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辨字组词。
诗(________) 村(________) 绿(________) 剪(________)
持(________) 树(________) 丝(________) 前(________)
妆(________) 般(________) 植(________) 破(________)
状(________) 船(________) 值(________) 坡(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wān yán yú chǔn zhàng ài xī gài zhèn hàn
( ) ( ) ( ) ( ) ( )
huǐ huài píng zhàng qīng chè chéng fá gān zàng
( ) ( ) ( ) ( ) ( )
3、我会辨字并组词。
抑(______)燥(______)寇(______)暇(______)溉(______)
仰(______)躁(______)冠(______)瑕(______)概(______)
4、词句段运用
1.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
(1)我能从“___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感受到同学们看别人玩竹节人时的入迷,作者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来表现。
(2)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人物读书入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选择一个话题,用这种方法说一说。
人们认为天体上若有生命存在,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1)这段话是_____________结构,并且逐条列举出相关条件。这样写的好处是:可以使_____________清楚;可以把理由表达得_____________,条理分明。
(2)话题一:竞选班级体育委员
话题二: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所学知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泉石上流。
2.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
5. 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
7.要劝说某位朋友要珍惜时间,你会想到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喜欢乱花钱,你会用这句名言劝告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落花生》的作者________,学了这一课后我们知道了:人要做_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_,而对别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判断对错。
赠汪伦
[唐] ( )
( )( )乘舟将欲( ),忽闻岸( )踏歌声。
桃( )潭( )深千尺,( )及汪伦送( )( )。
【1】补全古诗。
【2】判断对错
(1)《赠汪伦》是汪伦赠给朋友的诗。 (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______)
7、课内阅读
望天门山
____________,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
【1】默写诗句;这首诗的作者是 。
【2】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题虽为“望天门山”,诗中却无一个“望”字。请你写一段描写天气很冷的话,字里行间不出现“冷”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比较这两首诗的异同,完成练习。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1】节日不同,《元日》描写(____),《除夜雪》描写(____)。
A.除夕 B.春节
【2】景象不同,《元日》描写了(____)的景象,《除夜雪》描写了(____)的景象。
A.热闹欢快、万象更新 B.宁静祥和、喜盼丰收
【3】天气不同,《元日》中的天气是________,《除夜雪》中的天气是________。
【4】习俗相同,都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习俗。但《元日》还描写了__________的节日习俗。
9、课外短文阅读。完成下面各题。
乞丐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
红肿的眼睛,发青的嘴唇,流血的伤口,破烂的衣服……啊,这个不幸的人!
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哀求施舍。我伸手搜索所有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表,也没有一块手帕,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
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无力地摆动着、颤抖着。
我不知无措,忐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颤的手:“请见谅,兄弟!”
乞丐那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笑了笑——他也紧紧地握了握我的冰凉的手指。
“哪的话,兄弟!”他的声音嘶哑,“这已经是可感谢的了,这也是恩惠啊,兄弟!”
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恩惠。
【1】请你写出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内容。在横线上填写你的答案。
①从对乞丐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乞丐在等待着”可以感受到乞丐的内心世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请见谅,兄弟!”可以感受到“我”的内心世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也是恩惠啊,兄弟!”“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短文内容,你想到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
10、 相濡以血
①几位探险者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发现了一种生存了14年的吸血蝙蝠,它们是一种100%靠其他动物的鲜血来维持生命的可怕的嗜血动物,已经成为了这个荒岛的霸主。
②_____________令动物学家不解的是,在这个荒岛上鲜血并不容易找到。那么,它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发展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呢?
③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观察,探险者惊奇地发现,面对着奄奄一息的同伴,这群面目狰狞的小东西,它们的无私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找不到猎物的情况下,它们_____________会把自己腹中的鲜血反刍给没有进食的同伴,以缓解它的饥饿。
④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首先是小蝙蝠,然后是有血缘关系的成年蝙蝠,之后是无血缘关系的蝙蝠。不过,这些被援助的无血缘关系的同伴,必须以前也援助过别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同伴的援助。
⑤这样一来,被挽救回生命的蝙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食物,继而再用自己的鲜血来还清这笔感情债。这种互相帮助的特殊亲密关系在那个荒岛上持续了14年,甚至更久。
⑥这个答案相信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因为我们通常认为,动物世界中一直奉行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这群吸血蝙蝠不但能够生存壮大,而且颠覆了“丛林法则”,在同伴处于危难关头,选择了其他动物无法做到的“相濡以血”。
⑦在危险中选择“相濡以血”,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大智慧,这是一个集体能够渡过难关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1】圈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血缘关系(xuè xiě) 奄奄一息(yǎn yān)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因为 甚至 然而 虽然
【3】按要求完成练习。
(1)“相濡以血”这个词是由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转变而来的。
(2)探险者们发现,吸血蝙蝠的无私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这种“无私”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人们通常认为动物世界中的“丛林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文中的第②自然段是过渡段。(______)
(2)吸血蝙蝠在援助同伴时是按照年龄大小来决定援助顺序的。(______)
(3)文章主要是从吸血蝙蝠的样子、生活习性等几方面来介绍的。(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吸血蝙蝠给我们人类的启示是什么?请你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品味
—只不守纪律的小雁
一队队大雁从南方飞来。它们一块儿飞过高山和大河,又一块儿落在湖边休息,一刻也不分离。夜晚睡觉时,总有一只大雁去放哨,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
在一队大雁群里有一只小雁不愿意跟大队一起行动老雁再三嘱咐它要守纪律随便离开队伍是危险的但是小雁满不在乎
一天黄昏,小雁偷偷地飞走了。它在无边无际的天空独自飞着,一边飞,一边还得意地唱着歌。忽然“砰”的一声,把它吓了一跳。它低头一看,一个猎人正对着它放枪,幸好没有打中。小雁急忙用力扇动翅膀,飞进云层。它想:多危险哪!差点儿把命给送掉了。还是回去吧!但是又想:那样太没出息了,还是先找个地方住下吧!
天渐漸黑了,小雁飞到一座高山的上空,口(喝)了,肚子也饿了。它想:过了这座山,该到湖边了吧!它打起精神,(免)强地飞过了高山。可是,山这边并没有湖,只有一片漆黑的(蜜)林荒坡,它知道自己迷失了方向。这时候,小雁(皮)惫极了,浑身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它落到地上,很想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忽然又想起:谁来放(俏)呢?说不定会有狐狸、狼跑出来。它越想越害怕,恨不得立刻回到队伍里去。但是,在这漆黑的夜里,上哪儿去找它们呢?它伤心地哭起来了。正在这时候,一只凶恶的狼嗥叫着从树林里跳出来,小雁吓得浑身发颤,扇起翅膀赶快飞到半空中。
小雁独自在天上飞,心里又急又怕。这时它才知道,独自飞行是危险的,只有在集体里,才是最安全的。
最后,不守纪律的小雁终于飞回了雁群里。
1. 给文中第二自然段加标点符号。
2. 改正第四自然段括号里的错别字,并依次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 )( )( )( )( )
3. 给下面词语中加线的字加上注音。
扇( )动翅( )膀幸( )好终( )于
4. 写出下列词语_的反义词。
危险——( ) 集体——( )
5. 这篇寓言说明了什么?
12、 课内阅读。
我们不能光顾眼前,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就这样榨干它,以后就别想吃瓜吃菜了。这一季豌豆就用来肥土吧。
1.“光”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为”“拼了命”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美文,回答问题。
猫捉老鼠
猫是捉老鼠的能手。它的耳朵很灵敏(líng mǐn),能转来转去,哪怕是极小的声音,它也能及时辨(biàn)出。猫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狡猾(jiǎo huá)的老鼠逃(táo)不过它的眼睛。猫的胡须(xǖ)像把尺,能测(câ)出各个洞的大小。
猫的脚爪(zhuǎ)上有锋利(fēng lì)的爪子,能爬树、跳墙、追捕老鼠。
【1】短文有(_____)句话。
【2】段文写了猫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
【3】用“ ”划出描写猫的耳朵的句子。
【4】这篇文章主要写:(选择正确的“√”)
a.猫的耳朵很灵活。( )
b.猫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
c.猫的脚趾上有锋利的爪子。( )
14、阅读
枇杷酸·枇杷甜
①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批把的时候,天竞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襄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②老汉猫着身子,双手抱腰,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③“我是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
④“没问题。”凌师傅爽快答道。
⑤凌师博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的火不好发作。
⑥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老汉。老汉撑转身欲走,凌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个寒战。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瞌睡,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⑦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你就是小心眼”,又继续干活了。
⑧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了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⑨凌师傅剥了一颗批把,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砸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迷成一线天,瓮声瓮气地说:“好酸!”凌师傅抢白妻子:“是你的口酸了,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批把,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阅读文章遇到不太明白的词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猜测。对于第⑥自然段中的“牙齿打瞌睡”,下面的猜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种方言土话
B.形容老汉很冷
C.指老汉冷得快要睡着了 D牙齿直打颤。
【2】围绕凌师傅和妻子对于老汉借伞的不同态度,补充情节发展图(请用四字概括)
【3】第⑤自然段出现了两次狠狠地瞪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第一次是凌师傅妻子瞪凌师傅,凌师傅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是凌师傅瞪他妻子,凌师傅妻子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着力刻画凌师傅的人物形象,我仿佛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的凌师傅;文中还有很多内容对凌师傅妻子的描写,这是为了( )
A. 点面结合 B. 首尾呼应 C. 动静结合 D.侧面描写
【5】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枇杷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同样的枇杷,不同的看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老汉信守承诺送回衣服和伞,枇杷的甜包含着互相信任的味道。
B.妻子觉得枇杷酸是因为生病没有胃口,不想吃。
C.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所以觉得枇杷很甜。
D.因为当时不信任老汉,妻子吃起枇杷心里别扭,觉得酸溜溜的。
15、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
16、九、按要求写句子。
1、叶片闪着光。(将句子写具体)
( )叶片( )闪着( )光。
2、雪花在空中飞舞。(把句子写具体)
( )雪花( )( )飞舞。
3、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改成反问句)
4、树叶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5、写一句勉励人们努力进取的格言。
17、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谁也不敢怎样。(改写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改为“被”字句:
2.老妇人想起了乔依。
改为双重否定句:
3.人民解放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改为反问句:
4.国家的财产被消防队员抢救出来了。
改为“把”字句:
19、语言运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实验乘火箭上天的人。(缩句)
______________
(2)既然我的老师们播下的种子在他们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了,为什么我们播下的种子不会在自己的学生身上结果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例:柳条像长长的辫子。
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
21、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如一朵花、一片景、一件事、一个人等),并把它记录下来,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定。
要求:1.要围绕中心把文章有层次、有条理地写具体、写完整。
2.和中心有关的情节要写得具体详细,中心要明确,表达角度新颖,叙事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写错别字,字迹清秀工整,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