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面的字加上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
两—( ) 干—( ) 己—( )
月—( ) 争—( ) 车—( )
2、看拼音,写词语。
cí mǔ hàn zāi tuò mo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yǔ zhòu gān zào
(_______) (_______)
3、看拼音写汉字。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 ) 开始──( )
烦恼──( ) 错误──( )
5、注音并组词。
狭______________ 魄______________
怂______________ 恿______________
辞______________
6、古诗积累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收录于《全唐诗》中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 )
A.让,致使 B.奉使命办事的人
C.出使 D.使用
【2】结合地域特点和唐代的交通特点可知,“使安西”必定是一段( )的行程。
A.风光无限 B.通畅无阻
C.繁荣热闹 D.充满艰辛
【3】解释字词。浥:____________ 客舍:___________
【4】从诗中可知,诗人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柳”往往让人想起古人的“折柳相送”,诗句中的“柳”是______________的象征。
【6】下列哪一项不是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 )
A.设宴饯别 B.把酒话别
C.对酒当歌 D.殷殷相送
【7】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向元二说说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美丽的理想
小雁要飞越大海, 悠闲地休息滑翔,
还想到塞外的草原, 把学本领看作易如反掌。
去实现心中的夙(sù)愿, “孩子,风雨中再去闯闯;
让伙伴们羡慕地夸赞。 捕捉食物不能等天空晴朗……”
妈妈叮咛又鼓励: “妈妈,絮絮叨叨叫人烦,
“锻炼是对意志的考验, 看!飞行计划都练完。”
练出一双坚硬的翅膀,
不畏风暴飞往天边。” 雁群展翅出征,
小雁饿着肚子后边行,
小雁在蓝天 终于掉队飞不动,
——欢快地盘旋上升, 美丽的理想成为泡影。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上升——( ) 夸赞——( )
美丽——( ) 坚硬——( )
【2】小雁的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____”画出妈妈对小雁的叮咛和鼓励的内容。
【4】小雁为自己的理想做了哪些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雁“美丽的理想”为什么会成为“泡影”?它应该怎样实现它的理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提高题
1.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小鸟念书》,然后说一说小鸟是怎样念书的?
2.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小鸟念书》,说一说谁在教小鸟念书?
10、重点段落品析。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屏障”的意思是_________,在这里,“屏障”是指 ________。
【2】“养尊处优”的意思是_____。联系文段,中指养尊处优,体现在________。
【3】文中说中指“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以精妙之笔勾勒出中指___________的姿态和________的特点。
11、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习题。
材料一: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你知道这些垃圾到哪里去了吗?在一些管理较好的地区,大部分垃圾会得到卫生填埋、堆肥等无害化处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则常常被简易堆放或填埋,导致臭气蔓延,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目前我国实行了分类回收垃圾的政策,这样 节省资源, 环保。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
材料二:
六(3)班开展了主题为“垃圾分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下面是他们的调查结果:
(1)六(3)班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状况表
是否愿意参与垃圾分类 | 是否了解垃圾分类方法 | |||
愿意 | 不愿意 | 很了解 | 不太了解 | 不了解 |
90.1% | 9.9% | 5% | 64.6% | 30.4% |
(2)同学们在社区以“你认为什么是垃圾分类的障碍”为题展开调查,结果是:34.8%的人认为是设施不全,无法分类投放;30.9%的人认为是因为缺乏环保意识;26.71%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7.59%的人觉得麻烦。
(3)在调查采访中,一位阿姨说:“我们家一开始是响应号召的,特地买了两个垃圾桶,每天都仔细地分类。可是后来发现很多人都还是混杂丢的,我们家分了也是白分,所以现在也不分了。”
材料三:
中新网兰州4月24日电 2019年2月1日,《兰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宣布实施后,兰州市的垃圾分类状况有了明显改观。“以前丢垃圾都是随便扔下去,现在我会进行分类,”兰州市小学生邹某说( )看它是属于有害垃圾还是无害垃圾,再将它投到相应的垃圾箱中( )
【1】以上三个材料都是围绕着______这一话题展开的。从体裁上看,材料一属于______,材料二属于______,材料三属于______。
A.新闻稿 B.说明文 C.调查报告
【2】给材料一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一组关联词。
【3】给材料三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填入正确的标点(填入“( )”中)。
【4】结合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六(3)班同学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材料二的调查结果中,“26.71%的人表示不知道该如何分类”,请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举例说说垃圾应该如何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你是材料二中负责调查采访的同学,听了那位阿姨的话,你要怎样才能说服她继续坚持垃圾分类呢?把你要说的话用第一人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第一百个客人
中午尖峰时间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
“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向孙子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奶奶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咀嚼。一晃眼功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饭吃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 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
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我要你来吃碗汤饭,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当第九十九个小石子被放进圈圈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 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著。
“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男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呼噜……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心急如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一晃眼”是指时间过得很快,我还能再写几个这样的词: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老板为什么要心急如焚地打电话请人吃面?从这你可以看出老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小男孩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这个道理是指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最感动你的人是谁?请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愧是毛泽东的儿子
在朝鲜北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陵园里,长眠着一百多名志愿军的英灵。其中有一座普普通通的圆形坟墓,墓前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石碑,上面镌刻着七个大字:毛岸英同志之墓。 /
毛岸英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的长子。1950年,当朝鲜半岛的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他投笔从戎
( róng),跟随彭德怀司令员来到了朝鲜战场。
11月24日下午,三架美国轰炸机在志愿军总部上空盘旋侦察。彭总发现了这一情况,决定除作战室留下两人值班外,其余人员一律进入防空洞隐蔽。人们迅速地隐蔽起来。本来,毛岸英是可以不到作战室的木板房去值班的,可他想起今天是第二战役的第一天,事情千头万绪,彭总的命令要发布到各兵团、各军,前线的胜利捷报要及时传回祖国。想到这里,防空警报一解除,他便从防空洞里冲出来,进入作战室。
“轰……”天空中仿佛惊雷滚滚,那三架B—29轰炸机狡猾地调转机头,重新飞临志愿军总部上空。 有人大喊:“不好,快进防空洞!”话音未落,炸弹就砸了下来,仅房顶就落下几十颗。顿时,烈焰升腾,蔓延成一片火海。
就这样,毛岸英英勇地以身殉职了!/
毛泽东得到岸英牺牲的消息 ( )沉默了好一会儿( )缓缓地说( )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 )
停顿了一会儿,毛泽东扳着指头算了一下:“岸英牺牲的时候刚满29岁。为了中朝两党、两国人民的共同革命事业,他献出了宝贵生命。作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儿子的评价!
毛岸英不愧是毛泽东的儿子。/
【1】选词填空。
请求 哀求 蔓延 绵延
①大火迅速地(________)开来,成了一片火海。
②医院里的白衣战士们纷纷(________)去治病救人的第一线。
【2】给第七自然段加上标点。
【3】请你简要说一说毛岸英牺牲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已经分好的段,写出每段的主要意思。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样理解这篇文章题目的意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
①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②她是我的后母,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③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没事就好!”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④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闺女嫁到了内蒙古。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闺女大了,早寻个人家好啊,好!”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我又叫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⑤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然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她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就是亲娘又怎么样?!
⑥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让“我”难忘的场景。
【2】文中母亲让“我”难忘的场景中,你最感动的细节是:_____________,你从这细节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好的结尾,能给文章增彩,请体会下面文章结尾的特点,将对应的选项填在括号中。
A.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B.饱含深情,意味深长 C.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1)《珍珠鸟》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
(2)《慈母情深》结尾: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
(3)《母亲》结尾: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
【4】“母亲是世上永远写不完的书。”结合生活体验,回忆你的妈妈最打动你的一个场景,再用几句话描述那些温暖的细节。
场景概括:__________
细节描写:__________
15、照样子写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
(1)例:燕子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这不是我的洋娃娃!”妹妹皱着眉头叫起来。
“我得了一等奖!”姐姐___________。
(3)例:他们高兴极了,唱了一首又一首的歌,还围在一起跳舞。(围绕一个意思写)
风刮得真大,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并把转述句规范地抄写在格子里。
老班长说:“你们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
|
17、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大家必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_____
19、我会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教室里很安静,连同学们匀称的呼吸声都能听清楚。
(1)今天真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写的字很漂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园里的花真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缩句:过草地的时候,战士们随身带的干粮都快吃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我只有用劳动来解决饥饿的威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拟人句:高粱红了,稻子熟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成不用问号的句子:你怎么能说这都是他的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以“此时此刻教室里真安静啊!”为开头写3—5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练习。
《爱的力学》中,“他”醒来后的情景文中省略了,请联系短文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写一个4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