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期末咸阳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日积月累。

(1)晚上的庭院中,一轮明月挂在天际,清风徐徐吹来,让我想起《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到黄河边,目睹了黄河的雄伟气势,让我想起《浪淘沙》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积累。

1.十大中国古代神话: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册学过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我们还学过他的《题西林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下图《________________》是他楷书代表作之一。你能说说人们对他书法的评价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姥姥的剪纸》通过叙述姥姥_____________的高超以及与姥姥在一起时的_______,表现了姥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对___________,流露出对姥姥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牛郎织女》,我体会到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____________,以及他们对____________的追求。

3)《安塞腰鼓》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出了安塞腰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黄土高原人粗犷豪迈的性格。

4、课文《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综合回顾。鲁滨逊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心态也在发生着变化,请你根据课文节选,完成思维导图,感知人物形象。

从中我能看出鲁滨逊是一个 的人。

5、看拼音,写字词,或给加点字注音。

古代名画《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展卷观赏,人随景移,引人入胜。那景色或江水翻腾,或山峦逶______,或yún yá_____ 竞秀。画中不仅有气势______礴之景,还有渔歌唱晚、_____口垂钓的闲情逸趣,这幅画不愧是传世精品。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课内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3】“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4】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________________

【5】小敏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的每一句都看成一幅画,并为它们各拟写了一个标题,请你选一选。

①大雨倾盆图     ②乌云密布图     ③水天一色图     ④风起云涌图

(1)黑云翻墨未遮山( )             (2)白雨跳珠乱入船( )

(3)卷地风来忽吹散( )             (4)望湖楼下水如天( )

7、课内阅读

墨梅图题诗

          ,           

          ,          

1默写诗歌。

2对一、二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两句交代了梅花生长的特点,也描写了梅花淡淡的颜色,但诗人写梅花的颜色是墨黑色的,这不准确

B. 这两句话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字既道出了画梅花的技法,又写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一新

3对三、四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两句话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趣和宏大抱负,鲜明地表现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B. 这两句话表现了诗人喜欢颜色淡雅、清气浓郁的梅花,与表现诗人的人格和操守没有什么关系

8、在古诗中遇见梅花别样的美。

卜算子·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1将两首同调同题的词补充完整,再完成后面的练习。

2古人自古爱梅花,革命伟人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成就了与宋代词人陆游不同的梅花,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处打“√”

A. 感情基调不同,陆游词感情基调在字上,毛泽东感情基调在字上。(

B. 词中的梅花处境不同,一个在意外断桥边,一个在悬崖峭壁之上。(

C. 词中的梅花的形象不同,一个是寂寞凄凉,饱受摧残的形象,一个是凌寒独放,俏丽多姿的形象。(

D. 作者的词情感基调不同,一个悲观,一个乐观。(

3毛泽东曾说:读放翁诗词,如遇知己,比较两首咏梅的杰作,你认为他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我们沙地里,/潮汛要来的时候,就有许多跳鱼儿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下面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1)素:  

(2)先前:

(3)如许:

(4)希奇:

2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说明(    )。

A. 闰土有许多心事。

B. 闰土知识丰富,见多识广。

C. 闰土心情复杂,难以理解。

D. 闰土思维怪异,与正常人不一样。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新鲜 ——             危险 ——

4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话的意思是(    )。

A. 鲁迅家的墙很高。

B. 他们的家长管得很严,不许他们出去玩。

C. 说明他们不能广泛接触社会,见识很少。

D. 说明他们视力不好,只能看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5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的画“√”,错的画“×”  

(1)对闰土见多识广,知识丰富的赞叹。      

(2)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3)表达了对闰土生活的忌妒之情。             

(4)表达了对深宅大院里的生活的厌倦。     (     

10、阅读《桃树爷爷》回答问题

  桃树爷爷是个说故事的能手,一辈子走南闯北的,阅历多,肚子里什么故事儿都掏得出来,村边上有一片桃树林子,林子里有两间小房,刷着白粉墙,桃树爷爷就住在这儿,专经营合作社里的果木。就为这个,孩子们叫他桃树爷爷。

  桃树爷爷有件时刻不离身的爱物,那就是支笛子,不知爷爷做伴了多久,桃树爷爷吹笛子也真吹得好,不但会用嘴吹,还会用鼻孔吹。一吹起来引得孩子们成群打伙地围着他转。

  孩子们最着迷的还是桃树爷爷满肚子的故事。春天,桃花盛开,红艳艳的,简直是半空落下来的一片彩云。你常常会看到老人家坐在桃树底下,身边围着群孩子,眼睛直竖竖地盯着桃树爷爷的嘴,任凭那些做娘的喊破嗓子,叫孩子们回家吃饭,孩子们也不开腔。到了冬天,日短夜长,一到晚上桃树爷爷的热炕更恋人,差不多挤满了听故事的孩子,要不是爷爷催他们早点回去睡觉,听到天亮也不烦。

  这一天傍晚,天阴下来,一会掉了雪花,飘飘摇摇的,雪花全阵比一阵密,桃树爷爷心想:下雪了,不会有人来了。早早关上门,从灶里掏了一瓦盆棒子火,端到炕上,也不点灯,守着火盆烤火,刚抽了半袋烟,门地推开扑腾扑腾跳进两个小黑影。桃树爷爷一听,听出是小满和小牛,却故意不言声。

  小满问:桃树爷爷,你睡了么?

  桃树爷爷呼.呼打起很响的鼾声来。

  小牛悄悄地说:是睡了,咱们走吧。

  小满说:没睡,没睡,睡了还抽抽烟?一面爬上炕,凑到爷爷的眼前一看就笑起来我说没睡,眼还睁着呢。

  爷爷说:没睡也不给你们讲故事。

  小满拉着老人的胳臂摇晃说:你讲一个吧,讲一个我们就走。

  爷爷:好好,别缠我,我讲一个,又吩咐小牛说:你点个亮,别摸黑瞎说话。

小牛点上油灯,桃树爷爷想了想说:一家子,有个妈妈和小孩子…… 

小满怕是编派他 赶紧问  孩子叫什么

桃树爷爷笑着说  你不用怕  反正不叫小满  人家叫百岁  就听我说

小百岁千里寻父的故事吧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任凭:

阅历:

【2】给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回答问题。

(1)孩子们为什么都叫人桃树爷爷?

 

(2)孩子们为什么整天围着桃树爷爷转?

 

【4】写出句子含义。

(1)桃花盛开,红艳艳的,简直是天空中落下来的一片彩云。

 

(2)一到晚上桃树爷爷的热炕更恋人。

 

【5】给短文用||分段,并写出段意。

 

 

 

11、阅读下面的文字。

在妈妈的催促声中,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的课外书。此时的我正计划着怎样把书看完。突然,我有主意了,立即钻进被窝里,拿起手电筒,在被窝里面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时,我好像听到了一阵脚步声,赶忙钻出来,一看没什么动静就又钻了回去。我在被窝里忐忑不安地想:如果妈妈来了怎么办?……不!她不会来的!……如果被发现了该怎么办?被训一顿?……反正我看书也没什么错。……不!毕竟我不该在被窝里看书。明天再看?不行,明天未必有时间呢……算了,那就不看了,等有时间再看吧。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又将书偷偷放了回去。

【1】这段文字是对“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我们能从这段描写中体会到“我”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这段文字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文的省略。

B.表示列举的省略。

C.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D.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3】你一定也遇到过让你害怕、担心、欢喜、犹豫的事情,那一时刻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快来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独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庸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_________,文中的语言富有特点,如“杂拌儿”体现了作者__________语言的特点。

【3】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句中带点的几个词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表示这一意思的词语还有很多,再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釆用的段落结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联系上下文,说说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任选一个节日,并写出与这个传统节日的有关诗句。传统节日: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中年闰土(节选)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

【1】短文开头采用____的手法,描写了闰土的外貌,通过闰土身材、__________、手等方面的变化,反映出中年闰土生活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我”见到闰土,很兴奋,却不知该说什么是好,许多话“吐不出口外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闰土见到我,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欢喜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凄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读到“我也说不出话”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丰碑

李本深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军长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长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⑦段对军需处长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衣着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这些描写突出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3】“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

A.见到军长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B.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军长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C.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外,还能说什么呢?

【4】对题目《丰碑》含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高大的碑

B.赞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他是军长和战士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C.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后,看上去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5】文中说“军长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联系短文内容,想一想,军长心里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活中有许多像军需处长一样的人,请你举个例子,并把想对他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它是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仿写句子)

16、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用带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跟我学:陈述句改感叹句,首先要在句中加入真是、好、真、多么、太等字词;然后在句尾加啊、呀等表感叹的字;最后加上感叹号!

1.安塞腰鼓深深震撼了我。(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用带点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写句子)

5.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变换句式。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变换成否定句)

 

19、按要求改句子。

(1)为了子孙后代,你们要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和情感来保护这片土地。(改为反问句)

(2)这条干涸的小河一年四季流水不断。(修改病句

(3)这是一条河流。(扩写句子)

(4)在群星璀灿的宇宙中,地球就一叶扁舟。(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20、按要求写句子。

1.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的声音最难听。(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感情。(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喜欢这只小家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积累大看台。请你写几条有关鲁迅的名言。

1  

2  

3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