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期末菏泽五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我知道下列句子采用修辞方法。(填序号)

A.拟人   B. 夸张   C.比喻

(1)一山的桂花树开花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  )

(2)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  (   )

(3)笨笨的桂花树可惹人喜爱了。   (  )

 

2、小李广的绝技是(       

A.擅射

B.擅盗

C.擅行

D.擅打

3、下面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是(       

A.那声音就是一支乐曲。

B.榕树正在茂盛时期,好像要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C.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D.他好像要哭了。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下列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换成一个成语。

(1)有的同学读书总是只略知大意,不追求理解透彻_______

(2)每个周末他都到图书馆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地阅读各种书籍。______

(3)阅读对提高写作的功用是不用说就能明白的_____

5、读书之乐。

(1)____________,不耻下问。

(2)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士人读书,第一____________,第二要有识,第三____________

6、根据课文填空。

1.《示儿》是南宋诗人_______的作品。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两句诗出自清代诗人_______的《__________》一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红日初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泻汪洋。(《少年中国说》)

7、请把下面的字词语补充完整。

自(______)自(_____ ______)出(______)外  异(______)同(_____   

不知(_____)(_____     _____)苦(_____)高 _____)(_____)在乎     

_____)头(_____)气   _____)有(_____)有 _____)山(_____)岭   

_____)蹦(_____)跳    素不(_____)(_____ 韦(_____)三(_____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

(2)姑苏城外寒山寺,_______________

(3)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往今来,许多爱国人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陆游在临终时告诫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劝说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代的魏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警句告诫我们要有危机意识,还要勤俭节约。

(7)与“孤掌难鸣”这个成语意思相同的俗语是: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两个电话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未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搁下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来寒潮,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回答,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十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事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měng)。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暖和——_________        愣住——_________

2指出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文中的主要人物。

时间: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

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___;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_____

4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王对儿子和老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运用________的写法描写来表现的。

7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教育?请写出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飞翔的蜘蛛

  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的蛛网都搅毁了。

  后来,细细地观察,我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然后向前爬行,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者说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

  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多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

  以后的进程一般比第一根丝的安置要快多了。尽管它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练,做起来,仿佛是一种愉快开心的表演似的。

  蜘蛛本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空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忍的小动物。它的网织得精巧而且规矩,以八卦形的样子张开,仿佛得到了精助。

  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

  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

  奇迹是执着创造的。

1蜘蛛本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________结在半空中,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动物。它的网织得________而且________,以________的样子张开,仿佛________。

2题目“‘飞翔的蜘蛛中的飞翔为什么带引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蜘蛛是怎样把网结在半空中的?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作者为什么说奇迹是执着创造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我国古人对乌鸦十分崇敬,汉代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说:“乌,孝鸟也。”因为乌鸦具有“反哺”习性。乌鸦初生,母哺六十日,待母鸦衰老无法觅食时,便由小乌鸦喂哺。喜鹊和乌鸦发现食物时,总是先大声叫唤,让长辈先来吃食。长辈吃过以后,便飞到高处放哨,让其他饿鸟安心啄食。还有黄鹂、紫燕、鸿雁等鸟类,也都懂得“尊老爱幼”。大海中的沙丁鱼在遨游时,行至礁石狭窄处总是自觉排队,依次前进,即使遇上了危险,仍按照“规矩”行动。小鱼从上层列队通过,老鱼从下层接踵而游,从来不会乱套。美洲有一种蜜蚁,遇到蜜源植物时,就把肚皮吃得胀胀的。但并非自己一饱了事,而是在饱餐之后立即赶回去,见到没有进食的伙伴便主动吐出蜜来,让它充饥,有时自己吐得腹中空空,也在所不惜。

热带雨林中的鹦鹉,不仅同类相亲,而且非常好客。当它们千辛万苦找到可口食物正在聚餐时,发现友邻鸟类从上空飞过,总要停下来唱“迎宾曲”,热情邀请其降临,共享美食。

动物的互助本领也是十分高超的。曾有一只食蚁兽,面部不慎划伤,不住地流着血,另一只食蚁兽看到后,马上用舌头去舔,并很快找回一种止血物涂在伤口上,血就止住了。有些动物还向异类求助。有人在西伯利亚偶然发现,两只鹿带着一只无精打采的幼獾,到一片洼地吞食泥土,然后又把它送回原处。经证实原来是鹿帮助有病的幼獾去吃沸石,帮助它清除腹内的有害物质。在非洲,一只狒狒身中毒箭,危在旦夕。它毫不犹豫地请山羊带路觅药,后来狒狒已是筋疲力尽,几只山羊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一种称作白药的草药,狒狒将这“灵丹妙药”吃下去后,箭毒消失了。

1.汉代许慎在其《说文解字》中说:“乌,孝鸟也。”因为乌鸦具有“反哺”习性。

(1)上面句子中的“解”是一个多音字,它的三个音分别是(    )、(    )、(    )。

(2)引号的作用有:A表示直接引用;B表示强调;C表示否定;D表示特定称谓。

上面句子中第一个引号的作用是(  ),第二个引号的作用是(  )。

2.在下面句子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乌鸦具有“反哺”习性,(    )他称乌鸦为“孝鸟”。

(2)美洲蜜蚁(    )只顾自己,(    )吃饱后赶回去吐蜜给没有进食的伙伴吃。

(3)热带雨林中的鹦鹉,(    )同类相亲,(    )非常好客。

3.文中介绍了很多动物,它们有着特殊的生活习性和高超的互助本领。其中热带雨林中的鹦鹉____________;食蚁兽__________________;西伯利亚的鹿__________________;非洲的山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呢?联系身边的人和事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外婆和鞋

我有一双塑胶的拖鞋,是在出国前两年买的,出国后又空了五年。它的形状很普通,就像你在台北街头随处可见的最寻常的样式:平底,浅蓝色,前端镂空成六个圆带子,中间用一个结把它们连起来。买的时候是喜欢它的颜色,穿了五六年后,已经由浅蓝色变成了浅灰。鞋底也被磨得一边高一边低。

“你知道我为什么舍不得丢掉它吗?”  

这是个让生命在刹那间变得非常温柔的回忆。大学快毕业时,家住在北投山上,没有课的早上,我常常会带着两只小狗满山乱跑,有太阳的日子,大屯山腰上的美丽简直无法形容,最让我快乐的是在行走中猛然回过头,然后再仔细辨认,山坡下面哪一栋是我的家。

走着走着我的新拖鞋就不像样了,不过,我没时间管它。直到有一天,傍晚,放学回家,隔着矮矮的石墙,看见我的拖鞋被整整齐齐地摆在花园的水泥小路上。带着刚和同学分手后的那一点嚣张,我在矮墙外大声地叫起来:

“何方人士,敢动本人的拖鞋?”花园那没有动静。再往客厅的方向看过去,外婆正坐在纱门后面,一面摇扇子,一面看着我笑哩。

“今天下午,我用你们浇花的水管给你把拖鞋洗了,刚放在太阳地里就干了。多方便!多大的姑娘了,穿这么脏的鞋给人笑话。”

以后,外婆每次上山时,总会替我把拖鞋洗干净,晒好,有时甚至给我放到床前,然后在傍晚时分,她就会安详地坐在客厅里,一面摇扇子,一面等着我们回来。我常常会在穿上拖鞋时,觉得有一股暖hé  huo)与舒适的感觉,不知道是院里下午的太阳呢,还是外婆手上的余温?

就是因为舍不得这一点余温,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以后,所有能够让我纪念她老人家的东西,比如出国前夕给我的戒指,给我买料子赶做的小棉袄,都在泪眼盈盈yín  yíng)中好好收起来了,这双拖鞋也就一直留在身边舍不得丢。每次接触到它灰旧的表面时,便仿佛也接触到曾洗过它的外婆温暖而多皱的手,便会想起在夕阳下的园中小径,和外婆在客厅纱门后面的笑容。

那么遥远,那么温柔,而又那么肯定地一去不返。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2结合短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嚣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泪眼盈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文中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第3—7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鞋是一双什么样的鞋?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描写这双鞋的句子。谈谈“我”为什么舍不得丢弃这双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有两处描写外婆神态的地方,请你找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外婆去世的消息传来”,“我”的心情怎样,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______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才华出众,20岁开始发表作品,刚刚29岁 就创作了轰动法国文坛的长篇小说 巴黎圣母院 以后又创作了一系列的戏剧 诗歌 小说 可是,正当他激情奔放的时候,心脏病恶性发作了,那年他才40岁。

看见雨果发青的脸色,沉重的喘息,人们惋惜万分,说:“唉,这颗巨星将要坠落了。”随后发出沉重的叹息。

雨果并不悲观,他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体育锻炼。每天清晨外出散步、做操、打拳,接着跑步、游泳、爬山……“生命在于运动”,雨果慢慢地恢复了健康,体质逐渐增强了。它获得了充沛的精力,重新拿起笔,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直到晚年,仍创作不懈。60岁创作了《悲惨世界》这部世界文学名著。80岁那年,写成了戏剧《笃尔克玛》。雨果逝世于1885年,活了84岁。

听说雨果40岁得了心脏病,最后却成了长寿者,人们惊叹不已:“这真是个奇迹!”

奇迹怎么来的呢?体育锻炼!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2】联系短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雨果______心脏病恶性发作,______并不悲观。

(2)______雨果每天坚持体育锻炼,______体质逐渐增强。

【3】给第一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4】人们惊叹:“这真是个奇迹”,这个奇迹指的是________,雨果创造这个奇迹的原因是________

【5】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在于运动”的理解。

________

14、阅读理解。

跳水(节选)

①“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②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抢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③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根据短文内容,在下面的图上标出孩子、猴子和帽子的位置。

【2】用“——”在第①自然段画出猴子放肆的句子。如果猴子和孩子能够对话,从他们的动作和神态上推想会说些什么?

猴子:

孩子:

【3】用“﹏﹏﹏”画出描写孩子危险处境的句子,说说写得详细的原因。

【4】船长说的每句话都很简短,并且标点都是叹号,从中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

①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②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选文中介绍了桂花带给“我”的哪些美好回忆,请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第①段画直线句子描写的场景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全年,整个村子都在桂花的香气里。”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课文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多场景阅读。

场景一: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方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慈母情深》

场景二: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叫父亲买。

——《父爱之舟》

【1】联系课文想一想场景描写的场景中地方在哪里?主要人物是哪些?主要事情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圈圈出场景一中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3】场景一的描写与课文中“我”的心情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个片段都是场景描写,可有同学说第一个场景读后给人深刻印象就是妈妈工作的环境恶劣,可读第二个场景有的同学印象深刻的是热闹,有的印象深刻的是吃的多,有的印象深刻的是饿。从两个场景表达的方式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中上边两个场景描写,分别在课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场景二的表达方式写运动会某一时刻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泰山上的挑夫

子夜,我和爸爸来到岱宗坊,开始了对五岳之尊泰山的攀登。

天是墨蓝色的,那镶嵌在墨蓝色天幕上的闪烁的繁星是那么明亮。刀劈斧削般的岩石竟然有那么多奇形怪状。而山石上耸立的松柏更是云雾般的朦胧。什么美妙的乐曲能同山涧里潺(chán)潺的溪水声相比呢?更何况还有蛙鸣,蝉唱,不知名的昆虫的低吟……爸爸拿着手电边走边指点,有时停在一个地方,一讲就是老半天。我饶有兴味地看着、听着。红门、王母池、斗母宫、经石峪、回马岭……都被我们甩在身后了。我脑子里萦(yínɡ)绕着唐槐、汉柏、金刚经以及各种各样有关泰山的神话、传说,走在这夜幕笼罩下的山路上,果然是别有一番情趣!‖

当红日出山、天色大亮的时候,我们已坐在中天门熙熙攘攘的茶社里了。也许是太疲劳的缘故吧,我仰看那白云缭绕的泰山主峰上的南天门,对攀登泰山极顶简直有些失掉信心了。

忽然,爸爸指着攀登在山路上的一队挑夫让我看。 “那是干什么的?”我问。

“挑夫!泰山上的挑夫!”爸爸激动地大声说。我很奇怪,爸爸为什么这样激动!

那一队挑夫在茶社门前停下来休息。爸爸迎上前去和为首的一位中年汉子攀谈起来。我端详着那位中年挑夫:古铜色的脸上布满风刀霜剑刻下的皱纹,眼睛里闪着坚毅的光芒;一件对襟布褂没有系扣,裸露着胸脯,结实而丰满;胳膊上、肩头上以及腿部的肌腱,鼓得高高的。我想,即使最好的体操运动员,也不一定会有这样健美的肌体吧!

“当天能来回吗?”爸爸问道。

“能。一天至少一趟!”他平静地回答。 “您不累吗?”我脱口而出。

“哈哈!”他发出一阵爽朗的大笑,“小朋友,你想,肩上百把斤的担子,脚下百把里的山路,能不累吗?”

“那您为什么非干这活儿?”

“傻孩子!和你上学念书一样,这是我们的工作。”他严肃起来,一板一眼地说:“现在国家在奔四化,发展旅游事业,不光国内,许多外国朋友也慕名来逛泰山。要是山上没有旅馆,没有饭店,那住在哪里?吃什么?要吃、要住,就离不开咱这挑担子的。不错,这活是累,是苦,可你不干,我不干,谁干呢?”

“要是用机器运输就好了。”

“对,这样就省劲多了!所以,你们从小得好好念书,长大了搞出机器来。

可是你记住,就是机械化了,也得干。不花力气,图省劲,干什么也不行……好,你们歇着吧,俺们该走啦。”说着,就招呼同伴们去挑担子。‖

他们又上路了,踏上了攀登东岳之巅的最艰难的旅程!他们迈着坚定的步子,用不急不缓的稳健动作换着肩,走着“之”字形,奋力地攀登。我望着他们的背影,耳边又响起那位中年挑夫的话,心里不禁翻腾起来……泰山上的挑夫啊!您的运输工具和方式是落后的,您的工作是平凡的,但是,您的精神是多么可贵啊,人格是多么高尚啊!您坚毅、勇敢、无私无畏,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您挡住。我们的祖国,是多么需要这种挑夫精神啊!……我猛然想起自己,我不也应该做一名祖国的挑夫,挑起革命重担,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伟大祖国的腾飞而献身吗?……

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放开喉咙大声喊道:“爸爸,走啊!追挑夫去!”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熙熙攘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猛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文中“‖”划分的段落,写出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泰山看到的中年挑夫是什么样子?请用“﹏﹏”画下来。

4“挑夫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想到这里,我再也沉不住气了,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

泥活

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地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以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①这会儿,只见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着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②他重新拿起床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他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胖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着嘴说:“爷爷,这酒这肉你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头问。

③“我刚把‘芮(ruì)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不是泥人冯,这么精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用指轻轻地摸了又摸,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④“带去吧!”冯兰瑞嘴角起,“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刚忙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呆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向下压去。

【1】给下列加点汉字选择正确的拼音。(用“√”勾出)

住(jiū   qiū)        筋(zhā   qiú)        (guǐ   kuì)

嘴(liě   liè)        (ɡuō   dūn)        (shèn zhàn)

【2】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3】请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 ”线的3句话分别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句①( )( )       句②( )     句③ ( )

【5】根据文中的描述,冯兰瑞的年龄用哪个词形容比较合适(       

A.而立

B.不惑

C.花甲

D.弱冠

【6】读句子,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1)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武松打虎”是冯兰瑞满意的作品,他为什么还要亲手毁掉?请写下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与理解。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juàn liàn             )。岸英奔             )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想法。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             )。不是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难道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根据拼音写词语、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juàn liàn( )        ( )          ( )

【2】根据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意思。

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文字主要是通过哪两种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

【4】第①段中,从哪些句子你体会到了毛主席的凡人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第②段画线句,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我会缩写句子

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了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

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

警卫员端端正正地向毛主席敬礼。

 

21、把下面这句话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跟我学: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要改为第三人称。句中涉及人称要换为具体的人名。此外,注意要去掉双引号,将冒号改为逗号。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22、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是中国的盛事,也是全球的盛事。二十多年潜心钻研,我们中国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社会不断进步,科技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未来的二十年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请你大胆地展开想象,以“未来的中国(家乡)”为题写一篇作文,4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