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音字组词。
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片段1)(落花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片段2)(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1.这两个片段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片段1)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花生对比,突出了花生的__________;(片段2)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白鹭对比,突出了白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上面句子的写法描写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茅檐:_____________ ; 翁媪:______________ ;
无赖:______________ ;相媚好:_____________ 。
4、文学常识。
1.《七律·到韶山》《西江月·井冈山》《十六字令三首》作者都是__________。
2.《天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人。
3.《大孔雀蛾的晚会》是__________写的,他是__________国人,他的著名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
4.《落花生》一文采用的是____________的写法,作者是__________。
5.《风筝》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龟虽寿》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__写的,他的作品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8.《望岳》作者是______朝_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
9.《用奇谋孔明借箭(节选)》一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本书主要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国之间的纷争。
10.《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节选)》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__________________,本书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11.《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是__________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薛谭学讴》与《纪昌学射》都选自《__________》,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______________所著。
13.古诗《风》的作者是__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__。
14.《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__________代____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黄河颂》选自《______________》,词作者是______________,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
16.《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____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内填写一对反义词。
(1)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____),从西边(____)?
(2)每天只有坚持锻炼,你那(____)的身体,才会变得越来越(____)。
(3)在今天这个(_______)的世界里,你以为知识是(_______)的吗?错了!
6、 金字塔
雨后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欢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 妹 小心 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着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仅仅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群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树梢(____) 赤脚(____) 溅起(____)
【2】把诗的第三段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划线处加上标点。
【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诗意。
1、月黑见渔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光一点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微风簇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散作满河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B.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D.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村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__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图。右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我能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景描绘出来:_________。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异同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
B.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
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
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4】笛声悠扬悦耳,笛子也分为好多种,你认识下面的笛子吗?选一选,填一填。
A.长笛 B.风笛 C.竖笛 D.陶笛
( ) ( ) ( ) ( )
9、课内阅读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 如果)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 nèn nèng)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 宁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zì zhì),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粗糙 (cāo chāo)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zhào zào),很卫生。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把不合适的音节或词语划去。
【2】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文学家______________(谁)。他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用“﹏﹏”画出这段话中的拟人句,并仿写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知道蟋蟀住宅内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把蟋蟀的住宅称为“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 之情。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果然 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扒 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 开创)出美好的境界。
【1】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请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用“\”划去。
【3】形近字组词。
淘(_______) 陪(_______) 脯(_______)
陶(_______) 培(_______) 铺(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珍珠鸟对“我”信赖的语句。
【5】谈谈你对“信赖,往往( )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小木屋。
一天,指挥部想起了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前线部队来电话报告:三团一营的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从炮火炸塌的房子里救出了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五六岁,叫美穗子,小的还在襁褓之中。她们的父母在战火中相继身亡。聂荣臻接到电话立即回答:“命令参战部队立即派人将孩子送到指挥部。”放下电话,聂荣臻心潮难平。他想:孩子是无辜的。应该让所有的人明白,日军虽然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我们决不伤害日本的儿童。
半天工夫,两个日本小女孩分坐在箩筐里,由战士挑着护送到了指挥部。聂荣臻慈爱地抚摩着这两个无辜的孩子。他抱起那个婴儿,用脸轻轻地试了试她的温度,找乳娘给她喂奶。他又牵起那个五六岁孩子的小手,亲自给她削水果,还叫炊事员专门煮了稀饭,亲自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
战争时期的生活不允许一个司令员身边养着孩子。聂荣臻考虑再三,最后决定由老乡把她们护送到石家庄交给日方。
(1)本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 时期,主要讲述了 和 的故事。
(2)想一想,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聂荣臻为什么要救两个日本小姑娘?体现了聂荣臻怎样的精神?
(3)聂荣臻对两个日本小姑娘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这通过哪些词语能体现出来?试着找出来。
12、课内阅读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给短文的空缺处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2】短文具体写了(____)种不同样子的鱼。把文中写鱼多的词语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吗?请你用波浪线画出。
【4】读文中画“_____”的语句,选出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
A.这句话强调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多到鱼和水各占一半的程度。
B.这句话强调了西沙群岛的海里鱼非常多,但并不真是鱼和水各占一半,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5】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这段话使用了排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_____)
②四个“有的”写尽了海里所有种类的鱼的不同样子和形态。(______)
③鱼多从一个方面说明西沙群岛的海里资源丰富,与文章题目的“富饶”相照应。(_____)
13、上学一路歌
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黄的是蒲公英,紫的是二月兰。一边走,一边看,弄得满身香。
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小溪从山上流下来,我们随着它跳过山石。我们唱着歌,伴随着叮咚叮咚的水声到了学校。结果,教室的地上满是湿鞋印。
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我们吃落在地上的青皮核桃,砸核桃弄得手指像黑炭条,洗也洗不掉。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一路嗒嗒嗒!嗒嗒嗒!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到了!到了!”伙伴们互相提醒着,以免坐过“站”。跑进校门,大伙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
1.照样子,写词语。
长长的(××的)
叮咚叮咚(描写声音)
2.短文写出了一年四季“我们”一起去 的情景。
3.找出短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 、 、 等。
4.冬天“我们” 来到学校,好像 ,又好像 ,表现出“我们” 的心情。
14、阅读。
“这儿是中国的土地!
①脸大胡子的鬼子指挥官,那又长又密的眉毛底下闪动着一对凶恶的圆眼睛,他嗖的一声抽出指挥刀,放在雨来的脖子上,páo xiào着:“小害(孩)带路死啦的没有!”||
②雨来没有回答,心里暗暗盘算,怎么办呢?把敌人带到哪里去呢?嗯,把他们带进地雷阵,这倒是个好机会!||
③鬼子指挥官见雨来直瞪着眼睛,不说话,以为这小孩吓昏了,就把刀从他脖子上拿开,口气变得温和,wēi笑着好像是安慰雨来地说:“害怕的不要,给皇军带路,死啦的没有!”
④雨来心里说,要是顺顺当当答应给他们带路,他们也许还要疑心呢,不能叫敌人看出破绽来。
⑤见雨来还是直瞪着眼睛不说话,那个瘦脸上长满小红gē dā的特务,弯下腰,直望着雨来的眼睛,大声叫道:“听见没有?给皇军带路就把你放了,要是不带路就割掉你的脑袋!”
⑥鬼子指挥官见雨来只是直瞪着眼睛不说话,就把刀在他头上挥动着,吼叫:“带路!带路!”那个紫黑脸宽鼻子的特务,在雨来的背上打了一拳,又顺手jiū住雨来的衣jīn往前一推,喊道:“走!”
⑦雨来就这么被推操着在前面走,二百多个鬼子和特务在后面跟着。||
⑧到了村东的大路上,连鬓胡子指挥官,滴溜溜转动着耗子一样的小圆眼睛,瞧瞧那些土块下面的红绿纸条,又瞧瞧雨来。紫黑脸宽鼻子的特务,急忙上前问雨来:“这些都是地雷吗?我就不信!”
⑨雨来回答说:“不信?那就对了,没有地雷。你去踩一踩吧!”
⑩紫黑脸宽鼻子特务,伸出大巴掌,给了雨来一耳光,咒骂着:“小兔崽子,我知道你没安好心!”
⑪雨来一会儿把敌人领到田地里,一会儿又领到大路上,转来转去,在这片假地雷阵里走。雨来故意扯开sǎng子喊一声:“小心地雷啊!”
⑫一个鬼子兵,正好踩到松软的地上,以为踏着地雷了,惊叫一声,pā倒在地上。这一叫,整个鬼子大队都呼啦呼啦闪到一边,叽里咕噜pā下来,吱哇乱叫。
⑬pā了一会儿,不见雷响,鬼子们才松口气站起来。很多鬼子,因为刚才把脸埋在土里,弄得满脸沙土,只露着滚动的小眼睛。一个个缩头缩脑惊慌的样子,仿佛都吓掉了魂。||
⑭雨来带着敌人继续往前走。广阔的田野上,一块两块没有收割的豆子地,火焰似的高粱穗儿,雪白的棉花球,耸入云天的白杨树,这一切都仿佛瞪着眼睛,等着看看鬼子怎样踏到地雷上,地雷阵怎样dǐ yù鬼子。一块没有刨掉的玉秋秸,哗啦哗啦抖动着干叶子。xiōng yōng的还乡河水打着漩涡,阳光下翻着发白的浪花,还有水鸟的叫声,都使鬼子心惊肉跳。
⑮雨来故意领着敌人从那写着几个大字的路边经过。一个个鬼子兵走过时,都战战兢兢地瞧一眼地上那行特别显眼的白粉笔字:“这儿是中国的土地!”
⑯雨来见很多鬼子兵的腿都打着哆嗦,腮帮子嘴唇乱动。雨来心里说,他们在嘟囔些什么呢?yuàn恨天皇不该把他们送上中国这块土地吗?还是祈祷天皇保佑他们走出这天罗地网呢?如果他们是咒骂天皇,就狠狠地咒骂吧!如果是祈祷,就当作最后的祈祷吧!他们所抢夺的土地,马上就要变成他们冰冷的坟墓了。因为雨来已经把他们带到了真正的地雷阵。
——节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小英雄雨来》,有改动
【1】读短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páo xiào wēi
笑 jiū
住 sǎng
子 gē da
dǐ yù pā
下 yuàn
恨 jīn
衣 xiōng yǒng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鬼子让雨来带路→______→______→______→把鬼子带到真正的地雷阵
【3】“雨来没有回答,心里暗暗盘算,怎么办呢?把敌人带到哪里去呢?”一句中用“暗暗盘算”代替了“想”。请你创设情境,试着仿写一句,不用“想”来表达“想”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12、13自然段写了鬼子个体和群体的表现,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划线句子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于雨来,你或许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过,或许听师长同学说起过,读完选文后,你对文中的雨来又有了哪些了解?请结合文中语句,把你的看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雨来的爱国情怀让我们敬佩不已,除此之外,本学期我们还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陆游病中“位卑_____________”的牵挂,曹植“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的无所畏惧,李纲“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拼死捍卫。
15、按要求进行句段练习。
(1)仿照例句,结合具体的事例,把自己感觉时间很慢的内心体验写下来。
例: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_______________
(2)先概括后举例的表达方法,能把意思写清楚、写具体。请你用上这样的表达方法写一写“爸爸最勇敢”。
在我们家,爸爸是最勇敢的。 _______________
(3)想象例句描写的情景,再仿照例句写一写“热闹的广场”。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_______________
(4)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内心,请你用上这样的方法接着写一写,将“我”当时的内心表现出来。
演讲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马上轮到我上台演讲了。
_______________
(5)请仿照例句通过前后事物的对比,表达对某种事物的感情。
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_______________
(6)体会例句在表达上的特点,再用这种方法写一写“小溪哗哗地流淌”。
例: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
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千姿百态的仙人掌,有的状如绣球,有的形似丝瓜;有的小若弹丸,有的大如巨树。(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空明亮。(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谷底的那条溪涧,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一条细长的银蛇,逶迤前行。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把我的社想、堆论过程和观侧结果写成论文。(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郁金香光彩夺目,芳香扑鼻,是美丽、华贵和庄严的象征。(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墨西哥,荒无人烟的旷野,城市的花圃,到处都可以见到千姿百态的仙人掌。(在句中加上关联词语,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
1、十七孔桥把湖岸和湖中心的岛连接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厚厚的积雪把树木的枯枝压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库伯先生派人把奔驰汽车开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中午,我干完了家务活才去上学。
改写成带“把”的句子。
(2)听到申奥成功的喜讯,全国人民都很激动。
改成带问号的句子,句意不变。
19、读一读,用加点词写句子。
(1)田野葱葱绿绿的,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里的学生。(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那一次,我真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有的让你高兴、激动、自豪;有的让你惭愧、后悔、烦恼;有的让你欣喜若狂;有的让你难过、流泪……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注意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
(3)书写工整,语句通顺;3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