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拼音写汉字。
mèi jué jiān fù
姐( ) ( )别 ( )难 ( )灭
愚( ) ( )定 ( )定 ( )习
( )力 ( )对 ( )视 ( )裕
2、看拼音,写词语。
xī shū dǒu yá guān shǎng fǔ mō jìng yǎ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jià shǐ wā jué chuàng zào sā huǎng róu nè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补充词语。
( )( )起舞 耿耿( )( ) 自相( )( )
相提( )( ) ( )( )迷人 ( )人( )天
( )( )充数 笔( )( )砚 没( )打( )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苏轼把对亲人的思念寄托在古诗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文天祥的报国情怀更令人赞叹: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
2.在阳光的映照下,那珠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有一只____________把它们拎到了水面上来。
3.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杯子上,________喝茶,再偏过脸_____________。
4.松花江畔的__________上,__________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_________,_________。
5、词语大比拼。写近义词。
核心—— 估算——
神往—— 矗立——
茫茫无际—巨大——
6、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诗中的加点字。
(1)休: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哪一句批判了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不思进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还有很多,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句子,完成练习。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选出加点字的意思。
更______A.改变。B.经历。C.旧时一夜分五更。
聒______A.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B.斩断。C.划伤。
【2】用“/”给下面的句子画出朗读停顿。
聒 碎 乡 心 梦 不 成,故 园 无 此 声。
【3】“故园”指的是哪里?“此声”指的是什么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句词表达了戍边将士的______之情。
8、课外阅读《社日》,答题。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作者王驾,唐代诗人。 社日: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 豚栅:养猪棚。 鸡栖:养鸡棚。 柘:柘树。
【1】这首诗描绘的季节是_______,时间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事情__________,自己感受到的诗人_________的情感。
【2】“鹅湖山下稻粱肥”写出了___________,“豚栅鸡栖半掩扉”写出了_________。
【3】这首诗题目是“社日”,却不写社日的情景,而是写__________。
【4】从“家家扶得醉人归”可看出社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想象描绘出社日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分别用两组成语,恰切地形容诗人描写的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日活动中人们的心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生怕惊动了鸟。
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鸟也有味?”
“有。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每一只鸟都张着嘴,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它们要唱歌了。这时候只要你静静地用心去闻,你就会闻到那种鸟类特有的气味。”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突然听到“喳喳,喳喳”“布谷,布谷”……群鸟齐鸣。哇!太动听了!鸟真的唱了起来。
【1】短文节选自课文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的草木气 (_____)地呼吸
【3】父亲不但能_____,而且知道_________。
【4】从文中我们感受到父亲非常___鸟,说明父亲也很____鸟。
10、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四十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1】第一段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告诉人们想找到 _________是不可能的。
【2】“这些设想”指的是 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是一个 ____句,要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 。
11、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即使是满身银装的冬天,仍是一封信:看它把雪白的信纸一页页地铺满了天地,满腹的话儿不知从哪儿下笔。只好把这篇无字的纯白,寄给了春天。
就连乌黑的煤,竟然也是一封信,是一封从遥远的过去发给今天的信:它把亿万年的精华,深深地埋藏,直到今天才在燃烧中迸发出炽热。听!它在向我们传唱,亿万亿万年前,太阳教给它的歌。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雪白( ) 炽热( ) 遥远( )
【2】这两封信是谁写给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哪一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考 试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大水蜜桃引诱着猴子们。他们一窝蜂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呢?可由于众猴你拽他扯,谁也不能通过独木桥,全都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猴王跳出来主持公道:“别争了,别抢了!现在进行考试,优胜者先过桥。”众猴静了下来,焦急而专注地准备应对,猴王绞尽脑汁,想出了几道考题。
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却还是没能决出,因为无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能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没办法,只得继续考下去。
终于,一只猴子不耐烦了,眼珠儿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攀住藤条荡过河去了。
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根从河上漂来的圆木浮过河去了。
【1】用“ ”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2】用“ ”画出第1自然段中能表现猴子非常想吃桃子的句子。
【3】假如你就在现场,你会向猴王提出怎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故事的结尾,你能预测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吗?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类文阅读。
美丽的香山公园
秋天的香山总是那么美丽,令人陶醉。
早晨,我们乘车到香山游览。远远望见香山上深红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坡,哪里是路。一下车,我立即(jí jì)奔向山脚下,仰望香山,山上一片红色,好像熊熊的大火在燃烧,又像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红云罩(zhào)住整个山林。
我们爬到半山腰,近看黄栌(lú)树,那一片片红叶密密麻麻地长在枝上,椭(tuǒ)圆形的叶子,像一把团扇,颜色红得极艳,像是画家精心涂过的一样。这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时不时飘落下来的落叶,更给山路铺了一条红通通的地毯,踩上去让人感到那么温柔,那么舒服。
我们爬到山顶,眺望山下,满山火红。蜿蜒的盘山路,像条条玉带,环绕着美丽的香山。这时,我仿佛置身于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中,真是“万山红遍,层林尽(jìn jǐn)染”。
【1】判断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2】把文中描写红叶的语句用“___________”画下来。
【3】用“﹏﹏”画出一个你喜欢的句子,并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爱香山的红叶吗?请用一两句话表达一下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向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1】题目《他要感谢那只手》中,“他”指的是___________,“那只手”是______的手。
【2】给第6自然段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在第8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同。
【4】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描写小道格拉斯外貌的句子。
【5】在文中用曲线画出表现小道格拉斯家境的句子。
【6】你认为短文中的女教师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自己的话写出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为什么说“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句子我最行。
1.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眼前的云雾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节人》一文中,同学们、老师们玩竹节人时入迷的样子你还记得吗?请你仿照课文中的描写,写一写同学看书入迷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五彩的童年 冬日的早晨 饱经风霜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下面几个字中选择一个字,仿照例句写一写。
忙 悔 盼
(例)甜:我的作文在校刊上刊登了,老师表扬了我,我的心里甜丝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2.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3.每个访问埃及的外国人,都不得不去看一看金字塔。(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4.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电影票不可。(双重否定改写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大象 人家 一头 送来 给他(连词成句并加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凡提把铜板还给了穷汉。(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狐狸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开始忙了起来。(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例:柳条像长长的辫子。
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他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根据诗意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
最近,曹文轩的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周日看的有声有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油油的水稻被风吹弯了腰。(照样子,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小的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仿写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过许许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走夜路,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去外地旅游,第一次养小动物……一个个“第一次”就像一个个脚印,印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使我们从中得到了启示。
请你以“第一次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首尾呼应,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3.至少有一个生动细致的场景描写,用“ ”标出。
4.至少引用一句古诗词(或一句名言警句、歇后语),用“ ”标出。
5.书写认真,卷面干净。字数在400字左右。
6.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