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①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________
②特别珍贵的东西。________
2、词语碰碰碰。
( )的禾苗 ( )的朝阳 ( )的天空 ( )的枫叶 ( )的军装
( )的大海 碧绿的( ) 火红的( ) 蔚蓝的( )
3、课文回顾。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___________。诗中写红军长征踏遍“千山”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写红军征服“万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按“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勇跳崖”的顺序来写的。
(3) 场面描写是《开国大典》一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慈祥——( ) 傲慢——( )
戒备——( ) 凝视——( )
5、拼读写字我最棒
ménɡ fā dào suì jī chǔ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读《静夜思》,完成练习。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1】读《静夜思》时,你感受到了(______)的情感。
①开心 ②思念 ③惊讶
【2】请你写出一句带“月”字的古诗。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代的_____。
【2】“独”的意思是_____,“倍”的意思是____ 。
【3】“佳节”泛指亲人团聚的节日,在诗中指的是______, 是农历___这天。诗中提到的习俗有______和_______。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喜欢秋天。 B.思念亲人。
8、日积月累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
。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代的______________。
【2】把这首诗补充完整,并说说所补充的诗句的意思。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①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②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服,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选文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元宵节花灯______,______的特点。
【2】在选文中的“□”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选文略写了什么,详写了什么?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一)夏之韵
梁衡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②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其中大约有一定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一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简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③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辛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的劳作与丰收的热望。
④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二)苦夏
冯骥才
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诀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动。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了。
②四季是来自于宇宙的最大的节拍。在每一个节拍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化与更新。四季还赋予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部依法从着这一节拍,无论岁岁枯荣与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
③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在夏天里。这是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甚至我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来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这不可思议的事使我感到父亲无比强大。后来,父亲挨斗,挨整,写检查;我劝慰和宽解他,怕他自杀,替他写检查——那是我最初写作的内容之一。这时候父亲那种强大感便不复存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包括夏天的意味全部发生了变化。
④在快乐的童年里,根本不会感到蒸笼般夏天的难耐与难熬,惟有在此后艰难的人生里,才体会到苦夏的滋味。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然而一半的苦字下边又是一无所有。你用尽平生的力气,最终所获与初始时的愿望竟然去之千里。你该怎么想?
⑤于是我懂得了这苦夏——它不是无尽头的暑热的折磨,而是我们顶着毒日头默默又坚忍的苦斗的本身。人生的力量全是对手给的,那就是要把对手的压力吸入自己的骨头里。强者之力最主要的是承受力。只有在匪夷所思的承受中才会感到自己属于强者,也许为此,我的写作一大半是在夏季。很多作家包括普希金不都是在爽朗而惬意的秋天里开花结果?我却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反而写作力加倍地旺盛。我想,这一定是那些沉重的人生的苦夏,般造出我这个反常的性格习惯。我太熟悉那种写作久了,汗湿的胳膊粘在书桌玻璃上的美妙无比的感觉。
⑥在维瓦尔第的《四季》中,我常常只听“夏”的一章。它使我激动,胜过春之蓬发、秋之灿烂、冬之静穆。友人说“夏”的一章,极尽华丽之美。我说我从中感受到的,却是夏的苦涩与艰辛,甚至还有一点儿悲壮。友人说,我在这音乐情境里已经放进太多自己的故事。我点点头,并告诉他我的音乐体验。音乐的最高境界超越听觉;不只是它给你,更是你给它。年年夏日,我都会这样体验一次夏的意义,从而激情迸发,心境昂然。一手撑着滚烫的酷暑,一手写下许多文字来。
⑦今年我还发现,这伏夏不是被秋风吹去的,更不是给我们的扇子轰走的一一夏天是被它自己融化掉的。因为,夏天的最后一刻,总是它酷热的极致。我明白了,它是耗尽自己的一切,才显示出夏的无边的威力。生命的快乐是能量淋漓尽致地发挥。但谁能像它这样,用一种自焚的形式,创造出这火一样辉煌的顶点?
⑧于是,我充满了夏之崇拜!我要一连跨过眼前辽阔的秋,悠长的冬和遥远的春,再一次与你相遇,我精神的无上境界——苦夏!
【1】《夏之韵》是围绕哪个中心意思来写的?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夏之韵》第④自然段中,作者在赞美夏季的同时又将夏与春、秋两季相提并论。这一写法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苦夏》第③自然段围绕划线句子的中心意思,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篇文章的作者都对夏情有独钟,但喜爱的理由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他们喜欢的理由。
《夏之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苦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两篇文章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苦夏》当秋意来临时,作者感到惊异茫然,因此借夏去秋来之时机,对整个夏天做了回顾性思考。
B.两篇文章都运用了视觉、触角、嗅觉等感官来描写,都运用了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
C.两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共通之处,都是用不同的几个方面或者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D.两篇文章虽然侧重点不同,但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爱的旅程
黄昏时分,马车抵达这座百里外的小镇。
要在这里住一夜了。”父亲看着儿子,拍了拍“栗子皮”浓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岁的儿子,这匹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儿珍宝。
“行。”儿子从车上抱下铺盖卷儿。乡村学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亲出门拉脚儿,锻炼锻炼。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间驾起独轮车,如炭火中烧着的铁块,大片的红与大片的黑辉映一体,透射出苍茫和沉重。
“拿些料喂喂它。”父亲吩咐。儿子拖下条麻袋。里面沙沙作响,是寸步不离的麦糠。就在他向外掏麦糠的时候,一只大刺猬滚了出来,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哟!爸爸你看——”
“什么啊?”父亲走过来,发现地上花白的刺猬,“哎,怎么连它也带来了?”家中有堆麦糠,里面住着一窝刺猬:母刺猬和它的三只才出生的小刺猬。这就是那只母刺猬。一定是装麦糠时没注意,将它装了来。
“怎么办啊?”儿子停下手。
能怎么办呢?父亲摇摇头:“不好,家里还有三只小刺猬哩。一天了,那么小。”
“我们要明天才能回去。”儿子脸朝西转,叹了口气。
“最快也要这个时候到家。”父亲扫视夕阳。
“它们会饿死吧?”
“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装进去,明天咱早点回家。
月出东南,像墨绿的麻地钻出个光脊梁,呈现铜的色泽和质感。“粟子皮”静静地嚼吃麦糠,有时也打响鼻。那迷人的沙沙声,散发出一股幽幽的气息。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妻子临走,抓住他的手说:“你要照看好孩子。”这还用说吗?我的儿子!可他当时什么也没说出,只一个劲儿地掉泪。现在想想,多遗憾。“放心吧!我,你还不放心吗?”他时常这样自言自语,似面对暗中的她。让儿子跟着出来,并不是叫他干活,主要是怕孤单、省牵挂。看到儿子,他就浑身是劲,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妻子。
儿子也没睡着。他仰卧席上,盯着父亲的背出神。母亲去世后,父亲胡子长了,话少了,但对他却温柔百倍,有时“柔”得让他不习惯,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这么累,这么疼我。我要听话,多帮他干活。”他默默地想,跟父亲出门,是他乐意的。一来能帮父亲,二来呢,他觉得父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你饿了吗?”父亲问。
“不饿,你呢?”
“我也不饿。”
“那就睡觉吧,翻山越岭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还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干,使他们沉睡了过去。
第二天清晨醒来,儿子想起麻袋里的刺猬,打开一看,刺猬没了。“刺猬呢?爸爸,刺猬呢?”
“跑了吗?找找。”
车上车下没有,四下里找找还是没有。“跑哪儿去了?这个家伙。”父亲不打算再找了,“耽误事儿吧?你看!小刺猬是白搭了。”
“胡乱跑!”儿子有些愤恨,对那只刺猬骂。停了一会儿,他问“小刺猬好喂吧?”
“问那个干什么?也可能没事儿。”
儿子点点头,怀着一腔惋惜,不再说话。黄昏时分马车终于返回小村。儿子跳下车,跑去看那三只小刺猬。
“爸爸!”儿子惊叫道,“大刺猬回来了!”
“是吗?”父亲慢慢走近,“哪儿呢?真是它吗?”
“是!是它。”
“像!”父亲伸手捧起刺猬,“咦?它怎么回来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
“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对,它是爬回来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来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岭,连滚带爬啊!这家伙真厉害。”
“它怎么认得路呢?这么远,还在麻袋里。”
“就是呀,怎么认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没这种好记性。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小刺猬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父亲边寻思边解释。
“再远它也能认得路吗?”
“嗯。当娘的就这样,真不孬。”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
【1】文章题目“爱的旅程”有哪些含义?请你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说说你的理解。
父亲坐着,一口接一口咝咝地吸烟,吸得满腹苦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最后说,“父亲只顾感叹,没留意儿子俊秀的双眼已波光粼粼。”儿子为什么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刺猬翻山越岭、日夜兼程爬回家,“父亲”解释说:“它牵挂着几个孩子啊!想它们,想着想着,就回来了。”你认为合理吗?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说母爱是伟大的,读完此文,我们感到父爱同样伟大。请你对天下的父亲写一段赞美的话(不超过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长智慧。
祖国
我在赤道上度过童年。儿时,常常听长辈惦念“唐山”。
“妈妈,‘唐山’是什么地方?”有一回,我问母亲。
母亲郑重其事地找来华语课本——从一片枫叶似的中国地图上,我第一次认识了祖国的容颜。母亲说:“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
为了寻找那叶脉的故土山川,我和母亲惜别了美丽的南洋。我带给祖国的,仅仅是海外孤儿的一瓣心香;祖国给我的,却是作为主人应有的一切,包括尊严。
回到祖国,我一下子变得富有。我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每一片云霞、每一棵小草、每一朵浪花……还有那无价的自由!
虽然,和许多祖国同胞一样,我心的原野,也受过刀伤火创。我曾悲哀,但从没绝望;我历尽坎坷,但从未彷徨;我熟悉异邦的繁华,但并不向往……
因为,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我的脊梁,便有着可靠的依傍;因为,伟大中华的民族之魂,像巨星,永远在我心头闪亮。∥
什么是海外赤子最大的依恋?那就是“祖国”这个光辉的字眼!
为了这缕永恒的痴情,春往秋来,月月年年——我像一尾春蚕,默默地倾吐柔丝,去描绣祖国五彩缤纷的河山。
我像一片绿叶,用我的青春,虔诚地装点祖国的春天;我像一只杜鹃,为讴歌祖国美好的未来,甘心啼血而亡……
什么是我心中最大的骄傲?那便是“祖国”这个神圣的字眼!∥
1.文章已用“∥”线划为三层:请给每层拟定一个小标题: __
2.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在异国,风是热的,心却凄凉”?
__ __
__ 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回到祖国,我一下子变得富有”的意思。
__ __
4.画线句中“永恒的痴情”指什么?用了几个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 ___
13、课内阅读。
赵州桥(节选)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大桥洞,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造 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__毁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这段话主要围绕哪一句话来写?请摘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设计”指的是怎样的设计?这样设计好在哪里?
“这种设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这样设计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照样子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①春天到了,大地复苏,花儿开放,整个大自然充满了生机.我十分喜爱这生机勃勃的春天,尤其喜爱春天里那绿油油的小草。
②我家门前有一片空地,里面种着小草。它们是那样富有(生命 生机),春天一到,一下子就铺开了一片绿色的天地。细看,它们是嫩绿色的,水灵灵的,多么喜人啊!
③一阵春风吹过,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左右摇摆。它们像一群活泼的小女孩,天真可爱。这时你如果有空来欣赏一下,一定会让你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④你别看小草这样(软弱 柔软),可它们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又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些小草。呀!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我想:小草们怎么会向暴风雨低头呢?过了不久,小草们果然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多么顽强!”
⑤小草,没有鲜花那样娇艳,没有白杨那样(挺拔 挺立),可是它们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 坚强)!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打“√”。
【3】从短文中找出与下列意思相对应的词语。
(1)心情舒畅,精神愉悦。(____)
(2)形容气息微弱。(____)
【4】短文第③段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小草______的思想感情。
【5】请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我想:小草们怎么会向暴风雨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用“ ”画出短文第④段的中心句。
【7】文中的小草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3分)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我是一片白云,我将尽力去装点蓝天:如果我___ ,我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6、改写句子
(1)他家的房间很小。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在长长的塑胶跑道上尽力奔跑的姿势吸引了许多同学赞赏的目光。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变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4)约翰对左眼失明的弟弟布朗说:“刚才我努力眯紧左眼,很吃力,所以没瞄准。你比我有优势,因为上帝替你蒙上了左眼,你可以心无旁骛,专心瞄准目标。”
变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给句子换个说法。
例:敌人把她打得鲜血直流。她被敌人打得鲜血直流。
敌人把刘胡兰拉到庙门口的广场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儿童队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夫把奶奶的病治好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画杨桃》一课,使我深受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使我喜爱上了燕子这个可爱的小动物。
修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非常喜欢燕子、黄莺、鹦鹉和各种鸟类。
修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燕子的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振荡开去。
修改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写句子。
(1)广场上的人真多啊!
___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_____啊!
(2)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苹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白兔割(ɡē)草。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
小明写作业。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作业。
21、习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像琦君笔下故乡的桂花,冯骥才眼中可爱的珍珠鸟。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是你亲手制作的陶罐,是爸爸奖励的旱冰鞋,还是好朋友送的笔筒……请你把它写下来。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把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3.条理清晰,语句通顺,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