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_______,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2)危楼________,________摘星辰。
(3)春季里,_________吹,_______蝴蝶飞。_______多嫩,_______正肥。
2、请看拼音写词语。
shà shí kū wěi nì shuǐ shēn qū niǎo cháo kuì bài
( ) ( ) ( ) ( ) ( ) ( )
3、看图,拼读拼写音节。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学期我们走近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其中课文《____》节选自《三国演义》,《景阳冈》节选自《____》,另外两部中国古典名著是《____》和《____》。
(2)或曰:“以子之矛____,____?”其人弗能应也。这句话选自课文《____》,“弗”的读音是____,意思是____。
(3)补充完整:
A.君子喻于义,____。
B.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
C.____,才了蚕桑又插田。
(4)《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前两句诗中的“耘田”指____,“绩麻”指____
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
5、查字典
昂 | 音节 | ________ | 音序 | ________ | 部首 | ________ | 笔画 | ________ | 结构 | ________ |
6、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诗人在黎明的田野上看到了____,____,____以及____此时的田野是________的。
【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黎明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末尾的“看”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阅读。
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清明”是指(____)。
A.清澈明净 B.清醒明白 C.二十四节气之一
(2)“路上行人欲断魂”中“断魂”是对行人的(____)描写。
A.动作 B.神态 C.外貌
【2】诗中用“欲断魂”形容行人悲伤愁苦的样子,请你写出两个表示“悲伤愁苦”意思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的“雨纷纷”既形容春雨,也形容人的情绪。(____)
(2)“借问酒家何处有”是诗人杜牧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____)
(3)“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遥指”是摇着手指。(____)
8、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潋滟:__________________ 空蒙: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抓住哪个季节的什么特征来描绘西湖的风光? (填序号)
A.春季 鲜花 B.夏季 时雨时晴
C.秋季 西子 D.冬季 女子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从文段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富丽堂皇______ 模仿______ 景致______
【2】圆明园中的园林建筑大致有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到“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这句话,你想象到的画面是:_______________
【4】会读书的人能够把长长的一段话读成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乃至一个标点符号。我可以把这段话读成:
(1)一句话_____________。
(2)四字词语:_________。
(3)两字词语:_________。
(4)一个字:_________。
(5)一个标点符号_________。
10、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蜘蛛
①不知什么时候,蜘蛛在我家门前的树杈上结了一个网。我常常趴在窗台上看蜘蛛怎样捉虫。
②一天,一只小小的飞虫碰到网上,被粘住了,蜘蛛飞快地爬过去,一下子逮住了小飞虫。过了一会儿,一只飞蛾又投到网里了,蜘蛛就从尾部抽出丝来,把飞蛾缠住,一直到它不再挣扎为止。
③最难捉的是甲虫,因为它的甲很厚,身体很重,力气又大。有一回,一只甲虫飞到网上了,蜘蛛立刻爬过去,用丝缠它的脚。蜘蛛不停地缠,甲虫的腿东一蹬,西一撑,拼命抵抗,整个蜘蛛网都摇晃起来。忽然“啪”的一声,甲虫掉到了地上,网也被撕破了。蜘蛛望了望甲虫,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④蜘蛛捉虫也会遇到危险。有一回,一只细腰蜂悄悄地飞来,振动着翅膀向网上撞。蜘蛛以为飞虫粘住了,赶快爬过去捉。细腰蜂用最敏捷地动作捉住蜘蛛,飞走了。树杈上只留下了一个破了的蜘蛛网。
1.给短文分段,用“‖”标在段尾。
2.填空。
( )地爬 ( )地缠 ( )翅膀
( )抵抗 ( )飞来 ( )动作
3.短文中,蜘蛛先后捉了哪几种虫?成功捉到的有哪些?
4.第③、④段的开头一句,各起什么作用?
11、名著阅读题。
“嘿,你在说什么,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让我跳舞?不是开玩笑吧?”外婆笑了起来,往众人身后躲着,大家都附和着。突然,她站了起来,收拾一下衣裙,挺直身子,高高地仰起脑袋,像年轻的姑娘一样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了过去,笑着说:“让大家开开心。来吧!雅科夫,接支曲子。”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作品名称)。从文段可以看出外婆的性格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两个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片段一: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老舍《北京的春节》)
片段二:
最具戏剧性的要算二十三祭灶了。老年间家家供奉着一位老神仙,他叫灶王爷,此公每年腊月二十三要升天,向老天爷汇报一年里人间的好坏。于是,家家都买些麦芽糖,用糖把老神仙的嘴糊上,极尽“贿赂”之能事,让他到天上只说好话,不说坏话,报喜不报忧。这种近乎开玩笑的祭神式,家家却都以极严肃的态度去操作,更显得极富人情味儿,孩子们的嘴则是供桌上的糖瓜儿的真正归宿。(舒乙《北京的春节》)
【1】片段一略写的过小年的习俗有( )
A.过年“彩排”、放鞭炮 B.放鞭炮、吃糖
C.放鞭炮、卖糖 D.大人卖糖、小孩吃糖
【2】下面关于过小年吃糖的来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街上有好多人在卖糖。 B.因为小孩子们最喜欢吃糖。
C.与小年买糖祭灶王爷有关。 D.人们都想“贿赂”老天爷。
【3】下面关于吃糖的寓意,说法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寓意只说好话,甜言蜜语。
B.寓意生活快乐,甜甜蜜蜜。
C.寓意送人财物,求得赞美。
【4】写出下面习俗的寓意。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邰丽华的故事
在邰丽华两岁那年,因高烧而失去了听力,难以想象她当时的寂寞与痛苦。邰丽华小时候刚进聋哑学校时,一堂“律动课”对她之后从事舞蹈事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天,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把震动传给站在地板上的学生,让孩子们由此知道什么是节奏。
当同学们为脚下变化无穷的震动兴奋不已时,小丽华已全身匍匐在地板上,她指着自己的胸口告诉教师:“我喜爱!”她发奋地感受不一样的震动,娇小的身体随之摆动。她突然发现,这是一种属于她的语言。
在婀娜的舞姿背后,对于邰丽华,她付出了比常人多好几倍的辛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顽强的毅力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心灵受到猛烈的撞击。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舞蹈事业中,她将自己变成了一只旋转的陀螺,二十四小时中除了基本的吃饭和睡觉时刻,其他一切时刻都是在舞蹈。找不准节拍再练,动作不对再改,一次又一次,爬起,摔到,爬起……以至小腿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伤疤。
凭着执著的发奋和天赋,邰丽华在15岁时,就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国演出了。在很多次舞蹈比赛中,评委们根本没有发现她是一位双耳失聪的残疾人。重新燃起的生命之火让邰丽华重新认识存在的好处,她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他们一样的体验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她爱上了舞蹈,虽然没有音乐,但是她用自己的心去伴奏。她说过:“残疾( )缺陷,( )人类多元化的特点。残疾( )不幸,( )不便。残疾人,也有生命的价值。愈是残缺,愈要美丽!”
她对世界充满了感恩,她觉得自己已经注定一生都要用身体的舞蹈和心中的音乐去膜拜生命。当你看到那一个个到位的动作时,是否会发出一声惊叹?是否会觉得不可思议?但邰丽华却做到了。也许她并没有到达舞蹈的顶峰,正因学是无止尽的;但她却已经战胜了任何人。
人生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没有办法去选取的。但是你能够选取看人生的角度。邰丽华用心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她有着一颗坚强、火热的心,她用行动告诉人们,她和正常人一样!
【1】按原文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身体 ( )的舞姿 ( )的撞击
( )的残疾人 ( )的伤疤 ( )的价值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用“ ”画出邰丽华是怎样告诉老师她对舞台的喜爱。
【4】用“ ”画出邰丽华刻苦练功的句子来。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红头在牛肚子里随着草一起移动,从第一个胃到了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回到了牛嘴里。这一下,红头又看见了光亮。可是,它已经一动也不能动了。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阿嚏!”牛打了一个喷嚏,红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1】“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我猜“蹭”的意思是( )。(选一选)
A.摩擦
B.行动慢
【2】文段中,红头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请填一填。
(第一个胃)→______→____→喷了出来
【3】读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你觉得红头还会对青头说些什么?请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谢谢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的主要内容是( )。
A.红头被大黄牛吞到肚子里去了
B.红头在青头的帮助下,从大黄牛的肚子里逃出来了
15、把下列“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工人们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程师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会照样子写句子。
(1)例:那么多星星,你怎么能数得清呢?那么多星星,你是数不清的。
我怎么能要你的桃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他在田边转来转去。(焦急地)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种子睡在泥土里。(松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例: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把句子写得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能描绘身边景。
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让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致:“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也能仿照这样的写法把身边的景描写具体。
(1)周末的街头,热闹极了。 ______
(2)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榕树。 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水手们在甲板上跳起了欢快的舞蹈。(缩句)
__________
(2)灯油在油灯里燃烧着。(将句子写得具体生动)
__________
(3)你必须把它刺进王子的心脏。(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
21、写作
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让我们实现了飞上蓝天的梦想;富尔顿发明了蒸汽式轮船,使人类开始进一步探索海洋;贝尔发明了电话,缩短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距离……你想发明什么呢?动手写一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