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海上日出》围绕“日出”这个中心意象,分别描写了___、___和___三种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海上日出奇观。
2.《记金华的双龙洞》按___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____,再写___,然后写内洞,最后写出洞。
2、看拼音,写字词
星期天,爸爸总是去diào yú____,妈妈会去花市买一捧shèng kāi____的鲜花装饰房间。ér____我最xǐ huān____和好朋友去动物园wán shuā____,去看yǒu qù____。
3、根据平时的积累填空。
(1)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
(2)一鼓作气,________,________ 。
(3)千门万户________,总把新桃________。
(4)一个人并不是________的。你尽可以________,可就是________。
4、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凌寒独自开。
(2)天苍苍,野茫茫。__________________。
(3)敕勒川,__________________。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4)__________________,万径人踪灭。
(5)遥知不是雪,__________________
(6)孤舟蓑笠翁,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怕得鱼惊不应人。
(8)__________________,黄河入海流。
(9)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______,遥看瀑布挂前川。
(11)__________________,手可摘星辰。
(12)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
(14)__________________,恐惊天上人。
5、比一比,再组词。
喝(______) 搀(______) 炕(______) 憾(______) 慌(______)
竭(______) 馋(______) 坑(______) 感(______) 谎(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首词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我们还学过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________》。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描写的景象是( )
A.天气时阴时晴。
B.天气很晴朗。
C.天气很古怪,又出星星又下雨。
【4】这首词是一首( )的词。
A.咏物
B.吟咏田园风光
C.咏怀
D.吟咏生活
【5】“旧时茅店社林边”中“旧时”的意思是( )
A.陈旧的时光
B.往日
C.平时
D.暂时
【6】关于这首词,说法有误的是( )
A.文中写了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B.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春夜的山村风光
C.这首词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D.这首词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7、根据古诗意思完成练习。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尽”的意思是( )
A.尽头。 B.都
【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A.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落在了谁的一边?
B.今夜明月皎皎,人人都欢喜地望着,团聚之日又有谁在思念家乡?
【3】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的是诗人思念家乡,而________的这两句诗写的是天下所有人都在望月,他发出了心中的疑问:“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用委婉的语气写出了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8、阅读蹦极
观书有感
文/〔宋〕朱 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①巨舰一毛轻②。
向来③枉费推移力④,此日中流⑤自在行。
注释:①艨艟(ménɡ chōnɡ):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②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③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④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⑤中流:河流的中心。
【1】写出诗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艨艟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以水上行舟比喻什么?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在现代社会,我们要不要学习古人的那些读书方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花钟》选段,完成练习。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有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用波浪线画出选段中的关键句,借助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段落大意是_________。
【2】不是影响植物开花时间的因素是哪个?( )
A.温度
B.湿度
C.水分
D.昆虫活动的时间
【3】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昙花的____。句子中的“左右”___(能 不能)删去,理由是________。
【4】选文中举昙花的例子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
10、读一读,做一做。
早晨,森林里散发出阵阵清香,树缝中间透进来的阳光有红的,有紫的,组成了各种颜色的光带。一只只小松鼠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上。树上的露水沙沙地滴落下来。树上的几只黄莺叫得那么脆,那么响。
【1】这段共有_____句话,写了早晨__________的景色。(学校 森林 花园)
【2】描写阳光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红的 绿的 紫的 白的)
【3】从这段话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填在括号里。
滴 跳 叫
松鼠_____ 露水_____ 黄莺_____
11、课外阅读。
故乡的芦苇(节选)
樊发稼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退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 , ……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成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啰!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顺流而去……
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季,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身上裹着两片薄薄的玻璃纸似的羽翼。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任纺织娘用好听的歌声伴我们进入甜蜜的梦乡……
【1】根据下列提示,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表现芦苇非常着急。 (_______)
(2)体现“我们”对芦叶船的喜爱与珍视。 (_______)
【2】在短文中的横线处补写两句,使它们与“快乐地奔跑着”构成排比句。
【3】短文中讲了乡间孩童的哪几件趣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写“甜蜜的梦乡”。想象一下“我们”梦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本梳理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兵简政”谁提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队伍如何兴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珍珠鸟(节选)
①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②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③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细腻——( ) 友好——( )
【2】用横线画出小家伙睡着后的样子。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家伙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足见小家伙对作者的信赖。
B.小家伙趴在作者的肩上睡着,说明小家伙太困了。
【4】生活中有很多互相信赖的事让人感动。把你身边的一件关于“信赖”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完成第习题。
外婆的蚕宝宝
①那年的夏天,囡囡4岁。妈妈要回城里,只好把囡囡托给外婆。
②囡囡不肯午睡。外婆坐在床边,一边给囡囡打扇子,一边轻声唱扇子歌:“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有人问我借,要过八月中……”囡囡睡着了。
③外婆养蚕,囡囡帮忙喂桑叶。外婆说,新蚕很娇气,只吃芽尖的第二片叶子。以后,新蚕长大了,可以吃第三片,第四片……等吃到最后一片叶子,就可以吐丝了。
④囡囡早上醒来时,外婆已经采完桑叶回家了。
⑤蚕宝宝吃饱了就睡觉,头眠,二眠,三眠,每睡完一觉就胖一圈。三眠之后就是老蚕。老蚕吃起桑叶来,沙沙沙,像下雨一样。这是养蚕人最辛苦的时候。外婆每天夜里要起来好几次。
⑥快到端午了,老蚕不再进食,身体变得透明。外婆说,囡囡你看,蚕宝宝肚子鼓鼓的,都是要吐的丝。
⑦卖茧子那天,外婆天不亮就起床,去镇上的茧站。中午,外婆回来了,笑眯眯的。囡囡____过去,在外婆的布口袋里乱掏。掏出一盒彩色蜡笔,一个好看的本子,还有一件花衣裳。
⑧梅雨天到了,外婆在灶前烧饭。囡囡在门里望着廊下的泥地,水花溅起,远处的稻田被雨水冲刷得一片幽绿。仿佛连日脚都变慢了。
⑨外婆病倒了。囡囡跑去外婆床边。外婆摸着囡囡的头说;“外婆死了,囡囡就看不到外婆了。”囡囡睁大眼睛:“什么是死呀?”
⑩外婆笑了:“人死了,就像蚕宝宝吐完了丝,躲在茧子里面,蚕宝宝咬啊咬,等咬开茧一个口,蚕宝宝就飞走了。人也会飞走的。”
⑪“外婆不要飞走。”
⑫“乖囡。外婆会在天上看囡囡。”
⑬囡囡每天早上跑去看外婆:“外婆外婆,你死了没有呀?”外婆摇摇头:“还没有呢。”满脸的褶子堆出一个笑脸,“外婆舍不得离开囡囡呀。”
⑭外婆一天天瘦下去。到后来,外婆说不出话,只是笑眯眯地看着囡囡。六月天,外婆身上盖着被子,像一条老蚕。
⑮那天家里来了好多人,有人一进门就放声大哭。囡囡想找外婆,怎么都挤不进去,急得团团转。这时,囡囡被一双手抱了起来,回头一看,妈妈满脸的泪水:“囡囡,妈妈没有妈妈了。”
⑯外婆埋在村后的桑树林里。囡囡每天早上醒来,自己穿好衣服,梳好辫子,登登登跑到桑树林,看外婆有没有飞走。囡囡绕着坟转了两圈,地上没有洞。外婆还在,囡囡放心了。
⑰一个礼拜过去了。两个礼拜过去了。囡囡天天来。“外婆,你怎么还没有飞走呀。我知道你舍不得我,我也……我也舍不得你呀。”囡囡的眼泪掉下来。
⑱妈妈要带囡囡去城里。囡囡跑去桑树林:“外婆,我要走啦,这下你可以放心地飞啦。”囡囡跪在外婆坟前,咚咚咚磕了三个头。“你在天上能看见囡囡吗?囡囡戴两个蝴蝶结。”
⑲囡囡在家里睡午觉。她朝右侧卧,右手轻拍着自己的左肋,唱道:“扇子扇凉风,扇夏不扇冬。有人问我借,要过八月中……”囡囡唱不下去了。“外婆你看见了吗?囡囡很乖……囡囡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囡囡好想你。”
⑳囡囡有了新发现。原来侧卧的时候,左眼流出的泪,会流到右眼里的。
【1】第⑦段空格处填入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扑
B.跑
C.跳
D.迎
【2】第⑭段画线句外在形象上写出了外婆____的样子,同时也赞美了外婆____的精神。
【3】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外婆 | 囡囡 |
外婆抚育囡囡,养育蚕宝宝 | (1)____ |
(2)____ | 囡囡天天看望外婆,怕外婆飞走 |
外婆去世了,像蚕吐完丝飞走了 | (3)____ |
【4】对第⑳段划线句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达了囡囡对外婆的真挚怀念。
B.表现了囡囡对外婆的强烈感情。
C.突显了外婆在囡囡心中的地位。
D.增强了外婆对囡囡的深刻影响。
【5】读了文章,可以看出囡囡是一个_____、_____的孩子。
15、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不是我们,小海龟们怎么会受到那么大的伤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海龟们以为外面很安全,从巢口鱼贯而出。(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里的幼龟出来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跟我学:①在谓语(一般是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前加入双重否定词“没有不”“无不”“不能不”等。②有的需要稍加调整,使句子通顺,句意不变。
4.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句子,写句子。
(1) 偶然有几支屈曲得很古怪,像画上画的。
偶然
(2) 经过的船常常停泊在右边那一棵的绿荫下面。
停泊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①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
②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
(2)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仿写对比句)
_________,比不上_________。
(3)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类带来了诗的灵性。(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借助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写一写“久别重逢”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过努力,他作文里的病句大大进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要下雨了。(扩写句子)
( )要下雨了。
2、朝看太阳辨西东。(仿写句子)
( )辨( )
19、赵州桥是石拱桥。(扩句)
_______________
20、我会扩句。
小贝当走进理发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百花园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吧!请你挑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事写出来。要写清事情的经过,重点部分要写具体,要写出真情实感。400字以上,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