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是拼音小能手
qiān xū zuǐ ba nǎo nù chǎo nà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gǎn dòng huāng liáng pǔ sù jià zh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文本回放。
(1)品诗词之韵:诗中有稚气可爱的童年:“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诗中有拳拳的爱国之心:“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诗中有美丽的风景:“人闲桂花落,___________”;诗中有至臻的人间真情:“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2)感名著之趣:“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我知道这两句对应的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猴王出世》选自_________,书中的故事广为流传,我知道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
(3)知人物形象:本学期我们认识了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______________的船长;被称为军神的__________;一生清贫的__________。
3、拼读句子。
(1)“北极星是盏指路灯,它永远高挂在北方。”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把________ 比喻成________。
(2)“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修辞方法,点明了,当你迷路时太阳的作用。
4、看拼音,写词语
kū lóng | jié fang | pán chán | dīng zhǔ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zhǔn què | yán sù | shú xī | shè jiàn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5、照样子,写一写。
1.孤零零(ABB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百发百中(ABAC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杜鹃咕咕 _______ 喔喔 ___________ 哞哞 ___________ 汪汪
6、阅读诗《江南春》,回答问题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
【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题西林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作者是______代__________。
【3】诗中“只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1)这首诗描写的时间是在( )
A、中午 B、晚上
(2)诗中将“明月光”看成是( )
(3)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思念( )的感情。
9、阅读与感悟
衣服简史
人类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穿衣服的,历史上已无法考证,只能推测:远古时期的人们偶然间发现有些动物的毛皮相当柔软,而且具有保暖的功能,于是到了冬天就把兽皮披在身上。后来,他们又用兽骨做成针,利用兽皮条或是动物的筋等做线,把一块块的兽皮缝合起来,这就是人类最早的“衣服”。
到了夏天,人们就将树叶、野草缠绕在身上当“衣服”。但是,树叶和野草容易枯萎,人们便开始寻找替代品。一开始,是将葛藤类的植物编织成网,“穿”在身上;之后,人们发现这些植物的茎或皮可以撕得更细,于是编了更细密的“衣服”,而且韧度也增加了。其实这些更细的部分就是植物的纤维。纤维是构成“布”的基本单位。
后来,人们开始饲养羊、兔等动物,发现它们身上的毛较长,不但柔软而且温暖,于是便用来作为毛纺织品的主要原料。例如:最常见的原料——绵羊毛剪下来以后,首先分出等级,再经过洗涤、梳理等工序就成了一匹匹的毛布。这种利用动物的毛生产出来的纺织品,就叫“毛纺织品”。
植物性纤维和动物性纤维都是天然纤维。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纤维呢?
当然有。现代的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石油、煤等物质通过化学方法可以合成各种人造纤维。例如:尼龙纤维、聚酯纤维等。你也许还不知道,利用木材工业中的木质纸浆也可以制造出人造丝和醋酸纤维!人造纤维的优点是更强韧,更有弹性,我们的袜子、衣服以及毛毯等很多东西都是由人造纤维制成的,如果再加入特殊材料,还可以制成潜水衣、防弹衣等特殊用途的衣服。
【1】通过阅读,我了解到远古时期,人们冬天用______当“衣服”御寒;夏天则用_________当“衣服”蔽体;后来把________等通过一系列工序加工成毛布;现代科学家还将石油、煤等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各种___________。
【2】短文第3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3】下面几位同学的阅读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芳:我想查找古桥的资料,一看这个题目,我就知道这篇文章不是我需要的。
B.小刚:我想了解衣服的发展过程,就必须把全文逐字逐句地读明白。
C.天天:我想了解人造纤维的制造过程,要细读第3自然段。
D.丽丽:我对特殊用途的衣服很感兴趣,可以再去查找相关资料。
【4】李阿姨想购买一件天然纤维制作的衣服,下面是不同衣服的信息,我认为衣服__________更符合李阿姨的要求。
A B
10、阅读
信
贪玩的小松鼠好不容易熬过了冬天。
在春天里,他尽情地玩着。唱歌、跳舞、捉迷藏……
夏天来了,他还是尽情地玩着。
有一天晚上,啄木鸟敲了半天的门,才使小松鼠惊醒。
小松鼠打开门,啄木鸟有礼貌地说:“打扰您了,兔子要我投送一封火急的信,我不得不来敲您的门。”
小松鼠谢谢啄木鸟。
他打开插着一根羽毛的、表示十分火急的信。
信封里,除了一张秋天的枯叶外,什么也没有。小松鼠仔细看了一下,枯叶的右边有一个小小的“?”。
小松鼠脸红了,一直红到脖根。他不由得想起了去年秋天和冬天,他四处借粮的狼狈情景……
小松鼠撕下了带问号的半张枯叶,并把它贴在屋里的墙上。
在另半张枯叶上,他画了一个“!”,放进了信封,并插上羽毛,请啄木鸟把它送给小兔。
第二天一早,小松鼠再也不贪玩了,他在森林里采蘑菇和松果。他要储存过冬的粮食。
小松鼠在那半张树叶上写下的“!”,是什么意思呢?请猜猜看。
“那是说:我记住了你的提醒,谢谢您!”
是的,我想小松鼠是这个意思。
【1】把“贪玩的小松鼠好不容易熬过了冬天。”一句改成肯定句,不改变原意。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和开头“好不容易熬过了冬天”相照应的句子。________
【3】信封上插着一根羽毛表示:________
【4】兔子信上的“?”表示:________
【5】小松鼠收到信后是怎样做的?________
11、名为“课外”的阅读。
一条马肉(节选)
副官处的同志非常担心毛泽东的身体,他们发现警卫战士的粮袋中只剩下很少的一点儿青稞麦了,便坚持要给毛泽东同志留下两指宽的一条马肉。警卫战士们悄悄收下了。
做饭的时候,战士们拿出了那条马肉,准备混在野葱、野菜中煮汤吃。毛泽东见到马肉后,语带责备地说道:“你们又打埋伏了!”但他知道警卫战士们的良苦用心,况且战士们也是很长时间没沾荤腥了。他不忍再说他们什么了。于是,他便帮着战士们生火、煮菜。忽然间,他又想起了什么,吩咐战士们说:“马肉不能全吃尽,要给戴天福同志留下一些!”
戴天福是警卫班中年龄最小的战士,在过大渡河的时候,他不幸患了疟疾,紧接着爬雪山,又劳累过度,身体更加虚弱了。一路上,毛泽东对他格外照顾。
战士们说:“小戴是重病号,他一定能分到一份。”
毛泽东说:“还是留下一些好,万一他分不到马肉,不就可以补救啦!”
正谈着的时候,奉命去照顾戴天福的钟福昌气喘吁吁地走了过来。毛泽东问:“小钟,戴天福同志呢?”钟福昌再也忍不住眼泪,他哽咽着说:“他……牺牲啦……”他边说边将一个纸包递给了毛泽东。
毛泽东接过纸包,轻轻地将它打开,里边包着的竟是一条马肉。他明白了,这是分给戴天福的那条没有来得及吃的马肉。毛泽东托着纸包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气喘吁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三个结构(ABCC式)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又打埋伏了!” 这句话中“打埋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牺牲啦……”前后省略号的作用是( )
A.前面的表示说话断断续续,后面的表示表静默或思考 。
B.前面的表示表语言的中断,后面的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C.面的表示话未说完,语意未尽,后面的表示表静默或思考。
【4】“毛泽东托着纸包的手微微地颤抖起来”此时,主席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篇文章,我们能从毛主席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课文回答问题。
苏珊的帽子
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可是,当她念一年级的时候,她那小小的身体里竟长了肿瘤,并住院做了三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小了,精神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求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被落下的课,然而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在苏珊返校上课之前,苏珊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帽子。所有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填空。
蓬勃的( ) 残酷的( )
熟悉的( ) 生活的( )
郑重地( ) 自如地( )
光秃秃的( ) 五花八门的( )
【2】回答问题。
(1)苏珊为什么戴帽子?
(2)同学们为什么也戴帽子?
(3)读了这篇短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3、美文赏析。
注意你的“体语”
①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一pín一笑,往往是其心迹的显露,感情的外化。“回móu一笑百媚生”,“横眉冷对千夫指”,这语言来传情达意的通信手段,就叫“人体语言”,简称“体语”。
②人体语言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信息发射站。它发射出的种种动作、状态、表情等无声的“语言”,常常可以补充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人们正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理解别人的心态。
③人体语言有头语、脸语、眉语、眼语、手语、腿语等,可以说,人体的每个活动部分,几乎都能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比如,眉毛位置的稍稍改变( )便可传达出全然不同的意思( )一条眉毛扬起( )是传统的怀疑信号( )两眉扬起( )则表示惊讶( )两眉下垂( )表示jǎ丧( )悲忧( )两眉横展( )表示愤怒( )真是( )眉与两自笑( )忽然随风飘( )(李白《上元夫人》)( )诗仙李太白懂得了以眉毛的舒展或收敛来代替语言( )表达感情( )
④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确,在人体语言中,眼语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传递出人们最细微的感情,“暗送秋波”、“眉开眼笑”、“怒目而视”、“瞠目结舌”,这些成语都是通过眼语来反映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的。
⑤额肌收缩、眉头紧缩时,则为一副迷惑不解之容;唇肌下降、口角略垂时,又是副闷闷不乐之态。察言观色,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有的人不喜欢言谈,说话没有惊人的妙语,但他的举止行为却热情而不失态,自然有礼节,由于他的体语帮助了口头语言,同样能赢得意料中的社交胜利;有的人虽有一副好口才,但由于不注意体语,要么在陌生人面前手足无措、心神不宁,要么一激动就手舞足蹈、旁若无人,其表达效果自然要打折扣了!
⑥现在,人体语言学虽然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却以其实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已被广泛用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中。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它将成为开启人际关系的一把重要钥匙。因此,注意你的体语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写出短文中的拼音对应的汉字。
pín móu jǔ
一( )一笑 回( )一笑 ( )丧
(2)文中有许多好词、佳句,请你积累几个,再抄写在下面。
好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文中第③段中的()处,选择恰当的标点符号( )
A. ,;,;,;,、;,——“,”,,。 B. ,:,;,;,,;,——“,”,,。
C. ,:,;,;,、;,——“,”,,。 D. ,:,;,;,、;,——《,》,,。
(4)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作用是
(5)与第④段画线句相呼应的句子是( B ),与第⑤段画线句相呼应的句子
是( )
A.这种以非文字语言来传情达意的通信手段,就叫“人体语言“。
B.它可以传递出人们最细微的感情。
C.……常常可以补充有声语言的未尽之意,帮助人们正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D.人体语言有头语、脸语、眉语、眼语、手语、腿语等。
(6)你怎能理解“它将成为开启人际关系的一把重要钥匙”这句话?
14、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
①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②我奇怪地问他:“爹,为什么要烧掉呢?怪可惜的。”
③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④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____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____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⑤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才过了两天,果然出事了。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厅里去了。我们心里都很不安,为这位工友着急。
⑥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1】单选题。
(1)以上文段是围绕以下这一关键句来写的( )
A.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B.父亲一向是慈祥的,从没有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C.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2)联系上下文内容,依次填写文段括号里的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
A.管 还是
B.不论 总是
C.虽然 但是
【2】第④自然段主要采取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父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
【3】“局势越来越严峻”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
15、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公园对外开放,谁都可以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句子补充完整。
(1)上课了,同学们坐在课室里____________听老师讲课。
(2)____________的校园里有____________的同学们。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这些有色彩、有声音的字词,诱发了我调动这些语言文字的情绪。(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喜欢欣赏茶树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黄色的野菊。(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河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4)变色玻璃还会随着强弱的阳光而改变颜色的深浅。(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娇娇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着电视(仿写句子)
( )一边( ),一边( )
2、淅淅沥沥的小雨点儿落在绿油油的草地上。(缩写句子)
19、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
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与表达
请从“甜、暖、悔、妙、忙、让”这几个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写一篇习作。要注意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不同的事例来写。你可以用这个字为题,也可以另外拟一个题目,要求4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