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东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给予(   )   羡慕(   )   喜悦(   )   镇定(   )

 

2、在语境中根据拼音把词语填写完整。

时间流逝,本是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不必惆怅,更不必觉得kǒng jù( ),明确前进的目标,让shū jí( )成为良师益友,驱赶自己内心的寂寞、kōng xū( )。让míng mèi( )的阳光照进心房,拒绝wú liáo( )的生活。让我们学会biàn zhèng( )地看待时间,让lǐ zhì( )指引我们前进的航向,在美好的世界里不断成长。

3、古诗词应用。

1.《宿建德江》诗中写诗人羁旅这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我不禁吟诵起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4.每当读到岳飞、文天祥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时,我就轻轻地吟诵起:___________________

5.看着朋友李华从国外给我带回的礼物,我非常的感动,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歇后语)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祖宗疆土,____________,不可____________。(李纲)

(2)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

(3)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辛弃疾)

(4)《书湖阴先生壁》中通过对景致的描写,烘托了庭院主人的勤劳和高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狼牙山五壮士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暴露群众和部队主力转移的方向,让我想起了曹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6)周恩来为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万古流芳。(填诸葛亮的名句)

5、解释下列词语。 

戏(   )   应(   )   没(   )   皆(   )

誉(   )   其(   )   陷(   )   何如(   )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诗题中“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的情境。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黑云/翻墨/未遮山

B.白雨/跳珠/乱入船

C.卷地风来/忽吹散

D.望/湖楼下/水如天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词的作者是_____代的____________。“西江月”是_____________,“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____

2词的上阕中描写了静的景物:明月、______________,也描写了夏夜特有的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衬托出夏夜的安静,表达出词人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

3请用波浪线标出一句对偶句。

4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表现了恬静的气氛。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8、古诗阅读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错的画“×”。

(1)从“客愁新”和“月近人”可以感觉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 )

(2)“建德江”位于浙江省。 ( )

(3)诗中“烟渚”、“野旷”、“江清”让人感到温暖。 ( )

【2】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物抒情

【3】“日暮客愁新”中有一个“愁”字,请写出作者在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诗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景阳冈(节选)

恰好吃了三碗酒,再也不来筛。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酒家道:“客官要肉便添来。 ”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酒家道:“肉便切来,添与客官吃,酒却不添了。”武松道:“却又作怪!”便问主人家道:“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酒家道:“客官,你须见我门前招旗,上面明明写道‘三碗不过冈’。”武松道:“怎地唤作三碗不过冈?”酒家道:“俺家的酒,虽是村酒,却比老酒的滋味。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因此唤作‘三碗不过冈’。若是过往客人到此,只吃三碗,便不再问。”武松笑道:“原来恁地。我却吃了三碗,如何不醉?”酒家道:“我这酒叫做‘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初入口时,醇酿好吃,少刻时便倒。”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筛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主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这句话是对武松的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出他________的性格特点。

②武松道:“休要胡说!没地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

这一句子生动地写出了武松________的性格特点,他身体好,酒量大,为下文________的情节做好了铺垫。

【3】酒家在门前挑着写了“三碗不过冈”的旗子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完成答题。

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

刘国信

蜜蜂属于传粉动物。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传粉动物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蜜蜂被称为“自然之子”“人类益友”。研究显示,蜜蜂的体重虽然只有约100毫克,尚不及一滴水重量的一半,但其短暂的一生能够酿造出达自身重量30倍的蜂蜜。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自古以来,人们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极为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花粉、蜂胶、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

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オ是它的丰功伟绩。因此,蜜峰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目前,地球上已知植物共有22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植物靠自然风传送花粉外,有16万种靠昆虫传粉,其中依靠蜜蜂传粉的占85%。粗略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来传授花粉。

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传粉,作物増产普遍达到10%以上,其中,油菜增产15%~20%,果树增产20%~30%,部分果蔬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传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100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因子,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质量监测员的角色,是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体现。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异常敏锐的嗅觉,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可以识别出许多种细微的气味。蜂群的数量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多的地方,一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

同时,蜜蜂的传粉促成了作物的联姻和受孕。这不仅可以为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而且有利于提高植物杂交概率,为其杂交进化提供可能,进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说大自然的生物链组成具有神奇的密码,那么蜜蜂就是破解密码的工匠。蜜蜂一旦消失,粮食、棉油、蔬果、木材等植物将无法结出果实种子,也就不再有下一代的繁衍,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崩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

【1】这篇短文的主要观点是( )

A.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B.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C.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

D.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

【2】下列语句中,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B.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

C.因此,蜜蜂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

D.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

【3】“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这句话在短文中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篇末点题

【4】下列说法中,与短文内容一致的一项是( )

A.传粉动物对于人类生存十分重要,它们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

B.自然界植物的传粉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风传粉,二是昆虫传粉。

C.实践证明,通过蜜蜂传粉,作物生产全部增产15%以上。

D.蜜蜂的数量能够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蜜蜂少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不好。

【5】下列是对短文内容的分析,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自然段中作者引用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蜂儿诗》,意在说明蜜蜂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

B.第4自然段中的“粗略统计”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分析不是经过准确计算得出的。

C.文章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思是说蜜蜂如果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上的粮食只够人类生活4年。

D.文章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思路,说明蜜蜂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的重要影响。

【6】结合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生态系统最为重要。

B.在蜜蜂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之中,传粉远远比酿蜜对人类重要得多。

C.与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相比,其直接产值对人类而言已经毫不重要。

D.没有蜜蜂的传粉,自然界的生物链将会中断,这对生态系统将是一场灾难。

【7】默读短文,结合关键句,说说短文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有趣的种子旅行

一株植物少则有几十颗种子,多则有几十万颗种子。如果它们都只停留在原地,挤成一堆,很难想像能怎么生活下去;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火灾等等,集中在一块儿就更有灭绝的危险。因此,种子必须以各种方式进行迁移。这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界中植物多种多样,种子旅行的方式也各有千秋。

像大豆、绿豆、油菜、芝麻等植物的种子,有一种弹射的本领,果实成熟后包藏种子的果荚会突然扭曲、炸裂,将种子弹射到几十厘米甚至几米之外。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植物界中的弹射冠军,可能是一种生长在美洲的木犀草,射程可达14米之远。

在非洲北部和欧洲南部,有一种有趣的植物叫喷瓜。它的果实成熟时,那些包藏种子的浆汁,就像气球中的空气那样,对果皮产生强大的压力,只要轻轻一碰,果实的粘液和种子就一起喷发出来,可射6米之远,所以当地人称它为铁炮瓜”。

但是这些种子的旅行路程,在整个自然界中只是低水平的。很多植物的种子,能以各种特有的办法,旅行到几千米、几十千米之远,有的甚至还能进行环球漫游!

19世纪中叶,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一艘双桅帆船,遇到一场大风暴,船在风浪中颠簸飘流,好不容易才来到一个平静的海湾。水手们上岸,挖掘沙石来压舱,意外地发现一个黑色的沥青圆球,但拿在手上却感到很轻。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椰子壳,里面藏着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古文。原来,这是当年哥伦布写的一封信。当时的航海者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常常利用椰子壳等飘浮物来传递信息。

椰子的果实外壳坚硬,不透水,中间是蓬松的纤维层,充满了空气,很轻,很适宜在海水中随波飘流,作长途旅行。一旦被海浪冲到沙滩上,就可以发芽、生长。由于椰子以这种方式传播后代,所以我们见到的椰子树,除了人工栽培的之外,几乎都长在海滩边上。

在水中旅行的种子还有很多。比如荷花,它的果实莲蓬像一艘小船,轻浮在水面上,四处飘流,把种子带到远方。待莲蓬腐烂了,种子也就沉到了水底。第二年春天,一栋新的荷花又成长起来了。

还有睡莲,它的海绵质的浆果结构十分奇特,浆果里面装有好多种子,每粒种子外面包有一个充满空气的囊,就像套着个救生圈,在长途飘流中,囊中的空气慢慢消失,种子就沉到了水底。

1文中起总说作用的是第________自然段。

2第⑤自然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的内容看,种子旅行的含义是什么?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表里的生物(节选)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1】选文中的“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之后,我又产生了新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继而又作出了新猜测:____________。这充分说明,“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2】对划线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A.写出了我弄清楚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B.“我”觉得蝎子的“丑陋恐怖”与表里的“美丽世界”是不相称的。

C.表达了“我”不喜欢甚至讨厌丑恶而恐怖的蝎子的想法。

【3】“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后,“见人就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后来不说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童年(节选)

这一天,她正跪在那里虔诚地祈祷,外祖父闯了进来,吼道:“老婆子,着火了!”

什么?!”外祖母地一下从地板上跳了起来,飞奔而去。

叶芙格妮娅,把圣像拿下来!”“娜塔莉娅,快给孩子们穿衣服!”外祖母大声地指挥着。外祖父则只是在那里哀号。我跑进厨房。向着院子的厨房被照得金光闪闪,地板上飘动着闪闪烁烁的红光。雅科夫舅舅一边穿靴子,一边乱跳,好像地上的黄光烫了他的脚似的。他大喊:“是来希加放的火!他跑啦!”

混蛋,你放屁!"外祖母大声训斥着他,出手一推,他几乎摔倒了。

染坊的顶子上,火舌舒卷着,舔着门和窗。寂静的黑夜中,无烟的火势。如红色的花朵,跳跃着盛开了!黑云在高处升腾,却挡不住天上银白的天河。白雪成了红雪,墙壁好像在科动,红光流泻,金色的带子缠绕着染房,突突、嘎巴、沙沙、哗啦,各种各样奇异的声音一齐奏响,大火把染房装饰成教堂的圣壁,吸引着你不由自主地想走过去,与它亲近。

我抓了一件笨重的短皮大衣,把脚伸进了不知道是谁的靴子里,吐噜吐噜地走上台阶,门外的景象实在太让人震惊了:火舌乱蹿,啪啪的爆裂声和外祖父,舅舅、格里高利的叫喊声响成了一片,外祖母头顶一条空口袋,身披马被,飞也似的冲进了火海,,她大叫着:“混蛋们,硫酸盐,要爆炸了!”

,格里高利,快拉住她,!"

哎,这下她算完啦...”外祖父狂叫着。

外祖母又钻了出来,躬身快步,两手端着一大桶硫酸盐,浑身上下都在冒烟。老头子,快把马牵走!”

外租母哑着嗓子叫喊:“还不快给我脱下来,瞎啦,我都快着火了!”

格里高利用铁锹铲起大块大块的雪往染坊里扔着。舅舅们拿着斧头在他身边乱蹦乱跳。外祖父在忙着往外祖母身上撒雪。

外租母把那个桶塞到雪堆里之后,打开了大门,向跑进来的人们鞠着躬:“各位街坊邻居,快救救这大火吧!”

马上就要烧到仓库了,我们家就要被烧光了,你们也会遭殃的!来吧,把仓库的顶子扒掉,把干草都扔出去!格里高利,!雅科夫,别瞎跑,把斧头拿来,铁锹也拿来!各位各位,行行好吧!”

外祖母的表现就像这场大火本身一样特别好玩。

大火好像抓住了她这个一身黑衣服的人,走到哪儿都把她照得通亮。地东奔西跑,指挥着所有的人。

沙拉普跑到了院子里来,唰地一下直立了起来,把外祖父掀了个大跟头。这大马的两只大眼睛被火光映得十分明亮,它嘶鸣不已,不安地躁动着。

老婆子,牵住它!”外祖父奔过去,张开两臂。大马长嘶一声,终于顺从地让她靠了过去,别怕,别怕!不会让你受到伤害的,亲爱的,小老鼠...她拍着它的脖子,念叨着。这个比她大3倍的小老鼠乖乖地跟着她向大门口走去,一边走一边打着响鼻。

【1】第2自然段中“跳”“飞奔"两个词语是对外相母的____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外祖母_______

【2】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下列人物在火场都有不同的表现,你从中体会到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外祖父:___________外祖母:___________雅科夫舅舅:__________

【4】“外祖母的表现就像这场大火本身一样特别好玩。”结合短文内容说一说,外祖母有着怎样的好玩表现:

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童年》这部小说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与死神抢时间卧病榻攀高峰

一位身患绝症的高级知识分子,在生命最后的两百多天里,以超人的毅力,写了两篇在国际计算学习界引起(轰动   震动)______的论文,一部国内机器学习理论的开拓性专著。今年2月23日,在做完这一切之后的第17天,年仅58岁的洪家荣神态安详地离开了人世。

洪家荥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国际著名机器学习专家。他是在国际计算学习理论界第一个赢得国际声誉的中国人。他的名字被美国传(zhuàn       chuán)______记出版社作为杰出的计算机科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列入世界名人录。

1996年6月26日,洪家荣被确诊为晚期肠癌肝转移。这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两篇没有完成的论文,对他来说,这两篇关于计算学习理论的论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994年,他在美国参加过一次“计算学习理论会议”。洪家荣后来谈到当时的感受:“会场上外国专家趾高气扬的傲慢态度,给我很大的刺激,坐在冷板凳上,我就痛下决心:一定要赶上他们,超过他们。”

手术一周后,伤口没有完全愈合,洪家荣就迫不及待地在病床上开始了工作,妻子流着泪劝(qiàn       quàn)______他:“看你都病成啥样子了,有什么东西比生命还重要吗?”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

为了节省有限的时间,他(谢绝       拒绝)______一切亲朋好友的探视。忍着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他把最后一点力气全部倾注到一页页的书稿上。今年1月底,洪家荣终于为20多万字的书稿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

洪家荣在遗书上写道:“能够在临死前把《归纳学习》献给祖国,我总算可以瞑目了。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这书出版,请烧一份复印的手稿陪我去吧!”

【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和拼音。

【2】在文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形容高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______

②形容情势紧急,不能等待。______

【3】从画线部分,妻子当时说的话感受到什么?把这句话改成陈述句合适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洪家荣说:“这件事不做完,我不甘心。”“这件事”指______。“不甘心”是因为______

【5】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觉得洪家荣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改为字句和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四团的战士必须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在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为清楚。

文学批评是文艺学中最活跃、最经常、最普遍的一种以文学鉴赏为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深化和提高文学鉴赏的研究形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虽然他们都不免带有民族和历史的局限,但他们不计生死坚持信念的浩然正气,是我永远崇敬的。(用加点词语造句)

 

 

2.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改为字句)

 

 

3.一想到这里,我就感慨万分。(改为陈述句)

 

19、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和伯父把那个拉车人扶上车了。(改成字句)

 

2.车夫被玻璃片扎伤了脚。(改成字句)

 

 

20、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仿写例句,试着写一写“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乐园。

在《少年闰土》中,作者刻画出了一个机智勇敢、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随着鲁迅先生的描述,这样一个相处短暂却使人永久怀念的童年伙伴的形象不仅深刻地留在鲁迅先生的记忆里,也留在每一个读者的内心深处。为什么会给人留下这样深的印象呢?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少年闰土的特点。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哪一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仔细回忆一下,选取一个典型的、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件,写一篇习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