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期末巴彦淖尔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作者是叶圣陶。

B.《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唐僧师徒西行取经的故事。

C.《草房子》作者是曹文轩,描写的是发生在油麻地的故事。

D.《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都属于民间故事。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

B.“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C.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对有关介绍动物的书很感兴趣。

D.“这是谁的主意”?将军问道。

3、代洛西是个班长,他得的奖总是(   )

A.一等奖 B.二等奖 C.三等奖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朗读课文,我发现作者和外婆之间有_____次对话,其中第_____次对话中外婆说留住了太阳。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 )的薄雾  ( )的天空  ( )的响声  ( )的海洋

( )地舞动  ( )地出现  ( )地观赏  亮得( )

 

6、探究靓舞台。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7、志同道合和水火不容。

写近义词

舒适-_________ 依旧-_________ 索性-_________

异常-_________ 茂盛-_________ 信赖-_________

写反义词

伤害——_________亲近——_________熟悉——_________

细腻——_________简易——_________蓬松——_________

8、先补充四字词,再选择番号填空,或选字作答。

(1)A.一声不( )       B.出谋( )       C.眼( )手快

D.情不自( )             E.养( )处优       F.神机妙( )

(2)词( )含有贬义,词( )形容人动作快的。

(3)①这么热烈的讨论,你都( ),句话不说,一幅( )的样子。

②我( )地赞叹:果真是( ),如你所料,令人折服!

③林琳走上前( ),说:这抢位比赛,要派出一名( )队员出战。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我们俩闹不和, )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保卫赵国。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2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是根据______写的《_________》改编的。“将”指_______,“相”指_______,“和”是______的意思。

4给本段文字起一个小标题:________。文中另外两个故事是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是事件的起因,_____________的发展,_______是事件的结果。

5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廉颇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10、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我知道加点字的读音,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我知道这些词语的近义词。

抉择—— 告诫—— 实践——

3.照样子,写出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词语。

转眼间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沮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诱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这句话中的用上引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我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一读下面的民间故事,完成练习。

长不大的牧羊人(节选)

从前,有个小牧羊人很会惹是生非。在放羊的路上,他看见一个卖鸡蛋的农妇头上顶着一篓鸡蛋,就扔过去一块石头,把鸡蛋全打碎了。卖鸡蛋的农妇诅咒他永远也长不大,除非他能找到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里的那个美女巴尔加利娜。

可怕的诅咒竟然应验了,牧羊人只好告别母亲踏上了寻找巴尔加利娜的旅程。他走到一座桥上,那上面有一个小美人正在一个核桃壳里荡秋千。

“来的是谁?”“是朋友。”“拉起我的眼皮让我看看你是谁。”“我正在寻找美女巴尔加利娜,她在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那里。您知道些什么吗?”“不知道,不过我送给你这块石头,以后它一定会帮你大忙的。”

小牧羊人走到另一座桥上,那上面有一个小美人正在一个鸡蛋壳里洗澡。

“来的是谁?”“是朋友。”“拉起我的眼皮让我看看你是谁。”“我正在寻找美女巴尔加利娜,她在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那里。您有她的消息吗?”“不知道,不过我送你这把象牙梳子,以后它一定会帮你大忙的。”

小牧羊人把梳子装在口袋里,经过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溪,看见一个人正在往袋子里装雾气,就走过去问他知道不知道关于美女巴尔加利娜的消息。这个人对他说什么也不知道,但是送给他一袋雾,说以后会帮他很大的忙。

(选自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意大利童话》)

1试着给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排序。

______牧羊人踏上了寻找的路途,遇到一个小美人正在核桃壳里荡秋千并送他一块石头。

______喜欢惹是生非的小牧羊人被农妇诅咒永远长不大,除非找到三只会唱歌的苹果里的美女。

______牧羊人踏上了寻找的路途,遇到一个小美人正在鸡蛋壳里洗澡并送他一把象牙梳子。

______牧羊人踏上了寻找的路途,遇到一个人正在往袋子里装雾气并送他一袋雾。

2读故事,关注民间故事中的反复。

我发现:牧羊人问路的对话重复了________次。

3这样重复是为了(   )

A.在讲述中方便记忆,同时加深听众的印象。

B.没有任何用意。

C.使故事达到一定字数,内容更充实。

D.使故事更有趣,更动听。

4迁移运用:读画线句子,根据前两次问路时语段反复的形式,照样子把第三次问路写具体。

仿写:“来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  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说他们是全场三十万人的“___________ ”。

3“[ ]”标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 ___________ 

4如果把文中的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母亲的目光

家乡坐落在一个山沟沟里,四面是山,读书是要爬上一道弯弯的山坳,再走一段路才到学校。路的两旁杂草丛生,虫蛇经常出没。母亲总是早早起来,弄好早餐,把我们送到坳口,母亲瘦小的身影越来越淡,我感觉仍有一股灼热之光扫过来,那样充满期盼,那样的深情,心里感觉非常踏实。期末考试,我终于拿了全班第一,捧回了奖状,母亲那期盼的目光大放光彩,口里连连称赞,又用那期盼的目光对着我,我想这是母亲最激动的时刻,那时我似乎明白了母亲在期盼什么。

母亲期盼的目光是一条线,牵着我走出了大山。

走出了大山,在小城讨一口饭吃。母亲为此感到骄做,但回家的次数少了。母亲的心更牵着我:城里的米是不是很硬,吃得是否舒服?天冷了,家里烧着木炭,城里烤什么呢?氵怕是被冻坏了。于是,一到收获季节,便背着一大袋新米,赶着数里的山路,又经过两个多小时车子的颠簸,才浑身疲惫地赶到城里。门铃一响,我打开门,是母亲那忧虑的目光上下把我打量,左瞧右看,那熟悉的目光将我抚摩了一遍,没发现什么,才进屋坐下。家里的那只老母鸡下蛋啦,屋前的橘子红啦,她都忘不了托人带给我。母亲是越来越老了,瘦小的背更加弯了,一到冷天,她便咳得厉害,可在我面前,她又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目光仍是那样坚定而期盼。

母亲的目光还是一条线,在我的心中紧紧地揪着。冷暖凉热,无一不在牵扯着我的心,我想我是母亲悠长的目光中的一个结,一个很重要的结,每被风吹一次,线就狠狠地被扯一下,无法安宁。

母亲的目光是一根悠长的线,我是那线上的一个移动的结,但怎么移也移不出线的尽头。

1联系下解释词语

打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出现多次的一句话是哪句?这样反复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   ”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在期盼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透过母亲的目光,我感受到了(   )

A.母亲是个啰嗦的人,牵绊孩子的手脚。

B.母亲很爱儿子,虽然儿子长大成人了,但她的爱一直随着那慈祥的目光追随儿子到城里。

C.母亲溺爱儿子,实际上是害了儿子。

14、阅读。

希望在你们身上

季羡林

①中国古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人新人换旧人。”

②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       )互相协调,共同努力,(       )可以获得最后胜利。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老年人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如此循环往复,流转不息。这是宇宙和人世间的永恒规律,谁也改变不了一丝一毫。所谓社会的进步,就寓于其中。

③这一番道理,虽然老生常谈,然而却是真理。

④人世问的真理都是明白易懂的。可是,芸芸众生,花花世界,浑浑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实少。你们青年人感觉锐敏,英气蓬勃,首先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你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然的话,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这个责任感,都是空谈。

⑤那么,我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不想说些空话、废话、假话、大话,更是一无灵丹妙药,二无锦囊妙计。我只有一点明白易懂简单朴素、又确实是真理的道理。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嘉的一首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⑥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比如你们对浩如烟海的中华经典必须有深刻的了解。最好能背诵几百首旧诗词和几十篇古文,让它们随时含蕴于你们心中,低吟于你们口头。这对于你们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好处。二是要惜寸阴。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话。

⑦对此,你们青年人(       )要心里明白,(       )要真正能实行,才能接好前人的接力棒,才不会虚度此生。以上都是我的肺腑之谈。

⑧青年们,好白为之。世界是你们的。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章括号中。

虽然……但是                 只要……就                 不仅……还            因为……所以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创造——( )                  锦囊妙计——( )

反义词:简单——( )                  转瞬即逝——( )

【3】作者引用朱熹的诗是想表达两点,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要________________,这也是作者对青年人的希望。

【4】在季老先生眼中,青年人的责任是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

【5】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老鼠牌铅笔吗》这本儿童小说在豆瓣读书网上获得了8.5分的高分评价,下面摘取了部分网友点评,请你结合图片信息回答问题。

小书童(济宁):书中幽默的语言让我印象深刻,羡慕夏刚能有这样的经历。

本本解说(济南):我是个父亲,寒假里陪儿子读了这本书。感触颇深。我要向夏刚父亲学习,对孩子放心放手,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春风拂面(青岛):我是一个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强烈推荐这本书哦!张之路的幽默、想象会带给你一场别样的心灵旅行。

【1】读读网友点评,再结合图片内容,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多选)

A.书名及作者

B.出版社

C.书的售价

D.书受人欢迎

E.书中有个男孩名叫夏刚,他幽默风趣。

【2】仔细阅读上文,你猜猜这本书会写什么故事?用一两句话简洁概括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假里,小林打算读这本书。下面是他的阅读计划,你还有什么建议呢?

①了解作者、创作背景;②完成一份阅读思维导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三)滥竽充数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   )许多人一齐吹,(    )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由这个寓言故事浓缩成的成语是    。故事的主人公南郭先生,使你联想到寓言故事《          》中的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词语造句。

       

3.文章最后一句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只好一词说明          。这个词还可以替换为          等词。这个结局也告诉我们     

4.你认为南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哪个选项形容他最贴切呢?(  )

A.很聪明,懂得见机行事

B.很狡猾,只懂投机取巧

C.很狡猾,只懂取悦别人

D.很聪明,懂得装腔作势

5.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却能混进去给齐宣王吹竽呢?尽量多地写下你能想到的原因吧。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呵护幼小心灵”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学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认为哪一个更贴切?请简要说明理由。

①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1)选择:___。(填序号)

(2)理由:___

【2】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江苏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仔细阅读,并从中提炼出两条信息。

江苏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5%

5.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我获得的信息:

(1)___

(2)___

【3】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给留守儿童集体过生日。

(1)___             (2)___

18、课内阅读。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   )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2蔺相如是如何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的?用“   ”画出来。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为了国家的利益,蔺相如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

B.从秦王手中要过和氏璧,是为了获得主动权。

C.蔺相如要求举行仪式才交出和氏璧,真是得理不饶人。

D.要回和氏璧、要举行仪式再交出和氏璧,表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和深谋远虑。

19、课外阅读我能行。

故乡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己。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满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更加衬托出夜晚的宁静;而我家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风儿在微拂着庄稼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牵挂。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飘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无法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轻纱薄翼: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它”指的是____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月千里寄乡思”,第二自然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                        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象的耳朵拍到了我的肩膀上。(改为“把”字句)

(2)非洲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改为反问句)

(3)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仿写比喻句)

(4)为了减少“新手”上路后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交管部门扩大了考试难度。(修改病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就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不改变句子意思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明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例子,选择一个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句: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喜出望外             镇定自若             焦急万分             怒气冲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岸英是我的儿子。岸英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将两句话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朝鲜战场上,有不少志愿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

(4)同学们认真倾听和注视着作报告的校长。(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读童年生活抒真情实感。习作(二选一完成)。

一、作文题目:一个我最要感谢的人

提示:在你的成长经历中,有无数的人给你温暖、快乐、幸福……他们也许是自己的老师,也许是自己的父母亲人,也许是自己的朋友。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忆起这其中的点点滴滴,你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感激。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赶快拿起笔记录下来吧!

要求:(1)通过一两件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特点。(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用词准确,标点正确,语句通顺,连贯。字数在450字左右。

二、书是知识的海洋,力量的源泉,智慧的翅膀,生活的航标。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聪慧。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吗?你最喜欢的是哪本书?请你写一篇作文,把自己最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

要求:(1)推荐理由可以只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注意分段写。

(2)叙述书中情节时,注意提取主要信息,简略表达。

(3)题目自拟,语句通顺、连贯。字数在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