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2025年中考模拟(4)语文试卷(原卷+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读拼音,写生字。

bù lùn bǎi huā fēng guang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2、看拼音,写字词。

1.qiáng  bì __________luò________那里有一只zhī  zhū________在织网。

2.cāi__________,你这次肯定chí___________到了。

3.piào__________亮的轿车被zhuàng__________了一个大洞。

3、仔细想想课文内容,再填空。

1.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雪》

2.有志者____________。《后汉书》

3.志当存____________。《诫外生书》

4.有志____________。《传家宝》

5.《大禹治水》写的是 _____采用_____的办法,三过家门而_____

6.《难忘的泼水节》写傣族人民和_____一起过泼水节。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又有的是时间,有什么必要介意呢?( )

(2)你曾多次从你母亲腿下抽走她挤奶时坐的小凳,你多次在你母亲提着奶桶走过时伸脚绊倒她,你多次气得她站在这里流眼泪!( )

(3)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 )

(4)想说话又说不出来——然后像流水似的涌出,到处都像下雨一般掉了满地的眼泪。( )

5、多音字组词。

溜liū_____liù_____

折zhé_____shé_____

缝féng_____fèng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小雪花

小雪花飘呀飘,

飘落在枝头,好像梨花开放了;

飘落到田野,好像给麦苗盖上了棉被。

小雪花飘呀飘,

枝头的梨花越开越多,麦苗的棉被越盖越厚。

小树和麦苗都睡着了,他们正做着快乐的梦。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tóu  toúfàn  fàng

dào  diàozhī  zī

2连线组词。

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

小雪花飘落在枝头,好像______;飘落到田野好像______

7、古诗阅读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1写离乡之远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思乡之悲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人最挂怀的讯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是什么意思?“疑”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传来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老王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放下电话。||

||老王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到寒潮,你加了衣服没有?”寒风阵阵,穿过窗户的缝隙吹进室内,老王还来不及答话,打了一个大喷嚏。

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 已经感冒了吧 怎么这么不听话 从小就不爱加衣服 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  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    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  老人回答道  雪还在下呢 

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匀一些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愣。

1给第四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2用换词法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意思。

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

牵挂:___________   抵达:__________

3短文已用“||”分成三段,第一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一个题目,最合适的一项是(   )。(填序号)

A.母亲的电话 B.父亲的唠叨 C.牵挂 D.电话

5文中表现老王和老母亲说话时共同特点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

6“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本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宝贝,你能原谅我吗?

那是一顶可爱的无边帽,用安哥拉纱线编织而成,帽子的软顶上挂着个安哥拉绒毛做的小球,两边垂下两条系带。

买这顶帽子的时候,茉莉才6岁。由于她的耳朵很容易发炎,我们要她在冬天出门时戴着这顶帽子。但是她很讨厌戴帽子,她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当她找不出什么理由的时候,她就会把它藏起来,害得我们经常到处找帽子。

有一天早晨,校车在外面鸣着喇叭等她,我们又一次开始找她的帽子。

我昨晚没把它藏起来。茉莉委屈地喊。

可你以前常把它藏起来,你叫我信你?我愤怒地质问她。

我生气地把她拖上校车。她哭叫起来,我冲着她大声吼:仿晚你耳朵痛时,别对着我哭!

我用力关上门,校车开了。在收拾脏衣服的时候,我的怒气又上来了。她一定知道自己把帽子藏在哪里,我一边嘀咕着一边打开洗衣机。天啊,帽子竟然在洗衣机里面,我竟然忘记了是我自己头天晚上把它丢进去的!

我是多么惭愧啊。我不停地在地板上踱来踱去,时不时看看时钟,第一次课间休息是在915分,我必须告诉她,我有多么抱歉。

9点钟,我开车来到学校,把车停在运动场边焦急地等候着。终于,下课铃响了,一年级的小学生像小鸟一般叽叽喳喳地跑了出来。茉莉在那里!我下车大声叫她,她转过头来看见我,喜形于色,接着飞一般地朝我跑过来。

这是我妈妈!她向她的朋友们介绍我。她张开双臂拥抱我,看得出她真的很开心。我紧紧地搂着她,眼睛湿润了。

哦,茉莉,我流着泪说,真的很抱歉,我找到了帽子,是我昨晚放在洗衣机里了。宝贝,你能原谅我吗?她愣了一会儿,随即抱着我咯咯地笑起来,然后飞快地跑回去玩了。

多年以后,我偶然发现了茉莉大学时代的一些手稿和笔记。当打开其中一本旧笔记本时,我发现了她写的一篇作文。那是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要求以生活中对个人影响最大的一件事为题材。

她的作文题目很简单——帽子。

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茉莉总结了帽子事件对她的人生的影响;从此,我知道了,我的妈妈是个多么可爱的人,妈妈不仅能承认错误,还会为自己所犯的错误道歉。我爱她……”

我的眼睛湿润了。

1文章叙述故事的线索是(  )

A.戴帽子 B.道歉 C.藏帽子 D.帽子

2下面不属于认为茉莉藏起帽子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由于她很讨厌戴帽子,她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

B.当她找不出什么理由的时候,她就会把它藏起来。

C.她的耳朵很容易发炎,我们要她在冬天出门时戴着这顶帽子。

D.她害得我们经常到处找帽子。

3哪些细节表现了找不着帽子时的愤怒?(   )(多选)

A.可你以前常把它藏起来,你叫我怎么信你?我愤怒地质问她。

B.9点钟,我开车来到学校,把车停在运动场边焦急地等候着。

C.我生气地把她拖上校车。

D.我不停地在地板上踱来踱去,时不时看看时钟。

E.她哭叫起来,我冲着她大声吼:仿晚你耳朵痛时,别对着我哭!

F.我用力关上门,校车开了。

4第⑩段我紧紧地搂着她,眼睛湿润了,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与理解

《少年闰土》选段

①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②……(闰土给我讲新鲜事)

③阿(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④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1第2自然段写闰土给“我”讲新鲜事,闰土滔滔不绝地讲,“我”插不上话,只有听的份。这样写形成对比反衬,使少年闰土的特点更加鲜明。从这里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开头用了“啊”字,第4自然段开头用了“可惜”,结合语段内容,你感受到“我”怎样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间土》被编在教材第八单元,单元内还有一篇鲁迅写的《好的故事》、两篇别人写鲁迅的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读这几篇课文,你发现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喜爱书籍的爸爸

  我爸爸最爱书,书简直成了他的命根子。他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知识就能丰富。|

  我和爸爸每次出门,见人挤的地方他总是皱皱眉头,赶快离开。然而在书店门口,人再多他也要挤进去。有时买到一本好书,他会情不自禁地说:挤得值得,要不挤一下就错过机会了。

  爸爸的书放得整整齐齐。有一天,我从书橱翻出一本语法书来看,看完了随便一放。爸爸下班回来了,不一会儿,就板着脸问:谁翻过书了?我支支吾吾地承认了。从此,爸爸给我定了条规定:要看他的书,必须先要得到他的同意才行。

爸爸平常是不发脾气的,可谁要是损坏了他的书,那可不得了。有一回,我不留心把一包饼干放在他的书上,不一会儿,书面上沾了些油,爸爸见了狠狠地批评我说:读书人,怎么能不爱护书呢?

爸爸每次买书回来,总是先洗干净手,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小心翼翼地把书包上个封面,然后一页页认真地翻阅。爸爸书橱里的书保存得很好,即使是很久以前买的,也是崭新的。

我看到爸爸就想起了书,看到书就想起了爸爸。爸爸和书是不能分割的一个整体啊!

(1)文章列举了四件事,写出了爸爸对书籍的喜爱。这四件事分别是       。(4分)

2爸爸喜欢书籍的原因是 (2分)

(3)我看见爸爸就想起了书,看到书就想起了爸爸。这句话说明( )

A.我一直想念爸爸。   B.我和爸爸感情很好。

C.爸爸爱书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 D.爸爸太爱书了。

(4)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情不自禁:  

一尘不染:

(5)关于书有很多的名言,如文中爸爸说的知识就是力量就是培根的一句名言。你还能写出关于读书有益方面的名言吗?(3分)

 

 

 

13、阅读智慧园。

精通兵法的曹刿

春秋时期,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动员全国的军队准备抵抗,鲁国有一个精通兵法、很有谋略的人叫曹刿(guì),他自告奋勇,请求跟鲁庄公同参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率领军队在鲁国的长勺与齐军作战。双方刚摆好了阵势,鲁庄公就要击鼓进攻。曹刿说:“时机未到,不能进攻。”齐国击了三次鼓,发了三次进攻的命令,曹刿才对鲁庄公说:“好了.现在可以进攻了。”于是,鲁军鼓声震天,士兵们像潮水一样冲向齐军,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逃命。鲁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上的齐军兵车的轨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观察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鲁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战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军击鼓三次以后,你才让我下令出兵呢?”曹刿答道:“打仗时主要是靠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的斗志最旺盛: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大家的士气就会有些低落了;到了第三次击鼓的时候士兵的勇气就全消失了。等齐军的三通鼓击完,我们才击鼓冲锋,这时齐兵的勇气已经衰竭,而我方的士气正是最旺盛的时候。因此,一鼓作气,打败了齐军。”

成语“一鼓作气”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后来用“一鼓作气”指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就把事情完成。

1词语对对碰。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强大——______   旺盛——______

2锦上添花,把成语补充完整。

一鼓______  ______   落____________

乘胜______  ______   斗志______  ______

3经典勾画。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军击鼓三次以后,才下令出兵呢?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4成语集结号。

一鼓作气  一衣带水  一字之师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一鼓作气”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美文赏析

火起来的“地摊经济”

①伴随着“地摊经济”这股潮流,一则一年前的旧闻也再次登上热搜,一个名叫杨博超的初中生因为利用假期,摆了8天地摊轻松就赚了1万7的新闻引起了无数网友的注意。

②这个读初二的德州男孩跟他妈妈要了800元,买了400多个玻璃杯和300多个乒乓球,在元宵节灯会上租了个场地,摆起了地摊。在大多同龄人只知道打游戏、吃喝玩乐的假日里,他却赚到了他自己的“第一桶金”。

③此事引发了网友热议,并上了热搜,网友这样评论道:“有头脑,有执行力,有领导力,成功是必然。”“王健林给儿子王思聪5亿,最后赚了60多亿,翻了12倍,而小杨同学用800赚了17000,翻了21倍。”……这孩子实在不简单。

④小小年纪就自己赚到了超出大多数同龄人的收入,虽然这笔钱在一些人看来并不算多,但他的思维和头脑却让人深感“后生可畏”。 

⑤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差,离开了父母完全就是等着饿死的状态。因为他们从小根本不知道没有父母的照顾,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活下去。杨博超的事例无疑给大家起了个示范作用。现在国家允许摆地摊了,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体验摆地摊。

⑥家长带孩子摆地摊有诸多益处。

⑦首先,这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挣钱的快乐和辛苦。一直待在温室中的孩子,相信经历这番摆摊体验之后,更能理解生活的艰辛,从而会更努力去读书,追逐梦想。

⑧第二,让孩子参与其中,可以更好地让孩子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

⑨第三,通过摆摊这样的经历孩子更能增加人生的阅历,懂得只学习课堂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社会经历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⑩第四、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摆摊,产生共同语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和孩子成为朋友不是靠整天对孩子说教来树立权威的。家长要通过带着孩子摆地摊,让孩子看到你们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想办法战胜困难,从而对你们产生佩服这样以后你们之间的关系包括沟通就会变的特别容易。

摆摊创业不专属于成人,生活的历练会让孩子独立性更强,也让孩子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分析问题,产生自己的想法。无论想法的对与错,这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是宝贵的经验财富。

1理解文中词语“后生可畏”的意思。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后来出生的孩子,令人畏惧。 B.年轻人比较胆小。

C.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D.小孩子无所畏惧。

2在文中找一找,杨博超的“第一桶金”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突出说明杨博超的不简单,文中划线的语句使用了(   )的写作手法。

A.借景抒情 B.对比 C.托物言志 D.伏笔照应

4“杨博超的事例无疑给大家起了个示范作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杨博超的事例起了怎样的示范作用?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打 “√”或“×”。

(1)课堂学习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历练。_____

(2)孩子要敢于尝试,在生活实践中历练自己。_____

(3)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离开父母的照顾他们也可以生活好。_____

(4)假期,每个学生都要去摆地摊,这才算成功。_____

5第⑥自然段与第⑦、⑧、⑨、⑩自然段,属于(   )结构。

A.—— B.—— C.———— D.————

6这篇文章,作者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孩子应专心学习,家长不该带孩子摆地摊。

B.家长完全可以带着孩子体验摆地摊,对孩子成长有益处。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用“新鲜”写句子。

新鲜

(形容食物没有变质) _____________

(形容空气经常流通) _____________

(形容事物少见、稀罕) ___________

17、尽职的小猫抓住了老鼠。(改写成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写一写。

例: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冶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

春天的田野,怎样的美妙呢!碧绿的稻田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选一种事物进行介绍。

例: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学校的操场               门前的旗杆

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选一件事情,用一组连续的动作写具体。

例: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他够到了柜子上的糖果。   妈妈炒菜。

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 我们是不能忘记这十多年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的。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养花很有意思。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戴着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捡起地上的碎纸。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那短暂的几秒钟,哪里容得了所有的学生都能跑出去?(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誓死护卫学生的形象,让他永生难忘!(将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提示与要求:读了上面的短文后,请你预测一下,羊群们都跑了,穿着狼皮的羊会怎么做,使同伴们相信它,它又懂得什么道理呢?请发挥想象,续写这个故事,题目自拟,语言生动,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不写错别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