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25年中考模拟(八)语文试卷(原卷+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请用所学知识填空。

(1)______,急时有人帮。

(2)不知______谁裁出,_______似剪刀。

(3)______归来早,忙趁______放纸鸢。

(4)《草》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两句最有名,它描写了草顽强的生命力。

2、三胞胎组词

满分5 manfen5.com

 

 

3、àn  kè  wén  nèi  róng  tián  kòng

          空。12分

(1)一去(  )(  )里,烟村(  )(  )家。

亭台(  )(  )座,八九(  )枝花。

(2)天上一片(  )(  水上   )(  ) 白帆

(3)秋天到了  )(  )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  )(  )从   树上落下来。

田野里,棉花(  )(  ),高粱(  )(  ),稻子黄了,(  收的季(  )到了。

(4)燕子一看说:“啊,秋天到了,我要到南(  )去。

 

4、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______

2.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______

3.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______

5、猜谜语。

小时青, 老来黄,

金色屋里小姑藏。(打一植物) 谜底:( )

春穿绿衣秋黄袍, 头儿弯弯垂珠宝。

从幼到老难离水, 不洗澡来只泡脚。(打一植物) 谜底:(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凉州词》,完成练习。

凉州词

[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写出朝代和作者,并把古诗补充完整。

【2】写出整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诗的前两句描绘了_______________的风光。诗的后两句中,“春风”一语双关,既指___________,又暗喻___________,这两句含蓄地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苍凉壮阔的边塞景物,写得悲而不失其壮,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7、课内阅读。

    各不同。

不识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

3从古诗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角度观赏庐山,看到山的姿态和形状各有不同,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8、《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在你的生活体验中,是否也感到秋天的某一处胜过春天呢?谈谈你的感受吧!(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②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③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④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1)解释文中的词。

  ①沉稳: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糟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荒废: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捉摸: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②两段写了哪两个事例。

  段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段①划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②可分为两层,从表达方式看,第一层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必须对自己负责”并非单指要保全自己短暂的生命,其深刻的含义可用下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情感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根据上述语段说说作者从几个事例中引发了哪些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十六年前的回忆》片段,完成练习。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请给这个文段加一个小标题,写在选文前的横线上。

【2】找出描写父亲外貌和神态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感受到父亲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里的“伟大的力量”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一生是为劳苦大众的解放而努力奋斗的一生,请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你对李大钊烈士的崇敬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知识加油站。

(一)蚊子、苍蝇、飞蛾等飞倦了,就停在墙壁或天花板上休息。壁虎看见了,便慢慢地爬去,出其不意地来个突然袭击:伸长脖子或跃起身子,张开大口,吐出灵巧的舌头,把这些虫子一口吞食,百发百中。

 

1. 这段文章主要写了壁虎 

2. 作者抓住了壁虎的动作来写它是如何捕食的,写壁虎动作的词语有:

。从这些词语中我们体会到壁虎。 

(二)壁虎还有一套巧妙的避敌方法。当它碰到毒蛇、鸡、鹰等敌人来捕食时,就当机立断,来个丢卒保帅:它剧烈地摆动尾部,将尾巴很快丢掉,离体的尾巴会跳来跳去,以吸引敌人的眼光,而它自己就趁机逃之夭夭。  

 

1. 看看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

2. 联系上下文丢卒保帅的意思是: 

 

 

 

12、课内阅读。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zhǎn cuán)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sǎn sàn)。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píng bǐng)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dìng zhàn)。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1】给文中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意兴——( )        搏将——( )        知趣——( )

【3】“一圈黑脑袋” 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疑。”这句话是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完成练习。

在北极的一些原住民地区,狩猎北极熊仍然是被允许的。但是气候变化才是北极熊的最大威胁。温度的升高迫使北极熊每年早早地离开冰面。据科学家估计,到2050年,三分之二的北极熊会消失。

【1】北极熊濒临灭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为北极熊写一则保护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翠鸟搬家

翠鸟妈妈把家筑在高高的树梢上,把卵生在家中的小巢里。

小翠鸟孵化出来了,它把头探出小巢,惊慌地喊:“妈妈,树枝晃动,我害怕!”

翠鸟妈妈非常爱小翠鸟,看到它害怕,十分心疼,急忙把巢移到树杈上。

过了几天,小翠鸟又喊:“妈妈,把家挪得再低一点吧。我怕高!”

翠鸟妈妈爱怜地说:“小宝贝,妈妈怕把家放低了会有危险。”

“唔,不嘛.我要住得再低一点!”小翠鸟哭喊着。

翠鸟妈妈急忙安慰它:“小宝贝,别哭,妈妈这就搬家。”

翠鸟妈妈把巢移到树干上。邻居啄木鸟看见了,着急地对它说:“你为什么把巢移到那么低的地方?多危险啊!”翠鸟妈妈说:“小翠鸟怕高,我这个做妈妈的,决不能让孩子受到一点惊吓和委屈。”

可是,没过几天,小翠鸟又在巢里面哭闹起来:“妈妈,我还要你把家移得低一点,要不,我就不学习飞翔了!”

翠鸟妈妈为难地说:“宝贝,咱的家要是再低,就真的会有危险了!”

“啊……啊……我不,我就是要你搬家。你把家安得这么高,是想要我受伤吗?”小翠鸟在巢里撒泼打滚。

翠鸟妈妈妥协了,赶紧安慰小翠鸟:“宝贝,我怎么舍得让你受伤?好了,我马上搬家!”翠鸟妈妈这回把巢移到草丛中。

啄木鸟目睹了这一切,叹息道:“任性的孩子,糊涂的妈妈!“它担忧又无奈地飞走了。

1“翠鸟妈妈妥协了”一句中“妥协”的意思是(   

A.妈妈爱小翠鸟。 B.为了不让小翠鸟伤心,鸟妈妈同意搬家。

C.为避免冲突而让步。       D.为了搬家,小翠鸟不停地和妈妈撒泼。

2小翠鸟撒泼的原因是(   

A.妈妈凶它了。 B.小翠鸟不想学飞翔。

C.小翠鸟想让妈妈搬家。 D.妈妈同意搬家。

3你从“会有危险”“多危险啊”“真的会有危险了”可以读出(   

A.一直在强调危险,但危险并没有出现。          B.强调邻居的关心是很重要的。

C.突出翠鸟妈妈不听别人的劝告。 D.翠鸟妈妈已经意识到危险,但它一直纵容着小翠鸟。

4你觉得翠鸟妈妈对小翠鸟的爱是(   

A.溺爱 B.关爱 C.疼爱 D.喜爱

5这篇童话主要采用________塑造小翠鸟和妈妈的形象。(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心理描写        D.环境描写

6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一个省略号,你觉得小翠鸟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样的?说说你预测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

例:您帮我买张报纸。

请您帮我买张报纸。

你帮我买张报纸,好吗?

你不要随地扔果皮。

你们让个座位给老人坐。

 

16、仿照例句,改写下面的句子。

: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

海豚难道不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1)可爱的珍珠鸟是我的好朋友。

(2)写好连续观察日记能提高我们的习作水平。

 

17、请分析下面语句的意思:

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8、 给下面的多音字标音后,再相应地写出句子。

  差(chà ):今天的功课我差不多复习完了。

  (chāi):爸爸出差刚回来。

  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在飞翔。(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小动物。(改写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么美的景色,难道不令人陶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花草树木能防止水土流失。(用上合适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妙笔生花。

这些年来你一定读过不少书,看到过不少书中的故事,你与书之间也一定发生过不少的故事。请选择一个角度,介绍一本你读过的书、写一写你与图书之间的趣事或你的读后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