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天( ) 土( ) 出( ) 用( )
开( ) 长( ) 乐( ) 月( )
2、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1)“萧萧梧叶______,江上秋风______。”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_____。
(2)“________两相和,潭面_______镜未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横线上填写当的歇后语。
1.西西经常在象棋比赛中夺冠。今年,她又代表学校去参加了市象棋比赛。她回来时,同学们都围过来询问成绩,她不好意思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刚忍不住嘟囔道:“你还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怎么连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这下,我们的计划泡汤了!”
3.做人要清白,就像歇后语里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想到了于谦写的《石灰吟》中的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读拼音,写词语。
shēng bìng yī shēng bié rén qī gè rén xīng kōng xuě bá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我能根据要求写词语。
(1)有身体器官的词语 摇头晃脑(__________) (__________)
(2)描写秋天的词语 金桂飘香(__________) (__________)
(3)带有数字的词语 四面八方(__________) (__________)
6、品读 《枫桥夜泊》——凄凉愁闷
品读诗句,感悟作者的凄凉愁闷。
【1】《枫桥夜泊》中,作者围绕着“愁”字展开来写,先后出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其中静态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诗句“__________,______”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凸显了秋夜的宁静。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7、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1】把诗句补充完整,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__诗人____的作品。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真挚感情。
【3】“腊酒”的意思是___________。
【4】这首诗后两句告诉我们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它是哪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儿歌,完成练习。
伞
下雨啦,下雨啦,
蚂蚁钻进了圆圆的蘑菇伞;
下雨啦,下雨啦,
小鱼躲进了绿绿的荷叶伞;
下雨啦,下雨啦,
鸟儿藏进了密密的树叶伞;
下雨啦,下雨啦,
我撑开了美丽的小花伞。
【1】认真读儿歌,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小花伞 ②蘑菇伞 ③树叶伞 ④荷叶伞
下雨啦,蚂蚁钻进了______;小鱼躲进了______;鸟儿藏进了______;“我”撑开了___________。
【2】读一读,连一连。
圆圆的 绿绿的 密密的 美丽的
荷叶伞 蘑菇伞 小花伞 树叶伞
【3】想一想,下雨了,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去躲雨,仿照课文写一写。
下雨啦,下雨啦,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欣赏。(14分)
迎接春天
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的草木,又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工栽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了起来,好像在对我们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在这个时候,遍野已经变成了望不着边际的绿色海洋,衬( )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蓝的、绿的……各种各样的野生花卉( ),一阵阵潮润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青草的气息,直向人们的心里面钻去。无论是谁,都会把嘴张得大大的,深深的呼吸,就像痛饮甘露似的感到无与伦比地清爽,陶( )醉。瞧!一群群蜜蜂在飞舞着,飘散着花粉的空气也随着蜜蜂的翅膀轻轻的颤动、飞翔。
高挺耸立的木棉树,正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开出了璀璨( )的朱砂一般的大红花。肥胖的斑鸠在高高的树丫上鸣叫着,小巧玲珑的青丝雀在花间戏舞和歌唱。春水回环,春气弥漫,春树萌芽,春花怒放,鸟儿们都叽叽喳喳轻快地赞颂着迷人眼球的春景……木棉花是温暖的象征,春天的象征,开得早,暖得早,春也来得早。
细雨由天上洒落下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千条万条柔柳,都舒展开它们黄嫩的衣裙。高高的白杨树,绽出嫩绿的小叶,亭亭的宝塔松泛出一片新绿,一派春的景象。
春风浩荡,春光明媚,春*无边,啊!多么好的春天啊!真是万紫千红,美不胜收。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浓郁——
无与伦比——
(3)请你画出一句比喻句。(2分)
(4)画线句子中的“抽出”的意思是 ,你觉得这个词用得好是因为: 。(4分)
(5)短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0、课内品析。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1.短文出自课文《山中访友》,作者__________。通过默读短文,我知道这段话把 比作“朋友”,描写了 的情景。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但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运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还有可能跟山中的哪些朋友打招呼?模仿课文写法,续写一两句话。
11、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用我的一辈子去画你
①在荷兰乌得勒支的每一个清晨,总有一位白发苍苍的白胡子爷爷,骑着自行车在小镇的路上慢慢穿行。这时候,所有看到他的人都会微笑起来,小朋友也会眼在他的身后奔跑,并且快乐地呼喊着他的名字:“米菲兔爷爷、来菲兔爷爷……”
②他就是“米菲兔之父”——荷兰国家级艺术大师迪克·布鲁纳。然而在2016年的冬天过后,这一幕永远消失了……2017年2月17日,迪克·布鲁纳在睡梦中安然离世,享年89岁。消息传来,无数的米菲丝们黯然,荷兰首相吕特也发来悼词,他的去世是荷兰的也是世界的一大损失!
③迪克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商人之家,父亲经营着荷兰最大的出版社。因为是家里的长子,迪克的父母希望他日后可以继承家族产业,参与出版社的管理和经营。对于喜爱画画的迪克来说,父母给他选择的这条继承之路让他非常抗拒。在他的心里,面画已经成为生命中一个坚如磐石的信念,他不仅热爱,而且愿意投入一生去坚持!迪克的这种态度,让父母大为恼火,为了让迪克死心,他们以断绝经济来源为威胁,并强迫把他还到伦敦、巴黎等地学习出版专业。
④什么事情都不可能改变迪克学习画画的决心。出国学习的那段时间,他一有机会就溜到美术馆和博物馆去看名家的画作,一待就是一整天。为了学习一种画画的技法,他经常不吃不喝反复模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迪克被迫中断学业,回到荷兰,迪克家的出版社也暂停营业。这段时间是迪克最快乐的时间,没有人再强迫他做讨厌的出版工作了,他开始潜心钻研绘画。迪克没有老师,就自己看书学习;不懂光线阴影,就来大量图片并自己揣摩。心里想到什么,就立刻画下来,不满意就一张一张重头来过。伦布兰特和梵·高的画集被他翻了无次次……他的坚持终于打动了家里长辈,1951年,父亲答应了他放弃继承家业的请求,并送他去阿姆斯特丹一所艺术学校系统学习绘画。迪克实现了童年以来的最大梦想,高兴得无以复加。从此,他对绘画的热情越来越浓厚,并逐新、并逐渐摸索出自己独到的极简绘画风格。
⑤1955年的一个假期,迪克和年幼的孩子们在海滩边见到一只小兔子旁若无人地狂奔,他不由得想起了幼时家里的那只兔子,这触动了迪克的创作灵感。于是当晚在睡觉前,他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小兔子的故事。为了更加生动,他亲手把故事画了出来。兔子的颜色也使用了最简单的红、黄、蓝三原色,国为简单的色彩能让孩子更清晰地感受到故事的温度。果真这个故事和图片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故事中的小兔子也成为后来热销全球的童话书主角米菲。
⑥米菲兔看似简单,却投注了迪克极大的心血。在迪克心里,没有多余线条的作品,才能给孩子们最好的视觉感受。因此每次他都会先画出素描草稿,再将多余的线条删除,直到再无一条多余的线条为止。在画米菲哭的时候,他也是先画三四滴眼泪,然后删去一滴,第二天再删去一滴,最后只留下一滴眼泪,经过删减过的眼泪,在迪克心里才是最悲伤的那滴眼泪。为了完成一个十二页的画稿,迪克经常要淘汰几百张的废稿。在一次采访中,记着谈到废稿的,迪克用手比画了一个大约10厘米的厚度。即使如此,迪克也从来没有想过放弃,相反他把自己的全部感情融到了画册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画就坚持了50年。
⑦如今,米菲兔已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售出超过85万张画作,并与众多品牌和设计师合作,给全世界的孩于们带来了快乐!
⑧迪克虽然去世了,然而他用一生去坚持梦想的精神却鼓舞着每一个人。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磐”在《新华字典》里的解释是“大石头”。联系上下文,“坚如磐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⑥自然段横线处是细节描写的语句,这种描写方法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文章运用了倒叙的顺序进行叙述,你认为这样叙述好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腰封,也叫书腰,它用于书籍中间地带另置一条类似腰带的文字介绍的折页,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你能结合文章内容为《米非》这套绘本撰写腰封上的文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观察下面图片,完成练习。
图一
图二
【1】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图一告诉我们:全国疫情从2020年2月10日开始,就呈现全面下降趋势。____
(2)看了图二,小明说冬天在家里开空调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____
【2】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丹丹在家里打喷嚏,你应该提醒她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图一中的数据变化,你最想感谢谁?请写一写你想说的感谢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圆明园残简(一)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
她原本是一篇美文,行云流水的音律,跌宕平仄的韵脚。朗之吟之,如痴如醉。
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她原本是一身珠光宝气,晶莹剔透,瑞光四射,抚之玩之,如梦如幻。
雨果从巴黎圣母院走来读她,他如痴如醉了:“一个近乎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的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那就是圆明园。如果不能亲自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她……。”
如今我却不能读到她,不能在梦中看到她。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雨果看到“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1860年10月的这一天,简毁珠散,日月无光。
我梦中的圆明园哟,我捧玉心焚的圆明园。
【1】选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她”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
【2】读句子,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_________
(2)亲自用眼睛看到。 _________
(3)形容迷于某种事物而失去自制的神态。 _________
(4)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_________
【3】照样子,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例:读圆明园,如同读一串珠玑丝裂的玉链,遗珍散珠,蒙尘染垢,我捧玉心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圆明园,如同读一册简牍散佚的残简,断章残句,我无法标点。”这个句子的含义是( )
A.那些描写圆明园的古书,都残破了,也没有标点,“我”读不懂。
B.那些描写圆明园的古书,残破不堪,“我”没有办法为书籍标点。
C.曾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英法强盗毁于一旦,残破不堪,“我”内心无比痛苦。
【5】用“﹏﹏”画出雨果描写圆明园壮美的句子。
【6】第1-4自然段,作者采用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曾经的圆明园比作_______和_______,把如今的圆明园比作_______和_______。
14、课外阅读
母亲架设的桥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suō)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塍(chéng)上,自己浸没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光景。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jí)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旱地。这儿,母亲种上甘薯、萝卜之类。上那儿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上面架着桥,可每当发起大水,就常会被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到时候,擅(sh àn)长修建寺庙和神社的木匠大伯,必定从哪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而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一座坚固的红土桥了。约莫过一年,土桥旧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一排排露出像在神社屋檐椽(chán)子上见到的那种白色缺口。而且,桥在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把这些采了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yáo)吃。母亲在她的一生中,把这座通向有关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不知修过多少回!若狭是常有台风过境的地区,想来怕会修过十回左右吧,不论哪天架的,这座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
我在九岁与母亲作别,在京都的寺院当了个小沙弥,可一想起故乡,母亲架设的桥就会在心中浮现。那座桥,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在我外出的旅途中,每当火车通过这类山谷时,定然也会浮现。啊,在日本这样的国土上,不知怎的,独多这样一类的深谷和山冈。无论是在青森、四国或九州,都曾见到我故乡那样的峡谷。而在那些山谷间,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是性命攸(yōu)关的一座桥。因此,那桥,不论修得如何简陋,可仍是美好的啊!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擅长:_______________。
贫脊:_______________。
生计:_______________。
浮现: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题目是“母亲架设的桥”,那么,母亲架设的是怎样一座桥?全文表面记叙的是“桥”,实际写了什么?_______________
【3】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______________
15、读句子,写句子。
他的耳朵里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音,但他还是顽强的记录着。
噪音
时间依然那样不紧不慢的走着,老人的伤口,鼻和嘴淌出血来。
不紧不慢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发现了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匹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加工厂。
1.不同的角度看事物结果不一样。(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鹅不怕人。(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进校园,我便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和阵阵花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
1.我的好朋友伦捷送给我一块电子表。(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因为这些我们就退回去,退到爸爸妈妈温热的怀中,那我们还算什么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叫权善才的将军误砍了昭陵上的柏树。(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条河很浅。(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换一种说法)
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0分)
(1)我像一片云,从四季常青的东海之滨飘到了北京城。(缩句)
(2)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感到一点留恋。(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去了。(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4)小明参加了市里的作文竞赛,取得了第一名冠军。(修改病句)
(5)红红的阳光从东方升了起来。(修改病句)
21、习作。
读了上面的短文,你想到了自己以前是怎样读书,想到了今后怎样去读书了吧!请你以“读书”为内容,写一篇作文,可以写一件有关读书的事,也可以写一个有关读书的人……题目自拟,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