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千钧一发”的“钧”字在古代是重量单位,“发”的意思是__________。这个成语原本是指_________________,后来用来比喻___________。
像这样意思的四字词语还有:迫在眉睫、_______、__________ 。
2、【名句有启迪】
1.“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先生也心怀怜子柔情,正如他所说的那样:“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许多人用生命唱响爱国乐章。爱国是曹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舍身报国;爱国是陆游“____________”的高度责任感。
3、写出同音字。
(1)jiāo ( )水 ( )石 ( )点
(2)mó ( )拜 ( )擦 描( )
(3)héng 权( ) ( )心 ( )竖
4、AABC式词语 如:哈哈大笑
津津(________) 恋恋(________) 洋洋(________) 面面(________) 头头(________)
依依(________) 斤斤(________) 默默(________) 历历(________) 滔滔(________)
熊熊(________) 彬彬(_________) 栩栩(________) 亭亭(________) 心心(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迎着秋风,我们一路走来欣赏了老舍笔下美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看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北京举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认识了在暴风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品格)的老党支部书记老汉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品格)的桑娜。
(2)芭蕉不展丁香结,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祖宗留下的大好河山,怎能轻易让给别人?谁敢侵犯我们一尺一寸,我们就要跟他死战到底,这和李纲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相近。
(4)“颜筋柳骨”中的“柳”指的是著名的书法家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的楷书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牛斗,力在角,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乃_____________________,谬矣。
(6)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者乐曲高妙。
6、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②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④ ,三军过后尽开颜。
【1】填空。
【2】诗中运用了 、 、 等修辞手法。
【3】诗词中“暖”字暗示了_______;“寒”字暗示了______________。
【4】诗中第②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 。
7、诗文阅读。
春日
宋.朱熹
, 。
,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与诗句中“等闲”含义相同的选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诗文中最能反映春天特点的两个词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
8、课外美文欣赏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宜将剩勇追穷寇”句中“剩”的正确读音是_________。
【2】诗中“百万雄师”指的是_________,“大江”指的是________。
【3】诗歌的哪两句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的气势,可称为全诗的总纲?( )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4】“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句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明新鲜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诗中“霸王”指哪一位历史人物?你能说出与其有关的历史事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微笑的可乐
①我七岁那年,故乡的夏天异常炎热。没有一丝云朵,天空在灼热的阳光里呈现空洞的蓝色,空气中翻腾着热浪。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蔫蔫的,失去了往常的活力,除了那些整日泡在海水里的孩子们。这一年的夏天,我再也没有走近大海,没有在沙滩上和小伙伴们追逐嬉闹,没有像一尾活泼的小鱼尽情遨游在无边的海水中。我知道,所有的欢乐都已随着春天的一场噩梦灰飞烟灭了。在那场车祸中,我永远地失去了右腿。
②那段热得让人窒息的日子里,我每天所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________拄着拐杖离开家,________走到田地尽头的堤坝边。我的爷爷已经坐在那里抽烟,准备开始一天的辛劳。我艰难地坐下来,什么也不说,只是____
___坐着,眺望远方睡眼惺忪的大海。
③那天,我正望着蔚蓝的大海发呆,素来沉默寡言的爷爷突然在我背后问:“孩子,你口渴吗?”我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爷爷又接着说:“那么,我请你喝冰镇可乐吧!”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对于我贫困的家庭而言,可乐是只有春节才会偶尔兑现的奢侈梦想,何况车祸后为了给我动手术,家中已是负债累累。我咽了咽唾沫,有些不相信地问:“您是认真的吗?”“当然,”爷爷微笑着说,“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必须自己穿过马路去对面的便利店买。”他见我沉默了,随后又补充道:“其实不用害怕的,我会站在路边提醒你来往的车辆。”冰镇可乐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咬着牙点了点头。
④攥着爷爷给我的硬币,我拄着拐杖站到了路边。要知道,自车祸以后,我就再也没有走上马路,噩梦犹在。虽然天气炎热,但乡村公路上来往的车辆永远都不会停歇。汽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卷起一股股闷热潮湿的气流,阴影又开始弥漫,我怎么也不敢迈出这第一步。这时,爷爷大声地吼起来:“嗨,孩子,难道你打算一辈子的路就只走到这里吗?勇敢些!”我心一横,屏住呼吸往着拐杖走了过去,而当我踏上路另一边的沙地时,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了。那一瞬间,我忘却了身后就是曾夺走我右脚的马路,也感受不到那曾如梦魇般恐怖的车流。我只知道,我已经翻越了那座山,那座在我七岁那年突然横亘在我生命旅程中的大山。
⑤那天冰镇可乐的清凉,即便在35年后的现在也清晰如昨天,35年后的我早已装上了假肢,像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我有相敬如宾的妻子,有活泼可爱的儿子……
⑥假如你对生活微笑,上帝便会把你所有的辛辣与苦楚酿成这世上最甜美的可乐。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第②段的横线处。(填序号)
A.慢慢地
B.静静地
C.早早地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知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光成练习。
(1)读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这句话连用了三个“没有”,反复强调“没有”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④段.“我已经翻越了那座山”中“那座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主要运用_______描写,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爷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结尾与下列结尾特点一样的一项是( )
A.就这样,我有了第一长篇小说……
B.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C.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0、阅读下面的图文,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材料一:
材料二: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
居家、户外、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无须佩戴口罩。处于人员密集场所,乘电梯、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需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在中低风险地区,随身携带备用口罩,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佩戴。在高风险地区,必须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佩戴过程中避免用手触摸口罩内外侧,通过摘取两端线绳脱去口罩。佩戴多个口罩不但没有增加防护的果,反而会增加呼吸阻力。一次性医用口罩为限次使用,累计使用不能超过8小时。
【1】阅读材料一,我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做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小明的爷爷到超市购物,为了加强防范,他戴了两个口罩。( )
(2)因为镇江是新冠肺炎低风险地区,所以乘坐公交汽车不一定要佩戴口罩。( )
(3)妈妈随身携带口罩,去银行办理业务或去菜场买菜的时候,便戴上口罩。( )
11、课外阅读
拾贝的小女孩
辽阔的海滩上,潮水退了。一个拾贝的小女孩,明亮的黑眸( móu )子搜索着彩色的贝壳。
突然,她停住了脚步。在脚下的沙滩上,一条银光闪闪的小鱼在痛苦地蹦跳着。头上的太阳,无情地蒸发着泥洼里的海水,小鱼在快要干涸中小水洼中痉挛(jìnɡ luán )。她似乎听到了小鱼越来越响的哭声。她的目光停滞[ ]了,流露出同情,充满了怜悯[ ]。她弯下了腰,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捧[ ]起了这条小金鱼。小鱼在她的手里蹦跳着。她舒了一口气,直起腰,慢慢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海边。
小鱼被送进大海了。小鱼欢快地冲进大海的浪花里,好似奔向美丽的生活花园,和她不能离开的美妙世界。小女孩的黑眸子里闪射出情感的光彩,她脸蛋上的那对圆圆的酒窝里盛[ ]满甜蜜……
【1】在文中[ ]处为加点字标上正确的拼音
【2】比较下列各组字的字形,再组词
朝( ) 鱼( ) 难( )
潮( ) 渔( ) 滩( )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干涸:
小心翼翼:
【4】填一填。
( )的海滩 ( )的黑眸
( )的贝壳 ( )的生活
【5】你从小姑娘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2、树林和草原(节选)
屠格涅夫
现在你要出发到远离庄园的草原上去行猎了。你的车子在乡间土道上行驶了大约十俄里,终于来到了大道上。你经过无数的货车旁边,经过几家大门敞开的旅店旁边,望见里面有一口井,屋檐下还有茶炊吱吱地沸腾着;你的车子从一个村庄开到另一个村庄,穿过一望无际的原野,沿着绿色的大麻田,长久地行驶着。喜鹊从一棵柳树飞到另一棵柳树;农妇们手里拿着长长的草耙,正在田野里慢慢地走;一个行路人穿着一件破旧的土布外套,肩上背着一只行囊,拖着疲劳的步子行走着;地主家的笨重的轿形马车上套着六匹高大而疲乏的马,向你迎面而来。车窗里露出垫子的角;一个穿大衣的侍仆( )着绳子,( )着身子,( )在马车后面脚蹬上的一只蒲包上,泥污一直( )到眉毛上。现在你来到了一个小县城里,这里有木造的歪斜的小屋子、无穷尽的栅栏、不住人的石造商店、深谷上的古老的桥。再走远去,再走远去!来到了草原地带。你从山上眺望,风景多么好!一个个全部耕种过的圆圆低低的丘陵,像巨浪一般起伏着;长满灌木丛的溪谷蜿蜒在丘陵中间;一片片小小的丛林像椭圆形的岛屿一般散布着;狭窄的小径从一个村庄通到另一个村庄;各处有白色的礼拜堂;柳丛中间透出一条亮闪闪的小河,有四个地方筑着堤坝;远处原野中有一行野雁并列地站着;在一个小池塘上,有一所古老的地主邸宅,附有一些杂用房屋、一个果园和一个打谷场。然而你的车子继续向前行驶。丘陵越来越小了,树木几乎看不见了。终于,你来到了一片茫无际涯的草原上!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
溅 扶 坐 横
【2】读画线句,作者见到的景物有:___、____、行走的行路人、_____。
【3】“再走远去,再走远去”运用__的修辞手法,这两句话在文段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
①突出到庄园的草原上去行猎的距离远。 ②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作者远距离行驶后,先来到了_____,来到草原时用“______”概括了草原的特点。
13、对比阅读
片段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一匹尽力的刺去,那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少年闰土》(节选)
片段二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草原》(节选)
【1】请在文中空白处补充语句。
【2】以上片段都有景色描写。但鲁迅笔下《少年闰土》中既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又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老舍的《草原》则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无论是景与人的描写,还是美丽的景色,都抒发出作者深深的情感。《少年闰土》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原》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跋涉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家乡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他从中选定人选作为资助的对象。
③名单很快就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巜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赠予是不是太寒碜了?
④家人不解,却也不愿违背老人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⑤ 夕晖来去匆匆,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⑥终于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的一张贺卡,很普通。封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地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一个可以资助的孩子。”
⑦ 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⑧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得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而且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⑨的确,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可以是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静静地绽放感情的笑脸。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济世助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恍然大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面面相觑(__________) 摇曳多姿(__________)
【3】老人济世助人、造福家乡的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此时此刻,你觉得老人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郁郁寡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老人用书来试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都应心存感激”,由“心存感激”,你想到了哪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然而,大家不得不忍着悲痛劝花甲暮年的老人:“海子没给您二老丢脸。”
改为陈述句。
(2)他这样关心我,我十分感动。
改为反问句。
16、仿照例句,从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写几句话,写出人物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
例: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弟弟摆弄新玩具 小海在观察蝴蝶 小珠在图书馆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改为陈述句)
2.人们将其衣冠葬在他的飞升之地乔山。(改为“把”字句)
3.5000年前黄帝和炎帝的传说更是令人遐想。(改为反问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用关联词语将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一切生命都需要它。空气对我们来说是宝贵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滋润我们的心田。河水养育了我们的子子孙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描写雪后的景色:________
21、作文(有两道作文题,任选一题)
1.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2.6亿人一年的口粮。请你就这个问题写一份校园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珍惜粮食厉行节约。
2.根据下面的开头,完成续写(开头需抄写下来)。题目自拟。不知何时,窗外下起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