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2025年高考模拟(八)语文试卷-有答案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____;一心为民、反对迷信的____;拒绝给日本侵略者演出的____等一些可敬的人物;还知道了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__》让我知道____

2、照样子,组字再组词。

3、默写《乡村四月》。

乡村四月

[宋]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背一背,补一补。

1.春天里,春*满园,花红柳绿,________________

2.书籍是人类________的阶梯。

3.路人借问遥招手,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_________的小猪__________的小牛,_____________的小猴;还认识了___________的兔子;同时认识了小伞兵_____________小刺猬___________,我知道他们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来传播种子的。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外阅读

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按要求填空。

(1)诗的第一节描写________。这里有________, 又有视觉, 也有与白日的联想和对比, 虽不言静而静自现。第二节接着描写在夜的寂静中, 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 这是________( 写作手法); 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 引入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

(2)第三节进一步描写________, 第四节又回到夜的静谧, 并再次写到________

【2】夜是那么静谧、美好, 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你想对夜说几句吗? 请试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题。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五侯家。

【1】在原文中补充诗句。

【2】诗歌前两句用____两字点明仲春*;后两句用____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________渲染的美丽景色。

【4】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并答题。

________________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入屠苏。

________________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补全古诗。

【2】《元日》的作者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________,

即农历_________月_________。

【3】我会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意思。(填序号)

(1)一岁_______ A.去掉 B.过去

(2)曈曈日_______ A.初升的太阳 B.太阳正当日头

【4】诗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红日高照,渲染了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节日气氛。

【5】“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更贴春联,请你摘抄一副对联,表达对新年的祝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梅兰芳剃须重新登台了

1945815日,梅兰芳从广播里听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就在这一天,梅兰芳的挚友、学生也陆续来到梅家报告这个抗战胜利的喜讯。在楼下客厅里,他们看到梅兰芳手拿折扇,遮住了脸的下部,从楼上下来。吴震修笑着说:你应该找个理发师来剃胡子了吧!梅兰芳把扇子往下一撤,露出了八年前的面目,不但春风满面、唇须全无,而且灰色的西装、绛红的领带、雪白的衬衫、黑亮的皮鞋和花色袜子全是新的。他笑着对大家说:今天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后,我首先剃净胡子,从头到脚换上了八年来没有穿过的新衣新鞋,我今天比孩子过新年还要高兴!梅兰芳平常为了保养嗓子,说话声音柔和偏低,这一天却提高了嗓门,而且笑出了声。此时,51岁的中年人竟笑得像年青人那样天真。两年前他就对冯幼伟说过:总有一天日军会垮台的,到那一天我剃了胡子重新登台!这话实现了。

几天后,梅兰芳对王幼卿说:您给我吊吊嗓子,试试看。王幼卿给他吊了几句《女起解》的散板和一段反二黄,八年没有这样唱了,梅兰芳感到使不上劲,异常吃力。第二天,俞振飞来问他吊嗓子的结果,梅兰芳愤恨地说:嗓子又干又低,又没有底气,我完啦!俞振飞说:别着急,我带了笛子来,您唱昆曲试试看。梅兰芳唱了两支昆曲,自己也不满意。俞振飞安慰他说:唱昆曲还行,我们先唱一个时期,等嗓子唱开了再唱二黄。梅兰芳攥着拳头在桌子上一按说:对,我有幼功和三十多年的舞台经验,只要再下一些功夫,是能够把失缺的东西找回来的。于是,他每天在家吊嗓、练功,并坚持不懈。

日本投降两个月后,梅兰芳参加了抗战胜利的庆祝会,在兰心剧场(后改为上海艺术剧院)和程少余演出了昆曲《贞娥刺虎》。这是他息影八年后的首演。

梅兰芳蓄须明志八年之后,终于剃须重新登台演出了。尽管他的嗓音不够理想,身段不够自然,可观众不断的掌声,足以说明人民群众对这位有着高度民族自尊心的爱国艺术家的热爱与尊敬。

(节选自《文史月刊》,2015年第6期。)

【1】谁劝梅兰芳要剃掉胡须?(  )

A.俞振飞

B.冯幼伟

C.王幼卿

D.吴震修

【2】“梅兰芳平时说话声音柔和偏低,这一天却提高了嗓门”这样的对比,你读出了梅兰芳的什么心情?(  )

A.愤怒、激动

B.伤心、难过

C.无奈、伤感

D.喜悦、兴奋

【3】梅兰芳开始练唱的时候,为什么感到使不上劲?(  )

A.嗓子不舒服

B.曲子太难了

C.八年没唱了

D.功夫不到家

【4】梅兰芳说“……是能够把的东西失缺找回来的”“失缺的东西”是什么?(  )

A.登台表演的机会

B.过去八年的时间

C.不够理想的演技

D.丟失宝贵的剧目

【5】在梅兰芳表演时,观众因为什么而掌声不断?(  )

A.梅兰芳优美动听的嗓音

B.梅兰芳自然动人的身段

C.梅兰芳精心的演出准备

D.梅兰芳可贵的爱国情怀

【6】请用“____”画出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7】细读第一段先填空后作答:在语段中,作者详细描写了梅兰芳的动作、语言、______等;从中你体会到人物的什么情怀?根据文中信息,进行两方面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种花的邮差

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中年邮(chā chāi),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开始每天往返五十千米的路程,日复一日将悲喜忧欢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就这样二十年一(huàng huǎng)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 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

有一天,他送完信,心事(chóng zhòng)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一家花店。对了,就是这个。他走进花店,买了几包花种,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将这些种子撒在往来的路上。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持续撒播着花种。

没多久,那条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起了许多红黄各色的小花。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子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都更令他们开心。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香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1.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触目所及:

心事重重:

3.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荒凉—(    ) 持续—(    )

4.短文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5.邮差为什么“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11、课内阅读

金奎叔帮我穿上鞋,拾起书包,用大手摸摸我的头,说:“鹅有什么可怕的!看把你吓成这样。”

我说:“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哇!”

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门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记着,霖哥儿,下次可别怕它们。”

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嘎嘎叫几声,扇几下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1】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侮——( )             莫名其妙——( )

【2】文中加点词语“无缘无故”的意思__________。用“无缘无故”造句:_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1自然段中描写金奎叔鼓励我时所用的动词:__________

【4】金奎叔的话让“我”明白的道理是(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B.要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C.不要怕鹅,要敢于同它搏斗。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做一个最好的你(节选)

(   )不能成为大道,(   )当一条小路;如果不能成为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做河里一条最活泼的小鱼,做林中一棵最挺直的小树,做草地上一朵朝气蓬勃的小花,做天空中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决定成败的(   )你尺寸的大小,(   )要做一个最好的你!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排比   D. 夸张

3小鱼”“ ”“小花 这四种事物描绘出了各色人生的美丽,告诉我们,只要   最好的”。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苦糖

①我小时候,有一次父亲病了,亲戚拿了二斤白糖来探望他。父亲说这么好的东西过端午节再吃,母亲就把糖装进一个黑罐子里,用一根粗麻绳拴着挂在屋梁上。

②一天,家里大人不在,我把弟妹哄出去玩,自己留在屋里。我的血一下子热了起来,那罐子里的东西有一种令人陶醉的滋味,叫作“甜”。要是那白色的晶体爬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③狂喜之后,我在凳子上垫了三块砖头,站了上去。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捏了一小撮,舔了。

④我扔了砖头,把凳子搬走,发誓不再吃了。可是那凳子和砖头又来了,这下我抓了一大把,满满塞了一嘴。在嚼咽的时候,我怔怔地盯着某处,甜出了泪水。

⑤一个多月后,我的小手蘸完了最后一粒糖。端午节到了,罐子被母亲从屋梁上拿了下来,我等着挨顿饱打。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⑥从那天起,我发誓要让母亲天天有白糖吃。后来我成了牧羊人,当了兵,上了大学,成了记者,又是个学者。每次回故乡,我包里总会带些白糖。

⑦而我自己,从那以后,很少再吃白糖。

【1】下列关于“我家的白糖是怎么来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要过端午节了,父亲买的。

B.父亲病了,亲戚来探望时送的。

C.父亲买来要去探望亲戚的。

D.母亲买来给“我”吃的。

【2】文章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表达的意思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白糖一定化得很快。

B.白糖一定甜得令人陶醉。

C.白糖会让自己流泪。

D.白糖苦得让人受不了。

【3】对文章第③段中“我的心缩了一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怕被发现,有点担心、害怕。

B.触摸到了糖,“我”很激动。

C.即将吃到糖,“我”很开心。

D.“我”被发现了,很害怕。

【4】“我”从那以后很少再吃白糖的原因是(  )

A.“我”吃完了那罐白糖后觉得腻了不想再吃了。

B.“我”家生活条件好了,白糖吃够了。

C.“我”觉得小时候偷吃白糖很对不起家人。

D.“我”觉得白糖很苦,不喜欢吃了。

【5】文章为什么以“苦糖”为题?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糖给了母亲伤害。

B.糖给了“我”一段苦涩的童年回忆。

C.糖是苦涩的。

D.“苦糖”说明“我”家里生活很苦。

【6】“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母亲当时会怎么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提出一个对理解文章有帮助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桌椅的对话

一天早晨,小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教室。还没走到位子上,就听见椅子鸣()呜地哭了。桌子赶忙问椅子:“你怎么哭了?”椅子伤心地说:“小明坐在我们身上,摇来摇去,把我的腿都要摇折(shé)了,骨头也要散(sǎn)架了,我好痛。”

听椅子这么一说,桌子也说:“我比你更可怜(lián),小明在我的脸上乱写乱画,还用小刀划来划去,弄得我全身都是伤,他太不爱护我们了。”

小明听后脸红了,他向桌椅深深地鞠()了一躬(gōng),说:“ 。”

【1】照样子,写词语。

高高兴兴:_____ _____

摇来摇去:_____ _____

【2】椅子向桌子说了什么?请你用“ ”在文中画下来。

【3】小明听完桌椅的对话后,他会对桌子、椅子说些什么?请写在短文中的横线上。

【4】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把括号中的词语放在句子中合适的地方。

(1)有人敲门,是爸爸回来了。(也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不喜欢和别人开玩笑。(从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看图,写句子:秋天来了,_____________ (写比喻句)

(2)围绕这句话把句子补充完整。

下课了,操场上热闹极了:______________

(3)不但他爱读书,还爱写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18、“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我把眼镜戴上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没有把语文书放在书包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黑壳虫把一颗豌豆蛀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看到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什么画面?请选择一两个词语写一个句子。

静悄悄       空荡荡       闹哄哄       兴冲冲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蓝天上挂着一弯新月。(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面泛着波纹。(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当你读到一个比较长的好故事,想把这个故事简要地介绍给别人。请任选一个故事进行缩写。

要求:1.题目自拟

2.故事完整,情节连贯,语言通顺,字数400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