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yǔ zhòu chéng fǎ mì mì hú li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sī xù chuān yuè tái tóu jì xù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千(_____)一发 倾(_____)大雨 (_____)人奋进
(_____)然而生 (_____)然(_____)朗 翻(_____)越(_____)
居(_____)思(_____) 心(_____)胆(_____) (_____)钟(_____)鸣
3、下面对选段内容理解正确的有( )(多选)
A.“抛”“欠”“伸”“取”是对“我”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我”对美好梦境的不舍。
B.“追回”“完成”“留下”体现了我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眷恋。
C.选文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说明我又回到了文章开篇所描述的夜晚。
4、用“然”字组词,并分别填入下面的句子。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 )接受了任务。
(2)岁月悠悠,唯有你( )如旧。
(3)爷爷今年八十岁了,他( )能爬上五指山顶峰。
(4)这种说法( )错了,所以大家都摇头。
(5)他( )工作忙,可是对业余学习并不放松。
5、比一比,组成词。
刻____稍____浸____竟____
该____哨____侵____竞____
6、下面是你和奇奇在长廊出口处看到的节日诗。请阅读诗歌并完成题目。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①珊珊②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③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zhì)与④人。
【注释】①玉颗:玉珠。②珊珊:同“姗姗”,形容桂花缓缓飘落的样子。③露华:露水。④掷(zhì)与:扔给,抛给。
【1】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_(节日名称)的场景,你是从题目中_______、_____两个词语看出来的。
【2】“会”在字典中有多种意思:①时机;②某些团体;③理解,懂得。“至今不会天中事”中“会”的意思是( )(填序号)
【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___比作________,桂花从月亮边散落下来,被露水沾湿后莹润光洁,十分可爱,借花好月圆的美景,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心情。
7、课内阅读。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吟”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用“/”表示朗读中的停顿,这首诗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烈火/焚烧/若/等闲。
C.粉骨/碎身/浑/不怕。 D.要留/清白/在/人间。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第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的决心。
【4】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物”是____________,“志”是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 ,长河渐落 。
嫦娥应悔 ,碧海青天 。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首诗蕴含了____________的神话故事。
【3】首句中的“深”意思是____________,暗示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句中的“落”、“沉”都是____________的意思,表明嫦娥已经______。
【4】第三句“应”表示诗人对嫦娥后悔心情的______,其根据是“_____________”。
【5】从抒情方式看,“碧海青天夜夜心”是全诗直接抒情的句子,点明嫦娥_________。
9、阅读理解
机智的肖伯纳
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肖伯纳,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十分机智。
他的名著《机器与人》第一次上演时,场内鸦雀无声,大家都被生动的剧情吸引住了。演出结束后,不少观众要求同肖伯纳见面。
正当肖伯纳从座位上站起来,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楼座上有个人对着他喊道:“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收回去,停演吧!”
观众大吃一惊,一位肖伯纳一定会因此发怒。谁知肖伯纳不但不生气,反而转过身来,对这楼座鞠(jū)了一躬(gōng),笑着说:“我的朋友,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说道这里,他指了指场中的观众说:“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的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它不演吗?”
肖伯纳这番话赢得了观众一阵热烈的掌声。
【1】下面句子的横线处该填上什么关联词呢?
①肖伯纳______才华横溢,_______十分机智。②肖伯纳______不生气 ,
_______转过身来朝着楼座鞠了一躬。
【2】 “我们能禁止它不演吗?”这里的“我们”是指_________,“它”指
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我最棒!
A.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B.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
【1】这两句话都是对人物______的描写。
【2】A段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的李大钊。
B段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虽然相貌普通,但表现了________的骆驼祥子。
【3】有人说这些描写无关紧要,可以删掉,你同意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对同学们的毒害很大,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同学因每天长时间上网,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视网膜脱落;有的同学受不良信息的影响,竟铤而走险,走上了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甚至发生了杀人或自杀的恶性事件。
1.网络用得不当有哪些危害?试分条叙述。
2.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3.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启发?你怎样劝解沉迷于游戏中的同学?
12、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 ),江面还是(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 )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这篇课文按照( )( )(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
【3】这段话中( )和( )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观潮人群的热情之高,我还知道描写声音的成语( )( )
【4】“鼎”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 ),再查( )画,它的注音是(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zhe zháo)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zhe zháo):“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他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根据短文内容,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胡(_____)乱(_____) (_____)(_____)在焉
棋艺(_____)(_____) (_____)(_____)致志
【3】老师在讲解的时候,不认真学下棋的那个学生心里在想些什么?在文中用“ ”画出来。
【4】一个学生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学生没学到一点本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苦练——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张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搂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______”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2】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 ”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_____) (_____)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赞扬了( )。
A. 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
B. 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
C. 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15、按要求把一个句子改写成不同的句子。
1.飘落的花瓣和绿叶,掩盖了林中的小屋。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导奋力驱走了那只嘲鹰。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练习。
1.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保存生命却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用关联词改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种多么坚强的精神。(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和_____一般大小,____________。
18、我会整理书包。
我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没有人不佩服神鸟的机智。(改成反问句)
(2)泉水清澈透明。 (改为比喻句)
(3)她不仅聪明伶俐、美丽动人,而且有一副美妙的歌喉。(用加点词语造句)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谁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这件事呢?
没有人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这件事。(照样子,改写句子)
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如果你是一位发明家,你想发明什么呢?用字描写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