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fǎng zhī jǐn shèn yán lì dīng zhù
(____) (____) (_____) (_____)
yǐn bì jiāng yìng cān tīng jiē chù
(____) (____) (____) (____)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后羿(______) 小心(______) (______)中华 (______)相处
遵纪(______) 开卷(______) (______)虎咽 (______)荡漾
舍本(______) 六畜(______) (______)成裘 (______)鸟语
聪明(______) 十年(______) (______)不苟 (______)可陈
落地(______) 简简(______) (______)豪杰 (______)正茂
3、照样子写词语。
ABCC:小心翼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BC:依依不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句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 )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 )觉得大了一些。
②( )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 )谁也不相信他。
③( )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 )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
④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
⑤我( )腼腆( )得意扬扬。
5、加偏旁部首,变新字。
胡(______) 力(______) 寺(______) 至(______)
田(______) 何(______) 马(______) 而(______)
6、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诗人在黎明的田野上看到了____,____,____以及____此时的田野是________的。
【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黎明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末尾的“看”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绿》片段,完成练习。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本小节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2】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外阅读。
冬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放船开看雪山晴,风定奇寒晚更凝。
坐听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1】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_____,诗中表现这一时令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本诗描绘的是一幅湖山雪景图。( )
(2)作者放眼望去,却意外发现“湖面已成冰”。( )
(3)诗中“珠玉”指的是天上的星星。( )
9、阅读片段,回答问题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在选文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背对着背,往相反的方向走,( )
(2)从道理上说应该这样。( )
【3】选文第一自然段先写一行人的动作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再写声音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最后写画面美,我们是从“__________”这个词语知道的。
【4】选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这样两幅画面,(1)___________,(2)__________。这让我们感到了乡亲们的心灵美。
10、请你阅读课文《少年闰土》片段。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乌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鹑鸪,蓝背……”
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闰土又对我说:
“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检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1】第2自然段中的“扫、支、撒、拉”这四个表示___________的词语写出了__________的过程。
【2】“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件事。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比较详细。
【4】从文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1、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美慕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条小小的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1】“九牛二虎之力”的意思是( )
A.比喻用了极大的力气 B.比喻用了极大的勇气
【2】用“ ”画出选文中说明小毛虫行动笨拙的语句。
【3】小毛虫对于自己不如别的昆虫这个事实抱着怎样的态度?(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抄写文中画“ ”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快乐阅读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研究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人类自古以来就想着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 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 “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fǎng)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科学家们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了鸡蛋捏不碎的问题, 终于发现薄薄的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yún)地分散到蛋亮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和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的建筑,屋顶都是这种“薄壳结构”。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变换句子。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蝙蝠一种?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大生物界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从蜻蜒、鲸、鸡蛋的哪一方面得到启示,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生活实际,写写我们身边哪些发明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而制作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宛若一条蜿蜒的巨龙,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十四圈后成功返回着陆场。航天员杨利伟在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二十一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1】本段话的第一句是一个_____句,在全段中起着______的作用。
【2】说说你对“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十余年的不懈努力”两个数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急转弯。两旁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由画“ ”的句子你能想到下面哪个成语?( )
A.目不暇接。 B.眼花缭乱。
【3】选文围绕“___________”一句来进行叙述,采用了___ 的结构方式。
【4】选文不是从下面哪个方面来介绍船夫操纵自如的驾驶技术?( )
A.行船的速度极快。
B.在极窄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地穿过。
C.能做急转弯。
D.来往船只很多。
【5】选文侧重的是 描写。
A.静态 B.动态 C.动静结合
15、改“把”字句和“被”字句。
(1)我从缸里捉起几只较大的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跳震得树上的鸟窝都一动一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连词成句,并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黄山 秀丽 风景区 中外闻名的 景色 神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写句子。
例:邓小平爷爷把树苗扶正。
树苗被邓小平爷爷扶正。
(1)邓小平爷爷把树坑挖好了。
___________
(2)邮递员黄狗把包裹单送到了门口。
___________
18、按要求变换句子
1.为主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 (改病句)
2.我们讨论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 (改病句)
3.摄像机把客人的资料输入电脑。(改为“被”字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公主被我们救出了。(改“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开头提示,接着往下写一段话:我喜欢冬天的夜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介绍一种事物
要求:选择一种事物,介绍给你的朋友或亲人。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字数在4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