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2025年小升初(3)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从下面诗句中任选一句先写出诵读诗句时想象到的画面再分析从中感受到的诗人的情感。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日子   (   )的痕迹 (   )的双眼

(   )的考验   (   )的基业 (   )的能量

(   )地枯萎   (   )的动作 (   的拼搏

的乐曲   (   )的曲线 ( )的相貌

 

3、补充诗句。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________________,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_

3.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聚精会神(   )兴高采烈( )耐心( )

5、比一比,在组词。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画横线。

花木成(guī qí)  排(dá tà)

2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1)净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写庭前优美的景色,突出了湖阴先生居住环境干净、清幽的特点,侧面烘托出了主人湖阴先生的高洁形象。

B.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湖阴先生所居环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高洁清雅品格的喜爱和向往之心。

C.诗歌赞美了庭院的清幽,表达了对湖阴先生生活方式、生活情趣的肯定,也流露了诗人对自己无法过这种生活的无奈和痛苦。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韵味深长。

7、阅读下面的诗歌和图片,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尽”的意思有:①完;②死亡;③达到极端;④全部用出;⑤用力完成;⑥全,都;⑦所有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中“尽”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取之不尽”中“尽”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绘的画面,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景物,诗人借月抒怀,有“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有“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

4下列对古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尽望”说明月夜的景色很奇特,引起众人的关注。

B.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表明诗人对秋景情有独钟。

C.全诗围绕“桂花”来写,写出了花香的浓郁,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家庭院的思想感情。

D.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秋思不知道落在何处,实际上是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5观察古诗下面的插图作品《松间明月长如此》,指出此图与《十五夜望月》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的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日积月累。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只有敬亭山。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的____(填作者),他被称为“___________”。

【3】这首诗中,“尽”字解释为_________,“闲”字解释为________,“厌”字解释为_______,后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读了这首诗的前两句,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手术台就是阵地》片段,回答问题。

战斗在(猛烈  激烈地进行着。我军的伤员(继续  陆续  连续)从火线上抬下来。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了,眼睛里布满了红丝。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白求恩十分镇静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镊子,从伤员的腹腔里(灵活  敏捷  小心)地取出一块弹片,扔在盘子里。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师长决定让您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部长恳求说:“白求 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低下头,(连续 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1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2让一找白求恩大夫十分镇静地给伤员做手术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小庙周围情况的句子。

4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白求恩是一个怎样的人。(   )

A. 医术高超

B. 对工作认真负责

C. 关心病人

10、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雾凇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渐渐变成了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变成银松雪柳了。清晨,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闻名______ 赞叹______ 观赏______

【2】给文中最后一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吧!

【3】读一读,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选择其中一个造句。

(1)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2)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_____________

【4】结合第二自然段,说说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

【5】从下面的词语中任选3个写一段话,描绘一下你见过的雪景或雾景。

笼罩 凝结 弥漫 洁白晶莹 银光闪闪 美丽动人 千姿百态

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老清洁工

入冬以来的每天早晨,我们都要去湖滨练长跑。途中总要经过一座新建的居民楼。每到这里,我们便会看到一位清洁女工在一丝不苟地清扫着路面。

这是一位老人,脚穿一双褪色的布鞋,身着一件不大合身的工作服,头上围着一块黑色方巾。从她那露出的白发和前额的皱纹来看,年纪和奶奶差不多,有70多岁了。记得一个大风的早晨,她无法用扫把扫,只好弯着腰,把碎纸烂叶用手拾起,放进手提的小箱里。一个雪后的早晨,我们跑到路口时,突然发现老人蹲在那里,用双手抠下水道口的污泥和杂物。啊!她用辛勤的汗水冲掉了积聚的污垢,给人们送来了整洁和清新。我敬佩她,同时也同情她:这么大年纪了,还没退休,或许是家中困难,或许是位孤独老人,无依无靠,不得不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

元旦的早晨,爸爸买了一束鲜花,领我去看望一位他的中学退休教师。我们来到一幢楼前。这是一座熟悉的大楼。敲开门,一位并不陌生的老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爸爸喊了声:老师!我呆住了:她竟是那位老清洁工!我情不自禁地抢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1)从第3段中找出一组反义词,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成语,填入横线上。

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________

形容工作认真、仔细,一点也不马虎。________

(3)话题对对碰。

为什么情不自禁地抢过爸爸手中的鲜花,双手捧到她的面前

把鲜花捧到老清洁工面前时,可能说什么?老清洁工可能说什么?展开想象写一写。

 

12、课外阅读

五花山

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的吗?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这篇短文共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季节的山,重点写了__________季的山的景色。

2秋天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颜色。

3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乡的山名叫“五花山”,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3、精读细品,我会理解

他好像面对这大海,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   (撒满  洒满  布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   (刮起 卷起)了大风,   (刮起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月光曲》音调和节奏的变化,反映了贝多芬的思想感情的起伏。课文一开始描写了一天夜晚,贝多芬演出结束后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心情悠闲,就像   忽然,他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茅屋里传出来,正是他谱的乐曲,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他走进茅屋。他看到了穷兄妹俩,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同情、爱怜之感油然而生。他的心中仿佛是   。他情不自禁地弹了一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尤其是她立刻判断出弹琴的就是贝多芬先生!多可爱的盲姑娘!她虽然穷,却这样爱好音乐,而且竟有这样高的音乐理解水平、欣赏能力!这时,贝多芬激动不已,感情的波涛终于冲开闸门,胸中激荡不平,就像是  

(用原文填空)

3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把它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再写一个比喻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童年的夏夜

我的故乡是个小山村,全村三十几户人家簇居在五六个院落里。院落中间是一个用板石铺平的大院子,院落四周全是低矮的房屋,犹如北京的四合院。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院中度过的。

夏天的晚上,我们这群孩子就在大院子里玩游戏。等到大人们收拾妥了碗筷,我们便停止了游戏,搬个小板凳像看电影似的摆好位置,中间摆个靠背椅,这是特意为讲故事的大人准备的。

那时最擅讲故事的是住在中厅的四婶,她有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但每晚似乎总在厨房忙着,总要我们几次三番去推推搡搡,她才乐颠颠地姗姗来迟。

她讲的故事大都或神或鬼,什么门神、帐神、水精鬼等。虽然荒诞离奇,但总能娓娓动听。故事讲到悲凉处,全院人都掩面而泣,笼罩在哀愁中;讲到精彩处,大大小小个个神情激动、摩拳擦掌;听到电怪要来害人时,人人神情紧张,偷偷斜视四周,房屋的阴影处似乎正隐藏着蓝眼的幽灵。屋后山中又不时传来一二声乌鸦的哀鸣,我们更是默然无声,缩着脖子往人群中挪。月牙儿也似乎害怕,躲在云中,只隐约露出个身影,一副似听非听的模样。

故事讲完时,月儿偏西,暑气已退,们便一窝蜂地逃进屋里,央求摇着蒲扇、眯着眼养神的大人牢牢拴上门闩放下蚊帐,这才肯安稳地睡去。

1下面的内容中,哪些写得详细?哪些写得简略?

①夏夜玩游戏   ②摆位置   ③听故事时大家的反应   ④回去睡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画“   ”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可以分别读出四婶和孩童的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的句子主要写的什么?这几句话跟四婶的讲故事水平有没有关系?请你分析其中一处,写出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冬天真的到来了。(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

(2)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为什么一声不响就跑掉了?”(长话短说)

_______________

(3)自豪     犹豫     生气     着急(任选一词,用动作描写来表现它)

_______________

(4)我许下一个愿望,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伤害和分离。(用反复的写法突显出对和平及美好生活的热爱)

_______________

16、句子模仿秀。(照样子,写句子)

(1)由于长时间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

由于:  

(2)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

无可奈何:      

 

17、用加点的词仿写句子。

(1)如果你有多余的快乐,请存在这里。

 

(2)小伙伴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还有的在滑雪。

   

(3)要是有个快乐银行,那该多好哇。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条鲸鱼吃掉了一头海兽。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加工句子。

1.海风吹得小船东摇西摆。(改为“被”字句 ):  

2.演员们为我们表演了许多精彩的演出.(修改病句)  

3.明天下雨。我们下个星期去游乐园玩耍。(用上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__。

4.面包店的老板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改为转述句 ):

5 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的意思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巨大的章鱼正用它那八条长长的腕死死地缠住克勒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的咳嗽可能和东南风好像真有联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天地。

很多童话故事都让我们深思,我们也常常思考这些故事难道不能有另外的结局吗?如果让你重新编一个故事,你会怎么编呢?请你选一个故事来试试吧,注意把故事编得有趣哟!

要求:题目自拟;叙述清楚,条理清晰;想象合理,内容具体、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标点符号使用恰当;不得抄袭、套作;字迹工整、规范;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相关信息;字数不少于3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