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抄写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

各色各样_____   囫囵吞枣_____   张冠李戴______     恍然大悟______

三更半夜_____   接连不断_____   哈哈大笑_______   难以忍受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即使……  既然………… 虽然……但是   如果…………

(1)李小鹏的爸爸(   )会开汽车,(   )会修理汽车。

(2)你(   )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  )更要把班上的工作做好。

(3)(   )他热心帮助同学,(   )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誉。

(4)今天早晨(   )下着大雨,(   )我们班同学没有一个迟到的。

(5)(   )明天下雨,运动会(   )延期举行。

 

3、先补充词语,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不可思     微不足     面面相     响彻云  

  慢条   理   垂头   气   完   归赵     然耸立

(1)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难题,我们(   ),不知道怎么办。

(2)这没什么(   )的,我觉得他能考这么高的分数是很正常的事情。

4、看拼音,写汉字。

miáo zhǔn   duàn zhù guān jiàn jǔ shì zhǔ mù

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古诗,按照要求做各题。

①补充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

②补充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

③《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每一句都是一幅画,由“黑云翻墨未遮山”一句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这幅画取个名字:_____________

④读《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你发现了_________。像这样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文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找出作者歌颂梅花品格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指的是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宋代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表现夏天的天气瞬息万变,刚刚还是月朗星稀,一刹那下雨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景要抓住事物特点,请从词里找出两个表现夏季特点的词语。

(1)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

8、夏日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释】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肥:指果肉肥厚。麦花:荞麦

花。菜花:油菜花。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惟有:只有。蛱(jiá)蝶:菜粉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

【2】诗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

从少用一个塑料袋开始

材料一: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耗3吨石油,那么一年仅塑料袋就需要消耗将近480万吨石油,相当于我国去年石油消费量的近1.5%。相关报告显示,全球所有塑料制品中,近八成被填埋或散落在环境中,给生态环境造成白色污染。塑料不仅污染土壤、水体,还会以微粒形式进入动物体内,甚至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塑料制品在土壤中可能200年也无法降解,还可能污染水体,甚至扩散到海洋,引发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研究还表明,在温度超过85摄氏度的条件下使用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其熔出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

材料二:

2008年我国就开始施行“限塑令”,2020年1月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明确提出了“禁塑令”。近日据记者调查,某超市19:15-19:35的20分钟内,共有57个人付款。

【1】塑料袋曾被英国《卫报》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你觉得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简要概括一个即可)

【2】如果你是一名志愿者,倡议顾客“从少用一个塑料袋开始”,你的倡议措施是: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方志敏狱中遗著《清贫》中写道:“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丛没有奢侈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清贫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的座右铭。

贛东北信江8县苏维埃成立后,方志敏担任苏维埃主席,有人劝方母去讨些钱,老人也觉得他的饷银当娘的理当用得。

于是,她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去找方志敏要饷银。方志敏很清楚他的学费,从小学到大学,连本带利,父母就欠债达700元之巨!方志敏参加革命后,家又被敌人烧劫十余次。母亲是迫于无奈,来向他要钱。方志敏内疚而诚恳地对母亲说:“,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饷银嘛,将来会发,现在没有。革命才刚开始,我们每日的饭钱才七分呢!”

方母听了,:“晓得了,晓得了。我这一趟没有白来,明白了你是当穷人的主席,我苦点也舒心啦!”

寒冬腊月,方志敏穿着一件薄薄的破棉袄,从弋阳去参加贵溪苏维埃代表大会,这让身穿新棉袄的代表们于心不忍,要给他换件新的。他不同意,夜里去补了补那件破棉袄代表把新棉袄送来,他反复地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执意不收。一旁的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了,眼泪流出来说:“方主席,你是只顾革命不顾自己啊!”

有一次,方志敏发现自己吃的是白米粥,而大家吃的是米糠和野菜煮的粥,就叫警卫员告诉伙房:“大家吃什么,我吃什么,不能特殊。老管理员听了警卫员的转达,叫了起来:“什么特殊?要讲特殊也行!方主席操心又劳累,肺痨痔疮常常发作,哪个要为这事提意见,我来担当!”方志敏感激这位老同志,但仍然把粥端回去了,和大家一起吃糠咽菜

1请你给上面两个短文各起一个四字小标题

一是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词语,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文中的清贫 的意思最相近。

A. 清白   B. 清静   C. 清廉   D. 清高

3 是方志敏清贫奋斗一生的写照。

A. 待到山花浪漫时,她在丛中笑。

B.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C.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文中作者对 进行正面描写,   等进行侧面描写。请你用   在文中画出两处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目的是

1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 短文选自____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慷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枯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说明方法,其好处是__________

短文第三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说明方法,目的在于说明____________

4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从加点的词语我体会到:_______

5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我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炎炎夏日,一只蝉静静地停在树枝上。当它正在享受这份清闲、宁静的时候,却不知危险正悄悄临近——一只饥饿的螳螂小心翼翼地移了过来。螳螂举起“双刀”正准备享受眼前的美餐,然而它也丝毫没有察觉到一只黄雀已尾随其后。就在螳螂闪电般向蝉发起攻击的同时,它自己也成了黄雀的腹中餐了。我们用生物学的眼光来看,这只是一种非常自然而又有趣的现象——食物链。

在广阔的自然界中,生存斗争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为了生存繁衍,需要不断地避开那些比自己强大的种类,去捕食那些比自己弱小的种类。而那些强大的或弱小的种类也同样地做着这件事——逃避更强大的,或捕食更弱小的。“一物降一物”,环环相扣,就像一条巨大的链子把由弱到强的物种串起来。这就形成一条条形形色色的食物链,那就是: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整个自然界就好像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只不过这个“国家”中的等级不是人为划分的,而是以弱肉强食的残酷自然法则划分的:等级与等级之间不是地位高低贵贱的关系,而是食与被食的关系。这每一个等级也就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各种生物互相制约,使整个自然界趋于平衡,任何一环被破坏,都会导致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而造成不良后果。例如在草原上,鹿吃草而被狼吃。如果把狼这一环去掉,照理说草不会有什么影响,而鹿应该生活得更好。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由于没有了狼的控制,鹿大量繁殖,越来越多,首先遭殃的便是草,它们很快被吃光;草没有了,鹿也难逃厄运。所以,狼吃鹿虽然表面上对鹿不利,但实际上对于鹿的种族延续反倒是有保护作用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食物链的重要性,以及它的任何一环都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的组成部分。

【1】下面对“食物链”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以生物学的眼光看待的那种非常自然而有趣的现象叫食物链。

B.由一条巨大的链子把由弱到强的各种物种串起的现象叫食物链。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

D.自然界中等级森严,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叫食物链。

【2】文中所说的自然界中生物“一物降一物”不断斗争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生物仅仅为了充饥的需要

B.生物为了生存繁衍的需要

C.只是生物之间一种好斗特征的体现

D.只是生物之间为了分出强弱的斗争

【3】对文中举“鹿吃草而被狼吃”的例子的主要目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自然界中“一物降一物”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B.突出了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斗争的残酷性。

C.说明自然界中生物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

D.突出了食物链的重要性。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中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例子,形象说明了大自然中存在着一种非常自然而有趣的食物链现象。

B.在广阔的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时时刻刻都在为了生存进行着斗争。

C.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互相制约,使整个自然界趋于平衡,保护了地球的生态环境。

D.食物链中的每一环不一定都是地球生态环境中的组成部分。

13、阅读感悟。

一件小事

鲁迅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叫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筋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

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

“你怎么啦?”

“我摔坏了。”

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

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

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身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我没有思索的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

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敢想到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

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的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1本文作者鲁迅,原名______,作品有小说集《____》《____》《____》等,他是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我最喜欢他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转述句。

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罢,他不能拉你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我的坏脾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我”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车夫的反应是(   )

A.完全没有听到 B.听得清清楚楚

C.听到了,但不太清晰 D.或者听到了,或者没有听到

5文中描写了______个人物,其中运用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人物是______

6文章的结尾说“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父亲是个爱种果树的人。记忆里,院前的那片自留地曾种满柑橘,一排、两排、三排……足足有六分地,在土地与粮食紧缺的那个年代,这算是一种奢侈。

②不知是父亲不太会照顾这些果树,还是橘树处于青涩的年龄,有几年,一到该收获的季节,树上挂的都是青青的、酸酸的果子。不过,儿时贪吃的我们,照旧欢快地摘下一个一个的橘子往嘴里塞。果树林里、院子里,荡漾着我们无尽的欢笑。

③可能是年头好,或者真有时来运转这么一说,终于有一年,橘子长得格外的大、格外的红、格外的甜。父亲的一个朋友刚踏进院子就大声地喊道:“哥,今年红了,红惨了!”

④是的,从那一年起,果子真的长得又大又红,并且日子也要好过些了。那一年,橘子第一次吃不完,父亲便把长势太好的橘子挑了两担到集市去卖。顾客都喜欢长得这么喜庆的橘子,把父亲的箩筐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不到晌午就卖光了。可笑的是,橘子卖完了,价格也不错,可父亲袋子里的钱却没几个。原来,父亲生意太好,来不及收拾钱,收到一个就顺手扔到脚底下,一个特调皮的孩子竟然趁父亲不注意,从父亲脚底下抓走了卖橘的大部分钱,尽管如此,父亲还是没有丝毫的责怪与遗憾,好像所有的不愉快都冲刷不掉今年丰收的喜悦。而这种特殊的情感,也只有那个时代的人能懂。至今说起这件趣事时,父亲那脸上的笑意啊,真让人觉得那红彤彤的橘就是他命里的福星!

⑤当然,爱种果树的父亲远不止种橘,还有李子、葡萄、枇杷、樱桃……尽管不多,一棵或者两三棵。童年的我们,享尽了这些香甜的果味,而记忆里,竟没有看到父亲认认真真地品尝过一次,更多的是父亲笑呵呵地说:“熟了,去摘嘛,使劲吃!”

⑥难道父亲种的这些果树就是让我们有个美好幸福的果味童年吗?真的,那幸福甜美的果味会永远留在我的生命里,果味样的童年,果味样的亲情!

(节选自网络,选做试题时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试着推测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

青涩:_____________

时来运转:___________

【2】本文围绕“父亲是个爱种果树的人”这句话,分别描写了他种哪些果树的经历?

①父亲种 _______(详写   略写) _______

②父亲种 __________________(详写   略写) _______

这两个部分是详写还是略写?请用“√”分别做出选择。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到,“我”家的果树林里荡漾着无尽的欢笑,也飘荡着香甜的果味,请你想象果园丰收的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秋天到,果园真香呀!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画“             ”的句子,那种特殊的情感不仅父亲那个时代的人能懂,你也一定能读懂。请把你的阅读感受,批注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5】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请给文章取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你取这个题目的理由是 __________

【6】长大后,作者见到过比家乡更大更香的果园,但他却始终认为只有家乡的果园最香最美,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请你体会以下句子的特点,照样子写一句。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海鸥们肃立不动。(改为比喻句)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

4.用适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 诺贝尔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5.爸爸说:看到这壮观的场面,我不禁想起了惊涛拍岸这个词。

改成转述句

 

17、按要求完成练习。

(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把句子改一下吧!

(1)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缩句)

 

(2)在这一瞬间,他明白了这条超级豪华游轮上有直升机.(缩句)

 

(3)小明爱钓鱼。(扩句:至少扩两处)

   

(4)人类在糟蹋了地球之后,根本不会有美好的生活环境。(改成反问句)

 

(5)小木匣被科里亚埋进十步远的坑里。(改成把字句)

    _

(6) 的小朋   地做游戏。(填合适的词语)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是一个好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加工厂。

(1)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隔壁阿婆不是蹲在河边石块上用棒子打衣服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读诗,使我增加了不少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看图写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