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2025年高考模拟(5)语文试卷-有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我会给形近字组词。

侵(  ) (  )  (  )  (  )

(  )  (  ) 测(  )  (  )

(  )  (  )  (  )  (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作者( )( )著名音乐家,有( )( )之称。课文写了他( )

3、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永远(   )晶莹、(   )活泼。

2.   )出了济南的西门,在桥上(  )看见一溪活水,清浅、鲜洁,由南向北流着。

3.  )冬天来玩就更好了,池面  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4.   )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   )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

 

4、填空

(1)作者追寻延安,实际是追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追寻延安那独特的精神。

5、根据背诵内容填空 。

(1)( )回大地       ( )融化        ( )叮咚

(2)( )( )觉晓,处处闻啼( )

夜来( )( )声,( )落知( )少。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古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规范书写前两行诗句。

【2】“元”字在诗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为首的

B.同“原”,本来

C.主要:根本

D.构成一个整体的

【3】对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乃”字在古诗或文言文中可作人称代词,在这里结合语境可理解为“你们的”。

B.第二行诗句的意思是“但是遗憾和悲愤的是没有看到九州相同。”

C.这首诗是陆游八十五岁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诗。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祖国统一的热切心情。

【4】根据这首诗的题目,你能了解到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的________。他写了很多有名的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题画诗。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古诗描写的是_____(谁)画的一幅描绘__________的画。请你再读一遍这首诗,想一想诗中的哪些内容是原画中没有的,用“﹏﹏”在诗中画出来。

3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先知。

B.竹外桃花//两枝,春江水暖//先知。

4“正是河豚欲上时”指的是( )

A.春天,河豚鲜嫩肥美,可以上市销售

B.春天,河豚要由海入江产卵,逆江而上

8、阅读蹦极

观书有感

/〔宋〕朱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艨艟(ménɡ chōnɡ):古代攻击性很强的战舰名,这里指大船。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推移力:指浅水时行船困难,需人推挽而行。中流:河流的中心。

1写出诗句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艨艟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以水上行舟比喻什么?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在现代社会,我们要不要学习古人的那些读书方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   闪闪发光的地毯   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文段节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给第一段文段的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句话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第一段文段中的“这”指________,地毯上的图案指________

【5】“凌乱”的近义词是________,我还可以用文中的原话理解为________

10、阅读与欣赏。

孩子话(节选)

[丹麦]安徒生

①批发商家为孩子们安排了一次聚会,参加的都是有钱人家、体面人家的孩子。

②有一个小姑娘很漂亮,只是过于高傲了。“我是宫廷里的孩子!”她说道。于是她对别的孩子说,她是“生就”的,还说,如果不是生就的,那她就变也变不成;读书也没有用,即便你十分用功读书也不行,要是你不是生就的,那你是变不成的。“那些以‘生’字为姓的结尾的人,”她说道,“在世界上怎么也成不了大器!”

③可是批发商的小女儿很恼火。她的父亲叫玛兹生,她知道这个名字以“生”结尾。于是她便十分傲气地说:“可是我父亲能拿一百块银币买来糖果让大伙儿抢!你父亲能吗?”

④“是啊,可是我父亲,”一位作家的小女儿说道,“能把你的父亲,还有你的父亲,所有的父亲,都弄到报纸上!人人都怕他,我母亲说的,因为我父亲管着报纸。”小姑娘挺直了身子,翘起了头,就像她是一位真正的公主那样,挺身翘首。

⑤在半开的门外,有一个贫寒的孩子站在那里正从门缝往里看。那小孩十分穷困,进不到厅里来。这时他听到了那些孩子们刚才说的话,说真的,真叫人丧气。家中父母亲的柜子里一文钱也没有,他们连报纸都买不起,哪里还谈得上在报纸上写东西。但最糟糕不过的

是,他父亲的姓,就是说也是他的姓,一点儿不假,是“生”字结尾的!就是说他在世上绝不会有什么出息。这简直太惨了!然而他生到世上来了,他觉得,生得挺对!

⑥好多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成了大人。

⑦城里建起了一座宏伟的房子,讲究极了。人人都想看看它,甚至连外地的人都来看它。谁可以把这房子说成是自己的呢?是啊,这不难知道!不,也不是那么容易呢。这房子是那个贫寒的孩子的。他到底还是有了出息,尽管他的名字是以“生”字结尾的。

⑧另外那三个孩子呢?——有高贵血统的、有钱的、高傲的孩子,他们那天所想所说的那些只是些——孩子话。

1第②段中漂亮的女孩说自己是“生就”的,“生就”的意思可能是(  

A.天生 B.成就 C.聪明 D.高傲

2第④段中,“作家的小女儿”是一个(   )的孩子。

A.有志气 B.很有钱 C.有高贵血统 D.很高傲

3第⑤段中,“贫寒的孩子”感到很沮丧,主要是因为(  

A.三个孩子嘲笑他

B.家中一文钱也没有

C.女孩说以“生”字为姓的结尾的人成不了大器

D.作家的小女儿威胁要把他的父亲弄到报纸上

4下列同学写的读《孩子话》的感受,最贴切的一项是(  

A.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B.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C.人生就像赛跑,只要你坚持不懈,就有可能抵达成功的终点。

D.出身并不能决定你的人生,后天的努力,才是你真正需要重视的。

5故事中有四个孩子,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的“孩子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以“孩子话”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多说一两句话》,回答问题

  ①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②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消了。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慼冒、腹泻、炎症之类。如果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去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 延迟)。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  

  ③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是正确的;儿予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毛病啊。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

  ④这天,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摸腹,然后,給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决 判断)几乎一致。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诊治没有什么差别。

  ⑤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病,肠胃不舒服。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开好药,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呢。”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吧。”老父亲摇摇头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都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是不信。”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憨憨地说:“是得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⑥   。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

  ⑦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咸东西。病人直点头,说最喜欢吃腊肉和咸菜。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咸菜,一直要吃到夏天呢。语气里造着满足和自豪。老父亲摇着头说:“成东西开胃,但吃多了,有损健康,还是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肥帮子,点点头说:“听你的。

  ⑧几天的陪诊结束了,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一位年轻的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 孩子肚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内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小虫一不留神就跑选了你的肚子里。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妈妈弯腰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点头。

  ⑨他微笑着目送年轻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   。他终于明白,多说这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仅是温暖的关心,更为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2选择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横线上。(只填序号)

A. 这一幕让他心里暖暖的

B. 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C. 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

D. 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

3短文第②段中“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一句中“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③段中“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结合下文,老父亲发现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⑦段画线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对病人的_____________

6下列选项中对短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文中“谆谆告诫”一词表达了老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希望儿子成为一个不仅有医术更要有医德的医生。

B. 文中分别写了老父亲给老人、牙痛病人、小男孩看病,他用自己在诊疗过程中的实际行动影响教育了儿子,不露痕迹地解决了问题。

C. 文中的儿子最终明白了,多说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是温暖的关心,还有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我回味着这几天为寻找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五瓣儿丁香的惊喜,都是我体验过的一种快乐。

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

这快乐只是一种心灵感受?

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1短文中加点的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萌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短文最后一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句中的快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认真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鼓浪屿(yǔ)的沙滩很美。这天,小米和朋友们在沙滩上玩得很开心,下午才乘坐渡轮离开,心满意足地回到宾馆。“坏了,我忘记了一样东西!”小米忽然惊叫起来。同住的小妺忙问怎么回事,小米有些着急地说:“我把垃圾袋忘在沙滩上了。”小妹笑了,说:“      。”

可是,小米并没有小妹这么轻松。在接下去的一个多小时里,她一直牵挂着那袋垃圾。原来,在鼓浪屿沙滩上玩耍的时候,她们几个女孩把吃零食留下的垃圾都集中放在一只白色塑料袋中,叮嘱小米在大家离开时负责将垃圾袋带走。可是,由于玩得太开心,走的时候,小米竟然忘了这档事儿。“垃圾袋扔在那儿,肯定会破坏沙滩的美丽!”小米懊(ào)悔不已,责备自己太过粗心。“该怎么挽救这个过失呢?”小米焦急地在房间里来回踱(duó)步。

忽然,小米脑中灵光一闪,一个新奇的想法蹦了出来。她不禁有些兴奋,赶紧拿起手机,打开快递下单软件,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填下了一张前所未有的快递单——让快递小哥将“鼓浪屿沙滩大石头上的一只被遗忘的垃圾袋”投递到“附近的垃圾桶”。下单后,她紧握手机,坐卧不安地等待着。她心里也没有底,不知道这样的订单能否生效。

突然,手机响了,是快递小哥打来的。在确认这不是恶搞订单后,快递小哥爽快地按照小米的要求,去鼓浪屿沙滩上找到那只被小米牵挂的白色垃圾袋,扔进了垃圾桶,并拍下照片发给小米。

看着照片中扔进垃圾桶的白色垃圾袋,小米如释重负,在电话中一个劲儿地感谢着快递小哥。在电话那头,快递小哥开心地说:“不用谢我。在鼓浪屿接过那么多快递,你这个是我做得最开心的一单。”

【1】请为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妹笑了”,会说些什么,请填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3】阅读短文,请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2017年9月下旬,曾引发无数网友点赞、留言。如果你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你会留言对小米说点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风景线

①田老师守在教室门口,娇小的身体里正积蓄着越来越多的愠怒,同时,她也在酝酿应对策略,她准备了最后的杀手锏,这次不完胜的话,她真没招了。

②马小淘并没有跑着过来,这让田老师一点都不意外。田老师把发髻扎得干净利落,马小淘觉得今天老师的架势有些不寻常。

③“按照昨天订的规矩,跑十五圈,不然不许进教室!”田老师的话干脆有,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习惯性迟到患者马小淘耳朵听到了,心里却( ),马小淘就应该是马小淘,有必要害怕吗?

④马小淘没有动,他在等田老师下一步老套的程序——先批,后训,再温情脉脉地开导。

⑤“不愿跑,是吧?那我替你罚!”田老师冲向了教室前面的跑道。全班同学的目光被牢牢地牵引过来。马小淘( )地站在原地。

⑥田老师一圈一圈地跑着,同学们远远地替她数着圈数,五圈、八圈、十圈,田老师的脚步开始有些艰难了,汗水直淌而下,教室里的同学也逐渐安静下来,有同学把责备的目光射向了马小淘,这让马小淘有些不自在,在同学印象中,这是田老师第一次如此“折磨”自己。田老师还剩最后两圈,浑身湿透,步伐愈来愈慢,疲惫感完全裹挟着她。她像一个战士,倔强地跑完了十五圈,终于累趴在了跑道上。

⑦同学们冲出教室,一拥而上,扶起了田老师。

⑧马小淘( ),他感觉到了所有同学对他投来的异常目光,没有了“老油条”的神气。田老师的这一招让他猝不及防。田老师走过来,喘着气轻轻地对马小淘说:“替你罚完了。”

⑨第二天,马小淘没有迟到,早早地来到学校,捧着一钵怒放的月季花,送给班主任田老师。

⑩田老师捧着花闻了又闻,笑着问:“特意买的吗?”

“不是,家里养的。想向您说声对不起。”马小淘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

“那好,我接受你的道歉有个条件,这花呢,就属于我了,我把它放在教室窗台上,你替我养着它,每天早晨按时浇水,学期结束了,这花还好好的,就算我真正原谅你了,可以吗?”

马小淘( )。

翌日,田老师宣布了一条新班规:今后谁迟到了,就为班级罚养一钵花。孩子们面面相觑,继而欢呼赞成。

马小淘养护得很尽责,那盆花在窗台上开得愈发美丽,在马小淘眼里,它就如田老师一样漂亮。当然,马小淘真的没有再迟到。

一个月未到,教室窗台上悄悄摆满了各种花钵,赤橙黄绿青蓝紫,像少年澎湃的心事。奇怪的是,并没有学生再迟到。

田老师看着窗台上的风景线,望了望孩子们,笑靥如花。

1文章主要写了田老师和马小淘之间的故事。阅读全文,仔细体会马小淘心理的变化过程,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中。

如芒在背   有些惊愕 意外又惊喜 不以为然

2认真阅读①—⑧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老师还剩最后两圈,浑身湿透步伐愈来愈慢,疲惫感完全裹挟着她。她像一个战士,倔强地跑完了十五圈,终于累趴在了跑道上。

这是一处细节描写,注意加点的词语,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田老师最后两圈跑步的过程写得如此细致?请你赏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小淘没有再迟到,这是为什么?从文中至少提炼出两点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田老师看着窗台上的风景线,望了望孩子们,笑靥如花。”谈谈你对田老师此时的表情及“风景线”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欣赏文中的田老师吗?结合文章写写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句子

1)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是不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的。(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藏的雪花大如席。(模仿此句的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宁对小明严肃地说:如果你再迟到,我就一个人去。(改为第三者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焦裕禄的事迹让我感动。(改为用否定的句式表示肯定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人们想出种种办法管住我。

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把我管住。

1.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风把树叶吹得飞来飞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糊里糊涂的背,有什么用?(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的校园很美。(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大观园。(9分)

(1)改成字句。(1分)

我军终于把这股顽固的敌人歼灭了。

 

(2)改成字句。(1分)

敌人的飞机被高射炮击落了。

 

(3)改成陈述句。(1分)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我们怎能不关心呢?

 

 

19、模仿句式,写一写你在生活中的发现,注意用上带点的词语。

例: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

20、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①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蜻蜓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按要求习作。

叶圣陶曾经说:“说明文以‘说明白了’为成功。”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物,动物、植物、物品、美食等等,选择一种你了解或者是感兴趣的事物介绍给别人,题目自拟。写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