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5年小升初(9)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课文内容回顾。

1.《夜书所见》中描写儿童挑逗蟋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小男孩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做了_____________,鸟太太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做了__________

3.本学期我们积累了很多名言和谚语,如“___________,有礼者敬人。”“灯不拨不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泰山移。”

2、读一读,把音节填写完整。

__ǐ __ en  x__  z __  c__ __éi sh__q__

      草莓  

3、将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多谋   诡计多_____   得意忘_____

举世_____名   臭_____远扬   奋不_____

形容钱学森名气极大的时候可以用______,形容秦桧名气极坏的时候可以用______。形容蔺相如非常有智慧的时候可以用_____,形容敌人阴险狡诈的时候可以用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一比,填一填,组上词语。

融 隔 代 伐 乘 剩 煤 某

     

     

 

5、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结合图片,再想想你走过的“泥泞的道路”,明白“泥泞的道路”就是________的道路。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1诗中写将军雪夜率军追敌的壮举,突出了将军_________的精神。诗一开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惊高飞,来衬托_______的情景;三四句写将军________,“大雪满弓刀”这一细节,既写出了环境的__________,更突出了将军的__________

2《塞下曲》一诗如何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研读三四句,分析“逐”和“满”两个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突出墨梅气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诗中直接描写墨梅的诗句是“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_______

(2)诗的三、四句是对墨梅的赞誉。_______

(3)在作者看来,墨梅特别普通,不值得夸赞。_______

4诗人借墨梅表现了(   )

A.厌恶官场生活,向往田园生活的志趣。

B.有才华却不能施展的愤恨。

C.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8、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问题。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唤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下列诗句中哪句最能表达诗的中心(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最可怕的不是人生的大风大浪,不是人生的各种坎坷,而是平淡无奇,单调乏味的生活。

B.面对困难和挫折,面对机遇和挑战,勇敢者应该“走向远方”“走向大山”。

C.从“走向远方”“走向大山”可以看出作者厌恶都市生活,渴望宁静平淡的生活。

D.全诗洋溢着经历人生风雨,战胜艰难的沧桑感。

3诗中加点的“呼喊”和“沉默”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美文赏析。

观日落

今天我爬上楼的最高点,观赏日落。

我抬起头,只见那万里晴空本是淡蓝色的,像明净的湖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越来越蓝,简直像画家在用蓝色的画笔层层加深。太阳已经斜靠着西山,收敛起刺眼的光芒,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露着红红的脸蛋。它的周围,有一束束灿烂的光、一圈圈柔和的圆晕,它身边的天空也呈现出黄里透紫的悦目色彩。镶嵌在天边连绵起伏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镀上了一层金边。

过了一会儿,眼前的美景更为壮观了。太阳的光更柔弱了,可它的脸颊更红了,像个大红球,向着天空,向着地面,向着山峦喷出了红艳艳的嫩光。它身边的晚霞不断地扩大着范围,更换着锦衣,粉的、红的、紫的……五光十色,好看极了。霎时间,艳丽的晚霞弥漫了大半个天空,像铺开了一幅巨大的瑰丽的绸缎。

太阳慢慢地向西山背后退去,最后只一跳,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光十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踪无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出晚霞的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按( )顺序描写了日落景象。

A.时间 B.方位 C.事情的发展

4短文的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描写的?请用“~~~~”标示出来。作者围绕这一句话具体描写了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本文先写太阳像________,再写太阳像______,最后写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了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句,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__________  详细——__________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鸦雀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那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短文的中心,用“√”标出。

(1)本文表现了孙中山胆子大。( )

(2)本文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 ( )

(3)本文赞扬了孙中山专心学习的品质。 ( )

11、阅读理解。

活雷达

(1)夜蛾的天敌“活雷达”蝙蝠紧追而来:它拍动着灰黑色的翅膀,步步紧逼。看哪,蝙蝠已经张开了 tān lán   的嘴巴……

(2)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只见夜蛾一个敏捷的急转弯,接着几个翻滚动作,随后又收起双翅,竖直落到地面,   了。

(3)夜蛾得以 ,实在并非蝙蝠无能,而是夜蛾的武艺更高强,夜蛾有着一套精巧、可靠的反声纳系统,因而有效地对抗了蝙蝠的探测和追捕。这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灵敏的本能的反映,夜蛾胸腹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听觉器官,叫做鼓膜器,可以专门接收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当夜蛾截听到蝙蝠的超声波时,倘若还在安全距离之外,它就 ,如果蝙蝠已经发现夜蛾,它的叫声频串便突然上升,就像扫描雷达捕捉到目标后,自动增加发射的脉冲数,以便把目标控制在探测范围内一样。这时夜蛾也截听到频率升高的蝙蝠的叫声,就像飞行员从电子仪器中得知自己的飞机已被敌人的雷达“抓”住一样。要是蝙蝠近在咫尺,夜蛾的鼓膜神经会达到饱和频率,这说明已被死死盯住,灾难要临头了,必须当机立断采取紧急措施。这时,夜蛾便会急忙转圈子、翻跟头、曲折飞行以   ,或者干脆收起翅膀掉落在地上,钻进草丛隐蔽起来。总之,是想方设法使蝙蝠无法确定它的位置。此外,有些夜蛾的足部关节上还有一种振动器,能发出一连串的超声波,干扰蝙蝠。有些夜蛾身上长有一层厚厚的绒毛,能吸收超声波,使蝙蝠收不到足够的回声久而大大缩小了蝙蝠“活雷达”的作用距离。还有一种夜蛾,能模仿味道很坏的蛾子发出的超声波,使蝙蝠不愿捕食它,夜蛾正是采取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对抗了蝙蝠的探测和追捕的。由于夜蛾有这么一套奇特本领,英国皇家空军的360中队把一只夜蛾画在队徽的中央,来作为它执行电子干扰任务的标志,也就不足为奇了。

(4)①蝙蝠小巧的“回声定位”系统具有高分辨率和灵敏度,以及优异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引起了声纳雷达设计人员的极大兴趣必而夜蛾的反探测系统的精致奥妙之处,也将为军工设计人员提供新的设计思路。③一门新兴科学仿生学,有可能把人们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用以制造先进技术装置的愿望付诸实现。

1在第一节中的拼音后面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2解释第二节中的加点词:

千钧一发: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四个横线上依次选填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逃避追击  从容跑掉  溜之大吉 死里逃生

B.溜之大吉 死里逃生  从容跑掉 逃避追击

C.从容跑掉 逃避追击 溜之大吉  死里逃生

D.死里逃生 逃避追击 从容跑掉  溜之大吉

4上文第三节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

A.下定义  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5第四节的②句话中的“将”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节中说:“夜蛾正是采取这一系列措施”,请将这一系列措施的第二条、第三条填上,每条最多不超过15字。

第一条:截听超声波,逃避追击。    

第二条: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条: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条:模仿味道很坏的蛾子的超声波。

7“英国皇家空军的360中队把一只夜蛾画在队徽的中央”,这表明( )

A.夜蛾的奇特本领已被英国空军模仿利用。

B.好奇的英车对夜蛾的奇特本领特别感兴趣。

C.英国皇家空军的360中队具有抗电子干扰的能力。

D.360中队在作战时的任务就是对敌方进行电子干扰。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神奇的“机器”

①许多昆虫身上都长有细细的绒毛。不同的昆虫身上绒毛的数量、位置和作用也各不相同。总体来说,昆虫的细绒毛实际上是一种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又与神经系统相联系,组成一台神奇的“机器”,这台“机器”不断帮助昆虫处理来自外界的信息。比如,蚂蚁能通过触角触碰来识别自己的伙伴,苍蝇能嗅到食物的气味,都和它们身上细细的绒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②蟑螂身上也有绒毛。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有时候当你在外面遇到它们时,你会发现它们尾巴上的须一抖一抖的,就好像排便排不出来。你可别误会,它们这可不是要方便,而是正在偷听你说话呢!它们尾须上的绒毛就是它们的“耳朵”,叫“听觉毛”。

③不同的昆虫,听觉毛长在不同的地方。有的是长在身体表面上的那种短短的小毛,也有的是触角、尾须这样长长的毛。听觉毛虽然长得不像鼓膜听器,不过它们听声音的原理差不多。当声波传到听觉毛附近时,听觉毛受到振动,跟听觉毛相连的神经就发出信号,昆虫就知道外面有声音了。

④听觉毛是很多昆虫的“耳朵”。比如蚊子,有时候你能看到那些雄蚊子在抖它们的触角,其实它们就是在用触角上一种叫作“轮毛”的听觉毛寻找雌蚊子的声音——你讨厌的那种嗡嗡声。此外,一些蛾子身体表面的短毛也能起到听觉毛的作用,这样它们就能感受到各处传来的声音,从而在危险来临前及时飞走。

【1】昆虫身上的细绒毛不仅有触觉,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昆虫

听觉毛的位置

听声音的原理

蟑螂

尾须上

听觉毛受到振动→

雄蚊子

蛾子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神奇的“机器”指的只是昆虫身上的细绒毛。( )

(2)文章主要讲了昆虫身上细绒毛的不同位置及其作用。( )

(3)“蟑螂这样的昆虫唱不出优美的歌”与“蟋蟀就会在平台上弹琴”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 )

【4】学贵有疑。本学期我们学会了阅读时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读了这篇短文,请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享受阅读的快乐。

枣红马

和妈妈一起生活的枣红马渐渐懂事了。这天,妈妈见邻居家的小马驹被伯乐相中,成了千里马,问道:“孩子,你想成为千里马吗?”

“妈妈,人家爸爸是千里马,我呢?全家跟千里马没有一点关系,哪有机会呀?”“是吗?”妈妈听后,思索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

第二天,妈妈带着枣红马,到草原上练习跑步。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她又领着枣红马来到条件恶劣的荒郊、沙滩,接着又来到崎岖的山道。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天,他们都坚持天天练习跑步。

三年后的一天,枣红马参加了草原每三年举行一次的赛跑大会。只见枣红马风驰电掣(chè),一路遥遥领先,战胜了邻居家的千里马,获得了冠军。妈妈见枣红马手捧冠军奖杯回家,问道:“孩子,你现在觉得有机会了吗?”

“妈妈,我知道了,努力了就会有机会。”枣红马笑着答道。

【1】联系上下文,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

(1)“风驰电掣”的意思是___

a.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b.风吹着,电闪着

(2)“遥遥领先”的意思是____

a.先跑得远远的 b.远远地跑在最前面

【2】文中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

A.枣红马在问妈妈成为千里马的机会在哪里

B.枣红马认为自己没有机会成为千里马

【3】参加大会前,妈妈带着枣红马是怎样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4】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西湖听雨(节选)

西湖的雨    ,梳洗着西湖的美,孕育着西湖的神韵。

今年三月下旬的一天,到西湖,在湖畔刘庄沿着园林里的回廊漫步,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无声、无影、无形,悄悄地落到树上、草上、花上。伸手回廊外,只感到微微湿意。身在个中境界,回味“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句的味道,颇感贴切、传神。不过这只有“沾衣欲湿杏花雨”,不知“吹面不寒杨柳风”已吹到关山何处。正开着的杏花,雪白雪白的,在绿树丛中显得分外娇美。细雨在花骨朵上凝聚出一颗颗小水珠,晶莹闪亮。树叶上的水珠颤(chàn)颤巍(wēi)巍,不时滚落下来。远山近水、亭台楼阁,一片静谧(mì),享受着毛毛细雨的爱抚。西湖水面无波,岸边垂柳婀(ē)娜(nuó),少了几分明丽,多了几分含蓄。毛毛细雨缓缓地下着,像是个多情的含羞少女,藏在树后、花下,悄悄地点染着湖山。这是一种轻柔的美,滋润人、涵养人,人的五脏六腑和四肢仿佛也和花草树木一起,植根湿润的泥土,承受大自然的挚爱,呼吸着草木的幽香,心灵和毛毛细雨相融合,化入空灵的绿色世界。

夜晚下起小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流进凉爽的轻风,飘洒进点点雨珠。望西湖,成串的灯光倒映水中,不甚分明,但闻雨声沙沙。小雨紧一阵缓一阵,雨声重一阵轻一阵。窗下的树枝在小雨中微微颤动。小雨变得淅淅沥沥时,听得见房檐上、树上的水珠落在水泥地上和西湖边上的“吧嗒吧嗒”的声音。丝丝缕缕的小雨,把西湖的夜景也模糊了,苏堤只露出一条若隐若现的黑影,湖对面岸边的灯光疏疏落落,眨着眼睛。水天在小雨中显得悠远、神秘。

小雨的美和西湖夜景的美交融在一起,是浑然一体的朦胧美。这小雨的沙沙声、淅沥声,把人带到朦胧世界,雨也朦胧,景也朦胧,人也朦胧。在朦胧的小雨声中,进入朦胧的梦乡,领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意境。

西湖的大雨别是一番景象。有一次来西湖是六月,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有诗有画季节。平时小雨不断,难得晴天,晚间蛙声聒(ɡuō)耳,也是一种情趣。一天早晨过后,小雨越下越紧,忽然间大雨哗哗声由远而近,瞬间天如倾盆,雨如瓢泼。好像一幅水墨画的西湖,被冲洗得只留下淡淡的轮廓,湖上、湖旁的雨脚激起一团团白色水雾,向上升腾,四处弥漫。大雨张起千百张雨幕,垂天而下,忽东忽西地飘动。只一会儿工夫,西湖不见了,芭蕉不见了,各色草木全不见了,只有大雨在泼洒、在跳跃,天地间烟雨茫茫,茫茫烟雨。这美是很奇特的,这是迷茫的美?它使人跃跃欲试,多想投身这迷茫的烟雨之中,去探寻个究竟。这是虚无缥缈的美?世界在瞬间消失了,只有大雨搅得周天发出巨大的哗哗声。西湖安在?青山安在?游船画舫知向谁边?

待雨过天晴,被大雨洗涤一新的西湖,重又出现在蓝莹莹的碧空下,变得风姿绰(chuò)约,宛若刚出浴的美人,碧玉般洁净,兰花般可爱,亭亭玉立,脉脉含情。人的一切烦恼和杂念也被冲洗得干干净净,灵魂在明丽柔媚的美中,又和万物一起回到这亮丽的世界中来。

【1】联系上下文,下面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跃跃欲试”形容内心急切地想到西湖探寻个究竟。

B.“风姿绰约”形容西湖如出浴的美人,气质优雅,体态柔美。

C.“颤颤巍巍”形容人走路不稳当的样子。

【2】结合短文内容,第1自然段的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千变万化

B.千姿百态

C.千奇百怪(2分)

【3】认真读短文,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分别写了西湖的毛毛细雨、小雨和大雨这三种雨,分别展示了轻柔美、朦胧美和明丽美。

B.作者分别听到了小雨的“沙沙”声、“淅沥”声和“吧嗒吧嗒”声以及大雨的“哗哗”声。

C.在作者的笔下,毛毛细雨下个不停,无声、无影、无形,悄悄地落到树上、草上、花上,有“沾衣欲湿杏花雨”的味道。

D.雨过天晴,人们的一切烦恼和杂念也被冲洗得干干净净。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周恩来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沈阳。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转换器。

(1)小猴子把鸭嘴兽和小鸭嘴兽拦住了。(改成被字句)

 

(2)小猴子疑惑地看着这两个海里来的庞然大物。(缩句)

 

 

17、换一种说法,使句意不变。

(1)我们祖国的版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这块石头不正是这样吗?

 

 

(2)海力布把宝石含在嘴里。

18、我能改写“把”字句和“被”字句。

例:啄木鸟除掉了树上的害虫。

(1)改为“把”字句:啄木鸟把树上的害虫除掉了。

(2)改为“被”字句:树上的害虫被啄木鸟除掉了。

1.青蛙吃掉了小虫子。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秋风吹落了树叶。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字句

那个渔民的儿子把埋在沙里的琥珀挖了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0、看图,根据提示补充句子。

(1)长城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华大地上蜿蜒起伏。

(2)奔腾的黄河水像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中华大地上飞奔而去。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春风 春雨 柳树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 梨花 杏花 桃花

同学们,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描写春天的一些词语。春天来了,请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去春游,看看春天美好的景色。然后抓住春天里大自然景色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篇作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