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看拼音写汉字。
天gāng_______ 无liáo_______ 无痛而shēn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这些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学不到的。
②“修身、敬业”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时,书看多了,我也学会挑选、比较”中的“挑选、比较”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天安门广场人群如山似海。( )
(2)会场上爆发出一阵能推开大山,使大海翻腾的掌声。( )
(3)他晚上接着白天,昼夜不停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
3、默写《长征》(10分)
4、填空。
1.钱能买来书本,但买不来知识;钱能买来_____________,但买不来_______________;钱能买来_______________,但买不来_____________。
2.徜徉在古诗词中,美无处不在。山河湖泊、日月星辰成了人们的寄托,如《宿建德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月夜中诗人的寂寞惆怅;孟浩然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田园景物的清新恬静。
3.开国大典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2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______________周年。
5、知识梳理。
《夏天里的成长》这篇课文作者通过表达夏天是______________的季节这一中心意思,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在_______时期珍惜时间,积极进取,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夏天是万物迅速成长的季节。
第二部分(2——3):写夏天里植物、动物、山、地、河和铁轨、柏油路都在快速地成长。
第三部分(4):写夏天里人也要赶时候,尽量地长。
6、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午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____,这是他写在________家
____________(哪里)的一首诗。
【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第二句中,“_______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4】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文赏析,韵无穷 。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________”和不变的“_________”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结合语境给划线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
①凉月如眉挂柳湾。(___)
A.圆圆的月亮。 B.新月。
②越中山色镜中看。(___)
A.越过中间。 B.周代诸侯国名。
③兰溪三日桃花雨。(___)
A.桃花瓣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B.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
【2】根据下面的画面,写出合适的诗句。
①一弯新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
_________________
②鱼群在夜半人静之时纷纷涌上溪头浅滩。
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的正误。
①这是一首富有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清新灵妙地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___)
②首句写行舟看见的江岸边的景色,因为是雨后的春夜,因此皎洁的月色显得更加清澄。(___)
③古诗描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色,从“桃花雨”一词可以判断出来。(___)
④“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___)
9、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上的白色栏杆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都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钟楼,全长约八公里。
【1】选文第2自然段是按空间顺序来说明的,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
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部分里,为什么描述了这么多跟龙有关的建筑?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飞夺泸定桥(节选)
①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城,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②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 )冲锋枪、短枪,( )马刀,( )手榴弹,( )敌人密集的枪弹,( )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③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并回答问题。
攀着 背着 拿着 冒着 带着
【2】我知道,括号里填的词语写出了红军__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3】读第②段,这段写了______________的场面:先写_____________;接着写在冲锋号的鼓舞下,所有武器一齐开火,响声震动山谷;然后写____________如何冲向对岸;最后写三连战士怎样铺桥前进。
【4】读第②段,这样描写场面的好处是( )
A.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B.动静结合,生动形象
【5】“英雄们听到号召”,这里的“号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短文,我想对红四团的战士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短文阅读。
春天的楠竹林
江南三月,青青的楠竹林里,迎来了生机勃勃的爆笋时节。
竹林爆笋,那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生命景象!伴随着淅沥的春雨,迎着和煦的南风,应和着隆隆的春雷的呼唤,一株株粗壮的幼笋,仿佛在瞬间爆发曲一股伟力,奋力拱开了在泥土和腐叶下纠结交错的竹鞭,甚至“哗”的一声就顶开了压在地面上的巨大的顽石。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生命力的爆发。在春天的楠竹林里看爆笋,让人觉得惊心动魄、蔚为壮观。
在八百里洞庭湖边,我见过有着紫褐色斑点的斑竹,即传说中的“湘妃竹”。在四川广安乡村,云遮雾罩的川西坝子一带农家院落里,我见过一丛丛的慈竹。在赣南井冈山地区,我也见过满山满岭的毛竹……然而,众多品种的竹子里,最让我难忘的,还要数遍布鄂(è)南大地的楠竹。
在江南农村,随处可见的竹椅、竹床、竹席和竹毯,农民头上的竹笠、肩上的扁担、手上的竹篮、建筑工地上的竹板、脚手架、江河里的竹排、新农村建设中的屋舍栋梁,还有集贸市场上的竹筷、竹帘、竹杖、竹扇,甚至我们书桌上的竹纸、笔杆、笔筒和各种竹器工艺品……哪一样不是楠竹的奉献呢!
一片片楠竹林,在那幽深而多雾的山岗和山谷间,以群体的坚强、蓬勃和进取之心,向生生不息的大自然和人世间呈现着生命的欢乐、清新与美丽,呈现着对乡土的忠贞、依恋和守望。
春天的楠竹林,带给人们的不仅是无可阻挡的自然力与生命的启迪,而且蕴含着勇于进取、乐观向上的“正能量”,诗人郭小川在《楠竹歌》中赞誉道:“一身光洁,不教尘土染青枝……风来雨来□满身飒爽英姿□霜下雪下□照样活跃不息□”在鄂南,透过阳春三月楠竹林里爆笋的奇观,你还会发现一个来自泥土和自然的生命秘密:成熟的笋与竹,都是金色的。
【1】在最后一段“□”里加标点符号。
【2】以下哪些是文中的楠竹所具有的品质?用“√”标出。(多选)
①乐于奉献( ) ②顽强进取( ) ③拾金不昧( )
【3】阅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作者用什么和楠竹作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引用了诗人郭小川赞誉楠竹的诗句,其作用是( )(多选)
A.首尾呼应,前后连贯。
B.为文章增添了诗意,丰富了文章的意境。
C.突出了楠竹的精神品质。
D.开门见山,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5】“像鸡雏顶破蛋壳,像幼蝉冲破蝉蜕,那一株株幼笋,是一种静谧的,绿色生命力的爆发。”作者由幼笋出土联想到了什么?它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没想到十多天后,忽然有人告诉我们:老人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奇 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边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kōng kòng)地。
海鸥们(快速 急速)扇(shān shàn)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 凝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shì sì)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我们抬着那幅遗像(慢慢 缓缓)向灵堂走去。老人背着那个蓝布包,撮(cuō chuō)着嘴,好像还在呼唤着海鸥们。他的心里,一定是飞翔的鸥群。
【1】用“/”划去文中不正确的读音,和不合适的词语。
【2】文中的“——-”的作用是 ,“ ”的作用是 ,“……”的作用是 。
【3】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用“------”画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4】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的第四自然段,“白色旋涡”指 ,写出了 。从两个“扑”字体会到了 。
【6】想象一下,片断最后一个省略号省略了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启示
这是发生在童年的一件小事。我的爸爸或许已经把它忘了,然而,这件事却对我的一生有着莫大的( )。
那年我九岁。一日,我坐在靠门边的桌前写大字。门铃响了,爸爸开门,是邻居。两人就站在大门外交谈。
那天风很猛,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啪啪”作响,我拿着墨汁淋漓的笔去关门,猛地把门一推,然而,大门由于碰到障碍物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听到父亲尽力压抑而仍然压不下去的喊叫声。
门外的父亲,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扭成一团,好像连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了起来,而他的十根手指呢?怪异地缠来扭去。一看到我伸出门外一探究竟的脸,父亲即刻( )地扬起了手。想刮我的耳光,但是,不知怎的,手掌还没有盖到我的脸上来,便颓然放下,我的脸颊,仅仅感受到一阵风而已。
邻居以( )的口气对我说道:“你太不小心了,你父亲的手刚才扶在门框上,你看也不看,就用力关门……啊!原来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我偷偷瞅了一眼父亲,他铁青着脸搓着手指,没有看我。
十指连心,父亲此刻( )的痛楚,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个九岁的儿童,我所关心的,所害怕的是父亲到底会不会再扬手打我。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很大,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道:“我实在痛得极惨,原想狠狠打他一个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我是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凭什么打他!”
父亲的几句话,给了我毕生受用的无穷的启示。谢谢您,爸爸!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影响 暴怒 责怪 剧烈
B.印象 暴怒 责备 猛烈
C.影响 暴怒 责怪 热烈
D.印象 暴怒 责备 强烈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
【3】“我”偷偷瞅了一眼父亲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
【5】读了《启示》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
14、阅读大舞台。
台湾的蝴蝶谷
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做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象迷人。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五彩缤纷的蝴蝶上下飞舞,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纸片,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成群的蝴蝶团团围住。你看,蝴蝶那翩翩起舞的样子,多么像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色彩斑斓—( ) 立刻—( ) 景色——( ) 壮丽——( )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台湾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蝴蝶?
15、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1)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拿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给句子换个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1)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书装进书包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谭老师讲课妙语连珠。谭老师很有幽默感。(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谭老师的姿势震撼了抢险人员。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
20、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1.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了不起的奇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写作题
题目:无法抹去的记忆
提示:在你的成长道路上,一定有过令你兴奋、伤心、激动、后悔……的事,如今它们成了你记忆中的珍宝!让我们从记忆的宝库中采摘一朵浪花,寻找一份真情。
要求:1、请你写一个让你感触最深的记忆。 2、注意感情真挚、语句通顺、标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