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____,空气是那么___,天空是那么_____,使我总想____。
2.月光下白的________, 紫的_______,还有淡淡的________,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3.结,_____________;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_____________?
4.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__________;我从不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
5.《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描写月亮的诗句分别是____和____,前者表达_____,后者表达_____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________这句描写了雨过天晴的景象。
6.从大诗人孟浩然“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故人相待的热情,做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融洽。
7.《草原》一课是按照_______顺序叙述的。作者是_____,这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现了______的草原风光,而且让我们感受到______之间浓浓的民族情,“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鲁滨逊一生中最为可怕的遇险是_________。
(2)《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逊________的经历,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逊________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________。
(3)下面是一段外貌描写的人物是谁?说出他的性格特点。
他是一个眉目清秀、修短合度的汉子,四肢长得又直又结实,但并不粗大;个子很高,处处 长得很匀称;年纪看来大约二十六岁。
①他是_________
②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4)《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写日记时把荒岛命名为______,他把他的仆人起名为“星期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图书室的墙上贴着“博览、精思”,其中“博览”的意思可以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来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在《七律·长征》中,作者________把乌蒙山比作______,在最后翻越岷山时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浪淘沙(其一)》写出了______的雄伟气势;《书湖阴先生壁》中的写景从院内写到院外,既表达了对主人的_________,又写出了山水的____________。
(2)《月光曲》这篇课文讲述了音乐家_________在_________河边小镇上听到有位失明的女孩在弹奏他的乐曲,听到他们因_________________而无法参加演奏会,于是为______________弹奏了一首曲子,之后又在环境的感染下谱写了__________。
(3)《少年闰土》选自________ 的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通过作者回忆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好的故事》一文中并没写故事。“好的故事”指的是文中所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鲁迅思想深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古诗《望天门山》填空。
(1 )这首诗是_____代诗人_____所作,人称______,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_______ 、_______。
(2)这首诗通过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_______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__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______、_______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4)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
(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淡抹总相宜。
【1】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水光##dot##潋滟 ______
A.形容水满。 B.形容水波流动
(2)晴方好 ______
A.正。 B.方向;方面。
(3)雨亦奇 ______
A.奇怪。 B.奇妙。
(4)总相宜 ______
A.合适。 B.应当。
【2】描写西湖晴天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_____;描写西湖下雨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对晴天、雨天的西湖景色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由“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能想到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下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7、阅读理解。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眼前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
[背景资料]《老马》写于1932年,是臧克家诗集《烙印》中的名篇之一。作者曾说“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对蒋介石政权全盘否定,而对于革命的前途,觉得十分渺茫。生活是苦痛的,心情是沉郁而悲愤的。”
【1】“它有泪只往心里咽”一句中,“咽”字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十分温顺,完全忠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喜欢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地承受着,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3】对《老马》这首诗,臧克家曾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本身,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认为“老马”的形象代表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评论家对诗中“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的理解向来有争议,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未来充满向往和憧憬,有人认为表现了“老马”对前途的茫然。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鉴赏。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歌中的“咬”字,把竹拟人化,充分表达了竹子的刚毅性格。
B.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深山里的竹子。(石头缝)
C.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的赞美。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特别的年轻人
一年冬天,美国加州的一个小镇上来了一群难的流亡者。长途 的奔波使他们个个疲
惫不堪。善良好客的当地人家家生火做饭,款待这群逃难者。约翰给这些流亡者送去食物,
这些流亡者,显然已好多天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食物了,他们接到食物,个个狼吞虎咽,连一
句感谢的话也来不及说。
只有一个年轻人例外,当约输镇长把食物到他面前时,这个年轻人问:“先生,吃您这么
多东西,你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约翰镇长想,给一个流亡者一顿饭食,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于是,他说:“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来做。”
这个年轻人听了约翰镇长的话之后显得很失望,他说:“先生,那我就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平白得到这些东西。”约翰镇长想了想文说:“我想起来了,我家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你帮忙。不过,等你吃过饭后,我就给你活儿。”
“不,我现在要干活儿,等做完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约翰镇长十分赞赏地望着这个年轻人,他知道这个年极人已经很多天没有吃东西了,又走了这么的路,可不给他做些活儿,他是不会吃下这些东西的。约翰镇长思忖片刻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背吗?”那个年轻人便十分认真地给他捶背,捶了几分钟约翰镇长便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你捶得棒极了。”说完就把食物全递给年轻人,他这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约翰镇长微笑着注视着那个青年说:”小伙子,我的庄园太需要人手了,如果你愿意留下来的话,那我就太高兴了。”
那个年轻人留了下来,并很快成为约翰镇长庄园的一把好手了。两年后,约翰镇长把自己的女儿詹妮许配给了他。并且对女儿说:“你不要看他现在一无所有,可他以后100%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果然不出所料,20多年后,那个年轻人真的成为亿万富翁了,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哈默穷困潦倒的时候依然有自尊、自立的精神,赢得了世人的赞赏,也为自己带来了好运。
【1】初读短文,文章上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阅读短文,思考回答问题
(1)短文中的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 ,地点在 。故事的主人公是 。
(2)文章第二自然段说:“只有一个年轻人例外……”这个年轻人的“例外”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哈默和约翰镇长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在文中作两处批注逐回答。注意:请你两种不同的批注方法。
(4)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心读一读短文
请你从表达或写作的角度谈一谈你的阅读收获。
10、直击中考阅读题。
文体:记叙文
主题:童年回忆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
儿时的记忆里,入了腊月的门槛儿,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忙年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人们在大街上走动,到处都是灿烂的笑脸,到处都是节日的气氛。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大的诱惑莫过于赶年集了,浓浓的年味儿是从年集的热闹场面中飘出来的。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的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独属于乡村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儿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节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高粱秸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
⑨望着远处手拿风车纸花的女孩,我心中盘算着如何把绒花分给妹妹和操劳忙碌的母亲。这新年礼物虽小,但很珍贵,饱含温暖的年味和对亲人美好的祝福。等望见老家屋顶的那缕炊烟,我才想起没吃午饭,肚子咕咕地叫了。正在拽着针线纳过年棉鞋的母亲,从锅里给我端来预留着的热乎乎的饭,用力搓搓我被冻红的耳朵和手,还心疼地埋怨我回来晚了,饿坏了……
⑩年集是一幅凝聚着热闹繁荣与美好憧憬的乡俗年画,又是生活变化、社会进步的缩影。
⑪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我心中依然涌动着对年集的美好记忆和对团聚的渴望。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仿佛回到少年时代,身穿新棉衣,手捧父母的呵护与微笑,跑进新年每一缕阳光里……
(有改动)
【1】选文通过对“赶年集”的回忆,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④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结尾写道:“不知不觉年集已远离我们,百姓富足阔气了,年味却越来越淡。”诚然,以往过年是赶年集、放鞭炮、舞狮舞龙……如今新的过年方式已成为主流,网上购物、电话拜年、抢红包……传统的年味在慢慢淡去,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有人说这是一种发展的退步,结合实际,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凌霄和月季一起从地里探出头来。
月季开花了,红艳艳的,大伙赞美她。月季只是微笑着摇头,默默地散发着芳香。
凌霄也开花了,一朵朵橙红色的花像一个个喇叭。她攀上一棵大树,顺着树干往上攀,一直攀到树顶。凌霄感到自己上天了,往下看看:花儿、草儿多么矮小啊!她嘲笑着伙伴们:“哈哈哈,你们都在我的下面!”
花儿、草儿们羡慕地看着这攀高入云的凌霄,都说:“凌霄真了不起!”唯独月季一声不响。
凌霄听着声声赞美,越加得意,她高傲地对月季说:“喂!朋友,你怎么一句赞美的话都没有,不想让我采朵云给你吗?”
月季淡淡地说:“我长得虽矮,但是靠自己的根立在地上。你凭借了大树的高,炫耀自己,没啥稀罕。”
凌霄哼了一声,没再理睬月季。
一天,伐木队选中了这棵大树。电锯沙沙沙,大树倒了,凌霄一下跌落地面。那些为她唱赞歌的花儿、草儿都来讥笑她。
月季却安慰她说:“朋友,你应该学会自立。”凌霄惭愧地低下了头。
【1】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儿、草儿们羡慕地赞美凌霄时,月季为什么“一声不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凌霄为什么“惭愧地低下了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并回答问题
纸 船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 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 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 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1)作者为什么叠纸船?
(2)文中加点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我要他到的地方”指的是哪里?
(4)你在诗中体会到一种忧郁,这种忧郁从何而来呢?
(5)关于母爱的作品你可能接触过很多,根据所知道的诗句(语句),说一说你对母爱的理解。
13、掩耳盗铃
古时候,有个人想偷别人家大门上挂着的门铃,又怕门铃响起来。他想出一个办法来。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来,然后去把门铃偷下来。结果被主人当场捉住了。他惊奇地问主人:“你怎么听到了铃声?”主人说:“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没有掩住我的耳朵啊!”
【1】偷铃人为什么要捂住耳朵?( )
A.他担心门铃声太响,吵着自己。
B.他担心门铃声响起,会被主人发现。
C.偷铃人只要捂住耳朵,就一定能偷到门铃。
【2】下列成语中与“掩耳盗铃”来源一致的是( )
A.女娲补天
B.一鸣惊人
C.揠苗助长
【3】这个故事告诫我们( )
A.不要自欺欺人
B.捂住耳朵偷门铃无法成功
C.只有把门铃主人的耳朵捂住,才能偷到门铃。
14、阅读课文片段并回答问题。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
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1】填空
①文中邱少云被比作________,强调了他趴在火堆里________。
②“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表现了邱少云有着________的意志。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划线字所代表的含义。
①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________
②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__________
【3】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提示,围绕一个中心意思,续写几句话。春节快到了,人们比平时更加忙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雨滴落在雨伞上。
(2)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鸟儿在枝头鸣叫。
(3)春风吹在你的脸上。
(4)秋天,树上红红的果子在风中摇晃。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19、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有谁见过这样劳苦、这样简朴的总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渔夫问桑娜:“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题目:成长的足迹
提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有的已被时间的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有的却在时间的长河里经久弥新,历久不忘。每当我们回首走过的道路,审视留下的足迹,有的事让我们感到温馨、自豪、成功、喜悦,有的却感到悲戚、自责、失败、痛苦。敞开你的心扉,吐露你的真情,选取你觉得最值得写的事,把它写下来。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校名、乡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