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1)这句话是课文的______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2)这句话既点明了荷兰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也强调了本文重点描写的是________。
(3)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1)这句话运用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写出了草原_______的特点。
(2)我们还可以把草原比喻成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1.“裹”字的部首是____ ,除去部首还有_____画。
2.“适”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部,“适”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切合,相合;B舒服;C刚巧;D刚才,方才。在“舒适”这个词语中,“适”字应选择的义项是(______)。
3、读拼音,根据语境写词语(请按拼音出现的顺序将词语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走进书本,就走进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桂花做成的gāo bǐng_____,建筑hóng wěi_____的圆明园,翠绿明亮的róng shù_____,飞速奔跑的liè bào_____,面孔líng lóng_____的松鼠,春天最美的lí míng_____……màn yóu_____书海,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还lǐng lüè_____了世界的美妙与神奇。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苏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全面。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主要写_______少年时期目睹________的事情,感悟到_________,从而立志要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_,_____”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它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
(4)《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中引用_______代边塞诗人_________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为了形容现代的科学技术_________。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分类。
( )墙( )瓦 姹( )嫣( ) ( )梁( )栋
五彩( )( ) ( )( )锦簇 ( )( )壮丽
1.描写建筑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花草等植物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这是一首律诗,律诗共有四联,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诗人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时惊喜的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营造了一幅______的画面,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的心境。
7、阅读。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这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的夜泊图画。
【2】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有层次地表明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里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4】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溪头卧剥莲蓬。
【1】把这首词补充完整。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词人辛弃疾,其中____________是词牌名。
【3】此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小儿的顽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写出一句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吗?试着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鼠的尾巴
小松鼠有一条毛茸(rónɡ)茸的大尾巴。
下雨了,松鼠妈妈让小松鼠把蓬(pénɡ)松的尾巴搭在背上,尾巴成了雨衣。
天晴了,小松鼠跳到树上玩耍,遇到了狡猾的黄鼠狼。松鼠妈妈让小松鼠把尾巴张开,勇敢地往下跳。小松鼠张开尾巴,好像一把降落伞,使它轻飘飘地落下来。
松林外面有一条清亮的小溪。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在小溪里游泳。它们游回来的时候正好顺风,松鼠妈妈让小松鼠把尾巴翘起来,小松鼠好像张着帆的快艇,很快游到了岸边。
冬天来了,小松鼠妈妈和小松鼠躺在窝里,把尾巴当成棉被盖在身上。外面下着大雪,它们的身上却暖烘烘的。
小松鼠的尾巴用处可真大呀!
【1】根据故事内容填空。
松鼠的尾巴用处可真大:下雨时,松鼠的尾巴成了_________;从树上往下跳时,松鼠的尾巴成了_________;在水中游玩,顺风时,松鼠的尾巴成了________;冬天,松鼠的尾巴成了________。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地往下跳 ___地落下
___的尾巴 ___的黄鼠狼
___的小溪
【3】短文中有许多比喻的句子,用“ ”画出一处。
【4】你认为自己身体的哪一部分作用大?夸一夸它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1699年,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中途不幸遇险,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专车把体积巨大的格列佛运到京城献给国王,他的出现几乎吸引了小人国所有的人。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们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当时,另一小人国不来夫斯古帝国准备从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国,格列佛涉过海峡,把50艘最大的敌舰拖回利立浦特国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国王很不高兴。这时,王后的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王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国君臣准备除掉格列佛。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古帝国。
【1】读画“ ”的部分,展开想象,格列佛是怎么赢得小人国国王和人们的好感的?编一编,不少于50字。
_________
【2】读画“﹏﹏”的句子,展开想象,写写格列佛逃跑前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1】“我爬得上去吗?”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横线画出表明天都峰陡峭、险峻的句子。
【3】文中哪一个句子表现了“我”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中“终于”二字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选段,完成练习。
①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②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③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连接处的缝陳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
选文以“__________________”这中心句引领,分别从_______和______两个方向进行具体描写。
【2】第②段采用了______________的结构。
【3】第②段写生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说说写了哪些小动物,是怎样体现这一段的中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根据文意,再续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当代神农氏》节选
1964年6月20日,袁隆乎在理论论证和研究的基础上,迈出了杂交水稻实验的第一步:寻找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
要找到一株这样的稻苗犹如大海捞针。这时,水稻扬花了,馥郁的稻香沁人心脾,袁隆平的心沉浸在无边无际的稻海之中。他卷起裤腿,脚踩污泥,头顶烈日,手持放大镜,在稻田里逐株逐穗地寻找。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他找啊,找啊!
第一天,没找到。
第二天,没找到。
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十多天过去了,雄性不育植株无影无踪。连续十几天烈日的烤晒,袁隆平的皮肤更黑了。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六年过去了。袁隆平跑遍了半个中国。最后,他带着科研小组来到了天涯海角——海南岛的南江农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助手李必湖在一条杂草丛生的水沟里,终于发现了一株雄蕊花粉败育的野生稻。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
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把这株稻子取名为“野败”。国际上叫它“WA”。袁隆平,终于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1】选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主要描写了人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逐株逐穗”的意思是__________,“小刀似的稻叶”把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生动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描写表现了袁隆平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精神。
【3】“袁隆平和助手们跳进水沟,小心翼翼地把稻株连根带泥挖了出来。”“跳”字表现了他们_________的心情,“小心翼翼”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
【4】请你结合短文以及对袁隆平的了解,说说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书本和电脑很重要,但是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袁隆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饭桌上的发现
东京大学的教授池田菊苗,是一位化学家。他在大学既教书,又从事科学研究。
一天晚上,他和妻子一起吃饭。“今天( )晚餐真丰富啊!”池田一面说,一面津津有味( )吃着。(忽然 果然),他的目光停在了黄瓜汤上。“好鲜的汤啊!”他边说边用手中的小勺不停( )搅动着碗里的汤,汤里只有一些细细的海带丝和薄薄(báo bó)的黄瓜片。“这海带里面一定有什么奥妙!”池田自言自语( )说道。
从这天起,池田教授仔细地研究起海带的化学成分来。半年以后,他(终于 于是)从海带里提取出一种叫谷氨(ān)酸钠(nà)的物质,把它放进菜肴里,可以使菜肴(yáo)的鲜美度大大提高。池田把它命名为“味精”。
后来,池田还和另一位日本人铃木合作,发明了用小麦和大豆作原料制取味精的方法。不久,味精的生产在全世界迅速地普及开来。
【1】选词填空
发明 发现
(1)火药是中国最早( )的。
(2)经过观察研究,我终于( )蜗牛对于农作物而言是有害的。
【2】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拼音或词语。
【3】在第2自然段的“( )”里填上合适的“的、地、得”。
【4】照样子,写词语。
自言自语 自_______自______ 自______自______
【5】文章中“饭桌上的发现”具体是指:一天晚上,池田菊苗教授在吃晚饭时发现______。从此,他仔细地研究________,终于______。
【6】读了文章后,关于“味精”,你有哪些了解?(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
15、扩写句子。
例:救援队完成任务。
中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抢险救援任务。
(1)同学们看电影。
(2)小兔子啃着胡萝卜。
16、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不用“说”表达的句子。
林林又遇到大麻烦了,这回母亲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了,她无可奈何地说:“该怎么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3)照样子写句子。
例:你收拾一下房间吧! 改为:你把房间收拾一下吧!
(1)冬天皂荚树落光了叶子。( )。
(2)水手从河底捞上了铁牛。( )。
例:太阳晒干了地上的水。 改为:地上的水被太阳晒干了。
(3)人们打扫干净了街道。( )。
(4)科学家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
18、例: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小河不过十米宽,还用游那么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原句:鲁肃答应了为诸葛亮借二十条船的要求。
(1)改写成带“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写成带“被”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0、照样子,改写句子。
大象的大耳朵赶跑了小虫子。
大象的大耳朵把小虫子赶跑了。 小虫子被大象的大耳朵赶跑了。
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文
题目:宅家________
2020年上半年的这个学期,有大半的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回忆宅家抗疫的超长假期,你经历了些什么事情呢?也许是一节特殊的网课,也许是一餐美食的烹制,也许是一份温暖的祝福,也许是一次热情的帮助,也许是一场激烈的讨论,也许是一个特别的等待……请选择一件你最想分享给大家的事,根据事件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书写端正,标点正确,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分段表述,抓住重点把事情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