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意盎然,在括号里填上带“春”字的词语。
①________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________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③________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④________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⑤________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⑥________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⑦________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⑧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不度玉门关。
2、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wā cǎo zǐ yě yā quán shuǐ zhú zi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yīng gāi huā cóng jìn qíng dào lù niú wā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wā yǒng mǎi mài mài lì bān jiā bān yùn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生字组词。
永( ) 导( ) 靠( ) 购( )
永( ) 导( ) 靠( ) 购( )
4、用“然“组成不同的词语后选词填空。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刚才还是烈日当空,这会儿(_______)下起大雨来了,真是“六月的天,小孩的脸”,说变就变!
(2)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雷阵雨,瞧,现在(_______)下起大雨来。
(3)你(_______)忘了问他的姓名和学校,现在,茫茫人海,叫大家到哪里去找呀!
(4)电脑(_______)神通广大,可别忘了它毕竟是人脑设计出来的。
5、查字典填空。
1.“盛满”的“盛”,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它的另一个读音是______,可以组词______。为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盛情邀请(______) (2)盛况空前(______)
A.参加盛会 B.盛意难却 C.风气盛行 D.盛气凌人
2.“垂”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查音节______。“垂”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东西的一头向下;B.流传;C.将近。“垂下了头”中的“垂”的意思是______,
“生命垂危”中的“垂”的意思是______,“名垂千古”中的“垂”的意思是______。
6、阅读
影子
林焕章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常常跟着我,
就像一条小黑狗。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常常陪着我,
它是我的好朋友。
【1】写出文中的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我的好朋友是___________,文中把影子比作__________。
7、阅读儿歌,回答问题。
搬鸡蛋
小老鼠,搬鸡蛋,
鸡蛋太大怎么办?
一只老鼠地上躺,
紧紧抱住大鸡蛋。
一只老鼠拉尾巴,
拉呀拉呀拉回家。
【1】找一找儿歌中的翘舌音节,用“○”圈起来。(重复的音节只圈一次)
【2】儿歌中一共写了几只老鼠?( )
A. 1只 B. 2只
【3】老鼠在搬什么?( )
A. 尾巴 B. 鸡蛋
8、课内阅读我能行。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织”就是______。
【4】作者看到___________ , 料想____________, 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5】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特殊的点名
①刺耳的铃声急骤响起,马教授心头一震,随即用发颤的声音说:“同学们,下课了!”
②然而,同学们瞪着大大的眼睛,目光聚在他们敬佩的老师身上,谁也没有动。四年前,他们怀着无限的憧憬踏进校园,转眼就毕业了。明天,他们将奔向各自的岗位。面对讲台上这严父慈母般的老人,这位才华横溢而又平易近人的老专家,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的老教授,他们是多么想将时光留住,和老教授多待一刻啊!怅然之中,他们每个人还意识到,只要这个班集体一解散,就意味着他们这一生再也难以相聚了。
③马教授望着自己的学生们,喉结动了动,他很想再次宣布“同学们,下课了!”,但嘴巴张了张,竟未能说出,整个教室一片寂静。
④这时,班长站了起来,红着眼圈说:“老师,你给我们点个名吧!”
⑤沉默打破了,同学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点,渴盼地望着老师,说:“对!老师,您就给我们再点个名吧!”
⑥马教授愣怔了半晌,深情地扫视了一遍同学们,然后捧起了花名册。同学们立即调整坐姿,端端正正坐好,静静凝望着老师。
⑦“现在开始点名!”马教授清了清嗓子,泪水在眼睛里打转。
⑧“肖石、张天利、李颖……”他大声地点着。四十五位同学相继站起又端正坐下。
⑨“马国政!”
⑩“?”同学们蒙了。
⑪“到!”未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马教授已响亮地回答了自己。
⑫掌声立即掀起,同学们眼里噙满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随即(______)发颤(______)
寂静(______)噙满(______)
【2】用“ ”画出一处描写马教授神态的语句。
【3】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等人物描写方法。
【4】第⑩自然段的“?”的含义是( )
A.同学们蒙了。
B.同学们问问题。
C.同学们感到很突然,心中疑惑不解。
【5】第⑥自然段中,马教授“捧起了花名册”,如果把“捧”改成“拿”,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马教授为什么要点出自己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马教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节选)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1】“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句中把_______比作________,这样比喻表现了“我”_____。
【3】为什么“我”想走得很慢很慢?( )
A.因为“我”不怕迟到。
B.因为“我”喜欢这水泥道上的风景。
11、阅读。
大山女孩的明灯
①“一个女孩坐在山坡上,忧愁地望着远方,身旁放着箩筐和镰刀……”这是张桂梅许多年前一次家访途中的偶遇。她上前询问得知,女孩才十三四岁,父母为了3万元彩礼,要她辍学嫁人。
②“哪怕我自己出钱,也一定要让山里女娃读书。”“培养一个女孩,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有着多年教师情怀的张桂梅,爱的本能让她决心在边疆民族地区办一所学校,改变山里女娃的命运!
③2008年,张桂梅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十多年来,张桂梅常年坚持家访,行程约11万千米,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帮助1800多名女孩圆梦大学校园,办学获得了成功,受到社会关注。其办学秘诀是什么呢?
④原来,华坪女高的时间是以分钟计算的:早上5分钟洗漱完毕,10 分钟早读到位,出操1分钟站好队,这里的学生出入教学楼、食堂、宿舍几乎都是跑着的。每天,张桂梅比学生都起得早,一个人摸黑爬四楼,把走廊的灯全部打开;学生跑步的时候,她就在队列边紧紧跟随;学生打扫校园时,她第一个来到校门口,拿着扫把和铲子等候。她还总是举着小喇叭喊:“快点儿,快点儿!别掉队!磨蹭什么?”张桂梅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有些“苛刻”,这是因为她知道不“严”就无“勤”。华坪女高的课间操也是有特点的:每天上午10点后的20分钟里,同学们先集体背诵《七绝·为女民兵题照》,再唱跳根据《红色娘子军》等红色经典歌曲改编的歌舞。除此之外,还要听江姐、刘胡兰、赵一曼等英雄的故事,定期举办“重温入党誓词,缅怀伟人功绩”等主题教育活动。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内容设计得这么独特,为的是用红色文化引领女娃增强理想信念,培养女娃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她们铭记党恩、刻苦学习,将来回报社会。
⑤张桂梅吃穿用非常节俭,对自己近乎“抠门”。一件衣服穿十多年,每天的生活费不超过3元,她把省下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学生身上。多年来,张桂梅先后捐出上百万元,就连云南省政府奖励她的30万元,她也全部捐给了一座山区小学,用来改建校舍。
⑥张桂梅以坚忍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偶遇:___________________
(2)吃苦耐劳: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①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描写的情景在文中的作用是( )
A.设置悬念,引发兴趣。
B.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C.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4】用“﹏﹏﹏”在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画出“把学生在校时间安排得这么满、这么紧,内容设计得这么独特”的原因。
【5】从文章第⑤自然段中的一些数字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
【6】联系全文,想一想,张桂梅校长的办学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文章题目理解最深刻的一项是( )
A.张桂梅是给大山里的女孩指明道路的人。
B.张桂梅是用知识改变大山女孩的命运的人。
C.张桂梅是为大山里的女孩捐资助学的人。
12、快乐阅读。
春天到了,姐姐和弟弟到公园去玩。
公园里花开了,有桃花、苹果花、海棠花,真是美丽极了。弟弟要摘花,姐姐说:“不要摘!不要摘!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得。”
天上的云可真有趣。
【1】短文共________个自然段。
【2】文中写的是什么季节? ________
【3】公园里开了些什么花? ________
【4】为什么不能摘公园里的花? 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则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写出意思相近的词。
嘲笑________________周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勉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话写的。
【3】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 )
A. 总起 B. 总结 C. 过渡
【4】詹天佑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詹天佑始终坚持亲自测量计算,还常常请教当地农民,从这里可以看出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这段文字最后两句中,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14、课外阅读
美丽的桥
很久以前,一直和睦(mù)地生活在相邻的两个庄园的一对亲兄弟陷(xiàn)入了一场纠纷,这是40年来两兄弟之间首次发生纷争。
在这40年当中,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肩并肩地辛勤劳作着,共用农业机具,互换丰收果实。可是这种漫长而有益的合作突然停止了,原因是发生了一起小误会,结果发展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一天上午,有人敲开了哥哥家的大门,一个身背木匠工具的人对哥哥说:“我正在找活干,如果您的庄园需要修缮(shàn),我可以帮助您。”“是的,我这里正需要你。”哥哥回答说。
哥哥说:“你瞧,在小溪另一边的那个庄园住着我弟弟。上周我们两个庄园之间还是一个美丽的大牧场,但是,前几天我弟弟用推土机开了一条渠(qú),从此,一条小溪横在我们的庄园中间”。
“他这样对待我,我要给他点颜色看看。你看到粮仓旁边那堆废木头了吧,我想让你在这里造一个两米高的围栏,此后我永远都不想见到他了! ”哥哥说道。
木匠对哥哥说:“我懂了。请给我钉子、挖坑埋木桩用的铁锹。我的活计会使您满意的。”
哥哥帮助木匠准备完所有的材料后,离开了庄园,忙别的去了。
木匠一整天都在忙碌着,又是测量,又是锯木头,又是钉钉……日落时分,当哥哥回来时,木匠已经干完了活。这时,哥哥惊得目瞪口呆,因为他的眼前不是什么两米高的围栏,而是一座小桥,一座穿过小溪连通两个庄园的桥。它静静地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精美得简直就像一件艺术品。
这时,哥哥的邻居弟弟从桥那边的庄园走过来,抱住哥哥说:“你真伟大!在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之后,你却建造了一座美丽的桥……”
当两兄弟重归于好的时候,他们看到木匠正在一边默默地收拾工具。“请等一下!”哥哥对木匠说:“我这里还有很多活需要你做。”木匠背起工具,微笑着回答:“对不起,我倒是很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很多桥等着我去造。”
【1】这座桥之所以是美丽的,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第五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兄弟的哪些做法表明他们已不再和睦友爱?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点明了木匠已有主见,他要造一座桥,请用“ ”画出来。
【5】你怎样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请结合全文说说木匠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例: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逗露西玩。(用加点词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
17、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仿照例句,写一写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
18、缩句
①母亲上前说道。
②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
19、例:这种小事还用找老师?(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①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
②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
③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的小学生活中,一定有令你很难忘的事。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请以“让我难忘的一件事”为题,写出你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