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明明虽然家境贫寒,但他从不zì bēi______,从小qín fèn______读书,现在bó xué______多才,深受大家的喜爱。
2.爸爸在屋旁kāi pì______出了一块空地,种上了 shū cài______。
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西沙群岛物产丰富,有cānɡ cuì( )的树木,biàn dì( )的鸟蛋,水里还有yóu dònɡ( )的小鱼,yuǎn chù( )有mǎn zài( )而归的船队,yú mín( )笑容满面,这真是一座bǎo kù( )啊!
3、仿照例子写词语。
1.明晃晃(ABB)________ ___________
2.雪白雪白(ABAB)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嘻嘻哈哈(AABB)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啊”字变调。
(1)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
(2)那有多好啊!( )
(3)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 )
5、填一填合适的词。
(____)肥料 (________)粮食 (____)树坑
(____)的蚂蚁 (________)的北风 又(_____)又(_____)
6、对比阅读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①孤村②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③。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⑤冰河⑥入梦来。
(注释)①僵卧:躺卧不起。②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③戍轮台:戍守边疆。④夜阑:夜深。⑤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⑥冰河:冰封的河流。
【1】(提取信息)《示儿》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_______诗,诗中诗人的遗憾是“______________”;诗人的嘱咐是“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________”两个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2】(理解诗意)参考注释,写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文比较)下列对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是宋代诗人陆游所作,都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愿望。
B.《示儿》这首诗前后矛盾,诗人明明知道死后万事皆空,还要让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中“僵卧孤村”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孤寂、窘迫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凉的气氛。
【4】(积累运用)你还积累了哪些爱国诗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下面的一小节诗歌,按要求做题。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
枝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1】从中找出两组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9、课外阅读。
藏在水晶球里的鱼
妻子出差带回一个水晶球工艺品。水晶球做工精致、玲珑剔透,女儿爱不释手地欣赏着。她惊讶地发现水晶球里面居然有一条红色的小金鱼在欢快地游动着。
女儿不解地问:“妈妈,这条鱼是怎么装进球里面的?”
“人们先做一个空心的水晶球,然后在球上钻一个小孔,把水和小鱼放进球里再把小孔封死就行了。”妻子说。
“那小鱼是不是很快就会死啊!”女儿着急地说。
“这你不用担心,人们在水晶球里注水时加入了制氧剂和食物,足够小鱼活半年了。”妻子解释说。
“那半年后呢?”女儿接着问。
“小鱼因为缺氧就死掉了。”妻子淡淡地说。女儿听了这话沉默了。
五个月后的一天,我下班一进家门就听见女儿呜呜的哭声,妻子的脸色也很难看,一问才知道女儿把水晶球摔破了。
“水晶球摔破就算了,何必动手打女儿呢!”我抱起女儿心疼地对妻子说。
“她是故意摔破水晶球的……”妻子一脸怒气地说。
“孩子,你为什么要把水晶球摔破呢?”我柔声问女儿。
“如果我不把水晶球摔破,里面的这条小鱼就只剩一个月的生命了。”女儿哭着说。
那一刻我和妻子都沉默不语,女儿的话深深感动了我。是女儿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知道人世间只有心怀至善,才能欣赏到最美的风景。
【1】读完文章,你有哪些疑问呢?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问题吧。
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家人对待小金鱼的态度一样吗?各是怎样的?你觉得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两处标红句中“女儿”以及“我和妻”“沉默”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来到制作文中所说的那种水晶球厂参观,你想对这个厂的厂长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小巷里的面馆
①在我居住的小区旁边有一条小巷,巷子走到底是家小面馆,老板是个老头儿。他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一头白发,精瘦。当他悠闲地坐在门前台阶上抽烟时,透过那飘缈烟雾,从他浑浊却深邃的眼中,我看到了人世沧桑。
②小面馆没有招牌,清晨,小巷里的人们尚未起身时,小店的门就开了。那面香,便从小门中涌出,浸到附近人家的窗台。人们似被香味唤醒,走进小店,坐于桌前,等待着自己一上午的能量。
③小面馆人少时,便由老头儿的儿子招呼着,人多时,就由老头儿来协调。每天上班族和学生们急着离开时,总会听见老头儿向不忙的人拱拱手,道个歉,那人定会爽快地答应多等一会儿。我自然属于那赶时赶刻的上班族,所以坐下来不久,便可获得一碗清香。吃完后,向周围的人道个谢,携着众人满意地目光走出去,迎来忙碌的一天。
④每当有人夸赞时,老头儿可不会谦虚,总是热情地招呼,自豪地炫耀自己的汤面。面条是自家手擀的,至于卤子嘛,我听这老爷子说,有时是他到乡下河沟里钓来的野生鱼。就连水,都是从自家院子的井里挑来的。有人打趣道:“老人家,你的秘诀都透露了,不怕被抢了生意?”老头儿摆了摆手,带着一脸憨憨地笑容说:“哪里是什么秘诀呦,谁都知道,但有谁像我这样,坚持几十年呢?”
⑤ 。所以,叫面时总要添上一句:“老爷子下的面”,或是“小伙子下的面”。至于我,偏爱老头儿下的面,老头儿的面筋道,他儿子的面偏软,老头儿的面味轻,他儿子的面味偏重。有客人说:“小伙子的面是酒,宜趁热享用,而老师傅的面似茶,宜慢慢回味”。
⑥的确,儿子煮的面上会淋一勺虾油,而老头儿却喜欢放上两三根香菜,几滴猪油。吃老头儿下的面时,竟闻不到香气,惟有轻咬面条时,那香气才由面条的缝隙中“迸”出来。面条筋道爽滑,猪油鼓动鱼汤,鱼汤刺激你的味觉。老爷子身上的烟火气,也许就留在面条里了。
⑦终有一日,小巷被拆,小面馆也搬到另一条街面。临走时,老头儿让儿子给所有人端上一碗面,面上分明是 。老头儿挑了几根面,喝了一口汤,点点头说:“有三分意思了”。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第①自然段主要对“老头儿”进行的描写方法是( )
A.语言、外貌描写 B.外貌、动作描写
C.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D.外貌、心理活动描写
(2)第②自然段对“涌”“漫”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涌”“没”直接写出了而馆排出的废水污染环境
B.“涌”“没”具体表现了而馆排出的气味扰民
C.“涌”“没”用词不当,面香应该用“飘”才合理
D.“涌”“没”用得生动,将而香当作水来写,写出面香浓郁、诱人
(3)第⑤自然段,老头儿与他儿子所煮的面在口感上不同的是( )
A.老头儿的面筋道、味轻,儿子的而偏软、味偏重
B.老头儿的面偏软、味偏重,儿子的而偏软、味轻
C.老头儿的面筋道、味偏重,儿子的面偏软、味轻
D.老头儿的面偏软、味轻,儿子的面筋道、味偏重
(4)第⑤自然段开头横线上填写最合适的句子是( )
A.老头儿的儿子也爱吃面 B.老头儿的儿子也爱喝酒
C.老头儿的儿子也很热情 D.老头儿的儿子也是厨师
(5)第⑥自然段关于老头儿与他儿子所煮的面,以下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儿子做的面像酒,宜趁热享用。
B.儿子做的面需要用虾油调味,提升香气。
C.老头儿只需要简简单单的调味就能带出面的鲜美。
D.老头儿做的面闻不到香气,但轻咬面条就会发现里面有肉馅。
【2】老头儿身上时时流露着人生的智慧,请阅读第④自然段概括老头儿的表现。
(1)老头儿以拱手道歉的方式来协调面馆人多时的矛盾。
(2)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哪项适合补充到第⑦自然段的横线上,并说说理由。
A.淋上了虾油 B.两三根香菜 C.一条野生鱼
补充的内容为:__________(填序号),这样填写的理由: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小说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文章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__________。
【3】为什么将军后来眼睛湿润了,并向那位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这“沉重而坚定”是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的句子:“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采用______修辞手法,这个句子的象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月亮姑娘做衣裳
夜晚,月亮姑娘出来了,细细的,弯弯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凉风吹得她有点冷,她就撕了一块云彩裹在身上。
月亮姑娘想:我还是找一位裁缝师傅做件衣裳吧。裁缝师傅给她量了尺寸,让她五天后来取。过了五天,月亮姑娘长胖了一点儿,好像弯弯的镰刀,她来取衣裳了。衣裳做得真漂亮,可惜太小了,穿在身上连扣子也扣不上。
裁缝师傅决定给她重做一件,重新量了尺寸,让她再过五天来取。五天又过去了,月亮姑娘又长胖了一点,弯弯的像只小船。她来取衣裳,衣裳做得更漂亮了,可惜月亮姑娘连套也套不上。
裁缝师傅涨红了脸,说:“我只好重做了。”又是五天过去了,月亮姑娘来取衣裳,裁缝师傅看到月亮姑娘变得圆圆的,像一只圆盘那样,吃了一惊:“啊,你又长胖了!”裁缝师傅叹了一口气,对月亮姑娘说:“唉!你的身材量不准,我没法给你做衣裳了。”
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到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是在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1)“裹”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杳部首( ),再查( )画,从造字法上看,它属于( )字。“裹”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是:①缠绕;包扎②包裹好的东西③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在文中应选第( )种解释。
(2)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小船 ( )的衣裳
( )地露面 量( )
(3)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像_______,像________,像________,像________。
(4)为什么裁缝师傅没法给月亮姑娘做衣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把下面描写月光的诗句补充完整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疑是地上霜。
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把酒问青天。
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视是我们青少年学生的一种常见眼病,被国家列为重点防治的6种学生常见病之一。近年中小学生健康调查显示,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中有22.7%的人患有近视,初中近视率猛增到55.8%,高中生中有70.3%的人戴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而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材料二)作业做得太晚,睡眠不足,过度地看电视、玩电脑等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预防青少年近视,眼科医生的建议是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个小时,不在太强或太暗的光线下看书,不边走边看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
【1】以上材料主要讲的是( )
A. 青少年近视已得到有效控制。
B. 青少年近视的相关问题。
C. 近视已得到同学们的重视。
D. 如何预防青少年学生常见的6种病。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造成青少年近视的主要原因有( )(多选)
A. 作业做得太晚,睡眠不足。
B. 没有经常做眼保健操。
C. 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
D. 过早地配戴近视眼镜。
【3】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良好的用眼习惯不包括( )
A. 不在太强或太暗的光线下看书。
B. 看书、上网、看电视不要连续超过一小时。
C. 要随意地多变换自己的写字姿势。
D. 不边走边看书。
【4】我知道良好的用眼习惯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条)
14、请仔细阅读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掌声(节选)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 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 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 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歧视”中“视”的意思是( )。
A.看 B.考察 C.看待 D.看望
【2】选文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慢腾腾 骤然间 慢慢
B.慢吞吞 猛然间 渐渐
C.慢吞吞 骤然间 渐渐
D.慢腾腾 猛然间 慢慢
【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中“犹豫”一词说明了( )。
A.英子自卑,不愿意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但老师的话又不能不听,因此她拿不定主意。
B.英子还没有准备好上讲台讲故事,怕同学们笑话她。
C.英子因为腿有残疾,不太想上台讲故事。
D.英子害怕上台讲故事讲不好,同学们会笑话她。
【4】在英子讲故事前,大家鼓掌是因为( )。
A.大家知道英子讲故事好听,很欢迎把讲故事。
B.大家在鼓励英子:别害怕,我们不会嘲笑你的,你能行!
C.英子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D.大家在赞扬英子:你讲得太好了!你真棒!
【5】从文中画“——”的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英子变得( )。
A.快乐 B.自信
C.开朗 D.以上都有
【6】英子能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 )。
A.同学们鼓励的话语 B.老师鼓励的话语
C.同学们的鼓励和赞扬的掌声 D.老师给她上台讲故事的机会
【7】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原因是( )。
A.英子感到很委屈
B.英子害怕老师批评她
C.大家没有歧视她,而且还鼓励她,她很感动
D.同学们嘲笑她一摇一晃的走路姿势
15、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加工厂。
(1)喂猪的老头儿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们看着火烧云。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句子训练。
1.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作品有《跳水》《复活》等作品。(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
(1)世界各地的登山爱好者组织了大规模的攀登珠峰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灿灿的麦穗在微风的吹拂下点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难道这样一个伟大的日子不值得人们纪念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垂柳向我们招手。(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4分)
(1)①空气中没有灰尘。②大自然将多么单调。
(2)①赵州桥雄伟坚固。②赵州桥美观。
19、我承认这是一本优秀的小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一旦失去了你,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智多星”“小书虫”“故事大王”……看到这些词语,你会想到哪些同学或朋友?为什么会想到他(她)?请你把他(她)介绍给大家,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题目自拟。字数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