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期末娄底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多字成语

当局者迷——__________ 吃一堑——__________

各人自扫门前雪——__________ 冰冻三尺——______________

如闻其声——__________________ 兵来将挡——______________

近朱者赤——__________________ 言必行——__________________

画虎画皮难画骨——__________ 明修栈道——______________

明枪易躲——__________________ 金玉其外——______________

放下屠刀——__________________ 挂羊头——__________________

城门失火——__________________

2、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在吴缅家三代相传,这本书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也和吴缅一样非常喜欢读这本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课文作者向我们推荐的书是英国作家______写的《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书中有一句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再写出一句战胜逆境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

4、看拼音写词语。

满分5 manfen5.com

 

 

5、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穷人》是____国作家_______写的一篇_______。文章记叙了______________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_______统治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2)《穷人》全文以______________为主线,围绕______________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唐诗《雨过山村》,完成练习。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①鸡鸣:鸡叫。②相唤:互相招呼。③浴蚕:指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④中庭:院子中间。

1解释诗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鸡鸣的原因是(  )

A.天快亮了,公鸡啼鸣。

B.雨天里,天色明暗交替,引起鸡鸣。

3诗中所写的景象是(  )季的。

A. B. C. D.

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____

(2)第三句写妇姑冒雨浴蚕,表现农家之忙。____

(3)第四句通过写花的来说明山村生活的闲适与懒散。____

5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_____        逶迤—— _____ 

磅礴——  _____      云崖——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诗。

【5】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列诗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选自刘禹锡的《浪淘沙》)

【材料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选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材料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选自杜牧的《江南春》)

【材料四】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补充【材料一、三、四】中空白处的诗句。

【2】中国北国的美,是恢宏庄重的,是大气磅礴的,是直击人心的;中国南方的美,是沁人心脾的,是温婉恬静的,是动人心弦的。请选择4则材料中2则,赏析诗人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南北风光的不同特色,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

【3】1936年,红军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请结合课本第二单元所学,评价一下领袖毛泽东。

__________________

【4】四则材料都用了一种共同的表达方式,即__________,请选择其中一则,具体说说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并说说小学六年来你在学习古诗词中积累的2条经验。

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呼吸    摇曳    凝视    察看

【2】用“_____”画出这段话中写花的作用的句子。

【3】用“﹏﹏﹏”画出这段话中写外界关注花的句子。

10、阅读作答。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压岁钱”,他总舍不得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亲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用“   ”画出这篇文章的中心句。

2抄书使鲁迅“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父亲的打与不打

①小时候,宁涛是个调皮的孩子,爬树掏鸟蛋,下河摸虾,不是把裤子撕开一条长口子,就是把衣服刮个大洞,父亲见了,却从不打他,而是笑呵呵地跟他的母亲解释:“孩子嘛,都这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②可有一次,他偷了邻居的五块钱。五块钱在当时已经是个不小的数目了。父亲知道后,把他用皮带捆在树上,狠狠地抽了好几鞭子。边抽边说:“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我看你还敢不敢偷。下次再偷,我剁了你的手!”那一次,他被打得皮开肉绽,母亲看了极其心疼,说父亲下手太狠,和父亲吵了一架后回娘家了。那一次,父亲破天荒地没有去外婆家接他们,他这才意识到“偷”是让父亲最痛恨的事情。他再也不敢偷了。他怕说到做到的父亲真的砍了他的手。

③九岁的时候,宁涛带六岁的弟弟去外婆家,刚好那天村里放电影,他带弟弟去看电影,看到中途的时候,他找了个地方上厕所,结果回来的时候没看到弟弟。他猜想,弟弟可能是跟着熟人回家了吧,便没放在心上。直到第二天他回家,没看见弟弟,他才慌了神,全家人奋力寻找,也没找到弟弟。闯下这么大的祸,父亲肯定会狠狠地打他一顿吧?可是,父亲却一句话也没有说。

④之后,弟弟就像一根刺,梗在他的喉咙里,他不提起,父母也不提起。但他知道,父母都想念弟弟,特别是年纪越来越大,对弟弟的思念与日俱增。但父母从来没有责怪他。他其实希望父亲打他一顿,哪怕是狠狠地打他一顿,他也不会怨父亲一丝一毫。

⑤之后,弟弟失踪的第26年,他看见中央电视台的寻人节目,才又燃起了一丝希望。通过节目组的多方寻找,他终于找到失散26年的弟弟。那一刻,他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节目现场,父亲老泪纵横。主持人问他的父亲:“弟弟丢了,你打了哥哥没有?”父亲坚定地回答:“没有。”主持人问为什么没有。父亲说:“弟弟丢了,他心里已经很自责了。我们已经丢了一个小孩了,我们得把爱加倍地放在哥哥身上。”

⑥那一刻,宁涛泪流满面。父亲的打与不打,都是因为爱他,父亲的打是因为怕他染上恶习,走上不正当的道路;而父亲不打他,也是因为爱他,是因为怕儿子心里负担过重,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1】文章是按_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2】文章围绕父亲的“打”与“不打”来叙述,这样的写法是__________

【3】简要概括文章叙述的父亲“打”与“不打”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三件事中,作者重点描写的是哪件事?你认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刻画父亲主要运用的是 ________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而第4自然段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宁涛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

【6】读了这篇文章,对照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你想对你的父母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家的县城,有一位年轻美俊的清洁工,他每天早晨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楼下时,都会晃动他手上的摇铃。当我提着垃圾袋走向他时,他总是微笑着,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了个“请”的姿势,就像在说“欢迎光临”。

他总是打扮得很整洁,甚至是时髦,干干净净的,像是在做一件很体面、荣耀、骄傲的事。有一次,我还看见他用扫帚对准了地上的一个烟蒂,摆出打高尔夫球的姿势,一杆把烟蒂挥入距离二,三步远的簸箕内,还顽皮地对我扮了个鬼脸……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正值青春年华,在省城一家宾馆里当迎宾先生,后来因为老父亲病重,使回家照顾病人,同时兼做了一名清洁工。

在与垃圾打交道中,他总能抱着一颗感激的心,因为有事做是最重要的。被他优雅、自信、有礼的言行所感动,每次倒垃圾时,我都不忘说声“谢谢”。对此,他很激动,他说他永远不会看轻自己,但仍然在乎别人的尊重与肯定。

他把“劳动”两个字演绎得尊贵无比。

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因为,他不仅帮我们带走了生活垃圾,也净化了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

【1】文章加个题目,写在横线上。________

【2】写出同义词和反义词。

同义词:优雅——_______    时髦——______

反义词:骄傲——_______    自信——______

【3】说出下列句子属于人物的哪一种描写。

①他每天早晨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楼下时,都会晃动他手上的摇铃。______

②他顽皮地对我扮了个鬼脸。______

③每次倒垃圾时,我都不忘说声“谢谢”。______

【4】“请”、“劳动”加了引号,这里引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什么使作者说“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指社会上哪些不正确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     ),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       )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短文节选自《______》,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的字在括号里注音。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_____

粉身碎骨: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5】从壮士们用石头痛击敌人这一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平分生命

1)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2)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

3)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手术的费用,但是不输血又不行,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4)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

5)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

6)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 郑重而又严肃地点头,仿佛做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的神情。

7)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 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

8)抽血后,男孩躺着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

9)一切手术完毕, 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10)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惊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

11)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12)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13)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意:“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14)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

15)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

16)所有人都被震惊,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17)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18)所有的人,是的,包括医生,包括护士,包括其他的病人,还包括在尘世间日益麻木并且冷漠的我们。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成语。

1)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里愿意,一点儿也不勉强。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将第17小节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填空。

1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再一次看出两个孩子遭遇了两次不幸,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一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 郑重而又严肃地点头,仿佛做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的神情。这句话中男孩做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震惊一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医生震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所有人震惊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题目是《平分生命》,短文中点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个妇女搬了把椅子放在我面前说:这是我们专门准备的残疾人椅,你快坐吧!(改为转述句)

2.闰土心里的稀奇事,让我很羡慕。(改为双重否定句)

3.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4.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改为反问句)

5.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改成字句)

6.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改成陈述句)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一个小蜜蜂展开柔嫩的翅膀,在阳光里快乐地飞舞。(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詹天佑修筑铁路。(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河大合唱》真让中华儿女骄傲,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痛的相持阶段。(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12分)

(1)我们现在不是讲心灵,还是讲出嫁。(修改病句)

(2)爸爸对我说:孩子,等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改为转述句)

(3)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改写成直接引述句)

(4)演出那天,人民广场上挤满了人。(用上一种修辞手法,突出人多 。)

(5)所有的加拿大报纸都登载了报道这件事的文章。(改为字句)

(6)柯妮的介绍带着欧美白人的幽默,没有人不承认她的介绍很棒。(改为肯定句)

 

18、练习句子。

1.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像是两军对阵,隔着楚河汉界。

这句话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用这种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妈妈的眼睛似乎实在是太昏花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

(2)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期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

(4)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仿写)

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想一想:你有什么拿手好戏?比如唱歌、跳舞、绘画、书法、手工制作……请用文字把你的拿手好戏写出来。

要求:1.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句通顺,重点突出,有一定的条理。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可以另编姓名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