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2025年中考模拟(七)语文试卷(原卷+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也不紊乱。

2.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3.形容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容人,能容事。  

4.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观点、言论、行动上尖锐对立。   

5.比喻一点也不相让。(  

 

2、读一读,做一做。

通知

一年级部:

学校定于7月1日在报告厅举办写字比赛,请各班做好准备,尽快选拔优秀选手,并请选手准时参加。

学校教务处

2022年6月15日

活动的时间:____________       活动的地点:____________

活动的名称:____________       通知的时间:____________

3、课文内容填空。 

1.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_________,小丘也是_________。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_________,走在_________,都像_________

2.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_。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_

3.黑云翻墨未遮山, __________________,望湖楼下水如天。

4. _______,清风半夜鸣蝉。稻花乡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

5.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  

6.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______,如今直上银河去, __________________

7.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少楼台烟雨中。

8.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9.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又曰: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面汉字的正楷字。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5、照样子写词语。

例:暖洋洋(ABB式)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例:越长越大(越A越B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眼睛(偏旁相同的词语)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与理解

望天门山

开,   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诗句补充完整。

2《望天门山》中楚江   作者是 代诗人____,被誉为“____”。

3写出后两句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写一句你最喜欢的。答: ___________________

8、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诗的前两句共写了八件事物:

(2)这八件事物分别从————觉、————觉、————觉写的,八件事物颜色、形状各异,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A.痛恨南朝; B.替统治者担忧。

C.反对修建佛寺。   D.忧国忧民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文学类阅读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儿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着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里挤,往上掂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的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箱。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一件沉重且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了双保险锁。

【1】“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请你从文中找一找老张为难的原因?(     

A.老张不好意思求别人,不愿意麻烦人。

B.大姑指出了老张的意图,老张感到不好意思。

C.李小川以前犯过盗窃罪,老张求他来撬锁怕他不好意思。

【2】通过这篇小说,作者要提醒人们的内容是哪一项?(     

A.请给改邪归正的犯过错误的青年起码的信任。

B.不要指望人们会真正相信曾经犯错的青年。

C.不要苛求犯过错误的青年言行完美无缺。

【3】小说的题目叫《锁》,其含义是哪一项?(     

A.这篇小说是围绕老张家开锁展开故事情节的。

B.小说赞扬了大姑热心帮助老张开锁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

C.小川曾经犯过的错误像一把锁,不仅“锁”住了人们对小川的印象,也“锁”住了小川重新生活的勇气。

【4】小说中两次写到大姑“眨眼”,分别表现了大姑不同的用意,下面选项正确的是哪一项?(   

A.第一次“眨眼”表示大姑在思考解决开锁的办法,第二次“眨眼”表示大姑在担心小川会开保险箱。

B.第一次“眨眼”表示大姑正在出坏主意,第二次“眨眼”表示大姑希望小川为她谋取利益。

C.第一次“眨眼”表示大姑在想帮助老张,第二次“眨眼”表示大姑见识到小川高超的开锁技艺心里高兴。

【5】小说中交待了小川因偷盗劳教一年的内容与小川开锁前的神态变化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说,结尾应该直接表达,让读者读得清楚明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素”的意思是 _________ ;“新鲜事”是指__________

【2】用“ ”画出选文中描写跳鱼儿的句子。

【3】“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了( )

A.闰土有许多心事。

B.闰土心情复杂,难以理解。

C.闰土知识丰富,见多识广。

D.闰土思维怪异,与正常人不一样。

【4】“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是指( )

A.西瓜被偷瓜人偷走吃掉。

B.西瓜长在海边被海水淹没。

C.西瓜被獾猪、刺猬、猹偷吃。

【5】选文表达了作者对少年闰土的______,以及对__________的向往之情。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会走路的树

小朋友,你听说过会走路的树吗?在自然界中,所有的植物都把根扎在泥土里,而南美洲却有一种会走路的树,叫“苏醒树”。这种树的生活习性很奇特,在水源充足的环境中,它的长势相当旺盛,可一旦碰上干旱,水分缺乏时,它就把自己的根须从土壤里拔出来,浑身收缩成一个干枯的球状体,然后乘着风开始远行,自动搬家。当它遇到水源充足的地方,就会苏醒过来,再次把卷起的根重新展开,插入泥土,吸取养料和水分,安家落户,开始新的生活。不过,当新家再次面临干旱,不适合生长需要的时候,它会毫不犹豫地卷起铺盖走人,再次踏上新的旅程。这种树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有人认为,苏醒树是一种有灵性的植物,它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其他植物。虽然它不能像人类一样有意识地改变环境,但它却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并顽强地生存下去,这真是植物界里的奇迹。

1短文一共有____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有____句话。

2连线。

长势         环境

自动         旺盛

水源         搬家

吸取         充足

卷起         养料

踏上         铺盖

适应         旅程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全文写了一种特殊的植物叫“_______”,它会_______。它生活在_______(地点)。在_______的环境,它生长得十分茂盛,一旦_______,它就会自动搬家。

12、阅读类文,完成练习。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地的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

③十年后的今日,我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④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露。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观赏游玩。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拉您去西洋楼,谢了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⑤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⑥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晏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园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在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⑦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麻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国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残破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⑧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

⑨天阴了,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有删改)

【1】下列对于作者去圆明园的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凭吊

B.拜谒

C.散心

D.提醒

【2】对“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一句理解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A.环境描写反映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B.环境描写强调了“我”去圆明园时天气恶劣。

C.环境描写表达了圆明园在哭泣。

D.环境描写表现了“我”参观圆明园时的沉重心情。

【3】“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最准确是哪一项(            

A.引出下文

B.承上启下

C.总领全文

D.表达中心

【4】第⑥自然段写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少男少女、干部模样的人、一对情侣,理解错误的是哪一项(        

A.说明现在不少人淡忘了断壁残垣的圆明园象征着的奇耻大辱,没有尊重历史。

B.将这些人的欢笑与“我”的沉痛形成对比。

C.为后文作者抒发悲愤和沉痛之情作铺垫。

D.表现人们参观时愉快的心情。

【5】文中写了作者两次来到圆明园的经历,第一次作者内心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作者的内心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6】题目“哭泣的圆明园”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有什么好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这段话主要写了(   

A.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B.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及叶子。

C. 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2把这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建筑物外墙的屏障,既能吸收环境中的噪音,又能吸附飞扬的尘土,也有助于使潮湿的房屋变得干燥;而干燥的季节,又可以增加湿度,美化生活环境。这种植物就是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开天辟地》节选

有个叫盘古的大神,昏睡了一万八千年。一天,大神醒来,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盘古的力大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的三个体现出来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后羿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狼从窟窿里叼走了小羊。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万花筒(按要求写句子)。

1.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改为反问句)

                                 

2.小树在风中摇晃。(改为拟人句)

                                   

3.那一个个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缩句)

                                  

17、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改变语序,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下面语句的主要意思。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加工厂。

1.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一家铺子的橱窗里看见跟钓竿钓丝一块儿出卖的钓钩。(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草生长。(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    )多花点时间,(    )把事情做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并用所填关联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凡卡如此悲惨的命运难道不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请你立刻把作业连忙完成好。

(2)现在的时间大约是八点钟左右。

(3)我清晰地看到老师模糊的身影。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工人用斧子砍掉了大树。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练兵场。

题目:我尝到了____的滋味。

要求:先补充题目,可以是劳动、成功……不少于3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