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水势很大,波浪互相撞击,发出巨响。(__________)
2.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__________)
3.指心里七上八下心神不定。(__________)
2、在下面句子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_)最大的裂缝已经堵住了, (________) 风依旧可以灌进来。
2.她不敢回家,(________)她没有挣到一个钱。
3.(_______)小女孩曾经多么希望幸福地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_______)她嘴上带着微笑。
4.(________)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我们(_______)有缺点,(_______)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_______)你说得对,我们(_______)改 正。你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_______)照你的办。
3、填空。
1.蒙汉情深何忍别,_______________。
2.《草原》作者________,作品有话剧________、_________,小说_________,1950创作_________,获北京市政府授予“_________”称号。
4、知识回顾。
(1)“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新冠肺炎疫情的来临,让人们都压缩了消费,加紧了存钱的步伐。
(2)乐乐起了个大早,赶到学校上早自习。本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到的,没想到已经有几个同学在教室里学习了。乐乐感叹道:“这真是‘_________,更有早行人’啊!”
(3)诗中有景,暮春的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正如《寒食》中“_______,寒食东风御柳斜”这两句诗所写,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4)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是注重气节的。不管是明朝大臣于谦的“__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还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燮的“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还是李大钊这样具有_____________精神的革命先躯,他们都为了自己所坚守的信念无所畏惧。
(5)《匆匆》一文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的道理。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___不用墨线_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草原》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西江月”是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_________。
3.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爱国情怀的民族,自古以来,有不少表达爱国情怀的豪言壮语,如,三国时曹植曾慷慨豪言:“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为国言志:“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词牌名 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景象。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6】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 ___________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在横线上填写作者姓名。
【2】解释词语的意思。
乃:______________ 潜:______________
【3】首联中,作者为什么说“好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从_______觉角度描写了一幅________图,以__________反衬___________,显得黑云密布,雨意正浓。
【5】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诗的诗眼是( )
A.好
B.春
C.喜
D.知
8、赏析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 ),花木成畦手( )。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充括号里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句中“长扫”的意思是:___________,“手”的意思是:__________,“排闼”的意思是:_________。
【3】后两行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写出其他古诗里这样的诗句: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闲不住的奶奶
①在我心中,有一个人,她就像不知疲倦的机器,总是不停地忙碌着,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让她感到生活的充实和意义,她就是我的奶奶。
②早晨,当第一缕阳光升起,奶奶就已经在厨房忙碌起来。无论是烤面包、煮粥,还是制作各种点心,她都乐此不疲。在她的手中,早餐总是那么丰富多样,令人食欲大增。
③当月光洒在窗台上,闲不住的奶奶戴着老花眼镜,安静地坐在沙发上,一针一线为家人织毛衣。她的手在毛线之间穿梭,就像月光在窗户上跳舞一样美丽。她的眼神专注而认真,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每当穿上奶奶织的新毛衣,都会让我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④奶奶在小区里可是个出了名的热心人。无论是邻里的矛盾调解、社区的宣传活动,还是环境的整治与保护,总会看到奶奶的身影。在上个月的创文检查中,奶奶吃完早餐便奔出家门。她带着几位志愿者,在小区里行动起来。一会儿清理楼道间的“牛皮癣广告”,一会儿搬运遗留在角落里的堆积物,一会儿挨家挨户发放创文宣传单。就连那又脏又臭的垃圾桶,也被他们清洗得光洁亮丽。在她的带动下,咱们这个老旧小区变了样,邻居们都对奶奶感激不尽。
⑤闲不住的奶奶用行动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在于付出,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她是小区里的活雷锋,也是我们全家的骄傲和榜样。
【1】短文围绕着“闲不住的奶奶”这一 中心意思,分别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请用小标题概括三个典型事例的主要意思。
事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的哪个事例写得最为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同意“生活的美好在于付出”这一观点吗?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请你选择一种滋味作为中心意思,在括号里画“√”,并简单列举三个事例来表达这一中心意思。
酸 ( ) 甜 ( ) 苦 ( ) 辣 ( ) 咸 ( )
事例一:
事例二:
事例三:
10、阅读
不一样的闰土
(1)《少年土》(选段)
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我认识他时,也不过十多岁,离现在将有三十年了……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2)《故乡》(选段)
母亲说闰土要来看看我。我这儿时的记,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我应声说:“这好极!他,——怎样?……”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
……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売,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阅读选段时关注画波浪线的词语,做出正确判断。
菲菲:老师说在读鲁迅的作品时,要注意词语的意思。因为年代关系,许多表达方式和当下不一样,我们要联系上下文,试着猜猜词语的意思。下面是我的理解,你看看对吗 ?(对的打“√”,错的打“×”)
①“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中“其间”的意思是“在这中间”。(____)
②“好容易到了年末”这句话的意思是“时间过得很快,一下子到了年末”。(____)
③“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中“苏生”的意思是“苏醒,重现”。(____)
④“不由的非常出惊”中“出惊”的意思是“感到害怕”。(____)
【2】读《故多》两段节选,请补充表格,完成闰土变化图。
东东:对比阅读两个片段,我发现二十多年过去了,减土的外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和我有同样的发现吗?
外貌 | 少年闰土 | 中年闰土 |
身 | 身材比之前增加了一倍 | |
脸 | ________ | 灰黄且有很深的皱纹 |
手 | 手捏一柄钢叉,红活圆实 | 手提纸包和烟管,_______ |
装扮 | 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 | 头戴一顶破毡帽,身穿一件极薄的棉衣 |
“对比”往往能让文学作品更具艺术性,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闰土前后如此巨大的对比,你有什么想要表达:__________________。
【3】细读节选(2),完成“我”的心情变化图。(填序号)
菲菲:变化的可不只是闰土,我整理了鲁迅的心情变化,可惜不小心把顺序弄乱了,你能帮我排一排顺序吗 ?
①兴奋 ②难过 ③期待 ④吃惊
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画“ ”的句子,关注加点字,你觉得这组词( )
东东:我发现很多作品中经常会用到一组意思完全相反的词语,这样的词语出现往往别有深意。
A.矛盾。欢喜是高兴,凄凉是悲伤,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的神情中。
B.不矛盾。欢喜两个儿时的伙伴终于见面了,凄凉是因为太久没见了觉得感伤。
C.矛盾。闰土之前就说想要看看“我”,见到“我”应该是高兴的,怎么会凄凉难过呢 ?
D.不矛盾。欢喜是因为闰土终于见到儿时的玩伴,凄凉是因为两人之间有了主仆间的隔阂。
【5】如果你是鲁迅,你当时的心里在想什么 ?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但心中却是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 )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 )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 )是树,人( )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请在文中用“ ”画出能具体说明这个“不确定”的句子。
【3】“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前,社会上出现这样的一些家长,他们百般宠爱子女,在这种溺爱之下,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读了本文,你想对这些家长和孩子说些什么?
对家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孩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一双黑布鞋
夕阳在枪声中跌落,暮色渐渐浓酽起来。红军中有许多人负了伤,他们被白匪兵包围了。
侦察员回来了。胸口一个弹孔,身后是一条血路,乌黑地延伸在惨白的月色里。他是爬着回来的。他就躺在那块冰冷的岩石上,已是弥留之际,然而眼睛终是不闭。“放心去吧!你娘的后事有我……”他的堂弟涕泣着说。没有反应,那眼晴还睁着,有很多人安慰他,然而,他茫然暗淡的眼睛却顽固地睁着,睁着……
“是入党问题吗?”指导员低声问连长。速长铁青着脸,摇摇头。他默默地蹲下去,脱掉了套在侦察员脚上的那双黑布鞋。他的眼睛闭上了,尽管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是那颗年轻的痛苦的心显然是要安息了,战士们比血更宝贵的眼泪流下来了。是的,这是全连唯一的一双鞋,只有执行最特殊任务的人才有资格穿。
拂晓的时候,枪声和火花中,机枪手大个子穿着这双鞋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全连冲出去。然而,机枪手牺牲了,他僵僵地斜倚在岩石上,手里却捧着那双染满鲜血的黑布鞋,似在痴痴地等候……
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布鞋的脚印延伸着,雪山、草地、延安、北京……
【1】短文以____________为顺序,以_________线索,其中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弥留之际的侦察员的眼睛什么顽固地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机枪手、侦察员和《灯光》中郝副营长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 ,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在文中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2】研读画横线的句子,然后完成填空。
(1)“精兵简政”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
(2)在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通过举例,来说明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句(除“我们”两字外,不超过5个字),概括片段的3层(‖已表明)意思。
(1)我们_______________(2)我们__________(3)我们______________
【4】下列人物中,________的死重于泰山,________的死轻于鸿毛。(填序号)
A.李大钊 B.秦桧 C.岳飞 D.汪精卫
14、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神奇的丝瓜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限活力与生机。
这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大,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家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的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的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了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紧靠楼墙突出的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突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他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子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选自《季羡林散文》,略有改动)
【1】在丝瓜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神奇现象引起了作者的深思?请简要概括。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作用。
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3】说说作者心目中的丝瓜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为什么?
【4】品读文本,说说作者看待事物的方式给了你什么启迪。
15、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大禹治理了洪水。
_________________
②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用不同的词代替“说”。
______________:“别过来,危险!”
(2)围绕下面的关键句写一段话。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内心是复杂多样的,写出自己此时的心理活动。
轮到我上场了。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来了。你别走。(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桑娜不得不把邻居家的孩子抱回家。(改为肯定句)
2.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缩句)
3.我面对老人演奏。(扩句)
4.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日子怎么过?(改为陈述句)
5.当时我忘记了完全白看书的尴尬。(修改病句)
6.父亲对我说:“打你不是为别的事,就为你白看人家的书。”(改为转述句)
19、燕子从湖面掠过。(扩句,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
20、人生路上,有时一个微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人生路上,_____,_____。人生路上,_____,_____。(仿照例句,续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句)
21、习作
按提示,给自己最拿手的一道菜或一项手工作品写制作说明书,要写得清楚明白。
题目:_____制作说明书
材料:
做法(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