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拼一拼,写一写。
niǎo fēi
①小________ 在蓝天上快乐的________着。
mǎ
②________儿在草原上吃草。
2、我会发现和验证。
鸽 鹂 鸭 雁 雀 鹰
上面的六个字中,有的字含有(______)部,有的含有(______)部,我知道它们的意思都和鸟有关。我猜测(cāi cè)“鹏”字也和(______)有关,为了印证(yìn zhènɡ)我的猜测,我选择了部首查字典的方法,首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3、将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换成另一个词,保持句子的意思不变。
1.这件事很严重,我跟他讲了无数遍,他仍然不在乎。(______)
2.大家都非常敬爱我爷爷。(______)
3.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______)
4、根据故事情节或人物,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情节 | 人物 |
过五关斩六将 刮骨疗毒 | ①______ |
②________ | 诸葛亮 |
醉打蒋门神 大闹飞云浦 | ③_______ |
倒拔垂杨柳 拳打镇关西 | ④_______ |
5、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A.灯不拨不亮,_____。
B.____,无理寸步难行。
C.____,万古胜负在于理。
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能行得通,而没有道理一步都很难走。正所谓“__”(填序号)。
6、阅读《七律·长征》,完成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 。
【2】这首诗是围绕着“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3】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 。
【4】诗中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发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的诗是_______ ,_________。
【5】诗中高度概括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 ,________ 。
【6】诗中写到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7】诗中的一暖一寒,既表达了______,又表现了_______ 。
7、课外阅读。
四季的路
春对种子说:
刚抽芽你就笑了,
你还没有一把绿伞呢,
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
夏对绿苗说:
刚举起小绿伞你就乐了,
你还没有果实呢,
可不能空手走向秋天。
秋对稻穗说:
结果不是终点,
这一站有成熟的喜悦,
下一站是严寒的考验。
冬对稻谷说:
进仓不是让你休眠,
你要为下一代,
孕育蓬勃的童年。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_________)绿伞 (_________)的童年 (_________)的夏天 (_________)的考验
【2】诗中“这一站”指的是(__________),“下一站”指的是(___________)。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3】种子是怎样走完“四季的路”的?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对种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描写季节景物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品读语段。
秋季里,稻上场(cháng chǎng),
谷像黄金粒粒香。
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
冬季里,雪初晴,
新制棉衣暖又轻。
一年农事了(le liǎo),大家笑盈盈。
【1】用“√”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语段第 小节描写的是秋季。从这段话中,我知道秋季的农事活动有(割麦 打谷)(在正确的选项下打“√”)
【3】读语段,选一选。
(1)“一年农事了”的意思是(______)。
a一年的农事大家都了解。
b一年的农事已经结束了。
(2)“身体虽辛苦,心里喜洋洋”是因为(______)。
a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虽然大家农事繁忙,但收获很多。
b有新制的棉衣穿。
9、读一读,回答问题
变色的房子
小兔盖了一座新房子,他把种子放进泥浆(jiāng)里,刷(shuā)在房子上。
春天,小种子发芽了,绿油油的。绿房子藏在绿叶底下,狐狸看不见。
夏天,小苗开花了,红艳艳(yàn)的。红房子藏在花丛(cóng)中,大灰狼看不见。
秋天,小树结果了,金灿灿(càn)的。金房子藏在果子里,老虎看不见。
小兔住在变色的房子里,日子过得很快乐。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
【2】小兔的新房子,春天变成________,夏天变成_________,秋天变成________。
【3】小兔住在新房子里,躲过了哪些危险?用“____”在短文中画出。
【4】冬天来了,小兔的新房子会变成__________颜色。
10、课外阅读。
青海湖是美丽的,它的身姿不知迷倒了多少人,又有多少游人为它流连忘返。
春夏季,湖旁,辽阔起伏、一望无际的草原就像是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地毯。湖畔大片如画的农田麦浪翻滚,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雪山倒映着湖面,碧空如洗,水天一色,当季风掠过时,湖面顿时卷起千层浪。
冬季,当寒流到来之时,草原变成一片枯黄,在风中摇曳,瑟瑟作响。而掠过的寒风,似弹奏的琴弦,那挺立在风中的枯草此时何尝不是人间最美的花!湖面结冰时,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就像一面宝镜,在阳光下熠(yì)熠发光。
【1】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比作_____,写出了湖面______的特点。
【4】短文在介绍青海湖的美丽时,主要描写了_____和_____的青海湖,将青海湖的美景尽收笔下。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芝麻的秉性
芝麻般的事情,不大。芝麻的身份也卑微,其安身处,多在边缘地带,薄瘠得很,人称“望天收”。
种植芝麻,在暮春浅夏时分。起初,芝麻苗弱小,看似刚苏醒的草儿,并不惹眼。气温渐渐升高,雨水一场接一场地来。湿热里,其他的农作物蔫巴起来,这芝麻苗却随风偃仰,渐渐挺直腰身滋滋生长,嫩乎乎绿油油,枝繁叶茂地长成自己的一方风景。
芝麻长到一尺高左右,开始生出花蕾。随着茎身的伸展,花蕾渐渐密集起来。不经意间,最底下的芝麻花率先开放,白色细长如喇叭,小姑娘似的羞答答,在绿色茎叶之间斜垂着。接下来,其余的花蕾次第开放,渐开渐上,上演着“ ”的精彩。
每朵芝麻花下面都藏着一枚芝麻蒴[shuò]儿,暗青色,呈长四棱形。小孩子到田里割草,看到芝麻即将成熟,就会擗一两个来吃。芝麻蒴儿往往由两瓣儿合在一起,一瓣又有两列芝麻粒,由外壳紧紧地包裹着。吃芝麻时,用指甲抠开外壳,让芝麻粒裸露出来放至嘴边,然后猛然一松手,借助芝麻蒴儿外壳的弹性,就可将芝麻粒送入口中。
待到芝麻的白花开到头顶时,下端的芝麻叶开始泛黄,随后黄色慢慢向上攀缘,黄色叶子越来越多,再由黄转白,直至整株芝麻近乎晶莹透明。叶子脱落后,芝麻就成熟了,要收割了。
农人常把收割芝麻叫作“杀”或“锁”。此时,芝麻秸尚有绿色,用“杀”字恰如其分。趁芝麻蒴儿尚未张开,不会往外掉芝麻,可“锁”得其时。
收割的芝麻秸被拉回场地,先束成小捆,再把十几捆戳在一起,搭成一个个“人”字形小柴屋以便晾晒。那可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或围着芝麻秸跑来跑去玩打仗,或钻进芝麻秸里过起“小家家”,时不时还能剥开芝麻蒴儿往嘴里倒芝麻。没晾干的芝麻粒也有香味,吃起来还不油腻。
在“人”字形小柴屋的下面,大人们早已铺好了塑料布。晾晒上几天后,取来芝麻束,倒置着一一捶打。此时,芝麻蒴儿的口已经充分张开,里面的芝麻黑白分明且已充分干透。轻轻摇一摇,整束秸秆瑟瑟作响,芝麻粒如雨点般落下。
这情景,让人记起《齐民要术》里的描述:“以五六束为一藂[cóng 古同“丛”],斜倚之……候口开,乘车诣田抖擞;倒竖,以小杖微打之。还藂之。三日一打,四五遍乃尽耳。”令人感叹的是,这样的操作方法历经千余年,居然与现在并无二致。
芝麻分蘖[niè]极少,因此芝麻秸直顺。干透的芝麻秸不但踩起来易碎,还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是过年踩岁的最好选择。
万物通灵,植物也有秉性。古人深以为然。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说:“俗言芝麻有八拗:谓雨时薄收,大旱方大熟;开花向下,结子向上;炒焦压榨,才得生油;膏车则滑,钻针则涩……观此数端,可知其性。”
想想芝麻的一生,这话着实有几分道理。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意思。
(1)恰如其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并无二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最底下的芝麻花率先开放,白色细长如喇叭,小姑娘似的羞答答。
B.轻轻摇一摇,整束秸秆瑟瑟作响,芝麻粒如雨点般落下。
C.芝麻蒴儿往往由两瓣儿合在一起,一瓣又有两列芝麻粒,由外壳紧紧地包裹着。
【3】下列句子中应该补充的内容是( )
其余的花蕾次第开放,渐开渐上,上演着“ ”的精彩。
A.芝麻开花节节高
B.清雅脱俗
C.势如破竹
【4】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人常把收割芝麻叫作“杀”或“锁”的原因是此时,芝麻秸尚有绿色。趁芝麻蒴儿尚未张开,不会往外掉芝麻,可“锁”得其时。
B.这篇文章记叙了芝麻的生长过程,揭露了万物通灵、植物也有秉性的道理。引用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的话可以删除。
C.童年的生活妙趣横生。存放芝麻秸的场地是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可以玩打仗,可以过“小家家”,还能剥开芝麻蒴儿往嘴里倒芝麻。
【5】文中提到的《齐民要术》,其作者是( )
A.明朝 李时珍
B.北魏 贾思勰
C.唐朝 陆羽
12、阅读《父亲的香茗》,完成习题。
父亲的香茗
孙 琦
①父亲爱喝茶,闲时,会坐在阳台上,依着午后暖暖的阳光,捧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四溢的白色茶雾里。调皮的我总喜欢钻到父亲的怀里,被父亲用他那胡子扎得“咯咯咯”地笑,闹完后也会傻傻地捧来自己的小杯子,去斟上一杯,儿时的我是不喜欢茶的味道的,涩涩的,喝完后总冲父亲笑笑,摇摇头不肯再尝第二口。
②我浸润在茶雾中长大,在习惯茶的涩味后,竞慢慢喜欢上了茶的清香。 于是,每逢周末的午后,我常常与父亲对坐着,一起品茶,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一起开怀大笑。
③岁月渐渐在父亲的双鬓蔓延,在我的双眸堆积,我终于要外出工作了,父亲再次和我一起坐在了茶几旁。闻着熟悉的香味,我的心底竞有些许酸楚。良久,父亲托起茶壶,往我的小茶杯中续茶,茶水溢了出来,但父亲似乎依旧没有要停止的意思。“满出来了!”我惊呼。父亲微微一笑,放下茶壶,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一抿,说道:“知道我为什么会在你那已经满了的茶杯中续茶吗?”我茫然地摇摇头。“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样自信而意气风发。我们经常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张扬自己的观点,而忽视了周围一些最珍贵有用的建议和忠告!所以, B.今后请教他人时一定要先清空自己,要将自己头脑中一些固有的观点抛却,若是带着满脑子自己的观念,就如同那已经满杯的茶,怎会装得进他人的建议与观点呢?”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④工作后,我试着收敛自己的锋芒,试着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前学会倾听,试着慢慢地将自己更好地沉淀。
⑤如今,每次闻到熟悉的茶香,我总会想到家乡的父亲和他手中端着的那杯香茗,然后,幸福得嘴角上扬……
(选自“中国煤炭网”,有删改)
【1】看到文章题目,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我阅读得更快了,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深刻了。
【2】文章写了“我”与父亲相处的哪些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分条写下来。
场景①:儿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②: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③:外出工作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章第③自然段,填写表现“我”情感变化的词语及变化的原因。
【4】“于是,每逢周末的午后,我常常与父亲对坐着,一起品茶,一起看书,一起讨论,一起开怀大笑。”给这句话作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下面的文章,按照要求做各题。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为了赞颂“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作者将其看作红日、________、潜龙、________、_______ 、奇花、________这些事物,体现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__________________。
14、重点段落品析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1】“注视”的近义词是________,再写出几个表示“看”的意思的词或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骤然间”的近义词有_____。
【3】你认为大家对小英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很久十余年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的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①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晴急切地寻找那本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像是在屋檐下躲雨,你不好意思赶我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书对我还不重要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铁路沿线上的一棵棵白杨树高大、笔直、茂盛。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修好了自行车。
“把”字句:
“被”字句:
21、写倡议书。
课间,你发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有些同学在教室里大声喧哗,还有的在追逐打闹,等等。请以六年级一班班委会的名义写一份简短的倡议书,时间为1月7日。号召同学们课间文明休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