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与运用。
(1)我想, 的树木会感谢 的鸟。因为,鸟是树木的花朵, 的花朵, 的花朵, 的花朵, 的花朵……
(2)人类之所以进步,是大自然的 。自然给予我们 ,给予我们 ,给予我们 。
(3)你读过的田园诗有 朝的 写的《 》和 朝的 写的《 》。
2、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①________天鹅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________不会逗留在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
②花生________不好看,________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③决定方案时,________要有勇进的胆识,________要有稳健的判断。
④________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________敢任三日之限。
3、指出各句属于何种描写方法。
(1)光秃秃的柞树上边,露出冷清清的月亮。 ( )
(2)正太郎目不转睛地看着小狐狸。 ( )
(3)他想,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妈妈——这小狐狸多可怜呀! ( )
(4)两只狐狸跟以前相比,毛色黯淡,可能是由于惦记小狐狸,明显地消瘦了。 ( )
(5)两只狐狸从门缝里挤进来,舔正太郎的手,轻松自在地在屋子里慢腾腾地踱来踱去。 ( )
4、精彩回放。
1.君子喻于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之端也。
2.写出两句关于母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本学期积累的一个歇后语是: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年龄称谓中,“豆蔻年华”是指________;“及笄”是指______;“弱冠”是指______;指人三十岁用_________;指人七十岁用__________。
5.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_____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的武松,________的小嘎子,____________的严监生,____________的刘伯承。
6.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读《稚子弄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体会到了小孩子玩冰的快乐;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_____,__________”我感受到了诗人初闻收复蓟北时悲喜交加的心情。
5、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他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____)
2.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______)
3.这个喜讯使他的眼睛有了神采,额头和嘴角的皱纹里似乎也蓄满笑意。(______)
4.我心里忽然略过了不安分的一念:大家都这样写多没意思!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秋天,用自己的感受去写秋天。(______)
5.明亮的月色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______)
6、阅读天地。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中描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那一句是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写了作者何种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7、读儿歌,回答问题。
小兔( )小兔轻( )轻跳,
小狗小狗慢慢跑。
要是踩疼小青草,
我( )就不跟你( )们好。
【1】选音节填在儿歌中的括号里。
qīng wǒ nǐ tù
【2】儿歌中出现的小动物有( )。(填序号)
A.小猫 B.小兔 C.小狗 D.小草
8、妙妙想把研学时观赏到的美丽景色用一首词做成纪念卡片,请你帮她完成。
【1】
请将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2】妙妙请教你“曾”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谙”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你读完这首诗想象到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花照得比_________________还要鲜艳,_________________比蓝草更绿,由此体会到作者对江南的_________________之情。
9、课内阅读大盘点。选自课文《落花生》。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给“体面”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_____________
【2】给选文第3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画“ ”的句子中,花生的“不好看”是指_____________,“很有用”是指______,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画“﹏﹏﹏”的句子,你是怎么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1】用“____”在选文中画出描写猫的叫声的四字词语。
【2】选文中的加点字“蹭”表现了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猫的________之情。
【3】理解选文,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几朵小梅花”指的是猫的爪印。
B.选文主要描写了猫不听话时的表现。
C.选文详写了猫高兴时的表现。
D.选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蝙蝠和雷达》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 )飞,( )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公开(__________) 后退(__________)
【3】针对短文内容,你有什么问题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能从生活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①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鲨鱼
①我们的轮船停在非洲的海岸。中午,天气很好,海上吹着凉爽的风。快到傍晚的时候,天气变了,开始闷热,从撒哈拉沙漠吹来的热风像是把我们闷在蒸笼里。
②日落之前,上尉走到甲板上喊了一声:“游水啊!”水兵们就跳到水里,他们把帆放到水里,用它围成一个游泳池。
③我们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最先跳到水里,他们嫌帆布太憋气,想到宽阔的海里去游泳比赛。两个人就像蜥蜴一样,用力往前游,争着到锚上浮着水桶的那个地方。一个小孩赶上了他的伙伴,但接着又落后了。这个孩子的爸爸是个老炮手,正站在甲板上称赞他的儿子。当儿子落后时,他就大声喊:“别落后哇!加油!”
④突然甲板上有人喊了一声:“鲨鱼!”我们一看,水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背。鲨鱼一直向着孩子们那边游去。
⑤“往后!往后!游回来,有鲨鱼!”炮手大声喊着。可是孩子们听不见,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前游。他们笑着,越游越高兴。
⑥炮手的脸像麻布一样苍白,呆呆地瞧着孩子们。水兵们开始放小船跳到里面,用力摇桨向孩子们飞驶而去。但是鲨鱼已经离孩子不到20步了,那只小船仍然离得远远的。
⑦孩子们起初并没有听到有人叫他们,也没有看到鲨鱼,后来有一个孩子回头看了一眼。我们都听到了一声尖叫,两个孩子立刻分开各往一方游去。
⑧这声尖叫好像唤醒了炮手,他急忙离开他站的地方,跑到大炮跟前。他转动了一下炮架的后尾,伏在大炮上瞄准,同时装好了引火线。船上的人都吓呆了,愣在那里等结果。大炮“轰”的一声,我们看见炮手仰卧在大炮旁边,用手捂脸。
⑨这时候,谁也不知道小孩和鲨鱼怎么样了,那一瞬间的烟雾遮住了我们的眼睛。
⑩水面上的雾渐渐散了,开始从四面八方传来了悄声细语,而后声音越来越大,最后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
⑪老炮手露出了笑脸,站了起来,也往海上看。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面波动着。
⑫几分钟后,小船追上孩子们,把他们送到轮船上。
【1】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是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孩子们之所以能鲨口脱险,是因为他们水性很好。( )
(2)老炮手在关键时刻采取了最危险的办法-用大炮轰鲨鱼。( )
(3)文章第⑪段除了提到“死鲨鱼的黄肚皮随着海面波动着”,再也没有别的对鲨鱼的生动描写了,但从人们的惊叫声、水兵们的神态等很多地方仍能让我们感受到鲨鱼的凶猛和危险。( )
(4)故事随着老炮手的心情变化而展开,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看后发人深思。( )
【4】鲨鱼来临的危急时刻,老炮手做出了放炮的决定,如果你是老炮手,你当时心里会怎么想?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老炮手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至少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并结合短文内容说说理由,做到有理有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栖在树上的鱼
包利民
很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树,浓荫匝(zā)地。夏日晴好的时候,罗小鸥就摇着轮椅行走在院子里,感受阳光清风,心里却是总觉不到自由。十四岁的年龄,便被桎梏(zhì ɡù)在轮椅上,就像鸟儿被困囿(yòu)在笼中,可笼子再大,也不是天空。
罗小鸥只好每天对着庭中熟悉的一切,渐渐地,她发现树上有两只鸟儿是一直都在的。每天许多鸟儿来来去去,只是它们总会回来,因为树上有它们的一个巢,小小的,在密密的枝杈间,像一个黑黑的果实。很羡慕那些鸟儿,可以自由翔集择枝而栖。她还喜欢鱼,不是那种观赏鱼,而是父亲从门前的河流里捕来的小鱼,它们生活在家里的几个鱼缸里。可自从腿不能走路之后,她把鱼们全都放回了河里。只是有三条鱼还太小,她怕它们无法独立生活,就想着养大一些再放生掉。
有一天,父亲突发奇想,把那个鱼缸用细绳捆扎好后,系在了那棵大树的枝上。她很是惊喜地看着高高悬吊着的鱼缸,阳光从层层叠叠的枝叶间散落,鱼缸里的水也点点斑斑地亮。三条小鱼欢快异常,在里面互相追逐,游过阳光时,细小的鳞片上都闪着点点金光。那个午后,罗小鸥一直看那树上挂着的三条鱼儿,它们吐的每个泡泡都五彩斑斓。新来的鱼们也引起了那些鸟儿的注意,鸟们似乎也为这新加入的成员而惊奇,有些胆子大的,就直接落到鱼缸的边缘上,探头去看里面鱼的游动。
那个晚上,依然很热,罗小鸥坚持要睡在外面的树下。于是支起了折叠床,躺在那里,抬头间就能看到那个鱼缸,三条小鱼也安静了许多,静静地悬浮在那里,而更高处的鸟巢里也是寂然无声。久久不能入睡,直到月亮升起,便听得见鱼缸里有着细细的水声。三条鱼似乎被月光感染,又开始游动,有时接近水面时便欢快地甩尾,扑打出一朵朵水花。听着清晰入耳的水声,罗小鸥终于渐渐进入梦乡。
不知何时醒来,已月挂中天,起了风,吹得满树的叶子簌簌地响。罗小鸥抬眼去看鱼缸,见那鱼缸在风中摇摇晃晃,三条小鱼在动荡的水中游得更加欢畅。她忽然想到,在这不停摇动的水里,鱼们是不是会找回在河里波浪中的感觉?要不它们怎么会那么兴奋快乐?再也没有睡意,一颗心儿随着鱼缸轻摇,仿佛化身鱼儿,在水里,在月光下,自由地游来游去。
早晨在鸟鸣中再次醒来,朝霞满天,抬眼,满树的叶子都闪着清新的光,两只鸟儿早已起来,正绕树翻飞鸣叫。鱼缸在阳光斜斜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小鱼们反而安静了,头向着东方,停在水中。罗小鸥也在满天的阳光里安静地看着,从没有这样发自内心的平静。
上午的时候,罗小鸥让父亲把鱼缸拿下来,还是把那三条鱼放回门前的小河。而且,她说要回学校去上学,不想在家里这样呆着了。她经过这一夜,忽然明白,就算轮椅是一种桎梏,也会领略到不同的风景。就如夜里那三条鱼儿,虽然身处小小的鱼缸里,可是它们却有着栖在树间的经历,有着风中摇荡的水,有着月光朝霞,有鸟儿陪伴,那是河里的鱼们永远无法体会的东西。
她相信,自己也会于困囿中体会到别人所看不到的美好,那是上天的眷顾,只要自己能用心去发现。(原文有删改)
【1】结合本文理解“桎梏”一词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制的笼子。
B.脚镣和手铐。
C.文中指被轮椅束缚,像戴了脚镣和手铐一样没有自由。
【2】通读全文,在括号里依次填入罗小鸥的心理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不自由——( )——惊喜——( )——( )——顿悟
①自由 ②平静 ③羡慕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②
【3】下面这个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
三条鱼似乎被月光感染,又开始游动,有时接近水面时便欢快地甩尾,扑打出一朵朵水花。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环境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4】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_________)
A.动作描写 B.神态描写 C.环境描写 D.心理活动描写
(2)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
A.表现鸟儿和鱼儿和谐共处。
B.表现“朝霞”“叶子”“鸟儿”勾画出了一幅很美的画面。
C.用充满生机的优美画面,烘托了罗小鸥的平静心情。
【5】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1)文中画横线句子与下文哪句话相照应,选择正确答案。(_________)
A.“小鱼们反而安静了,头向着东方,停在水中”
B.“上午的时候,罗小鸥让父亲把鱼缸拿下来,还是把那三条鱼放回门前的小河”
C.“她经过这一夜,忽然明白,就算轮椅是一种桎梏,也会领略到不同的风景”
(2)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
A.赞扬了罗小欧爱护小动物。
B.表现小鱼重获自由的快乐。
C.暗示了鱼儿对罗小鸥的影响,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鸟儿的自由与罗小鸥的困境形成对比。
B.文中的罗小鸥被桎梏在轮椅上,她悲观、颓废,是一个消极的人物形象。
C.本文语言清新明丽,如一股清泉缓缓流淌在读者心间。
D.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不幸,不要一味慨叹生活的痛苦,要学会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走出阴霾,迎接艳阳天。
14、课内阅读。
[材料一]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刊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材料二]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立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
——节选自六年级下册课文《为人民服务》
【1】联系【材料一】解释句子。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对【材料二】中“死得其所”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死后有安稳的居所
B.他的死是重于泰山的
C.死后得到了所有的东西
【3】李华同学认为:“学习张思德、雷锋这些都是军队、警察的事情,我们小学生只要不违反法纪,为自己着想就行了。”针对他的这种认知,请你用得体的语言劝说他。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在奔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营。
蜗牛正在树上一边吃树叶,一边看大海。(用加线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为反问句。
1.这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想到母亲,我就泪流不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能让两个孩子和死人待在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忘不了那个卖书的残疾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海鸥们不愿意让老人离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荷兰是个现代化的国家。荷兰显得非常安静。(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 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缩句)
2. 平生还走过这么野的路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21、习作。
我们身边的同学都有自己的特点,有的爱问问题,有的爱运动,有的爱看书,还有的爱帮助别人……选择一个你最想写的同学写一写。
要求:1.题目自拟。2.把同学的特点写清楚。3.书写规范、端正、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