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一个新的国家建立时举行的隆重的典礼。 (   )

2.恭敬而庄严地站着。 (   )

3.比喻力量强,声势大。 (   )

4.恭敬地看。 (   )

 

2、课本透视

1.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视着__________________

2.采访是____________________。采访的注意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负荆请罪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出自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负荆请罪造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字词。

( )   níng( )   菜pǔ( )   天yá( )海角

huò( )   chóu( )   ( )   làn( )竽充数

4、填空。

1.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中,命令为关羽斟酒的是_____

2.《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 _____

3.曹操死后,其子_____位,逼_____禅位,改国号为_____

4.最初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人物是_____,后来_____又再度向刘备推荐。

5._____继诸葛亮之后,先后九伐中原与魏将_____斗智斗勇。

5、按课文内容和积累填空。

(1)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又叫人______,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______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____________,好像回味着草原的____________

(2)诗中赏美景,看雨后西湖: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诗中赞丰收,品稻香四溢: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诗中忆往昔,见峥嵘岁月:当年鏖战急,____________。诗中怀故里,叹时光流逝:___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古诗鉴赏。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本诗的作者孟浩然是_____代著名的_____派诗人。

【2】就内容而言,作者以一个“_____”字统摄全诗,抒发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全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所给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 )     ③渡( )     ④夺( )     ⑤翻( )

【3】诗文中________________是“千山”的代表,________________是“万水”的代表。“万水千山”在诗中的意思是( )

A.指千座山,万条河。“千”“万”是实数。

B.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

【4】诗歌最后两句中,“三军”指________,“开颜”指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表达了___之情。

8、课外阅读。

自 嘲

鲁 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注释)①华盖: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②泛:漂浮。③中流:河中。④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

1“运交华盖”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表现鲁迅先生革命立场的句子。

3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欲何求”“未敢”是说当时的文人都很胆小,不敢说话。____

(2)“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指水深、急的地方。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____

(3)最后两句诗说明作者出于无奈,只好躲进自家的小楼,不再关心政治。____

(4)鲁迅自嘲就是戏嘲自己的遭遇,戏嘲自己的境况,也戏嘲敌人对自己的种种迫害。____

(5)“横眉”“俯首”形象地写出了革命志士对待敌人和对待人民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两句诗不仅意味深长,而且形象鲜明。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

_____(节选)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一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_____——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_____——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_____——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选自《校园蒲公英经典阅读系列守护心灵》武汉大学出版社)

【1】单选题。

(1)以下依次填写第③自然段中横线的词语正确的是 _____

A.华美 精致 贵族

B.华美 贵族 精致

C.贵族 华美 精致

(2)与“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一句表达意思相同的是 _____

A.我无法感受圆明园的疼痛。

B.我感受到圆明园的疼痛。

C.我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

(3)第③自然段句子“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运用了 _____描写。

A.环境

B.动作

C.语言

【2】根据以上文段内容填空:

圆明园的肌体曾经被 _________蹂躏,她的 _______经历了摧毁,冲天的大火在这里燃烧。我感受到了 ___________

【3】你认为文章的题目拟为“哭泣的圆明园”或“圆明园”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材料《拥你入怀》,完成练习。

拥你入怀

她病了,去医院诊断,是绝症。

医生要她务必及时入院治疗,否则顶多只能再活一年。她拒绝了。那笔庞大的治疗费足以压垮大多数中国家庭,更何况她还是一名单身母亲,一个月只挣800元钱。

她的女儿才八岁,念小学二年级,很聪明,读书也用功。上学期还拿了三好学生奖状,得了几支圆珠笔与一大摞作业本。

她回了家,女儿还未放学。她泪流满面。家里穷,相片还是女儿周岁照的。那时女儿的父亲还在南方做生意,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不仅埋葬了他,还在她肩上添了一大笔债务。这些年,她与女儿相依为命,尽管她尽了最大的努力,母女俩的生活还是经常徘徊在吃不饱穿不暖的边缘。

如今,她要走了,女儿还能指望谁?她想:与其把女儿留在这个世界孤苦无依,不如带她一起离开人世。

她抹掉眼泪,出了门。寒风凛冽,像一把三棱尖刀,捅入喉咙,并在里面搅了搅。她吐出了一口痰,痰里有血,腥的。她买了很多菜,拎回家,做出满满一桌子好吃的,有鱼有肉,还有女儿最喜欢吃的小鸡炖蘑菇。女儿回来了,兴奋地大叫,忙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

她心如刀绞,坐下来,不停地为女儿夹菜。女儿吃得很开心,没有注意到隐藏在她眼角的泪。

这天晚上,她早早上床,把女儿搂入怀里,使劲地亲吻女儿的额头。她紧闭门窗,旋开了煤气阀。这种死法应该是最安静的吧!她默默想着,就听见女儿喊她,“妈妈,妈妈!”

“怎么了?”她问。

“妈妈,我今天考试了。语文、数学都是一百分。”女儿得意地说。

“真乖!”她差点哽咽出声。

□妈妈□你上次说我考了一百分□你就答应我一个愿望□女儿仰起脸□一双眼睛因为期待而闪闪发亮□ 女儿撅起小嘴□妈妈□你不会耍赖吧□

“妈妈不耍赖。”她用枕巾一角塞入喉咙,身子痉挛。她已经没法控制泪水了。这种液体似乎能烫伤人,脸上火辣辣的。

“那你以后再也不准哭,好吗?”女儿声音迟疑了一下。

“妈妈不哭!”她急急忙忙地用枕巾拭泪。

女儿天真地对妈妈说:“如果你实在想哭,忍不住,那也得等我长到能把你搂入怀里时再哭。”

“好的,妈妈一定做到。”她哇地一下哭出声。她松开女儿,下床,关了煤气,打开了窗子。

【1】在文中的“□”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将画“﹏﹏﹏”的句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搂入怀里”在文中共出现_____次,从中我们可感受到这对母女间_____的感情,“搂入怀里”在文中起_____作用。

【4】文章中的妈妈陷入绝境,先后做出了两种不同的选择:第一种是______,她为什么这样做呢?她当时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种是_________,促使她改变决定的原因是_________,而且很优秀。

【5】请概括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三个材料,依据材料完成以下小题。

[材料一]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其中,城镇居民19.97亿人次,增长13.7%;农村居民8.29亿人次,增长6.3%。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

[材料二]下面是某省旅游局公布的最不能忍受的景区不文明现象统计。

[材料三]针对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我国旅游主管部门可谓煞费苦心。从设立旅游黑名单到开通12301服务热线,从节前发布旅游提示到各地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不文明旅游行为已经得到一定遏制。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4月6日出台《游客不文明记录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已有22名游客被列入黑名单,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1】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看出占比最高的不文明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这一数字”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旅游主管部门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主要做了什么?请例举其中2种。

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材料三的内容,可以推想,“煞费苦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

两分零七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您可知道,为了这两分零七秒,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起升起。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时间?国旗班从天文台索取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太阳升、落时间表,在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即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战士们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睡意,战士们就得起身整装,因为四点三十三分太阳在地平线露头,国旗也得同时升上旗杆顶。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您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

每年,都有一些新战士被选到国旗班。他们进班后都要进行(严肃 严厉 严格)检查,稍有不符合的地方,就得进行艰苦的矫形:脖子向前探的,睡觉不能用枕头;腿并不拢的,要躺在床上用绳子把腿捆住;两肩不平的,要将肩和画在墙上的水平线平行,贴墙站着;胯凸的,在腰里扎一根木棍……新战士们自觉自愿地(磨耗 磨难 磨炼)自己,直到练出标准的军姿。

冬天,天安门广场寒风凛冽,国旗班的战士们觉得穿着厚厚的棉衣升旗与庄严的国旗不太相称,升旗时有损祖国形象。于是,他们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升国旗时轻装上阵。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你看,升旗电钮按动了,三名升旗战士昂首并踵,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他们(威严 庄严 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1】用“____”画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

A.话未说完

B.列举的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

【4】“轻装上阵”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让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战士们是怎样做的?在文中用“  ”画出来。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国旗班战士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人33%的休闲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17%的休闲时间用在看电视上,10%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书阅读。许多中国人自清晨至深夜每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材料二:

手机伤害孩子的视力,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的颈椎,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

有专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症的概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孩子。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状状这段时间迷上了玩手机,请你借助材料二的内容,劝劝他,对他讲讲玩手机的坏处。

玩手机的坏处有很多:第一__________;第二________;第三_____________

14、我爱阅读。

假如不保护环境

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②任意排放“三废”。每年,全世界_________空中的有害废气总量有6亿多吨,_________的废水有4200多亿吨,废渣的________量也十分惊人。1873年以来,西方社会仅死于大气污染的就有一万多人,患病者更不计其数了。水污染就更严重了,世界上主要的水体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三废”的污染,甚至南极的企鹅体内都检查出毒性很大的多氯联苯等化学物质。巨大的污染,使得海洋生物大量减少,许多鱼、贝类濒临绝迹。日本的大阪湾曾以盛产鱼虾著名,如今在这里作业的渔民,拖出的渔网中,垃圾比鱼还多!

③工业和城市过分集中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重要原因。如日本,70%的工厂挤在2%的国土上,1%的国土生活着25%的人口;美国东部地区12万多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汇集了全国制造业的70%和近一半的人口,使这些地区成了世界上有名的“公害地区”。城市人口过分集中带来的垃圾、污水、废气等环境污染问题也尤为严重。

④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严重加速了地理环境的恶化。如美国和俄罗斯出现“黑风暴”,就是因为森林草原被毁以后形成裸地,大风一起,尘沙飞扬,天昏地暗。墨西哥城在80年中下沉了9米,就是由于过量抽取地下水。

⑤破坏环境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但地理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它有自己的原则,谁违背都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1】第②段横线处应填的词语依次是(       

A.排入   排放   排弃

B.排放   排弃   排入

C.排放   排入   排弃

D.排弃   排放   排入

【2】日本大阪湾拖出的渔网中,垃圾比鱼还多。这说明(       )对海洋的污染严重。

A.废渣

B.“三废”

C.废气

D.废水

【3】第③段中画线部分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A.举例子、打比方

B.列数字、作比较

C.举例子、作比较

D.列数字、举例子

【4】美国和俄罗斯出现“黑风暴”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面对日益恶劣的环境,你最想对人类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很。(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说:“我正为这件事操心。”(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丢失手表的我在附近的几栋教学楼白墙上最醒目的位置贴了几张寻物启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拉车的感激地说:“我家离这儿不远,这就可以支持着回去了。两位好心的先生,我真不知道怎么谢你们!”(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裤子没有毛病。裤子非常合您的身。(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那水晶般的闪耀着欢乐光芒的蓝眼睛多么像清澈的泉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树环抱着村庄。(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河南省的人口是我国最多的省份。(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改为反问句)

2.人与山的关系密切,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3.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夸我,我很兴奋。(加合适的关联词)

4.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会了。(改为反问句)

5.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有这绿树。(加恰当的关联词)

6.在我的请求下,总算留住了一片洁白的雪地。(改为字句)

 

19、按要求改写句式。

1)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我们要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个小姑娘勇敢、镇定、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自暴自弃的我。(缩句)

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表达。

题目:我为 点个赞

“点赞”,表示认同、肯定、欣赏、赞美。其实,生活中,值得点赞的人、事、景、物比比皆是。用点赞的心态去面对一切,你会发现生活真的很美好。请选择一个值得点赞的对象,表达你的赞美之情。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人、事、景、物等;②围绕点赞对象,把点赞的理由写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③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