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2025年小升初(2)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词语读一读,补充音节写正确

q__ j__ zh__   d__   q__

斜    子   

q__   j__    d__ t__  __ǔ

     

 

2、背诵填空。

(1)墙( )( )梅,凌寒独( )( )

(2)( )( ),榕树壮,梧( )( )( )掌。

(3)( )( )( )( )生紫烟,遥看瀑布( )( )( )

(4)   白马( )( )塞上,杏花烟雨( )( )

3、按要求写词语

1.表示人物心情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人物外貌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示人物神态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示变化快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示颜色多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含人体器官或部位名称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数字开头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词背诵

______)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____)好,白发谁家(_____)?

春蚕到死丝方(____),(_____)炬成灰泪始干。

童孙未解供(____)织,也(____)桑阴学种瓜。

______)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____)。

5、读拼音写汉字。

men qiū   huā

___  ___ ___

yù   liàng xiāng

___ ___ 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回答问题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应怜:大概是感到心疼吧。应,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小扣:轻轻地敲门。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1】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游园不值意思是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

2】下面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首句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扣不开,表现了主人不好客与冷漠。

B.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

C. 这首诗写了诗人兴致很高地去拜访园的主人,但却吃了闭门羹,所以情绪低落。

D. 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意境很接近。

E. 前两句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7、读古诗,做习题。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____,诗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_之情。

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

泊:__________ 数重:__________

绿:__________ 还:____________

3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位于( )。

A.瓜洲江边停泊的船上 B.京口 C.钟山

4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个“绿”字让我们看到了无尽的江南春*,你能把“绿”写具体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

滁州西涧

独怜惜幽草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深树鸣。

_____________晚来急,

_____________舟自横。

【1】这首诗是唐代________诗中的上佳之作,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他与_________并称___________。

【2】请根据诗的内容把下面词语恰当地填入括号中。

    涧中   涧边

这首古诗按照从(   )到(   )的顺序,分别描写了岸边的(   )时景色和水上的(   )时景色。

【3】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后两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吴刚伐桂

据说,月亮里有一棵高达五百丈的桂树,树下有个名叫吴刚的男子,每天不停地挥斧砍树,尽管如此,桂树依然青翠如常。

吴刚心起来,里困惑极了,想道:“为什么砍了那么久的树,还是一点没变呢?”于是再度挥起斧头“唰唰”地砍但是当砍第二刀时,第一刀的缺口又慢慢复原了。吴刚不由得又羞又愧!

原来,吴刚本住在西河,自幼就喜欢神仙之术,长大后就四处寻仙问道。有一天,他终于遇到了一位道行高深的老者,于是马上拜师学艺。就这样,吴刚跟随师父三年,自认为功夫已学得不错,就渐渐地露出骄傲自满的态度来。他常常顶撞师父,对于师父的饮食起居,更是不闻不问;在外面惹是生非,仗着有一点功夫,背着师父蒙骗善男信女。

师父伤心欲绝,自叹当初看走了眼,悔恨不已。吴刚心里想:“现在我已小有成就,何必在这跟这个糟老头过着单调乏味的日子呢?我要向他求长生不死的仙术,从此,我就可以远走高飞了!”

师父心里也在想:“与其让他危害社会,不如让他吃点苦头,好改过自新。”于是就答应了他,便向天空一指,那吴刚便风驰电掣般飞向了月亮。

从此,吴刚便被深锁在月宫中做着永远做不完的工作。

在皓月当空的夜晚,我们仰望天上,隐约可以看到月亮里面有一棵大树的阴影,旁边好像有个人在挥动着斧头呢。

幸好月宫还有嫦娥,与吴刚做了邻居,吴刚才不感到寂寞,但他还是要终日不停地做那砍树的工作。这就是吴刚伐桂的由来。

【1】吴刚伐桂是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的主要内容是:

相传吴刚因为____________被师傅惩罚到______________砍伐桂树。他每天不停地挥斧砍树,尽管如此,_____________。这就是吴刚伐桂的由来。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指极度悲哀,万分伤心的样子。( )

(2)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

【3】“吴刚便被深锁在月宫中做着永远做不完的工作。”这句话中“永远做不完的工作”指的是________

【4】你认为吴刚是一个怎样的人?联系短文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我认为吴刚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认为吴刚还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想象一下,如果你见到了吴刚,你会怎样劝他改过自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哪处描写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请你简要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哪个情节让你觉得不可思议,至今还记得?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门豹治邺(节选)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1】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

【2】“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这句话抓住了官绅的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表现了他们________的心情。

【3】阅读片段,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位(     )的西门豹。

A.和蔼可亲

B.心狠手辣

C.视死如归

D.足智多谋

11、阅读短文。

钱学森(节选)

1955年的一个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力学家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在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说明钱学森当时已经有很高的成就,国外官员非常想留住他。

B.这是美国军官对钱学森的高度评价。

C.这句话说明钱学森是美国最杰出的人才。

【2】比一比下面两个句子的区别,想一想哪种写法更好,并说明理由。

(1)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

(2)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时,他多么希望脚下的轮船快一点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描写了钱学森,表现出他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文章第1自然段应该插到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前面。作者把它放在开头,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5】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优秀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后归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但也有少部分留学生暂时不愿回国。对此,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海生煮海治龙王

传说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它为“金藏岛”。

东海龙王知道后,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竞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直向金藏岛扑来。眨眼间,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树倒屋塌,被海水淹没。

金藏岛东边有座纺花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了东海龙王无端作恶,决心拯救黎民。她救下了幸存的村民,然后教大家织网,织出了一张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

渔网织成了,可是,大家发愁了,派谁下海去斗龙王呢?正在这时候,一个小孩子从人群中走了出来。他拍着胸脯,坚定地说:“我去!”乡亲们一看是海生。海生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怎么能够下海斗龙王呢?

纺花仙女拿出一套金线衣,给自告奋勇斗龙王的海生穿上,他便变成了一个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纺花仙女还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王的秘诀。

海生拿起金线渔网,毫不费力地潜入海底,经历了千难万险,终于在东海龙宫里拿到了煮海锅。海生和大家一道按照纺花仙女的指点,在海边支起煮海锅,舀来一勺东海水,倒到锅里,然后便点起干柴,“噼里啪啦”煮起来。就这样,煮呀!煮呀!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之后,海水里有热气冒了出来;两炷香的时间过去之后,海水泛起了白泡泡;等到三炷香烧过之后,东海龙王被烧得只喊饶命,下令潮退三尺,浪息三丈。

金藏岛终于又露出水面,重见天日。谁知,等海生端开锅,熄了火,东海龙王又突然涨潮鼓浪,一个浪头将煮海锅卷得无影无踪了。

“怎么办?”海生急得直跳脚。这一脚非同小可,跺得地动山摇!所有埋藏在地下的金子,都被海生跺了出来,纷纷飞向海岸,落在滩头。眨眼之间,成了一道金光闪闪的大海塘,任凭潮涌浪翻,金塘巍然屹立,纹丝不动。

自此以后,东海龙王再也不敢来兴风作浪了,黎民百姓也可安享太平,而“金藏岛”也被人们改称为“金塘岛”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主动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______________

(2)掀起风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故事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海生在纺花仙女的帮助下,穿上金线衣,拿到煮海锅煮海,大战东海龙王。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神话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B.海生是一个机智勇敢、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小英雄。

C.故事结尾,人们战胜了东海龙王,这是因为人们对自然界产生极端恐惧的心理,所以才幻想战胜了自然灾害。

【4】用“     ”画出故事中你觉得神奇的地方,并简单说说神奇在哪里?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山中访友》

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片段二:《月光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1】对比阅读后,我发现片段一中作者由树联想到自己也成了一棵树,片段二中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片段一的联想中,我感受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从片段二的联想中,我仿佛看到了月光下_______________的大海。

【3】朗读片段一用______________的语气,朗读片段二用______________的语气。

(选择填空:轻松愉悦 深沉凝重 从平缓到激昂)

14、阅读理解。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1】写近义词。

骄傲——________奚落——________轻蔑——________懦弱——________

【2】写反义词。

傲慢——________   轻蔑——________ 懦弱——________

【3】a.将描写铁罐神态的词语写下来。________

b.将描写陶罐神态的词语写下来。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词的意思。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照样子,写句子。

(1)广场上的人真多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啊!

(2)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白兔割(ɡē)草。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小明写作业。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业。

16、照样子,写句子。

例:邓爷爷把小树苗扶正了。

小树苗被邓爷爷扶正了。

【1】爸爸把一根细长的柳条递给了妹妹。

____________

【2】农民把稻子加工成大米。

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春姑娘不是快活地喊着吗?

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燕子在电线上排列成了错落的音符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加工厂。

(1)孩子们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孩子们在家中能照样有声有色地玩耍。(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万花筒。

(1)他勇敢地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着车厢,上了窗口。(照样子,根据提供的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妹妹写作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种叫做“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个事物)

这种水果很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体会句子中冒号的用法,再仿照着写一写)

去年的夏天非常炎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下面这段话。

多读优秀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我喜欢读书,养成了每天读课外书的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体会下面句子中冒号的用法,再从词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

例:后来我看到鹅果然能看守门户: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调皮的小猫 勤奋的明明 热心肠的奶奶

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小练笔。

 

大年初一,到处是鞭炮声,图中的小朋友也放起了鞭炮。请你仔细看图,把你想到的、看到的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