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2025年中考模拟(五)语文试卷(原卷+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拼音,写词语。

lǒng  zhào ___ fèi  téng ___ lián guàn ____ áng shǒu  ___ huī fù ___

2、补充词语。

_____)(____同舟  _____)(___可亲  兴高___)(___  ______

缝缝___)(___  碧空___)(___ ______ ___)(___深长

3、填写合适的量词。

____   ____鸟儿   ____煤油灯

____   ____大象   ____电视机

4、根据意思与词语。

(1)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以为是的样子。(______

(2)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______

(3)连乌鸦和麻雀的叫声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______

(4)认识模糊,不明事理。(______

5、仿写与补充词语。

(1)照例子仿写。

热气腾腾(ABCC):          

如痴如醉(ABAC):        

窃窃私语(AABC):        

纷纷扬扬(AABB):        

白茫茫(ABB):        

(2)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填入相应的句子

(   )(   )井然 (   )号(   )令 光怪(   )(   )

(   )(   )全非   前(   )后(   )   应接(   )(   )

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让我的眼睛( )。

大地震让日本的福岛(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诗词阅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①望断:望尽。②长缨:本指长绳,这里指革命武装。③苍龙:指国民党反动派。

1请描绘“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展现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将原词补充完整,再结合全词,体会这两句词中流露的情怀。

 

3结合你对本词的理解,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词人从眺望远景起笔,秋景开阔,长空高朗,抹抹闲云轻漾,阵阵南飞北雁,触发了词人胸中的豪情。

B.词的下阕,词人将目光收到近处,高山之巅,红旗猎猎,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旋向前。

C.词的最末两句以问句结尾,表明词人对红军战士何时夺得最后胜利充满疑问。

D.此词写景、抒情工整分明,流转自然。上、下阕均是一、二句写景,三、四句言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诗中生动描绘了山西村的____________,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2】从诗中的哪两个词语中,可以感受到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 )

A.腊酒浑 足鸡豚

B.莫笑 农家

C.农家 腊酒浑

D.莫笑 足鸡豚

【3】诗的后两句既生动描绘了山村_________的自然风光,又在写景中寄寓一定的哲理,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我会读书。读文中句子,回答问题。

小狐狸刚跑出十几米远,老狐狸不知从什么地方一齐奔了过来,兴高采烈地在小狐狸周围跳来跳去,然后一起嗖地朝树林深处跑去了。

迎着(      )的阳光,狐狸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一直(      )到密林深处。

 (1)完成文中的填空。写老狐狸见到小狐狸心情的词语是(      ),用这个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我们能听懂狐狸的语言,母子团聚时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狐狸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请结合中心句,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个自然段具体写出了鹅的不近人情,凶狠可恶

B.作者不相信养鹅等于养狗,也能看守门户

C.“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形象地写出了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

D.作者用“傲慢”“傲然”来写鹅,可以看出作者不喜欢鹅

3选文第二自然段中作者把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较,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关于阅读

材料一:

“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次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甩下了一句“耸人听闻”的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因为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以前语文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的试卷也都增加了。原来可能所有的考题题面只有2000多字,以后的题面阅读量也许会有5000多字,甚至更多。从小没有养成阅读习惯,没有大量的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甚至可能连卷子都做不完。

材料二:

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认为:一个人最迷人、最值得赞美、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①(A.姿   B.资)态,是阅读的态!的确,阅读是一种②yōu(A.忧   B.优)雅的zī态。一卷在手,平添几分儒雅。富有诗书,其品自高。阅读,可以让你如春风一样温柔;阅读,可以让你如夏荷一样清纯;阅读,可以让你如( );阅读,可以让你如( )。书读得多了,便会有脱俗之感,使人举止得体,谈吐不凡,气质高雅。

材料三:

阅读非常重要,为了解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某学校对六年级的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阅读时间

读书计划

读书笔记

每天阅读时间

百分比

有无计划

百分比

是否做读书笔记

百分比

1小时左右

10%

有计划

10%

每次阅读都做

5%

半小时左右

40%

有时有计划

20%

有时会做

20%

没有阅读

50%

没有计划

70%

老师要求才做

75%

【1】请给材料二中的①②处选择正确的字,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       ( )

【2】请用简短的话概括。关于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告诉我们_______,材料三告诉我们________

【3】用心品读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仿写合适的内容。

阅读,可以让你如春风一样温柔;阅读,可以让你如夏荷一样清纯;阅读,可以让你如_______;阅读,可以让你如_______

【4】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材料一谈的是高考改革,和我们小学生的距离比较远,可以不用在意。( )

(2)温儒敏教授谈高考改革,是为了引导老师、家长和学生重视阅读,让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

(3)材料三显示每天阅读的人数和没有阅读的人数比例各占一半。( )

(4)材料三中说明六年级有90%的学生是没有读书计划的。 ( )

【5】材料三显示,该校六年级学生在阅读时主动做读书笔记的人很少。请你结合你的学习经验劝告同学们在阅读时做做读书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愚人吃盐

从前,有一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做客。

主人见他来了,就请他吃饭。在吃菜的时候,他嫌一道菜淡而无味。主人听到后,就给他放了一些盐,他再尝,觉得味道比刚才鲜美多了,心里就想:“菜的味道之所以变得鲜美,原来是加了盐的缘故。加了这么一点点,味道已经这样鲜美可口,如果多放些,味道不是更鲜美吗?”

想到这里,这位愚蠢的人就不吃菜了,空口吃起盐来,结果弄得口苦舌麻,反而伤了胃口。

【1】这篇短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

A.3,4

B.3,5

C.3,2

【2】为什么淡而无味的菜一下子变得鲜美?(  )

A.因为放了味精

B.因为放了盐

C.因为放了糖

【3】这个人空口吃盐是不是更鲜美了?(  )

A.不是,他空口吃盐,结果弄得口苦舌麻,反而伤了胃口。

B.是的,嘴里感觉更加鲜美了。

【4】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

A.做事不能想当然的去做,而要多动脑筋。

B.做事不能一知半解。

C.做事要有尺度,不能走极端。

13、

人蛇大战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越南发动过一场侵略战争。最近,随着美国和越南关系解冻,美国公布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绝密资料。据其中一份资料披露,在越南战场上,美军曾遭遇蛇的报复,士兵伤亡惨重。1970年夏季的一天,美军第七军团某连上尉马丁带领100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日夜兼程,于午夜时分进入了预定的潜伏地带。随即,马丁派出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兵到河谷去背石头,其他人则原地警戒待命。

士兵们走到河边,一个士兵拆开一块石头后,无意中看到石块下有两条杯口粗的大蛇扭缠在一起。出于好奇,他用刺刀把蛇挑了起来。这下可糟了,受到惊吓的毒蛇一下子蹿了起来,还没等他作出反应,就张开长有毒牙的大嘴,狠狠地咬了他一口。这名士兵的脸上立刻血流如注,等同伴扑上来营救时已经来不及了。他们不敢开枪,纷纷拔出匕首,一刀一刀挥刺过去。一条蛇被杀死,另一条负伤,钻进石缝中逃生。几分钟之后,他们准备离开河滩的时候,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咝咝声,众人正感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蓦地从黑漆漆的石缝里一下子钻出上百条黑绿相间的大蛇。士兵们急忙拔出腰间佩带的匕首向蛇群乱砍过去,一时间人蛇战成一团,毒蛇疯狂地咬噬士兵。数十名中毒的士兵倒在地上命丧黄泉,只有几个行动敏捷、受伤较轻的士兵侥幸逃回营地。可是复仇心切的蛇很快就跟踪而来。原来蛇和蛇之间是靠一种特殊的气味彼此联络的。四面八方的毒蛇凭着敏锐的嗅觉,顺着伤兵逃走的路线追来,在美国兵的营地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没多久,蛇群的先锋部队进入营地。负责警戒的哨兵因害怕附近有越军哨兵而不敢开枪,只能用刺刀来刺杀,雪亮亮的刀刃上不一会儿就沾满了血肉模糊的蛇肉,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几十条蛇的尸体。但是蛇群的大军团蜂拥而至,遍地密密麻麻。它们把营地围得水泄不通,把包围圈越缩越小,转瞬间便冲到了每个人的身边。它们昂起头,隔着士兵厚实的军服,用长而尖的毒牙咬破衣服,进而咬进肉里。马丁也被蛇咬伤了,虽然作了伤口处理,终因中毒太深而奄奄一息。他命令士兵把手榴弹、地雷里的炸药取出来,撒在营地周围,浓烈的硫磺味使蛇群不敢靠近。不料,一场从天而降的大雨把炸药冲得一干二净。马丁在咽气前,终于发出了火速撤退的最后命令。这个连最后生还者只有12人。

1.文中用哪些词语描写了被毒蛇咬伤的士兵?

2.把下列句子变为字句。

1)他用刺刀把蛇挑了起来。

2)一场从天而降的大雨把炸药冲得一干二净。

3.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这场人蛇大战?

4.100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最后剩下了多少人?这使你想到了什么?

 

14、阅读小天地,能力大舞台。

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发出(强烈  猛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伟大  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这段话选自丹麦作家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一文。

2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用“√”标出。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本学期学习了写形形色色的人,请你运用新学的写人方法,照样子用两三句话具体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例:小弟弟特别喜欢吃肉。每次只要一看到肉,就吵着闹着要吃肉,然后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那样子可有滋味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把句子写得更生动。

例: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1)姐姐( )从树背后走出来。(提示:姐姐怎么走)

(2)小青蛙( )跳到了荷叶上。(提示:小青蛙怎么跳)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把句子写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户是第一个世界历史上试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草滩的绿,绿得娇嫩;那菜花的黄,黄得蓬勃。(仿写描写颜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看图写一写。

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冶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

夏天的夜晚,怎样的温柔呢!______________

(5)庙会上真热闹啊:_______________。(体会冒号的用法,把句子补充完整)

18、照样子,写句子。

例: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1)香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小白兔割草。

小白兔在山坡上割草。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2)妹妹写作业。

妹妹___________写作业。

例:要是就早一分钟,就能赶上车了。

要是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蟋蟀在田野里鸣叫。(改为拟人句)

_____

(2)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①蟋蟀的出名,由于它的唱歌。②蟋蟀的出名,由于它的住宅。

_____

(3)你不仔细观察怎么能对爬山虎有如此细致的了解?(改为陈述句)

_____

(4)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由于它的住宅。(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回答问题。(扩写句子,不少于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蟋蟀在洞前鸣叫。(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绿绿的爬山虎爬满了学校北边的院墙。(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炎热的夏天来临,我们的小学生涯即将结束。回顾以往,是什么让你欣喜若狂?是什么让你忐忑不安?是什么让你感动不已?是什么让你追悔莫及?……请你自拟题目,选择一种印象最深的情感体验,来写一写小学生活中经历的事。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