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每组词中,有一个和其他四个不是同类的,找出来在下面画上横线。(4分)
(1)鲫鱼 鲈鱼 鲸鱼 草鱼 鲤鱼
(2)汽车 飞机 轮船 自行车 手机
(3)钓鱼 读书 珍珠 旅游 唱歌
(4)儿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元旦 春节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说)
B.万马齐喑究可哀(嘶叫)
C.聒碎乡心梦不成(声音嘈杂)
D.死去元知万事空(本来)
3、读方框里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在括号里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A.一种情况是缓慢地抖动,表示对某一点的聆听,或是像雷达一样倾听多种声音的来源地方。 B.有时候哺乳动物的柔软耳朵会微微地抖动,这可能有两种情况。 C.例如大象在发怒或攻击时,会张大耳朵,耳边微动,以此来恐吓对方。 D.另一种情况是急速抖动,则表示发生了什么特别的事情。 |
【1】把上面的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正确的顺序是( )
A.ADBC
B.BADC
C.BACD
【2】上面的句子中,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告诉我们哺乳动物( )
A.耳朵的样子
B.怎样用耳朵倾听声音
C.耳朵急速抖动的原因
4、给多音字组词。
参cān(______) cēn(______) shēn(______)
卷juǎn(______) juàn(______)
5、在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茂密( ) 舒服( ) 信任( )
抖动( ) 呼叫( ) 干脆( )
6、给下列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甬( )——( )夆( )——( )
戈( )——( )朝( )——( )
7、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澈( ) 吉( )砌( ) 峨( )
辙( ) 洁( )彻( ) 俄( )
麋( ) 峭( )恬( ) 幢( )
麓( ) 俏( )括( ) 撞( )
8、读拼音,写词语。
jiān chí(________) lǎn duò(________) zhèn dìng(________)
zuì zhèng(________) huī huáng(________)
9、开心阅读。
寒夜
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
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阁楼,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大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忙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上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宠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坐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1、张老师的家住在 ( )
A.小区里 B.公路边 C.山腰中 D.平原上
2、哪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张老师非常非常寒冷?
3、“看着这一切”,“这一切”指哪些情况?
4、“他吃惊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这个省略号表示省略了什么内容?
5、文末的梦说明 ( )
A.我给张老师送去了温暖,很高兴。
B.我敬佩张老师不顾寒冷,为我们批改作业。
C.反衬张老师生活太艰苦,连起码的生活条件都没有。
D.我盼望张老师温暖,愉快。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渔夫织网
有一个渔夫贪图省事,织的网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他出海一天也没有捕到一条鱼,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邻居对他说:“你织的网实在太小了,哪能捕到鱼? 还是把网织得大一点再出海捕鱼吧。”
渔夫听了邻居的话,就认真地在家织网,几天下来,把网织得和邻居的一样大。渔夫带着他的大网出海捕鱼,一天下来,捕到了许多鱼,他唱着歌,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
渔夫想,看来捕鱼多少的关键是网的大小。如果我把网织得更大,那捕到的鱼一定还要多。渔夫不再出海捕鱼,一天接一天在家织网,几天下来,他把原来就很大的网又扩大了几倍。巨网织好后,渔夫就带着它出海捕鱼去了,他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巨网撒入大海。渔夫想,这一网收起来,鱼一定可以装满一船,想着想着,他乐出了声。
渔夫准备收网了,一拉网,觉得好沉好沉,拉了半天也拉不上来。网中确实有许多鱼,鱼儿们拼命地向大海深处游去,把渔夫的小船也拉得翻了身。渔夫这才知道,网并非是越大越好,贪得无厌,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
1.比一比,组词语。
贪( )键( )渔( )备( )
贫( )健( )鱼( )惫( )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垂头丧气:
贪得无厌:
3.渔夫开始为什么垂头丧气地回了家?后来为什么高兴地回到了家?
4.渔夫听了邻居的话是怎么做的?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
11、短文二
父亲的田园
①故乡的老宅东边,是我父亲的田园。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每当春风乍暖,花儿们粉墨登场,我的梦也缤纷起来。花瓣飞走,留守枝头的果子一天一个成色,已经秀色可餐了。除了一饱口福,还能换来香喷喷的糖橡皮、好看的花衣裳。靠近篱笆的小杏树,年龄与我相仿,结的杏子又大又圆,染着红晕。摘一颗掰开细品,绵绵软软的,一直甜到心里去……
②果树散居于小屋身边,像一群孩子簇拥着母亲。稍远,是大片的菜地。打记事起,父亲就带着我在园子里忙碌。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香的土地……汗水从父亲花白的两鬓间流下来,经过沟壑纵横的脸庞,砸进他脚下新刨起来的土地。他的脚印又大又深,至今仍清晰地印在我的心田。一片地刨完,父亲回到地头,在锄柄上坐下来。我将水壶递过去,他猛喝几口,然后装上一锅烟,用火石打着,边吸边笑呵呵地看着我玩。我的玩具通常是父亲刚刨出来的豆虫或蛹子。蛹子头上有一个弯弯的类似钢笔卡子的东西,我们叫它钢笔蛹。它的尾巴会摇,我说东它就指东,我说西它就指西,通灵似的,非常有趣。逗逗玩玩间,父亲已将地平整,整出崭新的菜畦,开始精心地播种……
③侍弄园子是父亲驾轻就熟的事情。我喜欢看父亲辛勤劳作的身影。如火骄阳下,他裸着的腰背呈古铜色,搭在肩上的毛巾常常汗湿得能拧出水来。当嫩绿的蔬菜破土而出,一天一个样地往上窜;当叶子间探头探脑的西瓜长成一颗颗甜蜜的地雷……他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④园子里的甜水井,是我童年最神秘的所在。父亲不让我到井边去,只有浇园时,我才可以在他的看护下,俯瞰幽深的井水,从中照见自己天真的模样。父亲用力摇着水车,粗粗的拴着许多圆橡胶片的铁链子在齿轮上滚动,一节节潜入水中,再携带着水,从长长的桶子里升上来。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地扑进水道。我光着脚丫和前赴后继的水赛跑,看它欢快地流遍每一个干涸的角落。甜甜的井水,在流淌中一点点交出了自己……甜水井充盈着半个村子大大小小的水缸。每当乡亲们担着吱呀唱歌的水桶来挑水,父亲总是放下手里的活儿,和来人拉一会儿家常。要是有小孩跟着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
⑤夏日的夜晚,是农民最休闲的时候;吃完晚饭父亲将草席搬出来,在门口铺开。我躺在上面,用手指数着天上的星星。父亲一边抽旱烟,一边摇着芭蕉扇为我赶蚊子。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牛郎织女的故事,善恶报应的故事……如清风,飘进我的耳朵。夜深露水下来,好戏才刚刚开场——傍晚抓回来的知了猴,早已各自占据有利位置,倒挂在蚊帐上,开始金蝉脱壳,勇敢地、义无反顾地将这场脱衣秀持续到清晨。获得新生的蝉,呈淡绿色,显得那么娇嫩脆弱。它们喘息着,慢慢张开水袖,如闪亮登场的青衣……
⑥时至今日,田园中的一草一木,父亲劳作的身影,开心的笑容,依然在我的脑海中循环上映。父亲的园子,像一只美丽的摇篮,盛放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盛放着我对父亲的怀念,更盛放着我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粉墨登场:____________________
驾轻就熟: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⑤自然段描绘了多个场景,请仔细阅读并概括填写。
父亲挥锄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园中央麦草屋顶的小土屋,是小麻雀的跳跳床。屋后的大杏树枝叶婆娑,蓄满绿荫和鸟鸣。屋东,两棵大桃树粗可合抱,彼此枝叶相接,耳鬓厮磨……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刨地前总是先往手心里吐两口唾沫,搓搓两只大手掌,将锄柄高高举起,像是挥舞着一支灵动的画笔,在空中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将锄头深深地锲入那散发着清奇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这篇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喷涌的水,在水车槽子里小流片刻,便欢呼地扑进水道。”运用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水轻快流淌的样子,也写出了我内心的快乐。
B.文中作者回忆并描绘了父亲的田园,父亲劳作、生活的场景,抒写了我童年的快乐生活,也表达了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C.“他是我的风扇和故事篓子,是我的《十万个为什么》。”句中《十万个为什么》指的是父亲见多识广。
D.童年的我喜欢在父亲的田园里玩耍,要是有小伙伴来,父亲便格外高兴,除了摘果子招待,还会让我们在园子里玩个够。我们的玩具通常是父亲亲手做的。
(5)结合课文中的场景,说说“我”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最初的鹰
至今仍很难忘却平生第一次见到鹰时,那种回肠荡气的感觉。在南方,天空基本上是为燕子、麻雀等温柔的鸟类所占据。偶尔于季节更替之际,能遇上迁徙的雁阵,多多少少流露几分阳刚之气。鹰是稀客。
发生在上学路上,我抬头看见一只鸟,漫不经心地滑翔。可能正是其神态,而不是相貌吸引了我——虽然它的相貌与别的鸟也有所区别,譬如周身的羽毛显得粗糙,硬朗,仿佛每一根都被气流鼓满,带有金属的光泽的质感,使我触目惊心的是它的翅膀,一动不动,似乎属于多余的装饰,这不妨碍它比任何鸟飞得更高、更轻松。我简直以为眼前是一只黑颜色的风筝,没有生命,平贴在天空的表面。它是借助什么飞翔起来的?难道仅仅是那股( )吗?我怀疑着。
旁边不断有行人抬起头来,谁还轻轻咂了一下嘴:“那是鹰。”这一个字眼,此刻比什么都能打动我。我如痴如醉地仰望着它,头脑中一片空白,几乎以为在其周游的范围之外,不再有天空。是的,不再有天空,除了那对翅膀,除了那对翅膀所划出的看不见、却扣人心弦的弧线。鹰漫不经心,( )一切的神态让我折服了,哪怕它一声不响,垂着眼睛走自己的路……我望着鹰,血一点点热起来。
附近郊区小学的上课铃响了,我连忙收回视线跑过去。第一节课是在空白中度过的,心仿佛依旧提在半空中。我下意识地在笔记本上画了一只只鸟,虽然画变了形,但我知道它是谁,一下课我就跑到操场上,看见的只是天空,那些云,显得多么虚弱。
至今很难解释那只鹰如何闯进我童年生活的,像一只青筋毕露的手,代表一种精神的力量,( )地把门推开,我觉得一股野性的风扑面而来,每当想起鹰这个字眼的时候。多年之后又在动物园里见过类似鹰的东西,我几乎认不出它来了。那就是鹰吗?作为鹰,必须以天空作为陪衬;而不是牢笼。我固执地保留着它的第一印象,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
(1)将“傲视”“傲慢”“傲气”这三个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2)摘录一个写“我”见到“最初的鹰”时感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录文中的一处点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了“迁徙的雁阵”有何作用?
(5) “我简直以为眼前是一只黑颜色的风筝,没有生命,平贴在天空的表面。”一句中“贴”字为什么用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一生中见过的鹰将只有一只”这句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珍珠鸟》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大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他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段⑤中“这样”一词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前“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了”。选段中小鸟对大鸟呼唤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⑤中“淘气”一词在文中要表达什么意思?“再三”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⑦中“感受”一词指代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行文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段⑥这一段文字,犹如一幅画。请用一个词为这幅“画”加个标题,点出这幅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_______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转暖开始发芽。春季,是竹子生长的旺期,可这时候,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春笋吸足了水分,就破土而出,一天能长到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的作用可大啦!它能做成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默默无言,心甘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请选择一个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1)竹笋 (2)竹子 (3)竹子的作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破土而出”指尖尖的竹笋_______。“默默无言”指竹子成材后_______。
【3】用“____”画出竹子长得快的语句。
【4】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分别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画出来。
【5】本文主要赞扬了竹子_______的精神。读了本文,我还想到了跟竹子一样的_______,因为
_______。
15、轮 回
多年前,每到清晨,她要送他去幼儿园前,他总是哭着恳求她:“妈妈,我在家听话,我不惹你生气,求你别送我去幼儿园,我想和你在一起。”急匆匆忙着要上班的她,好像没听见似的,从不理会他在说什么。
他也知道妈妈不会答应他,因而每天都是噘着嘴边哭喊着“我不要去幼儿园……”边乖乖地跟在她身后下楼。
多年后,她年岁渐老,且患上老年痴呆症。他在为生计奔波打拼,没时间照顾她,更不放心让她一个人待在家里。思虑再三,他想到了一个地方。
在做出抉择的前夜,望着他进进出出、欲言又止的样子,她的神志似乎清醒了许多:“儿啊,妈不惹你生气,妈不要你照顾,不要送妈去养老院,我想和你在一起……”哀求的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变得越来越弱,最后变成了哽咽。
他沉默了又沉默,反复寻找说服她的理由。最终,两人的身影还是出现在了市郊那座养老院里。
在办完手续、做了交接后,他对她说:“妈,我……我要走了!”
她微微点头,张着没有牙的嘴说着:“儿啊,记住早点来接我啊……”
那一霎,他霍然记起,当年在幼儿园门口,自己也是这样含泪乞求:“妈妈,记住早点来接我啊……”此刻,泪眼婆娑的他,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1】联系上下文理解“霍然”的意思,用近义词解析。
霍然就是_________、________等。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1)多年前母子分别时“他”的表现是:________“她”的表现是:__________
(2)多年后母子分别时“他”的表现是:_________“她”的表现是:__________
【4】多年前妈妈送儿子去_____,多年后儿子送妈妈去________,他们都是为了_____而分别。
【5】对“此刻,泪眼婆娑的他,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他想到妈妈很不容易,决心不去工作,专心在家里陪伴母亲。
B.他听到妈妈的话心里很难受,禁不住流下眼泪,有对母亲的不舍和自己的情非得已。
C.听到妈妈的话,他想到了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跟母亲分别时母亲的固执和绝情,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
【6】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文章,然后答题。
向中国人致敬
①记得那是十二月,我进入巴黎第十二大学。
②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入学前,就有人向我介绍这位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全校。他的提问有时十分刁钻古怪,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领教过,你要小心……”
③第一堂对话课,我就被大胡子教授点了名。当他了解我的背景后,便问道:“我可以知道您是来自哪个中国的么?”
④全班一片肃静,谁也没想到教授会问这么敏感的问题。我正视着他,慢慢地说:“先生,我没听清楚您的问题。”
⑤“那么,”教授说,“我是想知道,您是来自台湾中国还是北京中国?
⑥雪花在窗外默默地飘。在这间三面墙壁都是落地玻璃的教室里,我清晰地感受到了那种突然冻结的沉寂。几十双眼晴,蓝的、绿的、褐的、灰的,全都瞪大了盯着我。
⑦“有一个中国,教授先生,这是常识。”我的语气很坚定。
⑧教授依然没有放弃追问:“那你们打算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⑨“一国两制的构想,您不会不知道吧。不过目前,我想,在今天的中国,台湾问题暂时还不是最重要的。如何使中国尽早富强起来,才是最迫切的问题。”
⑩“那你们中国富强的标准是什么?这儿坐了二十多个国家的学生,我想大家都有兴趣弄清楚这一点。”
⑪教室里的氛围没有丝毫的放松。我突然感慨万千,狠狠地盯着这个刁钻古怪的教授,然后挺起胸,一字一顿地说:“最起码的一条是,任何一个离开国门的同胞,再也不会受到像我今天要承受的这类刁难。”
⑫教授离开讲台,笑着向我走来,我才发现他的眼晴很明亮,笑容很灿烂。他将一只手放在我肩上,轻轻说:“我丝毫没有刁难您的意思。我只是想知道,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如何看待他们自己的国家的。”然后,他两步走到教室中央,大声宣布:“我向中国人致敬!”。
(选文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刁钻古怪: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慨万千: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括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文章中的话,写出教授一再刁难“我”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划线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授为什么向中国人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从“不由自主”“踌躇”这两个词中,你读出了毛主席当时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仅通过对毛主席的神态描写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情感
B.从“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中可以想象毛主席当时悲痛的心情
C.毛主席最后选择不把儿子的遗体运回国内是因为朝鲜不让
D.毛主席没有当着秘书的面直接签字,是因为他很生气,不愿意接受事实
【3】选文中画“_________”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一样的风景
大凡上海中小学校门口,早晚都可以看到这样的“风景”:各种车辆排成队,家长挤成堆,有父母送子女的,有老一辈接第三代的,风雨无阻,乐此不疲,舐犊之情,可谓深矣!
然而有一天,我在台湾台北市丽山小学门口看到了另一种“风景”。路边街上站着许多名肩别袖章、口衔哨子的人员,用哨音和手势指挥、护导学生过马路、进出校门。目睹此情此景,使我不由好奇地和身边的一位老婆婆交谈了几句:“请问,你们每天都这样做吗?”
是啊 老婆婆笑笑说 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个孩子快快乐乐出门 平平安安回家
原来他们是丽山小学“爱心家长导护队”的成员,家长们全是自愿参加,无偿奉献,几年来,寒暑不弃。
这些家长在早、中、晚,上、下学时间准时上岗,保护丽山小学儿童安全。每个时段需要12人(4个岗位),每周共需120人次,每次值勤约需25分钟,用简单的手势和适当的哨音,完成一次完美的服务。
两相对照,我不禁想起古代圣贤的一句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是容易的,但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他人的孩子却是很难做到的!
同祖同宗,却是不一样的“风景”。而不一样的“风景”,对下一代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教育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1】给文中的第3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2】给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而不一样的“风景”,对下一代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我们的教育难道不值得反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我”在上海中小学门口看到这样的风景:__________________;在台北丽山小学门口却是这样一番景象:__________________。互相对比后,“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回答。
文中说,“同祖同宗,却是不一样的‘风景’。而不一样的‘风景’,对下一代所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完全不同的。”作为下一代,你认为两种不同的“风景”会对你产生两种怎样不同的教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辣椒
世界上有些国家吃辣椒很厉害,如墨西哥、印度、匈牙利、朝鲜……中国某些省,如四川、湖南等也以吃辣椒出名。有些人嗜(shì)辣椒已经到了“无辣不吃饭”的地步。A.美国宇航员威廉·勒努瓦在宇宙飞行时也带着辣椒。有一位指挥家,他走到哪里,辣椒就带到哪里,就连参加英国女王宴请时,也照例带着辣椒酱,他解释说:“没有辣椒的饭菜好比是病号饭。”
辣椒原产美洲,17世纪传入我国,故亦称“番椒”,又名“秦椒”“大椒”“辣茄”。B.辣椒有几千个品种,仅我国四川的干辣椒就有100多种。辣椒有辣与不辣之分,甜椒不辣。云南有一种辣椒,其辣无比,只要舌尖稍微碰一下,就会使人辣得难受,疼痛万分。美国制药专家斯克维尔于1912年制定了测量辣度的方法,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作为辣度的单位。植物病理学家曾用这种方法,测出甜椒的辣度为零,最辣的辣椒有300000斯克维尔。
①辣椒能把人辣出眼泪、辣出鼻涕、辣出汗水,不爱吃辣椒的人不禁要问:“人们何苦要吃辣椒?”②这是因为吃辣椒有3个好处:一是它的营养丰富;二是能驱风散寒;三是能增进人的食欲。③每100克辣椒的维生素含量大于100毫克,在蔬菜中占首位。④此外,辣椒还含有维生素B1、B2、胡萝卜素以及其他营养物质。⑤谚语曰:“三个辣椒,顶件棉袄。”⑥辣椒中的辣椒素对人体具有刺激作用。⑦辣椒素一旦和舌头及嘴里的神经末梢接触,神经就迅速把“烧灼”信息传给大脑,大脑便让身体处于戒备状态,使心跳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从而使人感到“发热”。⑧大脑还同时指挥胃液和唾液的分泌,使胃肠蠕动加快,这就有利于消化,增进食欲。
辣椒,很多人越吃越想吃。据心理学家分析,吃辣椒后,“烧灼”信息使大脑把身体作为“受伤”对待,从而促进身体释放一种自体止痛剂。这种自体止痛剂就像少量麻醉剂,能起到一种轻微的欣快作用,使人产生精神快感,专家称此为“辣椒微醉”。这也许是人们对辣椒越吃越爱吃的主要原因。
【1】选文约770字,在读这篇文章时,你运用了什么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辣椒有多种叫法,叫它“_______”,主要是因为它是从外国传入的。
(2)斯克维尔既是人名,又是_________。
(3)不爱吃辣椒的人不吃辣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指出第三段中说明下面内容的句子。(只填句子序号)
(1)辣椒营养丰富:_______________
(2)辣椒能驱风散寒:_______________
(3)辣椒能增进食欲: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两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第四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到后来,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越来越大。
改成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扁鹊退了出去。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训练营。根据要求写句子。
(1)A.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B.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两个句子都在描写桂花的香气,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下列句子的抒情方式。
①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
②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③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其中 “浸”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可以想象一下摇桂花时的情景吗?试着写一下!
22、仿照例句,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
海豚难道不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1)可爱的珍珠鸟是我的好朋友。
(2)写好连续观察日记能提高我们的习作水平。
23、习作。
题目:我有一个好伙伴
提示:为何说是你的好伙伴?好在哪儿?不少于400字。