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欺侮(wǔ) 行辈(hánɡ) 慷慨激昂(kǎi) 消声匿迹(xiāo)
B.撺掇(duo) 连翘(qiáo) 义愤填膺(yīnɡ) 周而复始(ér)
C.屹立(yì) 翩然(piān) 衰草连天(shuāi) 风雪载途(zǎi)
D.赋予(yú) 皎洁(jiǎo) 挑拨离间(jiàn) 草长莺飞 (yīnɡ)
2、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土改时,对那些称霸一方、为富不仁的乡绅土豪进行了狠狠地打击。
B. 清晨,滨河的教学楼里传来了学生抑扬顿挫的读书声。
C. 敌人正殚精竭虑地想分化我们,我们千万别中计。
D. 每一次翻阅,都会让陈老先生想起恩师的教诲,激励自己笔耕不辍。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颓唐(tuí) 悄然(qiāo) 哽咽(yè) 摩肩接踵(zhònɡ)
B.纤维(xiān) 炽热(chì) 殷红(yān) 杳无音信(yǎo)
C.濒临(bīnɡ) 翘首(qiào) 埋怨(mán) 惟妙惟肖(xiāo)
D.喝采(hè) 秀颀(qí) 慰藉(jì) 为富不仁(wéi)
4、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一文,成功地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读者详尽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及特点,是一篇很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
B. 《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
C. 毛宁的《梦回繁华》是一篇幻想性的说明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的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
D.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课文《蝉》就是选自《昆虫记》的名篇。
5、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这首叙事诗先讲述了卖炭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和驾车运炭的经历,接着写了老人“卖炭得钱”的期望破灭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揭露了当时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现实。
【2】古诗中叠词的运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说说本诗所用的两处叠词是如何刻画人物、表达诗人情感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的文段补充完整。
“遇见”,多么撩动心弦的字眼:“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和春天初遇;“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这是和旧识重逢。“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这是遇见纷争的过去;“________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这是梦见放飞的自己。“争渡,争渡,__________”,这里有不期而遇的惊喜;“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这里有触目惊心的悲伤。最恬淡,是“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的无心之遇;最伤怀,是“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的劫后重逢。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断“遇见”,有时遇见阳光,有时会遇见阴霾。无论何种“遇见”,都是值得回味的记忆。
7、名著阅读:根据《红星照耀中国》里的内容,回答问题。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
(2)书中,斯诺惊奇地发现,在贫穷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作为新闻记者,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是 ___________ 。
(3)斯诺在那一刹那间对毛泽东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但是全文斯诺对毛泽东还进行过其他评价。请说说斯诺对毛泽东的印象。
8、拓展阅读
中国青绿山水画的绝响
董强 刘峰
群山涌动、重峦叠嶂、碧波万顷、绵亘千里,一幅江山层林尽染的宏阔画卷,引来无数观赏者比肩接踵排队数小时只为一睹真迹。2017年9~12月,《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博物院的展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往日深藏宫内被帝王把玩的稀世珍品,在故宫博物院内面向公众展示仅仅4次。那么,这幅与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赵伯骕的《万松金阙图》齐名的不朽之作,究竟蕴含了多少魅力?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之作,王希孟创作此画时年仅18岁。政和三年(1113),在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下,王希孟仅用半年时间就告罄杀青,后世称誉此画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为绢本画卷,青绿设色,全画长约1191.5厘米,高约51.5厘米,是宋代流传至今最长的山水画卷,也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千里江山图》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青绿山水画技法,工笔细腻.意境悠远,力求在青绿色中寻求变幻,谋求古意与创新兼备,实景与想象并融,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画貌。卷作秉持徽宗推崇的“丰亨豫大”审美观,将“借画喻世”的功效在山水画中展露无疑,代表了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千里江山图》整幅画卷展现出一幅完整的千里江山壮阔美景,山水间点缀有屋舍村落、桥梁渡口、寺观塔刹、楼阁亭榭等,绘有行旅、幽居、捕鱼、观瀑、游玩等各式人物场景。画作在布局上采用三段式构图法,在章法中穿插有三个主要段落,每段又有起承转合的变化,自然衔接之处蕴含“起伏、缓急、高下、虚实、明暗”等各种形式,极富节奏感,形态错落有致。全卷将景物大致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之间或长桥相连,或流水沟堑,远观则山水连为一体,近看则独木成林,意图烘托“人在画中游”的艺术效果。全卷充分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等创作手法,旨在突破时空局限,将“浓郁厚重与轻淡空灵”“严实紧凑与疏松敞阔”等不同节奏融会贯通,并巧借“岗阜幽壑、飞瀑激流、亭台水榭、寺观庄院”等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王希孟用七大组群山构图,每组都将主峰和诸多辅峰组合起来,宛若一座座仙岛矗立于江畔。七组群山泾渭分明,正如北宋宫廷山水画家郭熙所言,“主峰已定,方作以次近者、远者、小者、大者。以其一境主之于此,故曰主峰,以君臣上下也”,恰似高潮迭起、亢奋优雅的协奏曲,节奏感十分鲜明。
青绿色是《千里江山图》的主色调,采用大青绿手法,相较于小青绿而言用色凝重,所用颜料主要取自矿物质中的石青和石绿。此种染料,色阶丰富,经久不褪,色泽鲜丽而不浮艳,一片绿郁葱葱.苍翠欲滴之感。王希孟以淡色渲染晴空和水面,在山涧和巉岩处露出绢本底色,显现出宿雨之后的曙色,欣愉之感油然而生。
全卷设定在初夏雨霁之晨的时节,画中瀑布高悬,溪山泉涌,鱼肚白晨,满山吐翠,显露出一场被暴雨洗礼过后的万千景象。晨起的人们开始忙碌,山下的人们开始劳作,平江待渡、亭桥观流、扬帆远航、双舟起网、江上渔隐,还有樵夫下山、看管水车、空堂独坐、洒扫庭除、客堂清话,将优游闲适的乡村生活体现得淋漓尽致。画中人物仅有毫厘之别,皆用矿物颜料和白粉点缀,颇为鲜明突出。卷中的台榭楼阁、桥亭、书院、寺观、磨坊、村落、船舶等错落有致,与山川和谐一体,数百个局部图景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巨幅山水画立轴,视觉冲击强烈。霎那间,长桥卧波、林峦书院、山坞楼观、松涛藏扉、栈道悠远、草桥通幽、柳浪渔家、高台望川、临溪草阁、平沙泊舟由静生动,展现出《千里江山图》所描绘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境界。
2018年03期《百科知识》有删改
【1】请说出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
【2】请说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千里江山图》为绢本画卷,青绿设色,全画长约1191.5厘米,高约51.5厘米,是宋代流传至今最长的山水画卷,也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2)卷中的台榭楼阁、桥亭、书院、寺观、磨坊、村落、船舶等错落有致,与山川和谐一体,数百个局部图景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巨幅山水画立轴,视觉冲击强烈。
【3】赏析加点词语
(1)卷作秉持徽宗推崇的“丰亨豫大”审美观,将“借画喻世”的功效在山水画中展露无疑,代表了宋代青绿工笔山水画的最高水平。
(2)青绿色是《千里江山图》的主色调,采用大青绿手法,相较于小青绿而言用色凝重,所用颜料主要取自矿物质中的石青和石绿。
【4】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千里江山图》的魅力。
9、读了《藏在“俗气”里的温情》,你有怎样的感受?在你周围的家人、朋友、老师、陌生人,甚至是一朵花……有没有让你感受到一种温情?有怎样一段难忘的经历让你体验到温情?
请以“藏在‘ ’里的温情”为题写篇文章。
①请自己补齐作文题目;②要求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