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期末曲靖六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

2、填写同音字。                       

(1)xiāo       ( )美景          ( )云外          ( )        

(2)páo       ( )马褂        ( )                 ( )   

(3)jùn       ( )               ( )                 ( )

(4)bì        铜墙铁( )        ( )归赵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葱郁---(  )  和谐---(  ) 寻常--(  )

 

4、请你把音节补充完整

满分5 manfen5.com

 

 

5、经典诗词默写。

(1)何当金络脑,____________。(李贺《马诗》)

(2)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日暮汉宫传蜡烛,____________。(韩翃《寒食》)

(5)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杜甫,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B.杜甫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对杜甫其人及其诗的赞誉。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些诗句都出自于杜甫的诗歌。

2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押in韵,韵脚有森、音、心、襟。

B.诗中“锦官城”,指今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以产锦著名,三国蜀汉时在此设官专理此事,故曰锦官城。它和“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中的“锦官城”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C.“颈联”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以高度凝炼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生活际遇、政治理想和辅国功业。

D.文题“蜀相”指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这首诗歌颂了诸葛亮的功业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惋惜。

7、阅读快乐屋。

劝  学  诗

(唐) 韩愈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

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1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对读书有四:一患  

二患

三患

四患

3结合本册书中两首阐明读书道理的古诗和自己读书的实际情况,写写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蜀相》这首诗,

蜀相

作者:杜甫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唐人李华《春行即兴》中写道: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其中”“二字用法同杜诗相同。请抓住”“两个字分析这个小环境的特色,再进而体会这两句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 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

C. 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 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外阅读。

悠悠寸草心

日本一名牌大学毕业生应聘于一家大公司。

社长审视着他的脸。出乎意外地说:“你替父母洗过澡、擦过身吗?”

“从来没有过。”青年很老实地回答。

“那么,你替父母捶过背吗?”

青年想了想:“有过,那是我在读小学的时候,那次母亲还给我10块钱。”

在诸如此类的交谈中,社长只是安慰他别灰心,会有希望的。

青年临走时,社长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个条件,刚才你说从来没有替父母擦过身,明天来这里之前,希望你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能做到吗?”

这是社长的吩咐,因此,青年一口答应。

青年虽大学毕业,但家境贫寒。他刚出生不久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亲为人做佣拼命挣钱,孩子渐渐长大,读书成绩优异,考进东京名牌大学。学费虽令人生畏,但母亲毫无怨言,继续帮佣供他上学。直至今日,母亲还去做佣,青年到家时母亲还没有回来。

母亲出门在外,脚一定很脏,他决定替母亲洗脚,母亲回来后,见儿子要为她洗脚,感到很奇怪:“脚,我还洗得动,我自己来洗吧。”于是青年将自己必须替母亲洗脚的原委一说,母来很理解,便按儿子的要求坐下,等儿子端来水盆,把脚伸进水盆里,青年右手拿着毛巾,左手去握母亲的脚,他这才发现母亲的那双脚已经像木棒一样僵硬,他不由得搂着母亲的脚潸然泪下,在读书时,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来如期送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社长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你使我明白了在学校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社长,如果不是你,我还从来没有握过母亲的脚,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不能让她受苦了。”

社长点了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1】母亲先前为什么不同意儿子为自己洗脚?后来又为什么同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年在替母亲洗脚时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公司选聘职员,社长为什么希望大学生一定要为父母擦一次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9自然段运用哪一种记叙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对题目“悠悠寸草心”是怎样理解的?能写出表达相关内容的诗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爱是理解的别名

B.百善孝为先

C.儿行千里母担忧

D.百学须先立志

10、延伸阅读

沙漠中的绿洲

阿联酋的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联酋的朋友这样说。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一点儿都不夸张。_________

(2)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__________

2哪些句子体现了沙漠环境的恶劣,建设绿洲的困难之大?请用横线画出来。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阿联酋人民做了哪些事?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阿联酋人民花了很大的代价将沙漠变成绿洲,这表明了阿联酋人民( )

A.太浪费,不懂得合理利用资源。 B.环保意识强,追求美好生活。

4请你写一句广告语号召人们自觉保护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冬夜的灯光》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冬夜的灯光

[英] 莫里斯芳

我和我的妻子珍妮特抛下我们自己的诊所,离开我们舒适可爱的家,来到八千公里外的加拿大西部,这个名叫奥克斯的荒凉小镇。这里十分偏僻,天气很冷,但是我们感觉到:我们生活的地方是辽阔无垠,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

我记得一个冬日之夜,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而婴儿正在发高烧。虽然汽车里有暖气,他也不敢冒险带婴儿上路。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因此请我上门去给他的婴儿治病。

他的农场在十五公里外,我要他告诉我怎样去法。

我这里很容易找到。出镇向西走六公里半,转北走一公里半,转西走三公里,再……”

我给他搞得胡里胡涂,虽然他把到他家的路线再说了一遍,我还是弄不清楚。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开亮电灯,你看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我会把开着车头灯的卡车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办法,我觉得不错。

启程前,我出去观察了一下阿尔伯达上空广阔无边的穹隆。在冬季里,我们随时都要提防风暴,而山上堆积的乌云,可能就是寒天下雪的证兆。每一年,都有人猝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没有经历过荒原风雪的凶猛袭击,是不知道它的危险性的。

我开着车上路,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果然,正如那位农民所说的,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当时,一入夜荒野都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一路的灯光指引着我,使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

我急忙给婴儿检查病情。这婴儿烧得很厉害,不过没有生命危险。我给婴儿打了针,再配了一些药,然后向那农人交代怎样护理,怎样给孩子服药。

当我收拾药箱的时候,我心里在想,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路回去呢?

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那衣人对我说,如果回家不方便,可以在他家过一夜。我婉言谢绝了。我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病家来求诊。

我壮着胆子启动引擎,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的门口,说实话,我的心里满怀着恐惧。但是,车子在道路上开了一会儿,我就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沿途农家的灯都仍然开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着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回去。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我沿途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个断发出的隆隆声。可是我绝不感到孤独,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

这时我开始领悟到了

那里的握手比较有力,

那里的笑容比较长久,

那就是西部开始的地方。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红布条儿

①她来的时候,他在擦他的小号。她看了他一眼,就去连长那里报到了。

②她的到来,对这帮男性公民们来说无疑是头号新闻。几个被硝烟熏得像黑猴般的战士像看外星人一样目送着她从坑道这头儿走向另一头儿;坐在一起打瞌睡的人都站了起来;几个人还因为神情专注而被手里燃着的纸烟烧了手,样子很是好笑。

③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也没有人打听她的名字。大家只知道,她是上边派来的卫生员。她的头上扎了根红红的布条儿,时间一长,大家便叫她红布条儿。

④很多人找红布条儿说话,红布条儿偏偏爱和他说话。很多人都不明白,她怎么喜欢和他说话?他们的疑惑不无道理——他是个哑巴。不少人很是不屑:“哑巴嘛,除了吹吹号,还能干什么?”

⑤那是一场恶仗。战场上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敌人的飞机下冰雹一般把一枚枚炸弹倾倒下来,猛烈的爆炸无休无止。不远处,碉堡里面敌人的重机枪子弹嚎叫着飞过掩体。不断有请求炸稠堡的战士冲上去,又倒下去。

⑥掩体里,连长和他都负了重伤。她是卫生员,她知道他和连长都需要马上输血。然而,现实往往令人遗憾:她手上只有一瓶血浆和一枚输血针头了。连长已经深度昏迷,他仍然清醒。

她拿针头的手有些颤抖。然而最终,在他和连长之间,她没有选择他。

⑧他看着她把那枚输血针头插进了连长的身体,看着血一滴滴流入连长体内。她捋了捋头发,怯怯地看了他一眼。他挤出一丝笑,虽然勉强,但很平静。他艰难地抬起手,比划了几下,她看懂了,把头上那根红布条儿解下来递给他。他费力地把它塞进了内衣口袋。他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她知道属于他的时间不多了。然而就在此时,他竟然抱起炸药包艰难地爬出了掩体

⑨她突然明白了。她也爬了出去。

⑩他们两个艰难地爬向了敌人的碉堡。后来一齐用力把炸药包顶在了碉堡口,再后来就听到一声惊天动地的炸响。有人看到,一根红红的布条儿,从半空中袅袅飘落下来……

残阳如血。负责清理战场的战士把一把小号和那根红红的布条儿交给了连长:“报告,除了这些,其他什么都没找到。”

上边来了人,来人轻轻告诉连长:据了解,他们是一对夫妻。

连长雕塑般地站住了。

后来,有人看到,连长把那红红的布条儿紧紧系在小号上,紧紧地……

【1】文章第⑧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他”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________

【2】文章到最后才点明“她”和“他”的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其实,文中有多个句子对他们的关系作了暗示,请指出两处:第_____自然段第______句;第_______自然段第______句。

【3】文章多次写道那根“红布条儿”,对此理解不恰当的是(   

A.“红布条儿”是她的头上扎的物品,用不着反复去写。

B.“红布条儿”贯穿全文,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

C.“红布条儿”既代表这对军人夫妻之间的感情,又象征着他们崇高的革命精神。

【4】对于文章第⑦自然段中加点的句子有这样几种看法,其中最恰当的是 (   

A.她的颤抖是因为她长时间地抢救伤员,已疲惫不堪。

B.她的颤抖是因为只剩下最后的医疗物资了,而我军的伤亡人员仍在不断增加。

C.她的颤抖是因为她必须在短时间内作出生死抉择,体现了她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5】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⑤~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丁香结(节选)

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③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单选题。

(1)雨中丁香看上去特别 _____

A.愁怨

B.妩媚

C.凄惨

(2)在第②自然段中,作者由雨中的丁香联想到了 _____

A.春雨的愁怨

B.鼓鼓的、圆圆的花苞

C.丁香结

【2】以上文段中,作者是从哪方面描写丁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写你对文中画“_____”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他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种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树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老人种的那片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卜楼,要买汽车,要娶本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1短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列句子,完成填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这些话叙述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这句话与上文的哪句话相应?其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这句话体现了老人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改为直接引述句。

1.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改为直接引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老班长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报春的大雁成群结队地飞过江北、江南的山川和田野。(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老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用合适的关联词,将下面两句话连在一起。

伯伯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伯伯得到很多人的爱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8、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比喻句)

描写运动会的一个场景: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3)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啷啷地大响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雨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改为双重否定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

以“冬天里的绝活”为题,写写自己的“绝活”。要求是把“绝活”写清楚,写具体,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语句通顺,书写工整,可以在原文上修改。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