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瑰____丽 岩____石 人参____ 鸟粪____
宿舍____ 胳臂____ 海鸥____ 载____重
2、照样子,写词语。
(1)心心相印(AABC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花花(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恩重如山(含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天换地(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千辛万苦(含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中的语句。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任选一种修辞再写一句。
1.早听说此地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会预先来看好我的房间号码。( )
2.但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 )
3.把手张开/是一朵鲜花/人的一生/注定为美挥洒( )
4.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
5.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心听老师读一段话,然后填空。
1.港珠澳大桥全长__________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__________年。
2.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
6、补充诗句,回答问题。
锄( )( )当午,汗滴( )下( )。谁知盘( )餐,粒粒皆辛苦。
【1】补充诗句,回答问题。
【2】这首诗告诉我们( )
A.要珍惜时间
B.要爱惜粮食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①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1】解释加点字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___________。 传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写诗人在_______ (地点),遇到了__________(谁),请他向家人______________(干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
8、读一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 。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2】诗中“___________” 写的是山村的自然风光;诗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将视角从窗外转入屋内,写出了农家生活的情趣。
【3】诗中自然的风光,普通的农院、平凡的生活场景、醇厚的友谊都深深地吸引了作者,所以最后作者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9、阅读练习。
一支金色的钢笔
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请用钢笔写字!”
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狠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廓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在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施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
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1】请结合文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我”的情感脉络,并将(1)(2)(3)(4)处内容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 情节 | 情感 |
开端 | (1)(________) | (2)(________) |
发展 | “她”不改,“我”批评,“她”我,“小男孩”帮“她”,“她”借钢笔写字。 | 悲戚、真怕、逃离(后悔) |
高潮 | (3)(________) | 欢呼、怒吼、渺小、狼狈 |
结局 | 校门口喜报栏上,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 | (4)(________) |
【2】小说题为“一支金色的钢笔”,请问“钢笔”在小说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你认为“金色”有哪几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我”和“小男孩”谁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山 雨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记忆宛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随着丝丝缕缕的微雨,悄然在纸上化开。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叮——咚——叮——咚……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1】破折号的作用有:①解释说明;②转折;③声音延长。短文有四处运用了破折号。你知道这四处破折号各起什么作用吗?
第一处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
第三处_____________ 第四处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雨中的景色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读读短文,想一想: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
大自然的味道
大自然总是弥漫着它独特的味道。
春天,大自然的味道是混杂着青草和泥土味道的花香。这种味道是百花混合的芳香,再加上刚冒出嫩芽的淡淡的青草味,让人闻了心情也爽朗起来。如果这时候再下几场细雨,经过细雨的滋润,泥土和青草味道就更浓郁,衬得花香也更惹人喜爱。
荷花和荷叶的清香就是夏天大自然的味道。在夏天,可以见到池塘中荷花宛如少女一般亭亭玉立,旁边点缀着一些荷叶,发出淡淡的清香。闻到这种淡雅的味道,人的心中多了几分清凉。
到了丰收的季节,成熟果实的香甜之气当然就是大自然的味道了。果子成熟散发出的香气简直令人垂涎三尺。吃着酸酸甜甜的果子,看着丰收的景象,人们的心里也是甜的。
等到植物枯萎的时候,大自然还有什么味道呢?当然是雪的味道了。虽然雪没有味道,但是见过雪的人都知道雪的味道。怀着怎样的心情看雪,雪的味道就是怎样的。我喜欢雪,我想它大概就是甜甜的味道。
【1】“涎”字是个生字,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查字法查字典,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字典中“涎”的读音是“xián”,指“口水”。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垂涎三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读全文,照样子完成下图,体会这篇文章的结构特点。
【4】“果子成熟散发出的香气简直令人垂涎三尺。”读着这句话,我仿佛看到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水珠的悲剧
荷叶像一张大蒲扇似(sì shì)的,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有一天早晨,荷池里的鱼儿在水下(嬉、嘻)戏,溅起的水花落在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有一个孩子欢快地叫着说:“你们快来看呀,那荷叶(托、拖)着水珠,多美啊!简直像一粒粒珍珠啊!”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似(sì shì)乎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给你增添了光(辉、晖)。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吗?”荷叶微笑不语。
太阳升高了,水珠被蒸发了,荷叶上只(流、留)下一块泥印。
听到赞扬声,就骄傲起来,自鸣得意,这是多么可悲啊!
【1】划掉本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拼音和字。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由于太得意了,忘记了应有的态度。( )
(2)自己认为了不起,非常得意。( )
【3】用“__” 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用“﹏﹏”线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说说喜欢谁,从它身上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不可缠绕的灵魂
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
十二岁那年春天,我在田野上发现了一株很瘦弱的小树苗,便将它挖回来栽在菜园里。它一天一天地长大了,两年后就蹿成一米多高。春天来临,它的树干是亮灿灿的紫钢色,它长得结实而漂亮。再过两年,它就能结(jiē jié) 果——我想。然而,两年后,它并没有如我所期盼的那样。我的小桃树再也没有长高,而且还显出奄奄一息的样子。记得那时我很难过。
后来我终于找到了原因:我的老祖母借它为瓜架,在它的根下种了丝瓜,那些刁钻的丝瓜藤就沿着它的树干攀缘而上。若是直上也罢了,却是像锁链那样一道道地把树干箍扎(zhā zā) 起来,对它千缠百绕。我把它们全扯掉了。第二年,桃树又生机勃勃地成长起来。那年,春寒料峭,它开花了。夏天,桃子成熟了,十分可爱。
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
一位从事诗歌研究的朋友曾介绍过两首台湾小孩儿写的诗。诗的题目我都记不得了,诗句也已忘却,但大概意思还记得。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经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在他们的欢笑声中,透出了一股悲哀。另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儿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这两首诗简直妙极了。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奄奄一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攀缘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窒息”的本意是 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树木“不可缠绕”是因为____________,而“灵魂不可缠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自己种树这件事情来说明人的天性不可束缚。
B.作者只记得诗的意思,说明这两首诗的内容一般,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文末最后一句话既是对台湾小孩的赞美也是作者心中无奈和悲哀的表露。
【6】“我们的天性是自由的,但我们却会因为一些僵硬的知识的束缚而失去自由。”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文理解。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
【2】这一自然段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点明这一顺序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①第一层写江潮要来时的特点是________。
②第二层写江潮刚来时的特点是________。
【3】文中画括号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宏大气势。
【4】《观潮》一课,写大潮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A.时间
B.方位
C.空间
D.逻辑
【5】根据对课文《观潮》的理解填空。
(1)课文开篇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总起全文,“天下奇观”是指:_____
A.钱塘江大潮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景象。
B.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雄伟美丽而又不多见的景象。
(2)如果你有机会亲眼目睹这雄奇的钱塘江大潮,你会说(想)什么呢?
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祁黄羊推荐解狐担任中军尉。(使句子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战地呢?(改为陈述句) 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到人间。(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像个大鸡蛋。(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A、改把字句:李老师送晶晶进了医院。( )
B、改比喻句:树叶飘落下来。( )
19、按要求把一个句子改写成不同的句子。
没有人会不喜欢这么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
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会看图写话。
要求:请仔细观察右图,图上都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