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会写词语,还会巧运用。
(1)先用“○”圈出错别字,再将改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A.粉墨登厂有板有眼科班出身( )
B.天籁之音高山流水余音绕粱( )
(2)我发现A中的三个词语与 有关,B中的三个词语与 有关。
(3)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个或两个写一句话。
2、能力提升题
一位老翁做寿,专程请当地文人给自己写一副祝寿联,文人得知老翁的生日是11月11日,又知他今年80大寿,便写下了下面这副对联:
上联:十一月十一日
下联:八十(____)八十(____)
下联空出两个字,请你把它们补出来吧。
3、下面的对联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绩,请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具体所指:
(1)收二川——(_____) (2)排八阵——(_____)
(3)六出——(_____) (4)七擒——(_____)
(5)三顾——(_____) (6)取西蜀——(_____)
(7)定南蛮——(_____) (8)东和——(_____)
(9)北拒——(_____) (10)用火攻——(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yī jīn gē da fèng xì jì qì bào yuàn
( ) ( ) ( ) ( ) ( )
5、按要求写出ABB式的词。
(1)描写颜色:红彤彤 ______ ______ ______
(2)描写神情:笑呵呵 ______ ______ ______
(3)描写滋味:甜津津 ______ ______ ______
(4)描写外形:矮墩墩 ______ ______ ______
6、读句子,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_。
【2】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3】词中的“见”读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相同。
【4】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将诗歌补充完整。
【2】这首诗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
【3】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长征途中的五幅“征难图”,请你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
攀(五岭) 越______ 渡______ 夺______翻______
【4】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改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鉴赏。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的上、下片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转溪头忽见”透露出一种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给文段拟定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的“屹立”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这声音”指的是什么声音?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这声音体现了五壮土怎样的情感?
10、五位壮士(矗立 屹立 耸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 遥望 俯视)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热烈 热情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用“√”选择正确的词语。
【2】文中“惊天动地”是表示声音______的词语,“气壮山河”写出了五壮士的______。
【3】请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_______。
【4】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望着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此时,五壮士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
11、颐和园
材料一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顾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材料二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
光绪二十四年,自四月二十三日(6月11日)宣布变法后,光绪帝曾连赴颐和园12 次,召见维新派人士,筹划变法事宜。四月二十八日(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命他在总署章京上行走,并许其专折奏事。八月初四日(9月19 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在变法期间(6月至9月间),慈禧一直住在颐和园。颐和园成为守旧派反对变法、准备政变的中枢。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经颐和园出逃。七月二十五日(8月19日),俄国军队首先侵占颐和园。以后,日、英、意军又相继占据。颐和园在被占期间,所存珍宝被侵略者抢掠一空,不少建筑再遭焚毁。
材料三
颐和园游览路线1:东宫门入园
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院——玉澜堂、宜芸馆——乐寿堂——长廊——排云殿
——佛香阁——石舫——乘船至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新建宫门。
颐和园游览路线2:北宫门入园
北宫门——苏州街——澹宁堂——谐趣园——仁寿殿——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乐寿堂——长廊——排云殿——佛香阁——石舫——耕织图景区——如意门。
颐和园游览路线3:新建宫门入园
新建宫门——南湖岛——十七孔桥——铜牛——乘船至石舫——耕织图景区——苏州街——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文昌院——仁寿殿——东宫门。
阅读链接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1】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想一想:你应该根据不同的任务采用哪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读完后,填一填。
(1)了解与颐和园有关的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颐和园的旅游攻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材料三”中又发现了哪些景点是材料一中没有提到的。至少写3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材料二”中了解到了哪些历史事件,概括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这句中先写自己看到的景色,再写自己的感受。请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阅读链接”的内容,你了解到“戊戌变法”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怎样评价“戊戌变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著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①我手上还有个重要的任务要完成,事情是这样的:我早就想着用什么方法给自己做一些陶器,因为我确实非常需要它们,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不过,考虑到这里气候炎热,我毫不怀疑只要我能找到这样的黏土,我就能把它们捏成坛坛罐罐,然后放到太阳底下晒干,它们自会变得坚固耐用,能够放置任何干燥或者是需要保持干燥的东西。因为在加工粮食时,这类容器是绝对用得着的,所以我决定尽可能先做几个能够站立的大坛子,来放谷物或是面粉。
②如果告诉你们我是如何笨拙地把弄这些陶泥的,你们一定会觉得我可怜,会笑话我。我做出许多奇形怪状的、很丑陋的坯子,它们有的往里塌,有的往外倒,更有许多由于陶泥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而坍成了一堆烂泥。又因我不等它们阴凉到一定的程度就拿出去暴晒,结果很多都被晒裂了,还有许多在晒后稍一搬动就碎了。总之,我找黏土,挖黏土,混黏土,再把混好的黏土运回家,千方百计地实验着做毛坯,在这么辛辛苦苦地干了两个月以后,我只做出来两个难看的大土罐,我简直不能把它们称为坛子。
③不过,太阳把这两个土罐晒得又干又硬,我非常小心地搬起它们,把它们放在了两个大柳条筐里,又用稻草和麦秆把土罐和柳筐之间的空隙填了起来,这样土罐就不容易碎,不容易受潮了。我想我可以用它们来装晒干的谷物,或许把谷物碾碎以后还可以用它们装面粉。
④虽说我做大坛子的计划没有大获功,可是我做出了几件不赖的小玩意儿,比如说圆形的小罐子、平底的盘子、带柄的小罐、小瓦锅以及我随手做出来的一些东西。经过烈日的暴晒,它们都变得格外坚硬。
⑤但是,以上这些都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要的是能盛水并耐得住火烧的罐子,它们中没有一个能满足这两点。一些天后,有一次我生了一大堆火烤肉吃,当烤完肉灭火时,偶尔在灰烬里发现一片土罐的碎片,经大火一烧,它已经变得跟石头一样硬,跟瓦片一样红了。这样的发现叫我喜出望外,我对自己说,既然碎片能烧成这样,整个的土罐也一定可以了。
⑥于是,我开始琢磨如何控制火力,以便能烧出一些陶罐来。可我对陶窑一点儿也不了解,也不知道怎么用铅来给陶器上釉,尽管我在着一些铅皮,我把三口已晒硬的大泥锅和两三泥罐一个个地摞了起来,然后在它们的周围放上柴火,在它们的下面生了一大堆炭火。我不断地在它们周围和顶部的火焰中添进新柴,直至我看到它们里里外外都被烧得通红(同时注意到它们并没有被烧裂)。等它们全都烧得红透了之后,我又将它们烧了五六个小时,直到我发现有个罐子虽然没有开裂却已开始熔化了,这是掺在黏土中的沙子被大火烧熔了,如果我烧下去,那沙子就会化成液体了。这时,我逐渐减少火力,让它们的红色慢慢地褪去。我在火堆旁整整守了一夜,看着不要让火势减退得太快,第二天早晨,我就有了三口不错的陶锅和两个陶罐,虽说算不上美观,可硬度却非常理想。其中的一个因为它里面的沙子被烧熔了,外表还结出一层很好的釉。
【1】【把握顺序】文章按照_____________顺序,描写了鲁滨逊制作陶罐。
【2】【克服困难】鲁滨逊在制作陶罐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多选)( )
A.制作陶罐的粘土很难找。
B.用火烧土罐的时候,火力不好控制。
C.岛上经常下雨,没法用太阳晒陶罐。
D.陶泥很难成型,在太阳下晒的时候也不好控制时间,容易碎。
【3】【赏析语言】下列对文章语言和写作手法的赏析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受真实。 (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土罐被火烧后的红、硬的状态。( )
(3)文中采用非常多的动作描写,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了鲁滨逊制作陶罐的过程。( )
【4】【评价人物】文中的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爱上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让人无限惊讶的书。在世界名著推荐会上,你会怎样推荐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珍惜时间的鲁迅
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来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
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 ① )地学习,( ② )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鲁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算突降大雨,他也会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起:“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①应选( ),②应选( )
A.夜以继日 B.饱食终日 C.如饥似渴 D.饥不择食
【2】第2自然段围绕“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这个中心意思,依此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逝世的前一天这几个特殊时间段的例子,充分展现鲁迅先生“从没浪费过时间”的优秀品质。
【3】你是怎么理解“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这句话的意思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下面的哪一项?( )
A.赞扬鲁迅先生一生珍惜时间,并抓紧时间,用笔做武器,同敌人斗争的伟大精神。
B.告诉读者: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C.表现鲁迅先生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的高贵品质。
【5】文中说鲁迅先生“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笔是书写工具,怎么能是“武器”呢?请结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写一写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6】在你自己的生活中,可以怎样珍惜时间呢?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从这事,我悟到一个祖传的经验:一年之中唯有过年这几天是孩子们的自由日,在这几天里无论怎样放胆去闹,也不会立刻得到惩罚。这便是所有孩子都盼望过年的更深一层的缘故。当然那被撕碎的花脸也提醒我,在这有限的自由里可得勒(lè lēi)着点自己,当心事后加倍算账。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文中哪句话写出了“我”悟出的经验?请用“ ”画出来。
【3】对画“ ”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只要大人给我们自由,我们就可以肆无忌惮
B. 自由是相对而言的,不能过度地放纵自己
C. 我们在玩耍时不能过头,否则可能会犯大错
D. 人要学会把握自己,不能够太过放肆,得意不能忘形,贪玩不能过火
15、变魔术,改句子。
1.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山间的清泉,你何必与遥远的大海比浩瀚呢?你自有你的清纯。
2.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写具体。
一阵风吹过,枯黄的树叶就像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慈样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地叫了。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
17、“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改为“被”字句。
1.幸而存活的树苗被狂风暴雨吹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过来把椅子扶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
1.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被字句)
变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具有这么多可贵品质,难道不值得赞美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变换句式。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变换成否定句)
20、下面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观点,写下来。
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用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任选其一)
(一)题目: ,谢谢你
生活中,我们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暖心的一次帮助总是带给我们关心,勇气、力量……请以“ ,谢谢你”为题,写一篇习作,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并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不少于450字。
(二)题目:意外的
生活中,时常会发生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有时令人叹息不已,有时让人欣喜若狂,有时让人措手不及……请以“意外的 ”的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成功”“发现”“收获”等词语;2.记叙一件事情,注意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表达出真情实感。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