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2025年小升初(六)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______)(______)各样     鸦雀(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缤纷

一叶(______)(______     四面(______)(______     成(______)结(______

(1)小蚂蚁们从(______)的草丛里爬来了。

(2)上课了,教室里(______),安静极了。

2、阅读积累。

名言警句,总能带给人前行的力量。陶渊明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因为“________,岁月不待人”。梁启超激励我们要少年立志,因为____________,少年富则国富”。孔夫子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3、默写古诗

《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

_____代诗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音字组词。

喷pēn( )pèn( )

饮yǐn( )yìn( )

调diào( )tiáo( )

5、查字典填空。

1.“烧”的部首是______,除去部首还有______画。

2.“烧”的意思:A.使东西着火;B.加热或接触某些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使物体起变化;C.烹调方法,就是烤。

(1)闻到妈妈饭的香味,我情不自禁地咽口水。(______

(2)满天的云霞像一团团燃的火。(______

(3)我闻见正在烤的牛肉串,迫不及待地就冲过去。(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诗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___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____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7、阅读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诗中所写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_,诗中的“周郎”是指_____________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不少于两个关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个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解释下列字词。

耘田:_______   绩麻:_______ 解:_______

供:_______   傍:_______   阴:_______

3“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姐姐 D.儿子和女儿

4“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___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_______”相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____的特点。

A.勤劳能干   B.悠闲自在   C.艰苦朴素   D.勤俭节约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留几个柿子在树上(片段)

为什么留几个柿子在树上?原来,这一带是喜鹊的栖息地。三五成群的喜鹊,常常飞到田野中寻找食物,捕食了大量危害农作物的昆虫。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大雪覆盖在田野上,白茫茫一片。喜鹊找不到食物,又冷又饿,大都死去了。第二年春天,柿树重新吐绿发芽。到了开花结果的时候,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那年,柿子几乎绝产。从此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喜鹊仿佛也会感恩,整天忙着捕捉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柿子的丰收。

1画“  ”的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这种修辞手法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

2毛虫突然泛滥成灾的原因是(  )

A. 毛虫出生率突然特别高。

B. 去年冬天寒冷雪大,很多喜鹊被冻死饿死了。

C. 毛虫的天敌喜鹊都飞走了。

3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理想的风筝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空,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详 祥)    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膝盖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圆木拐杖支撑着。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只是有一次,他在讲课的时候讲到女娲造人的传说,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变成了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被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室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好!”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⑥北方的冬季漫长而枯(燥 躁)    。当春风吹绿了大地的时候,一种舒展的快意便浮上人们的心头。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⑦他的风筝五花八门:有简单的“瓦片儿”,有长达丈余的蜈蚣,最精妙的是黑色的燕子风筝。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争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子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起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争的同学们说笑。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终于,他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⑧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⑨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他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等。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⑩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汉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倘若 _______

淳朴 _______

五花八门 _________

(3)仔细阅读选文,若将“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这个段落插入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_____段和 _____段之间,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回忆了刘老师的三个事例,照样子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①笑谈残腿

_________

_________

(5)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请认真阅读第⑦自然段,结合具体词句想一想:作者运用了 _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_______描写,刻画了刘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6)有人认为,本文是写刘老师的,第②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与刘老师无关,可以删去,小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为什么要以“理想的风筝”为题,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太阳》(节选)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文章开头引用了哪个古代神话?(       

A.夸父追日

B.羿射九日

C.女蜗补天

D.盘古开天地

【2】按要求填空。       

(1)“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句话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

(2)“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太阳放出的______大。

【3】用小标题概括每一段话。

(1)______       (2)______       (3)______

12、课外阅读。

___________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  旺期  中期)。可这时,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  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把短文中两处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3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部,再查_____画。

4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是      )。

A. 设问句   B. 反问句

5本文主要写了竹(    ),赞扬了竹(    )。(填字母)

A. 成材迅速   B. 无私奉献   C. 用途广泛   D. 默默无闻

13、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这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整天烘烤着大地。   

江河里的水蒸干了,禾苗烤焦了,土地晒裂了,牲畜渴死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射箭能手后羿决定去惩治这些太阳。   

后羿拉开神弓,搭上神箭,对准天上的一个太阳,嗖的就是一箭。只见那个太阳爆裂开来,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   

后羿连射了九支神箭。九个太阳消失了,炎热也渐渐退去。   

后羿又伸手去拔箭,准备射下最后一个太阳。这时,他想,要是天上一个太阳都没有了,那整个世界将会是一片黑暗。没有了阳光的温暖,庄稼不能生长,人类也无法生存。   

这样,后羿就让天上留下了一个太阳。从此,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江河奔腾欢唱,土地渐渐滋润起来,花草树木又繁茂起来,禾苗也茁壮地生长。

1文中第一自然中,表示“炎热”的词语由哪些?在文中用“______”画出。

2照样子,写词语。

一团团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后羿为什留下了一个太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后,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中国人的尊严(节选)

1976,鉴于丁肇(zhào)中发现了J粒子的杰出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当年的诺贝尔 物理学奖授予他。按照惯例,作为美籍华人,颁奖典礼上,丁肇中应当用英语演讲。

然而,(尽管)已在美国生活多年,丁肇中(还是)深深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只不过生活在美国而已。日常生活中,他始终保持着中国的文化传统、道德观念和生活习惯。得知自己荣获诺贝尔奖的那一刻,一个强烈的愿望在丁肇中的心头升起,他要让自己的母语——汉语回响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大厅。

于是,他向瑞典方面提出申请,要求用汉语进行演讲。瑞典方面很快同意了丁肇中的请求,遗憾的是,得知丁肇中的决定后,美国多方进行阻挠。美国驻瑞典大使亲自找到丁肇中,要求他演讲时使用英语,因为丁肇中是美国公民。对此,丁肇中理直气壮地回答:“我确实加入了美国国籍,但我是在瑞典而不是在美国领奖,用什么语言是我个人的事情。丁肇中的回答让大使无言以对,他只能讪(shàn)讪而去。

19761210日下午4时许,军乐队奏起瑞典王室音乐,典礼开始了。诺贝尔基金会主席简要介绍丁肇中的贡献后,在庄重、悦耳的王室音乐中,丁肇中走到讲台中央的扩音器前,用流利的汉语发表了演讲。

这是自1901年诺贝尔奖问世以来,第一次有人用汉语在颁奖大厅进行演讲。丁肇中流利、清晰的话音在大厅里回荡着,通过电波,传到世界各地。

从那第一次响彻诺贝尔颁奖大厅的汉语里,我们听到了一个炎黄子孙的民族尊严。

1.从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写在括号里。

依恋——(  )     阻止——(   )  哑口无言——(   )

2.“然而一词,表现出画  句子是个表示    关系的句子。请在括号中补充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该关联词造句:                         

3.对于丁肇中坚持用汉语演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丁肇中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后代,这份荣誉也应该是中国人的。

B.因为是在瑞典领奖,所以终于可以不再说自己不喜欢的英语了。

C.因为从没人用汉语在颁奖大厅进行演讲,丁肇中想做第一人。

4.读完这篇文章,对你最大的触动是什么呢?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给下列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保持不变。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注意带点部分表达方法,照样子,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例: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1)雨来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2)小时候,我总觉得,爸爸就像________________一样高大威武,保护着家人。

19、按要求把句子补充完整。

①写比喻句: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拟人句: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老师对我说:你去关灯,我来关窗。(把直述句改成转述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题目:和_____________聊聊天

提示与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聊天对象可以是爸爸、妈妈、老师、市长、教育局长、环保局长、校长、传达室大伯等,也可以是太阳、月亮、春风、小草等,还可以是孙悟空、诸葛亮、外星人……(2)习作要有主题,要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