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画横线的字注音。
( ) ( ) ( ) ( )
山村 容易 珍珠 坐落
( ) ( ) ( ) ( )
鸡舍 猪窝 一层楼 山环水绕
2、根据所学的课文知识做题。
1.____________,二月春风似剪刀。
2.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
3.与其锦上添花,____________。
3、填空。
月落乌啼 江枫 。《 》
桃花潭水 不及 。《 》
4、看图填声母,把音节补充完整。
________ǎ
________ó
________ù
_______ǐ
5、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
1.湖光秋月两相和,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望洞庭》)
2._________________,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3.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孟郊《游子吟》)
6、古诗文鉴赏。
滁 州 西 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这首诗描写了富有诗情画意的一系列自然景物,请你也像二、三句那样用四个字来概括第一、四句:________、深树黄鹂、春潮晚雨、________。
(2)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
(3)最后一句中“横”一字用得极妙,成为炼字的典范。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王安石的一首诗中也有一个字用得非常精妙,老师经常拿它来说明写文章要反复修改,斟词酌句。请写出这句诗和诗的题目:________。
7、以下为五律,供同学们阅读品味。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 )
A.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D.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睛。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
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解释下列词语。
故人:________
下:__________
尽:__________
惟:__________
【2】点明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
【3】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只字未提送别,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依依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人写送别的诗很多,请你再写出两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快乐阅读。
天刚亮,妈妈就叫我起来看天上的云。
我出去一看,天上的云可真怪,有的像红红的花,有的像白白的羊,有的像力气最大的象。
天上的云可真有趣。
【1】上面一共有____段话,第____段话写云的样子。
【2】“我”是在_______的时候看天上的云的。
【3】天上的云有的像______,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___。
【4】我觉得天上的云很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拓展阅读。
“六一”到了,神接三个孩子到天上玩,还说:“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把它变成现实。”
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神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
第二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神问:“怎么?难道你们的星期天是黑色的?”“嗯,每个星期天都要补课,作业特多!”
第三个孩子不表态,好半天才苦歪歪地说了一句:“我想——
我想当爷爷!”神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什么?你说什么?”“爷爷能养花,能钓鱼,能下棋,而且爷爷从来都不用做那么多的作业!”
神明白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原来,人间的孩子们并不快乐……
【1】这三个孩子的心愿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个孩子的心愿是“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这里“绿色”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这个孩子认为“星期天是黑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___________描写,文中“神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一句运用的是___________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试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你读完这篇短文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联系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轰隆隆的雷声从天空滚过,震撼着山川大地,一条条耀眼的银蛇在天空飞舞,随之而来的是狂风暴雨。
我们现代人看来这只不过是一种自然现象罢了,可我们的祖先却对此难以理解,他们想象天上一定有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这一切。在希腊神话中,雷电就在万神之王宙斯的手中,他有无比的威力,当他发怒时,就把雷电放出来震慑群神和人类。中国人传说这是雷公电母在惩治邪恶,后来的欧美人又把雷电和上帝联系起来,说是上帝主宰雷电。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许多人都想用科学的方法揭开雷电的秘密。第一个做这种试验并取得成功的人是美国人富兰克林。
1752年7月,富兰克林做了一次震惊世界的试验。他在大雷雨即将到来之前,把一只大风筝放到天空,风筝越飞越高,肉眼几乎看不见,这时大雨倾盆而下,富兰克林握风筝线的手突然感到一阵麻木,紧接着,挂在风筝线下端的铜铃晃动起来,伴随着阵阵声响冒出点点火花。“成功了!成功了!”富兰克林扔下风筝兴奋地大叫起来。他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揭开了雷电之谜。
富兰克林建议用尖端金属杆装在屋顶,再用铁丝把铁杆同地面连接起来,这样就可以把天上的电引到地下,防止房屋遭到雷击。这就是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我们至今还在使用。
根据故事内容,给短文加个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祖先难以理解的问题有哪些?请写出三个问题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兰克林的发现是什么?( )
A.雷电是云层放电的现象。
B.能起破坏作用的是声音。
C.有破坏作用的是电,而不是声音。
读文中画“——”的句子。这是一个______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用一句话简单地概括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当春风吹绿了大 地的时候,人们的身心一齐苏醒,一种舒展的快 意便浮上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风筝各式各样:有最简单的“瓦片儿”, 也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 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 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他笑着,叫着,拉着拐杖,端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我想,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因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强壮和力量。
【1】作者在这一片段中,深情地回忆了刘老师______ 的情景。
【2】用横线画出写“我”的感受的句子,体会文章边叙述边抒发感情的表现方式。
【3】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整本书阅读
(该题可答可不答,得分作为奖励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00分)
【1】《绿野仙踪》是典型的“在家一离家一归家”模式的幻想小说。我能根据书中重要事件,借助情节波梳理出整本书的主要情节。(根据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填上相应的序号)
①寻找邪恶女巫 ②气球上天 ③胆小狮子
④救稻草人 ⑤救铁皮樵夫 ⑥善良女巫满足愿望
【2】幻想小说虽然很多情节都是虚构的,但并非胡编乱造,而是严格遵循生活的逻辑。请你说说书中对稻草人、铁皮樵夫各自特点的描写,哪些是符合现实生活常理的。
稻草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皮樵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将下面语句有毛病的地方改正过来。
(1)这里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缩。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谆谆教导,把我们从一个心智成熟的孩子培养成懵懂天真的少年。
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认为取报纸是自己一项“权利”,是绝不能让别人侵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经过激烈的战斗,苏格兰军队赶跑了外国侵略军。(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体会句子中加点部分表达的感情,按要求仿写句子,体现喜爱或讨厌的情感)
小朋友举起手中的手工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句子
①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改写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把这个念头打消了。(改写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加工厂。
1.在临时借用的农家房屋里,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旗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胡兰牺牲自己的生命。刘胡兰说出党的机密。(用关联词变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战斗的声音曾鼓舞着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天晚上,全校师生在操场上开了一天的庆祝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示例,选择一个词语,试着写一写符合这个词语的情景。
备选词语:悲伤 高兴 入迷 震惊 害怕
例:我选悲伤:天黑沉沉的,只有远处的一盏台灯蒙蒙地照亮脚下的路。走在路上,雨丝渐渐密集起来,冷冷的,像寒针,手里已揉皱的试卷一次次攥紧,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我选:__________
21、《不寻常的音乐会》中的人和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我们的身边也常常发生这样的互相关爱的事情。请以“关爱”为题,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