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后打“√”,再用另外一个读音组词。
一乘轿子shènɡ(_______) chénɡ(_______) 果实累累léi(_______) lěi(_______)
爪牙zhuǎ(_______) zhǎo(_______) 新鲜xiān(_______) xiǎn(_______)
2、在○中填字,使这个字和中间字组成词语。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名著品读。本学期,我认识了骑着鹅去旅行的小人儿________(人名)、经历了五次历险的调皮男孩________(人名),而作家笛福为我们展现了一位________(四字词语)的鲁滨逊。
2.诗词品悟。诗中有春,________(作者)《送元二使安西》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作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________,________”都写到了春雨和春*;诗中有志。《马诗》和《竹石》中体现诗人远大理想或坚贞品质的诗句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诗中有情。《江上渔者》这首诗通过诗句“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国忧民的情怀,这在《岳阳楼记》中也有同样体现,即“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
3.人物品析。《匆匆》一文,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________”这个问题。由此我想到了珍惜时间的成语:________那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像张思德那样________;生命就是像李大钊那样________;生命就是像________(人名)那样“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在神圣的语文殿堂里,我深深地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4、词的训练。
(1)写出同义词:
小心翼翼——( )
筋疲力尽——( )
(2)写出反义词:
节约——( )
爱慕——( )
推迟——( )
平静——( )
5、读拼音,写词语。
1.小姑娘 (gān kě)难挨,端起 (shuǐ guàn)就喝,尽情 (xiǎng shòu)着甘甜的井水。
2.当我的尊严受到威胁时,我就要 (xùn sù)向侵犯者举起 (quán tou)。
6、阅读理解,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掘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几锄豆溪东,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录莲蓬。
【1】这首词描写了________。
【2】词中写到的人物分别在干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鉴赏
湖上杂诗
袁枚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1】字词解释:
异:___________ 羡:___________
【2】为什么“老夫心与游人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西湖美:《饮湖上初晴后雨》
【1】理解诗中前两句写景的诗句,连线。
水光潋滟 细雨迷茫,群山缥缈
山色空蒙 碧波荡漾,波光闪动
【2】说说苏轼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这样的比喻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
爬山虎的脚(节选)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 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 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一把,使它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 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请选择合适的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紧贴 触 注意 拉 巴 萎
【2】文中“原来”“不几天”“后来”“现在”等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
【3】下面句子中,加点部分可以删除吗?为什么?
(1)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为冬季奥运会,冬奥会。主要由全世界地区举行,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第一届冬奥会于924年在法国夏慕尼举办,当时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94名运动员参加4个项目的角逐。1986年,国际奥委会全会决定将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从1994年起分开,每两年间隔举行,因此1992年冬季奥运会是最后一届与夏季奥运会同年举行的冬奥会。到2009年1月为止,现代冬奥会的项目包括14种项目: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跳台滑雪、越野滑雪、滑板滑雪、北欧两项、现代冬季两项(滑雪+射击)、雪橇、雪车、速度滑冰、短跑道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冰球。
材料二:
材料三:北京冬奥会会微名称“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2019年9月17日晚7时25分,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精彩亮相,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也象征着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 )
②1994年起,冬奥会与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每两年举行一次。( )
③现代冬奥会的项目包括14种,分为冰上项目和雪上项目两大类。( )
【2】从材料二中得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_________年在_________举行。
【3】阅读材料二、三,我知道了冬奥会吉祥物叫做“冰墩墩”,是以_________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的,象征着运动员_________的身体、顽强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_________、_________是冬奥会的特点。
【4】按要求写一写。
作为一名非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小学生,你会做点什么呢?(至少1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蚂蚁和蜜蜂
人们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勤勤恳恳。画家画了不少采蜜图,诗人写了不少赞蜂诗,甚至刚学会说话的孩子也唱着:“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蚂蚁很不服气,心想:蜜蜂一早工作,我们也一早就工作;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不是太偏心了吗?想来想去,蚂蚁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去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气呼呼地问:“喂,小蜜蜂,你说我们蚂蚁勤劳不勤劳?”
“你们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啦!”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______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______。”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不再妒忌蜜蜂了。
【1】仿写词语。
勤勤恳恳(AABB式)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气呼呼(ABB式)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2】读短文,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蚂蚁想不通的是_____从中看出____,小蚂蚁听了蜜蜂的话,心服口服是因为________。
【4】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蚂蚁,是不是太偏心了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在正确答案后面用“√”表示。
(1)人们喜爱蜜蜂。( )
(2)真正的勤劳就是像蜜蜂一样为人们做事。( )
(3)蚂蚁的勤劳是为自己,因为付出了劳动,也是勤劳的表现。(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红包
说到红包,谁都不陌生。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压岁钱,是过农历春节时长辈给小孩几用红纸包裹的钱。
红包在我们中国可是有历史渊源的。据记载,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是为了佩带玩赏而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到了唐代,宫廷内互相朝拜赠送之风盛行,压岁封包就做得越发精良。到了明清时期,就出现了彩绳串铜钱、红纸包钱币等形式,这就是红包封的雏形。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社会上开始出现如今广为流行的红包封形式。当时的红包封用土纸或竹宣纸制成,颜色以粉红色或浅紫色为主。
自20世纪50年代,随着大量机制印刷的出现,红包发展的势头日益迅猛。首先,红包封上的图案更加多样,除了以一些祥瑞图案制作的红包封外,还出现了以生肖、卡通等为主图的红包封。其次,红包的功能更加多元,比如向商界发展,商家会把红包封作为促销的手段赠送给客户。第三,红包的形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礼仪存折”“贺岁金卡”等形式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里。
由于红包在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中已司空见惯,多数人从红包中取出压岁钱或礼金之后,就对红包封不屑一顾,随之丢弃了。其实,红包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
红包封上往往印有祝福的语言,从中可看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如“南极星辉”贺男寿,“中天婺焕”贺女寿:“天作之合”贺男婚,“于归之喜”贺女嫁;用“金榜题名”庆祝学子考入大学,以“燕仪”庆祝人们搬入新居。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对红包封的称呼也各不相同,从这些称呼中就可以看出不同的地方文化。比如,北方一些地区称它为“红喜袋”,寓意送出人们红红火火的祝愿;南方一些地区则称它为“利事封”,取其大吉大利之意。
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符号,红包是礼尚往来的载体是人们交往的情感纽带,也是中国民风民俗的体现。
【1】填空
①传统意义上的红包也叫________。北方一些地区把红包封叫作“________”,是为了表达人们红红火火的祝愿;南方一些地区把红包封叫作“利事封”,这是取其__________之意。
②读到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时,我马上就能知道这一段是在讲_____________。这段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20年代的红包样式。
【2】第3自然段为了说明红包发展的势头日益迅猛,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说明的。
A.机制印刷 B.图案多样 C.功能多元 D.形式推陈出新
【3】第5、6自然段为了说明红包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都用了( )的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字 D.作比较
【4】根据需要,帮助妈妈选择合适的红包封:恭贺爷爷大寿要选(________):祝贺邻居喜迁新居要选(________):庆祝表哥考上了大学要选(________)。
A. B.
C.
D.
E.
【5】哥哥认为:“当前时代,用手机微信就能发红包了,传统红包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姐姐认为“微信红包是不能替代传统红包的。”听了他们的说法,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下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风和太阳
有一天,太阳和凶恶的北风争论起来,争论他们俩的力量谁大。他们争论了很久,最后决定在一个过路的旅人身上比比力量。这时,这个旅人正骑着马走在大路上。
“你好好瞧着吧,”风说,“瞧我怎样向他猛扑过去——一眨眼的工夫,我就扯下披在他身上的外套。”
风说完,就开始拼命地吹。但是他的劲使得越大,那个旅人把外套裹得越紧——他不停地抱怨天气太坏,不过还是接着往前走。风大发脾气,狂暴地猛烈地刮着,把雨和雪洒在可怜的旅人身上。旅人一边咒骂风,一边穿上套袖,还系上一条腰带。这回,连风也确信自己扯不下这件外套了。
太阳看到他的对手束手无策了,笑了笑,从云后露出来,晒暖、晒干了大地,同时也晒暖了冻得半死的可怜的旅人。旅人感觉到阳光的温暖,精神立刻振奋起来,他一边说着赞美阳光的话,一边脱下自己的外套,将它卷起来,绑在马鞍上。
“看见了吗?”温和的阳光对凶恶的风说:“慈爱和温和的力量,远远超过暴躁和怒。”
【1】根据短文填一填。
冷得(发抖) (_________)的北风 (_________)地抱怨
冻得(_________) (_________)的旅人 (_________)地刮着
【2】用部首查字法查一查。
状状在读短文时,发现“鞍”字不认识,他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_),再查(_________)画,最后在字典中查到这个字念“ān”。
【3】太阳和北风争论的是__________,比赛内容是______________。
【4】读完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对风说点什么?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只篮子装满了又大又甜的桃子。(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俩不停地止不住偷笑起来。(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写句子。
例: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________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说明文以“_________________”为成功。——叶圣陶
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星期天,我们一家去郊外游玩,走到半路,我突然指着眼前的树激动地喊道:“快看,这棵树真高啊!”
妈妈回答:“是呀,这棵树大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摸摸我的头,笑着说:“的确是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妹妹歪着脑袋,拉了拉我的衣角:“哥哥,这棵树远远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你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沃克医生对病人说:“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了沉重的大门。(缩句)
2.干了不到一年,父亲就辞去了这份工作。 (改为“把”字句)
3.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把提示语放在句子后面)
4.护士完成了任务。(扩句)
20、例: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仿写比喻句)
吴艳妮越跑越快,像_____________似的冲向终点。
21、快乐习作。
在手机出现之前,书信曾经是人们和远方的亲人或朋友互通消息、交流感情的主要方式,现在仍然是重要的联络手段。今天咱们就给亲友或者其他人写一封信,介绍一下你最近的情况,让他(她)放心。要求:
(一)照样子在信封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二)信的内容:1.格式正确;2.写清自己最近的情况,语句通顺;3.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