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臣 吩付 一知半解 无价之宝
B.编写 硝毁 应接不暇 理所当然
C.规律 派遣 心旷神怡 不计其数
D.噪音 楷歌 诗情画意 奇珍异宝
2、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涟漪(qí) 烟波浩渺(miǎo) 锻练 胸有成竹
B.踌躇(chú) 矜持不苟(jīn) 慈详 心惊胆战
C.手腕(wǎn) 膘肥体壮(biāo) 衔接 出谋画策
D.萌动(méng) 熠熠发光(yì) 崭新 摩拳擦掌
3、下列成语故事与蔺相如没有关系的是( )。
A.渑池之会
B.负荆请罪
C.草船借箭
D.完璧归赵
4、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1.默写古诗《示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月积累)多少事,____________;天地转,____________。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_。
3.《论语》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__________。
4.([宋]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堂连线台。
同学甲:我读了课文,了解到课文是按________的顺序来记叙的,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乙:在这组课文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写作方法,比如本文就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在组织材料上有____有____,重点写了____花生,揭示了花生的品格: 。
同学丙:是呀,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要围绕文章的____来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 __。
6、积累展示台。
1.《蝉》一诗中,写出蝉叫声远传的原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这句话主要写了___________,作者使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鲸》)
3.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__!
4.盖土人读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粥一饭,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
7、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
(1)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 ( )
(2)汉字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 )
(3)为什么中华民族成为拥有诗歌传统的民族呢?因为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 )
8、课文内容回顾。
1.那___的蓑毛,那全身的______,那_____的长喙,那_____的脚,增之一分则嫌______,减之一分则嫌____,素之一忽则嫌_____,黛之一忽则嫌_____。
2.在孩子们的眼中,花生的好处体现在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方面。在父亲的眼中,花生具有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9、阅读理解。
空城计(节选)
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叫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叫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中,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1】“蜂拥而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选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
司马懿兵临城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司马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使用空城计为什么会成功?请写出两个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
自从八岁时的一场车祸使她只能一瘸一拐地走后,自卑就如山一样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她一年年地长大,也一年年地沉默。
就这样一路读到了初二,她的班级来了位朱老师。一天放学后,她正整理书包准备回家,朱老师走了进来。
“小樱子!”老师亲切地叫着她的小名,“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什么忙啊?”她紧张地问道,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惊恐。
“老师想请你帮忙给花浇浇水,老师太忙了,没有时间,小樱子来帮帮老师好吗?”
“好的!好的!”她激动得脸都红了。
朱老师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山茶 丁香 凤仙花 鸡冠花 她特别偏爱的却是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碧绿的叶子。她一直渴望知道,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终于有一天,当她再一次给它浇水时,惊喜地发现,花开了!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
“好看吧?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了她的肩膀。她无言地点了点头。“它的花盆好看吗?”老师接着问。
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她从没注意过花盆,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锈得连边都没有了。
“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老师温柔地对她娓娓道来。
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豁然开朗。从那以后,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成绩突飞猛进,优秀得令人望尘莫及……
是的,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而是“种子”。
【1】请给第7自然段画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优美( ) 高不可攀( )
反义词:自信( ) 停滞不前( )
【3】“好看吧?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了她的肩膀。这段话对人物的( )、( )进行了描写。
【4】请你找出短文中表达小樱子在浇花这件事中心理变化的词语。
惊恐——( )——( )——( )——豁然开朗
【5】“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一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多选)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6】联系上下文理解“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 文中“强烈的阳光”是指________________。
【7】从文中老师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的老师。
【8】“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而是‘种子’。”联系短文和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自然之道(节选)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 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 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 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 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
【1】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和向导的心情完全不同,找出这些词。
我们的心情:
向导的心情:
【2】理解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句话里有两个意思相同,分别是( )和( ),作者连用这两个词,可见“我们”的行为( )。
【3】“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中的“自然之道”是指________
。
【4】违背自然之道的结果是:
12、阅读理解。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了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句,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霎时——__________ 详细——__________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一个比喻句。
【4】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鸦雀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那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短文的中心,用“√”标出。
(1)本文表现了孙中山胆子大。( )
(2)本文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品质。 ( )
(3)本文赞扬了孙中山专心学习的品质。 ( )
13、课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请根据下图作答。
【1】我们把____________定义为熬夜。从图一发现,2010年到2016年间,熬夜人数在逐渐__________,睡眠时长在逐渐__________。
【2】从图二不难发现,熬夜对人体最大的伤害就是使人觉得_________,其次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ī zhĭ)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zhuă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dào dăo)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拥挤——________ 窄——_______ 倒退——_______
【3】画“ ”的句子可以用“___________”一词概括。
【4】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
【5】我会联系上下文,补充威尼斯的景色或人们的活动。
我的眼睛忙极了,我看到__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______,还看到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长满小鸟的白桦树
他——四岁。赫哲族。冬天就要来了,他看见白桦树叶一片一片地脱落了。
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了,像调皮的孩子,不听妈妈的话,从家里跑出去玩耍去了。
它们在树林里跑来跑去。它们跳啊飞啊,有时还呼呼地打转转。
它们像一群狗,拉着雪橇在奔跑。瞧,那片白桦树叶就像条狗呢,它拖着长绳跑得好欢好欢。赶“拖日气”(狗拉雪撬)的人大概没带“拷力”(刹“拖日气”的棍子)吧?你看那群狗简直不听使唤在乱跑呢……
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了……白桦树变得光秃秃的了……
一片片树叶像爬犁在跑,像“恰尔奇刻”(滑雪板)在跑。它们到哪儿去了呢?它们去找鹿、狍子、犴(hān)达罕(驼鹿)玩耍去了吗?
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了……树妈妈焦急地呼唤着它的孩子……
调皮的树叶嘻嘻哈哈地闹着,一片一片飞到江里去了,像渔船在江面上漂啊漂。哦,它们是想去捕鱼了……嗯,鱼真好吃,我最爱吃“烤鱼”,还有“冻鱼”……树叶,树叶,你们爱吃什么鱼呢?鲇鱼吗?鲤鱼吗?胖头鱼和草根鱼吗?你们带了盐和姜、葱吗?你们捕鱼穿了皮衣和鱼皮套裤吗?哦,对了,你们穿了鱼皮乌拉(鱼皮鞋)吗?嘻嘻!我有一双!是妈妈给我做的,我还有一顶小桦皮帽呢……你们不听话,到处乱跑,你们的妈妈肯定不给你们做鱼皮乌拉和桦皮帽……
一片一片的树叶从家里跑走了,跑得远远的,树妈妈伤心地哭起来了……
树妈妈,您别哭,别哭。它们玩累了会回来的。有一次,我到树林里玩到天黑才回家呢,当然爸爸打了我的屁股,不过打得很轻。但是,我还是咧嘴哭了起来。不是我爱哭,树妈妈,我要是不哭,爸爸还要打呢。我一哭,爸爸就不打了。树妈妈,要是树叶们回来了,你可别打它们,它们玩累了会回来的。树妈妈,你不知道,一个人闷在家里多没意思呀!我看树叶们还是很听话的,它们天天待在家里,从来不出去玩。它们在家里乖乖地待了快一年了,您就让它们出去散散心吧……
树叶,树叶,你们可别跑远了。天黑了,你们住在哪儿呢?要是下雪了,下雨了,你们在哪儿躲雪躲雨呢?你们会钻“胡如布”[小型地窨(yìn)子]吗?里面有火炕,可暖和呢。你们在森林里玩累了,可以到窝铺里去睡觉。瞧,那个窝铺是用兽皮围成的,叫“那斯昂库”;那个窝铺是用布搭成的,叫“保斯昂库”;还有用桦树皮搭成的“塔尔空昂库”,茅草搭成的“敖鹿合特昂库”……嗯,你不知道吧?我全知道,是爸爸告诉我的!爸爸说,等我长大了,就教我搭窝铺。外出打猎和打鱼,不会搭窝铺怎么行呢……
一片一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像第一次出门的孩子,欢呼着,一下就跑得没影儿了……
他看见树妈妈张开双臂在焦急地呼唤,他听见树妈妈在伤心地哭泣……
哦,可怜的树妈妈,您不要哭,您不要哭……没有人陪您玩,陪您说话,是吗?那么,我来陪您玩,陪您说话,好吗?我会爬树!我可以爬得很高很高……不过,不行的,不行的,我会把您压疼的……
啊,对了!我去叫小鸟来,好吗?小鸟,小鸟,快来呀,快来呀……
一群群小鸟飞来了!一群群小鸟飞来了!它们叽叽喳喳地唱着,笑着,密密麻麻地落在树枝上,像一片片树叶……
哈哈!白桦树上长满了小鸟!
【1】本文写了谁的什么梦?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男孩的想象是新奇的、丰富的,在他的眼中,一片一片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树叶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短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还会对调皮的树叶说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把第8自然段末尾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山庄湖色
避暑山庄在河北省承德市北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园林之一。她虽然名为山庄,但规模却很宏大,那随着山势蜿蜒起伏的宫墙里有着564万平方米的湖光山色。当你走进山庄的丽正门,从玲珑精巧的宫殿区开始,而后是峰峦叠翠的山区,景色明丽的湖区。漫游山庄诸胜时,你就会亲身领略到,那以山林野趣为特色的塞外风光,远比挂在墙上的名画更有生命力,更富牵襟扯据的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庄里每一颗明珠,无不使人观之辄喜,每一处胜景,无不使人流连忘返。
但是,不知为什么,我在这山庄纵览诸胜时,不管走到哪里,总是有那么一瞬间,要把视线投向那碧波粼粼的塞湖。我不能不看她,她有着一种魅力,强烈地吸引着我。在我看来,她是绿中之绿。胜中之胜,她是镶嵌在这翡翠画屏上的鲜美晶莹的碧玉。
塞湖是山庄上湖、下、澄湖、银湖、镜湖、 如意湖六潮的总称。那喷珠吐玉的热河泉就活跃在澄湖的东北隅。湖上的早晨是迷人的,也许是有了热河泉的缘故吧,轻纱笼罩的湖水显得温柔、清激,像多情少女的眼睛。朝霞仿佛格外垂青这湖上的晨光,她似乎等不及水面上轻柔的白纱散尽,就把自己的全部艳丽倾注进湖中了。这时,是湖上最绚丽多彩的时节。水是
浓绿的,像碧玉;霞是艳红的,像胭脂。碧玉般的绿,胭脂般的红,这自然界最鲜明,最美妙的色彩交融在一起了,绿水温情地拥抱着红霞,胭脂尽情地在碧玉上流泛。当人们为这湖上的奇观深深吸引,一时竟闹不清究竟是湖水飞上了霞中,还是红霞落进了塞湖的时候,朝日又把万道金光射向湖面了。这时湖上微风乍起,细浪跳跃,真似搅起满湖碎金。当嬉戏的细浪潜到湖底憩息的时候,湖水又恢复了平静。那乱真的倒影,把山庄的胜景都摄取进了湖中,于是,塞湖上出现了奇妙的“水中天”。
【1】文章采用先_______后___________的写作方法,由美丽动人的山庄全貌转而写到迷人的塞湖风光,对塞湖奇观进行了细致描绘。
【2】文中画“ ”的句子中,“她”指的是______。作者把“她”比作了______,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乐园。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1】这段文字是从哪两个方面设喻来形容愉悦之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蜂蝶……像泉水……”两句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读书时有什么感受?请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少于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致巴特莱的信(节选)
(法)雨果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选择答案。
雨果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态度是( )。
A.大加赞赏
B. 愤怒斥责
C. 有时赞赏有时批评
◆雨果在信中所说的“两个强盗”是指 和
◆为什么说这两个强盗“将受到历史的制裁”?
19、拒绝诱惑
一个英国人在工厂工作,他的老板每月都定期发给他工资。
一次,老板又发了工资了,他也十分高兴地领取了自己这个月来的薪水,打开纸包,他兴奋地数着,令他很意外的是这次居然多分了他20美元。然而他为了纳入自己腰包,仍然不动声色,装作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就这样他干了一个月,到了这次发工资时,他本以为这次肯定又要多给分。谁知打开纸包,里面居然比原先标准工资少20美元。他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这次又少了,一定发错了。
于是,他跑去问老板。结果老板反问他“上次发多了,你怎么没来汇报,这次少了,就知道找我了,我那是在试探你的为人,没想到……你被解雇了。”这时,哪怕他千求万说,也无济于事,这时的他终于后悔了,知道了他连最起码的人格都丧失了,当然,不能获得他人的信任,从此以后,他立志要做一个诚信的人,拒绝诱惑。
最终,经过自己的打拼,几年后,他也拥有了自己的一家工厂。并且在他严格优秀的领导下,全厂职工都厂纪严整,人人都兼洁奉公,毫不敢占取工厂的一丝利益,他成功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定期(_______)兴奋(_______)居然(_____)后悔(______)
【2】找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这个英国人神态的句子。
【3】补充第四自然段中省略的部分。
结果老板反问他“上次发多了,你怎么没来汇报,这次少了,就知道找我了,我那是在试探你的为人,没想到______________你被解雇了。”
【4】这个被解雇的员工最后终于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0、按要求改句子。(8分)
①这最简单的道理你应该懂.(改为反问句)
②黄昏时分,风停了,就下起了大雪。(改为比喻句)
③小树苗在风中摇摆。(改为拟人句)
④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的广场。(缩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用加点词语造句)
(2)这清白的梅花,是用污得的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3)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4)想不到外祖父竟像个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扩句)
22、请你按要求写句子。
(1)彩旗飘扬。(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书馆里的书吸引着我。(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一个反映人心理活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请以“我喜欢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提示:同学们,你喜欢的这个人是生活中的亲人,还是同学?或者是文学书籍、影视作品中的某个人物?你喜欢他(她)的理由是什么呢?想清楚后再动笔写作。
要求:书写规范,方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