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成下列填空。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于( )年起倾力打造的一个( )品牌栏目,它以评选出当年度最令人感动的( )为主打内容,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人感到震撼的( )。《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 )
2、写出同音字。
[pénɡ] 帐(____) (____)勃 鲲(____)
[tǒnɡ] 笔(____) 木(____) (____)伤
3、会认
给下列生字注音。
疙______ 凛______
颓______ 沮______
4、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例:小兔子割草。 小蚂蚁搬家。
小兔子在山坡上割草。 小蚂蚁_________________
小兔子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小蚂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jiǎo xià(____) huí guī(____) xīn kǔ (____) tóu dǐng(____)
xióng māo(____)gē shēng(____) mù mián(____)shēn chù(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xīng xìng)(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把诗句补充完整。
【2】联系诗句解释下面词语。
绩麻:______________ 当家: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的“儿”指的是_________,“女”指的是_________。本诗第一句中,___和_______是一组反义词。本诗的前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__________的画面。
【4】诗中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场景,下面对这一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热爱劳动
B.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表达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
C.表现农村生活太过辛苦,连孩子们也在帮大人们劳动
7、阅读
成长
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
默默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
在没有玩具的环境中
辛勤地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才不会将别人
也当做自己的玩具
在没有粉饰的环境中
野树般成长的孩子
长大后,才懂得尊重一丝一缕的劳苦
才懂得感恩
当多数人围着奇花异卉齐声赞颂
孩子啊!你们要多注视
随处坚忍地生长的小草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辛勤——(______) 尊重——(______) 赞颂——(______)
【2】用“野树”比喻孩子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描绘的三类孩子的个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在没有掌声的环境中/默默成长的孩子/长大后,才不会使尽手段/抢镜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与欣赏。
江 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 )。
A. 唐诗 B. 汉代乐府诗 C. 宋词
【2】“田田”的意思是( )。
A. 一块块农田 B. 耕作 C. 荷叶茂盛的样子
【3】“鱼戏莲叶间”这句诗歌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4】这首诗通过对莲和鱼的描写,表现了( )快乐的心情。
A. 孩童 B. 采莲人 C. 鱼儿
【5】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请用自已的话把这个场景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
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阅读批注:画线句子中的“ ”字用得非常妙,运用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笋 ,表达了作者 之情。
【1】这段有三句话,每句话都是一幅画。请你照样子给画面取名字。
________________ 翠竹浓荫图 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按空间顺序先写_________(地点)的“花”,再写_________(地点)的“竹”。
【3】请你根据阅读批注里的提示,补充上面的阅读批注。
【4】文中“朴素”的意思是________,“华丽”的意思是__________,两个词是______词,放在一起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一读,做一做。
秋天
天空像一块覆(fù)盖在大地上的蓝宝石,半空中,排成“人”字形的雁群,咿(yī)咿呀呀唱着歌儿,向天边飞去。村外的小池塘睁(zhēng)着碧澄(chéng)澄的眼睛,凝(níng)望着这美好的天色。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不是喝醉(zuì)了酒,红得像一团火焰(yàn)似的。村前村后的稻子,在秋风中默默地等待着人们去收割(gē)。农民伯伯看着这美丽的景象,眼睛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1】查字典。
用部首查字法查“悦”字。应先查部首(_______),除去部首有(_______)画。
【2】秋天到了,下面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连一连。
天空 雁群 池塘 枫叶 稻子
向天边飞 凝望天色 像蓝宝石 等待收割 红得像火
【3】农民伯伯看到秋天的景象,心情怎样?请用“_________”画出相关句子。
11、课外阅读。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去同学家学习,这下只好不去了。
我坐在门口,看着瓢泼大雨出神。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在身上了。”我没理会,却好像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爸爸,你看!屋檐下的石头,怎么隔着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屋檐滴下的雨水打的。是吗?”爸爸故意惊奇地问:“雨水有那么大的劲儿,把石头打出窝窝来?”爸爸这一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就走过来笑着说:“这叫‘滴水穿石’。咱们这房子已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滴到一个地方,渐渐地就打出小窝来了。”接着,爸爸又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的启发。
【1】给本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我”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用“ ”画出文中的句子回答)
【3】用“﹏﹏﹏”画出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4】联系这篇文章回答。
(1)爸爸为什么要“故意”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类文阅读。
第一次盼望(节选)
史铁生
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我知道不会是那么简单的一会儿,我得不出声地多藏一会儿。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莱,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这段时光不好挨,我蹲在土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大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另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
【1】“我”第一次期盼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作者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他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那两条不停顿商务腿”中,你体会到作者的母亲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4】你有什么话想对文巾的母亲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表格分析信息,完成后面的练习。
某市小学生2021年视力检查情况调查表
近视情况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19.8% | 23.2% | 30% | 30% | 45.1% | 49.3% |
|
成因分析 | ||||||
玩电脑 | 看电视 | 玩手机 | 看书 | 书写姿势 | 遗传 | 其他 |
20% | 18% | 13% | 21% | 12% | 7% | 9% |
(1)这份调查表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学生近视情况随年龄增长呈现______(上升 下降)趋势。
(3)从近视的成因分析中可以看出,在造成学生近视的原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比例较高。
14、快乐阅读。
鸭儿饺子铺
王羲之七岁开始学习书法,不到三年,在方圆百里内就颇有名气,于是他有些飘飘然了。
有一天,他路过集市时,见一家饺子铺生意(兴隆 兴旺),宾客盈门。偏偏这家饺子铺的招牌“鸭儿饺子铺”几个字却写得歪歪斜斜,毫无功力。王羲之想问个明白,便走进铺内。只见灶台上的大锅里,水烧得滚开,炉灶正靠着矮墙。此时,一个个包好的饺子接连不断地从墙那边扔过来,不偏不斜正好落入锅中。
王羲之坐下来买了一碗,发现碗里的饺子好像在水中嬉戏的小鸭子,精巧至极,而且味道特别(鲜美 鲜艳)。可是他觉得招牌上的字太不像样了,便(绕 走)过矮墙,找到铺主。铺主是一位白发老婆婆,只见她擀皮包馅捏饺子,动作十分娴熟。老婆婆包好一个饺子,看也不看,便随手扔过矮墙。王羲之惊诧不已,急忙问道:“老人家,您这么深的功夫,多长时间才能练成?”老婆婆回答:“熟练五十载,深练需一生。”①王羲之若有所悟,又问:“您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请名人写幅招牌呢?”老婆婆闻言顿时生了气,说:“不好请呀!就说那十龄童王羲之吧,让人捧上天了。其实他那写字的功夫,还不如我扔饺子的功夫深呢。你可不要学他噢!”王羲之听罢,羞得无地自容。
王羲之从此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在书法上还要狠下功夫才能有大作为。于是他更加刻苦地学习书法,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或词。
【2】王羲之为什么羞得无地自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横线①”的句子,王羲之所悟的内容是什么?用“横线②”在文中画出来。
【4】从这篇短文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这么大了,上学还用妈妈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公园里的景色迷人。(不改变句子意思,给句子换个说法。)
(1)改为句末用“?”的句子:_____
(2)改为句末用“!”的句子:_____
17、句子加工厂。
(1)孩子们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孩子们在家中能照样有声有色地玩耍。(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小男孩把小鱼儿扔进海里。(改成“被”字句)
(2)这水洼里成百上千条小鱼儿,你怎么救得过来呢?(改成陈述句)
(3)每天晚上我都听广播和电视。(修改病句)
20、句子训练营。
(1) 一会儿,花椒树下又继续来了几个碾米的老乡。(修改病句)
(2) 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把下面两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②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21、我写我心。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回忆的日子,请以“难忘的________”为题写篇作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抓住“难忘”,具体写出某个日子为什么难忘;③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