请圈出来。
3、读一读,连一连:给词语找好朋友。
一匹 白熊
一只 金鱼
一朵 白云
一条 山羊
一头 白马
一个 朋友
13、阅读理解。
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①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个人有些面熟,在哪儿见过呢?可寻思半天,怎么也没想起来。
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掏出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亲切交谈,一边从他身旁走过。田志芳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呀?”
“那是毛岸英,刚从苏联回来。”
“毛岸英?”
“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儿,恍然大悟: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
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
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也'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田志芳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②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对自己的子女严格要求,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注:田志芳,1933年参加红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
【1】从文中找出符合下列解释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2)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 )
【2】“约法三章”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①、②都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__描写。对比语句①,从语句②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请你写出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蔚然成风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下面句子,用“ ”画出能表现“我”爱爱尔莎的词语、句子,然后从课文中抄写另外三句能表现“我”爱爱尔莎的句子。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
15、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爸爸:“小红,告诉妈妈,今天爸爸不回家吃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董存瑞坚决地说:“我去炸掉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青石说:“这样安静的生活,我讨厌了。我倘若能和蝴蝶和蚱蜢一样,要到哪里,就到哪里,那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无风的湖面,没有一丝波纹。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奇妙的夜晚。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科学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照样子,写句子。
例: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一个小孩说,他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1)冯至说:“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玛琪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来教我功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们家。”他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在全神贯注地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下面的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再任选一种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八月,天气极热。鸡套拉着翅膀,狗吐着舌头,蝉热得不停地叫。(热)
忙 冷 吵 辣 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
从下面题目中选一个,题目不完整的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习作。
◆放风筝 ◆一种 的植物
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