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脑想一想,按要求写出各种事物的名称(至少写五种)。
1.电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用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武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乐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飞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镇静(______) 难受(______) 懦弱(______)
反义词:镇静(______) 难受(______) 懦弱(______)
3、先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惜(_______) 扮(_______) 铺(_______) chǔ(_______)
猎(_______) 粉(_______) 捕(_______) chù(_______)
4、加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
我以后会在别的地方钓到鱼。我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
5、(积累)请写出两个形容心情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联系上下文,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加点字的意思。
(1)已讶衾枕冷 _______ (2)复见窗户明 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曲。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我们知道宋词有词牌名和题目,元曲也有曲牌名和题目。请你猜猜,这首元曲的曲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由竹子折断的声音想到昨夜雪下得很大;马致远看到如此萧条的景象,想到了远离家乡的自己。古诗中还有很多奇妙的想象、有趣的意境,比如:
“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4】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多选)
《夜雪》中,诗人白居易通过( )等多种感官来描写夜雪的。
A.视觉
B.触觉
C.听觉
D.嗅觉
【5】《天净沙·秋思》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表现了作者此时____________的心境。
7、阅读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湖州
山从天目成群出,水傍太湖分港流。
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
【1】本诗的作者是____朝的______。
【2】从诗中,你可以读到湖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
【3】有人说,诗中的“行遍”和“只合”连用表意巧妙,请你说说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代诗人李煊的《湖州陪太守南园宴》中“怪道当年苏学士,杭州不住住湖州”,其中的“苏学士”就是宋代诗人______。他在湖州任上,因_____________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
8、根据课文内容和提示填空。
1.《登鹳雀楼》中包含哲理的句子是 , 。
2.《登飞来峰》中包含哲理的句子是 , 。
3. ,入竹万竿斜。
9、课内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联系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
“老通城”豆皮原为民间小吃。老通城酒楼创建于1931年,其豆皮根据传统做法,博采众长,以豆、米、浆拌鸡蛋做皮,以糯米为馅,色泽金黄透亮,外脆内嫩,以其独特风味远近闻名。因馅内包以猪腿肉等得名三鲜豆皮,后经改进形成多种口味的豆皮。若到武汉而不去“老通城”,就难算得是品尝过“汉味”美食。“老通城”之所以有名,一则为有独特的名吃“三鲜豆皮”;二则因是“老字号”—68年沧桑;三则改革之最——全省餐饮业首家股份公司;四则布局巧妙,文化色彩浓郁。“老通城”几乎成为外地宾客对武汉市的别称了。
历史与名人曾是“老通城”的骄傲。豆皮是一种湖北武汉的民间小吃,是武汉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当年毛主席在武汉最爱吃的就是武汉的豆皮。有一次,毛主席为了吃豆皮“微服私访”带了两个工作人员就悄悄地跑到一家豆皮店去了。正当吃得尽兴,一个小朋友认出了主席,并大喊:“是毛主席!毛主席来啦…”瞬间,毛主席被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激动得高呼:“毛主席万岁!”后来赶来的警卫人员费尽周折才将毛主席“解救”出来。后来,这一感人场景还被记录在电影《开国大典》里。其实,爱吃豆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不只毛主席。1958年初,周总理陪同外宾在武汉品尝豆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期间,朱德、刘少奇、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李富春和蔡畅,都在武汉尝过三鲜豆皮。爱吃武汉豆皮的还有金日成、西哈努克、胡志明等外国元首,可见豆皮的美味着实惹人喜爱。
说起“三鲜豆皮”,它绝对不逊色于“汉堡包”和“比萨饼”。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难怪它一举夺得过中国饮食行业的荣誉“金鼎奖”。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词语。
(1)领导到市民中间转转调查研究的做法。(____)
(2)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____)
【2】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读短文,然后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三鲜豆皮”。
【4】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老通城”的豆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地一放,保险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1】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远航”是什么意思?“我们”如何欢送芦叶船远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着渐渐远去的芦叶船,“我”和小伙伴们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一朵小花
这一天我走在街边的花坛旁,忽然发现这干渴得如同水泥灰的泥土,居然萌出几点新绿,并且自信地开出了几朵黄灿灿的小花。它们在春天的阳光照耀下,竟透着那么一份惊喜,它们的根就扎在这块毫无水分的土地上。
它们,是以怎样的毅力在这样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呵?我索性停下脚步,俯身凝视着这一朵小花,它向我微笑着,因它的缘故,我发现阳光要美妙得多。这样一朵小花,它有两片小小的叶子,像两只举起来欢呼的小手,有一根小茎,极绿,在春风吹拂里战栗不止,它整个的形象微小而精致,令人不忍触碰。
它便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生命,一朵开放在春天里的小小花朵,它让我猛然感悟到生命力的强大。在如此干燥的土地上扎根,吸收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养分,极顽强地生长出来,还绽开小小的花朵,即便是这样微小的颜色,微小的喜悦,但它终是这春天里的花朵的一种啊!它的出现,使我心头枯燥的北国的春天变得妩媚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索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战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这样一朵小花,它有两片小小的叶子,像两只举起来欢呼的小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怎样描写这朵小花的?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4】文中第一句话的“居然”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通过这个词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作者主要写了这朵花很美。 (_______)
(2)作者主要赞美了这朵花顽强的生命力。 (_______)
13、课内阅读。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选自《桥》
【1】请用“ ”画出语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2】有的同学说“老汉是一位好党员,却不是一个好父亲”,请结合语段中的关键词句和相关情节,试着推测一下他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赞同这位同学的观点吗?请你也结合语段中的关键词句和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走遍中国动物园
①花蚀原名陈旻,一直在做动物科普工作。由于妈妈是中学图书室的管理员,花蚀从小看了很多关于动物的书,也经常逛博物馆和动物园。大学时,花蚀在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读生命工程专业,从大二开始就跟着学校的一位动物学老师研究鸟类方言。3年里,他一直在武汉到处跑,为的就是把白头翁的叫声录下来。
②去年辞职后,他决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走遍中国动物园,并撰写“中国动物园系列”文章。一路上,他有很多收获,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动物园里的动物因生活环境差而改变自然行为,产生刻板行为。 这种简单、重复、病态的行为就是动物的刻板行为。此外,动物的乞食行为也是不自然行为之一。动物园里动物的食物都是由饲养员精心调配而成的,而当游客拿不适合的食物投喂时,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有些动物甚至死于游客投喂。
③如何评价一个动物园的好坏?花蚀的第一个标准是“丰容”,即在圈养条件下,丰富野生动物生活情趣,满足动物生理和心理需求,促进动物展示更多自然行为。 花蚀的第二个标准是场馆设计。在中国的绝大多数动物园里,熊舍都是一个坑,游客站内在高处,就更容易给动物投喂了。 游客从上面走过,从上往下俯视,只要一有人投喂,熊就会过来乞食,破坏了其原有的自然行为。
④花蚀解释说:“中国的很多动物园都是由园林部门设计的。园林部门会设计园林、公园,但是他们对动物不是很了解,他们设计出来的动物园和动物需求不太一样。”
⑤在逛台北动物园时,花蚀对一个细节印象特别深刻:负责讲解的志愿者从包里掏出了梅花鹿的一块冬毛和一块夏毛,游客能靠抚摸来感受梅花鹿夏天和冬天时身体状态的变化。这其实就是花蚀评价动物园的第三个标准:自然教育。
⑥西宁野生动物园也是花蚀比较喜欢的一个动物园。在西宁动物园里,明星动物是一大批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包括雪豹、藏马熊、兔狲等。其中,雪豹是大明星。“各个动物园的展示逻辑不一样,不是说是动物就全部放里面,最好是有各自的逻辑。”这是花蚀评价动物园的第四个标准:是否忽视本土动物。在他看来,中国的很多动物园过于崇拜狮子、斑马等国外明星动物,而忽视了对本土动物的展示。
【1】单选题。
(1)以下不是花蚀想走遍中国动物园的原因是( )
A.他的妈妈希望他这样做
B.他需要做鸟类方言的研究
C.他有志于从事动物科普工作
(2)在花蚀眼中,一个好的熊舍不应该是( )
A.位于山坡上
B.种植树并设置爬架
C.人们采取俯视来观看
(3)第②自然段“——”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音的延长
C.加强重点
【2】请将下面列举的事例放回到选文中合适的位置,在文中横线上分别填写相应的字母。
A.例如,大连森林动物园中,熊舍位于一个山坡上,场地宽广,有树和爬架,“丰容”做得不错,但就毁在了这坑一样的设计上。
B.比如,在某个动物园,由于大象的内舍环境过于简单,大象不停地摇头。
C.例如,在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的亚洲象展区,饲养员把食物绑在高柱上,大象们就会像在野外一样努力寻找高处的食物。而在另一边的沙地,它们可以用鼻子卷起沙土往自己背上撒。
【3】花蚀认为如何评价一个动物园的好坏有哪几个标准?
________
15、句式转换。
1.我们骄傲地举起手。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
2.不是自己的东西,难道能拿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罗米修斯不会向宙斯屈服。(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蔡桓侯对扁鹊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他的话不无道理。(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看了地震中的各种新闻报道,心里十分难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猜想他肯定是一个五年级的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会上同学们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彩的节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扩句。
①长势喜人。
②生态保护区生长着银杉树。
18、按要求写句子。
(1)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石灰吟》诗中表达了诗人以身报国、清白正直的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竹石》诗中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明,你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
(5)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紧急关头,董存瑞只得用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句子补充完整。
(1)上课了,同学们坐在课室里____________听老师讲课。
(2)____________的校园里有____________的同学们。
20、王老师急得直跺脚。(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得__________
21、请你将《清平乐·村居》改写成一个小故事。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