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2025年中考模拟(5)语文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姿( )   ( )   ( )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虽与之俱学,________  

2)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________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___罢了,只有________罢了。  

3________,万事成蹉跎。

4)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________,会锻炼出________

3、我会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某校用五个读音相近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努力创造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秩序安定突出一个 ;文明礼貌突出一个 ;力争上游突出一个 ;强身健体突出一个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_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的西瓜。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鲁迅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词阅读。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意】: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村子四周环绕着绿树,村外青山横斜。打开窗户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我们举杯畅饮,谈论着庄稼的生长情况。等到重阳节登高的那一天,我还要来与朋友观赏菊花。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至田家 邀:邀请。

B.开轩面场圃 场圃:菜园。

C.酒话桑麻 把:将、用。

D.待到重阳日 重阳日:第二天。

【2】重阳节是农历_____,这一天有___________、插茱萸、赏菊花等活动。

【3】诗人朋友所居村子的周边是_____,村外是____。朋友邀诗人至家中做客,朋友在家中准备了________。诗人受到朋友的款待,并希望“_________”。(用诗中词句填空)

【4】下列诗句中描写重阳节的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B.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C.凭轩聊一望,春*几芬菲。

7、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

【1】再下面加点字的正确解释后面画“√”,

(1)土膏:A.膏药。( ) B.泥土滋润状。( )

(2)晌:A.晌午。( ) B.不多时。( )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季的景色,根据诗中的词语_____可以看出。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和本诗都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两首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范成大的古诗,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品悟。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前两句描画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主要写农家的繁忙,句中的蚕桑插田分别照应了首句的_______”“_______

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盲人摸象

一天,村子里的人买回来一头大象,大家都争着来看,议论纷纷。

有四个盲人也很想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可他们看不见,只好用手摸。这天,他们来到大象跟前。胖盲人先摸到了大象的牙齿。他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就像一个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萝卜。”高个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对,不对,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来。“你们净瞎说,大象只是根大柱子。”原来矮个子盲人摸到了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却嘟囔;“唉,大象哪有那么大, 它只不过是一根草绳。”原来他摸到的是大象的鼻子。

四个盲人争吵不休,都说自己摸到的才是大象真正的样子。这时,买象的人走来说:“你们说得都不对,你们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并没有摸到它的全身就下结论,这是片面的。”

(有改动)

【1】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第______自然是写四个盲人争论象的样子的。

【2】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人(yù máng) 蒲(shān shàn) 草(séng shéng) 头(mō mē)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买——_____粗——_____高——_____胖——_____

【4】按原文内容填空。

胖盲人认为大象是______;高个子盲人认为大象是_______;矮个子盲人认为大象是______;年老的盲人认为大象是_______

【5】四个盲人争论大象的样子,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

【7】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把故事的名字写下来。(至少写3个)

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夏天的午后,一阵雷雨过去了。山呀,树呀,好像洗了个澡。稻子呀,玉米呀,全都喝了个饱。

看呀,太阳出来了,天上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红、橙、黄、绿、青、蓝、紫,是谁飞上了蓝天,画了这座七彩的桥?

原来是太阳和小水滴一起画的呀!大雨过后,空气中的小水滴反射太阳的光,就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多神奇的大自然啊。

1这篇短文一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彩虹有哪几种颜色?用“____”画出相关的词语。

3】(______好像洗了个澡,______全都喝了个饱。(填序号)

①山和树   ②太阳和蓝天   ③彩虹和空气 ④稻子和玉米

4读了短文,我知道了是______________一起画出了彩虹。

5照样子,写一个赞美彩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威尼斯的小艇》片段,完成练习。

……

商人jiā jiá)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xiān xiǎn)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sǎn sàn)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huá huā)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jiā   jiá)了                     (xiān   xiǎn)

(sǎn   sàn)场                  (huá   huā)笑

【2】根据选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活动

______

沿河做生意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老人

______

【3】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威尼斯由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4】请结合课文的描述,简要介绍下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1】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束给人以没完卷的感觉,根据文意,用一二句话补写一个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涌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儿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待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他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又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了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

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疾步跟上小川,满脸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1】文章两次写到大姑“眨眼”,两次眨眼,分别有什么用意?

第一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小川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锁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两种理解。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谈谈你对大姑、小川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锁”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聪明的徐文长

徐文长小的时候很聪明。

有一天,他伯父笑着拿出一包礼物,挂在比徐文长高出许多的扁担上,对徐文长说:“这礼物是给你的,但是,你不能把扁担横下来,也不能站在高处去拿。

徐文长眼珠一转,就有主意了。他把扁担举到一口井边,然后把扁担从井口伸下去,轻而易举地从扁担上取下了礼物。

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伯父竖起了大拇指。

1在短文中找出和下面意思一样的词,写在括号里。

(1)形容事情容易做。______

(2)办法。______

2伯父给徐文长的一包礼物在什么地方?  画出有关内容。

3伯父对徐文长拿礼物有两个要求,一不能_______,二不能______

4徐文长是如何按伯父的要求拿到礼物的?  画出来。

5伯父夸徐文长聪明是因为(  )

A. 伯父喜欢徐文长。

B. 徐文长爱动脑筋,按伯父的要求拿到了礼物。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水花飞溅。(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长长的瀑布奇迹般地出现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雨潭是一个让人如痴如醉的地方。(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没几口,黄河里的水被他喝光了。(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坐到地上,就一座大山。(注意带点的词语,仿写比喻句)

天上彩色的云朵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爸爸对我和弟弟说:“暑假我带你们去游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

18、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的发现竟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老师说:“你今天放学之前必须完成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今天晚上你和妈妈先吃饭,我有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问我:“你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强说:“老师,是我不对,您批评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写句子。

(1)虎子完成了任务。 机灵的虎子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扩句)

小鱼在水里游。  

卡廷削了一支柳笛。  

妹妹跳起了舞。    

(2)雨点打在荷叶上,嗒嗒地响,欢乐的鼓点。(比喻句)

白茫茫的雪地像  

(3)虎子把哨兵骗了。 哨兵被虎子骗了。

我把贝壳拾起来了。  

青蛙们把荷叶伞借给了小动物们。  

雄日把种花的土换了。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鹰的成长过程历尽艰辛,但收获的却是自已的梦想。如果没有风雨的洗礼,就不会有美丽的彩虹。雕鹰对自已孩子的爱看似极端残忍,但它的背后是成功的喜悦,是涅磐后的灿烂。你的爸爸妈妈又是怎么要求你、教育你的呢?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写出你的真实感受。(题目自拟,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