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括号里补充恰当的关联词。
1.(_____)是好朋友,我们(_____)要按原则办事。
2.爸爸(_____)要工作,(_____)参加业余学习。
3.这间教室(_____)宽敞,(_____)布置得很美观。
4.你(_____)懂得了这道理,(______)要自觉去做。
5.你(_____)今天就去游泳,(______)星期天再去?
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情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余音绕( ) ( )夺天工 栩栩如( ) 妙笔生( ) ( )云流水
我们可以用( )来赞美伯牙的《高山流水》;用( )来赞美徐悲鸿画的马;用( )来赞美看到的精美的工艺品。
3、找规律,写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
(1)生死 优劣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明白 抬举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补充成语,再选择两个写几句话。
千(_______)一发 粉身(______)骨 排山(_________)海
居高(_______)下 (________)大无朋 (_________)芳自赏
写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寒风( ) 波涛( ) 神情( )
脸色( ) 天气( ) 心情(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首联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的起因。“具”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
【2】颔联由近及远地写了“故人庄”的自然之号,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更有味道了。
【3】“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________,聊________,聊________。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
7、阅读理解。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①怨遥夜②,竟夕③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④,披衣觉露滋⑤。不堪盈手⑥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①情人:多情的人,指自己;一说指亲人。②遥夜:长夜。③竟夕:一整夜。④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⑤滋:湿润。⑥盈手:双手捧满。
【1】解释诗句的意思。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写月亮不用“升”,而用“生”,写出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词。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浣溪沙:词牌名。②蕲水:在今湖北浠水一带。③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浸,泡在水里。④潇潇:这里形容雨声。⑤子规:杜鹃鸟。⑥无在少:不能再回到少年。⑥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因老去而悲叹。唱黄鸡,语出白居易“黄鸡催晓丑时鸣”,比喻时光流逝。
⑦《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解释下列词语。
浸:___________。潇潇:_____________。
【2】“谁道人生无再少?”这是一个_________句,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
【3】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原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但我们却从“________________”(填诗句)中感受到了他的一中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请你回顾自己学过的和课外积累的诗句,想一想关于感叹时光流逝、珍惜时光的诗句有哪些?然后选一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丰碑
①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块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员骑。他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③前面的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④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将军的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前面……前面……有人冻死了……”
⑥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⑦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飞雪打熄;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们借火……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他的身上……他的御寒衣物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⑧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音。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⑨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⑩“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⑪终于,有人对将军小声地说了一声:“他就是军需处长……”
⑫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⑬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第①段和第⑬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___和___。
A.突出行军的艰难 B.衬托战斗的残酷
C.渲染气氛的悲壮 D.暗示结局的悲惨
【2】第⑥段中“将军愣了一下”的原因是_____;第⑫段中“将军愣住了”的原因是_____。
【3】第⑦段对军需处长的____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军需处长衣着单薄是因为____。
【4】将军得知冻死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短文阅读。
不老的额头(有删改)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烦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心里却异常沉重。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解释词语。
精打细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饱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围绕“母亲的额头”,第①③⑤自然段分别聚焦了三个场景,概括为:母亲用额头为“我”判断病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场景刻画出了一位____________的母亲。
【4】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想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⑤自然段,想想这部分抓住了母亲的哪些方面来描写?从“习惯性地”“贴在”“仔细端详”这些细节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题目是从什么角度拟定的?这样拟题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穷人》的片段,完成练习。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渔夫觉得“是个问题”,这个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对这个句子中的加点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熬”的意思是“煎熬”,因为又抱养了两个孩子,这加重了渔夫的负担,他觉得很为难。
B.“熬”的意思是“忍受”,说明渔夫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3】渔夫最终的决定是____________,这反映了渔夫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把描写渔夫神态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把描写渔夫语言的句子画上横线。
12、人间情分
张曼娟
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计程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就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我匆忙地赶赴学校。下了好不容易搭上的计程车后,赶紧寻第一家书店,要复印若干讲义发给学生。因为时间紧迫,我几乎是跑着进去的。迅速将原稿交给从未谋面的女店员。
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她铺好原稿,开动机器,先复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然后将两张复印稿并排成一大张。她抬起头,微笑着说:“这样不必复印八十张,只要复印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在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着着她的美丽。原本她长得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没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一个平凡的女孩。
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纸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动,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彩。
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心情。反而能在阳光和海洋以外,见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澎湖的望安岛上任意地放收着牛群;刚从海中捞起的白色珊瑚,用指甲轻划,会发出“铮”的声响。夏日渡海,从望安岛到将军屿,一个距离现代文明更远的地方。有些度弃的房屋,仍保留着传统建筑风格。只是屋瓦和窗棂都绿草盈眼了。
岛上看不见什么人,可以清晰听见鞋底与水泥地的摩擦声,这是一个隔绝的世界呢!
转过一丛丛怒放的天人菊,在某个不起眼的墙角,我被一样事物惊住了---一部蓝色的公用电话。
不过是一部公用电话,市区里多得几乎感觉不到,然而,当我想到当初设定计划,渡海前来装置、架接海底电缆……那么复杂庞大的工程,只为了让一个人传递他的平安或者思念,忍不住要为这样妥帖的心意而动容了。
一个月的大陆探亲之旅到了后期已如残兵败将,恨不能丢盔弃甲,大城市的火车站规模不小,从下车的月台到出口,上上下下攀爬许多阶梯,那些大小箱子早超过我们的负荷能力了。
那一次,在南方的城市,车站阶梯上,我们一步也挣不动,只好停下来喘息,一个年轻男子从我们身边走过,像其他旅客一样,而不同的是他注视着我们,并且也停下来。
“我来吧!”
他温和地说着,用卷起衣袖的手臂提起大箱子,一直送到顶端。我们感激地向他道谢,他只笑一笑,很快地隐遁在人群中。
身着白色村衫的背影,笑容像学生般纯净。是我在那次旅行中最美的印象了。现代人因寂寞的缘故,特别热衷于“谈” 情“说”爱;然而又因为吝啬的缘故,多构筑在薄弱的基础上。
有时候,承受陌生人的好意, 也忍不住自问,我曾经替不相干的旁人做过什么事?
人与世界的诸多联系,其实常常是与陌生人的交接,而对于这些人,无欲无求,反而能够表现出真正的善意。每一次照面,如荷花映水,都是最珍贵而美丽的人间情分。
【1】文中共记叙了三件事,请仿照面的短语指出后两件事分别给“我”带来了怎样的印象。(用文中短语回答))
复印店女孩感动了“我”---“善意的温柔”
望安岛的公用电话感动了“我”---“_______”
火车站陌生男子感动了“我”---“_______”。
【2】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这位男子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面”在字典中的意思是“面对面地不期面遇”,作者为什么说“每一次照面、 如荷花映水”呢?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一句话指出了社会上很多人缺少爱人之心,道德之心的原因?哪句话能使我们欣慰地感觉到社会上富有爱心的人越来越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风雨车上
深秋的北方,寒气逼人,偏偏天又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上班族”们纷纷诅咒鬼天气。公共汽车满载着乘客,像蜗( )牛似的在风雨里艰难地爬行。
车上,他端端正正地坐在第三排的座位上,一身整齐的军装与屁股下的座位极不相( )称。但他似( )乎并未顾及自己是军人,就那样脸朝着车内,背靠着车厢板,稳稳地坐着,就连站在自己面前的老人他都装着视而不见。
人们开始议论:“现在这些当兵的,心安理得地坐在座位上……还学雷锋呢?”他的脸红了红,但还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
他准备下车了,刚巧从车门上又来了一位军人,他马上欠身叫住了他:“同志,请到这里坐!”人们有些愤怒了。但就在他说完话的一瞬( )间,一股寒风涌进了车厢,人们不禁打了一个寒战,再看他坐过的地方,一个脸盆大的窟窿出现在他背靠的位置,他的后背已经湿透了。后面的那个军人立刻心领神会,用和他同样的姿势又端坐在那里。
车继续向前缓缓地爬行……
【1】“上班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 )”里给加点的字注上拼音。
【3】请用“ ”在文中画出一句比喻句,并仿照这个句式再写一句话。
【4】请用几个恰当的词语概括人们的心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一身整齐的军装与屁股下的座位极不相称”?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怎样理解“他的脸红了红,但还是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结尾写道“车继续向前缓缓地爬行”,此时,车厢内人们又会怎样议论呢?请你根据当时的情形合理想象,然后写在下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片段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又复发了。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床上。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
喃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留之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疲劳加上忧愤,使肖邦的肺结核又复发了。”说肖邦“疲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肖邦 “忧愤”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划线的这句话改成第三者转述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肖邦已经是弥留之际,哪有力量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认为“紧紧”用词 不当,你认为呢?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安门广场站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牛对牛郎说:“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钱学森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缩句)
(3)有没有动脑筋,是考出好成绩的主要原因。(修改病句)
(4)阳光洒满校园。(扩句)
(5)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用关联词联句)
(6)我们不能够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开展体育活动。(将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18、按要求写句子。
1.国家有难,却没人来解救,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情啊!(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天祥说:“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中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深化和提高文学鉴赏的研究形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唐代诗人韩翃的《寒食》一诗中,描绘出一幅“走马传烛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2)《石灰吟》诗中表达了诗人以身报国、清白正直的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竹石》诗中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你的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好好学习,虚度光明,你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
(5)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这紧急关头,董存瑞只得用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
读了这么多有关鲁迅先生的文章,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一篇?试着写一写它的独特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